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上海市区话语音一百多年来的演变(精品).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385080007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上海市区话语音一百多年来的演变陈忠敏 在一片不大的方言区内,如果外来影响比较均衡,应该说语言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大致相同的但如果其中的某一地点,短时间内外来移民大量涌入,本地方言的发展、自身演变必然会受到移民方言的冲击,其方言的变化速度和方向也会跟原属同类的周围方言不一致,最终超越周围同类方言而独自发展 城市方言跟周围乡村方言相比,大多是属于这类性质,所以有人称之为城市方言特征,或城市方言岛 如果有足够的历时、共时的语言材料,包括移民方言的材料,我们可以观察到城市方言从乡村方言脱离的轨迹,以及受各种外来方言渗透、影响的程度 上海市中心区(1984年前中心市区十个区的范围)的大部分地区原属松江府上海县的一部分市中心南市区的中心地域原是松江府上海县的县城,原县城所说的话也属松江片话(我们将上海地区的方言分为五片:崇明片、嘉定片、松江片、练塘片、市区片见许宝华、汤珍珠、陈忠敏1993年文)1843年市区被辟为通商口岸,以后的一百多年,外地移民大量涌入1852年当时整个上海县当然也包括上海县县城总人口是544413人,一百年以后的1958年,仅市区人口就有6147600人其中本地籍人口只占总人口数的15%(上海市统计局1980)。

      可见一百多年来外地移民涌入上海的人口数量是十分惊人的 尽瞥外地移民及他们的子女来到上海市区后,为了交际的方便都改操本地上海话,但众多来源不一的移民方言在不同程度上起了冲谈土著方言某些特征的作用,移民的母语特征会自觉不自觉地渗透到被习得的方言中去这样,上海市区话在原松江片方言底层的基础上迅速交化使原属于吴语临海僻远地区的、发展较为缓慢的、较常州、苏州、宁波、绍兴古老的旧上海市区话在一百多年内一跃而领先,成为吴语诸地点方言中发展最速的新上海市区话笔者曾根据上海市区话历时记音材料与四周松江片方言作过比较,开埠前或稍后它们差异非常小,可以说同属松江片方言(陈忠敏1992)但到今天,其差异之大,远远超过苏州、宁波等城市与其郊县话的差别 本文从语音方面来论述上海市区话一百多年来的这一演变过程,并结合权威方言、移民方言来观察外来方言对市区话的渗透影响上海市区活的历史源头,一般人认为跟苏州话、宁波话关系最大从现代上海市区居民成分的来源和某些语言成分来看,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不过,从市区话老派的最为主要的一些特征来看,市区话较早的源头应该是松江府的土话(陈忠敏1992)早期的地方志也证明了这一点。

      明代嘉靖《上海县志》说“方言视华亭为重”华亭府即后来的松江府明代华亭县(后来的松江县)的土语是跟嘉兴话,而不是跟苏州话更接近明代正德《华亭县志》和《松江府志》在述及方言时都说:‘视嘉兴为重’到了清朝嘉兴话、松江话的权威才让位给苏州话清代康熙及嘉庆年间的两本《松江府志》都有方言“视姑苏为重”的话上海城区的迅速扩展,人口急剧增长是从1843年11月清政府把上海开辟为通商口岸以后才开始的今上海市区的籍贯遍及中国各省市,但外来人口主要是来自上海附近的江苏、浙江地区1935年江浙籍的人口在公共租界内占总人数的87.43%,在“华界”内占总人数的83.40%江苏移民30年代以前,以苏南的苏州地区为多,30年代以后又有大量苏北籍(盐城、扬州地区为主)移民进入上海浙江移民则以宁波地区为最多(邹依仁1980、中国图书杂志公司1948)1949年以后,政府大力推广普通话,所以普通话在解放以后对上海市区话也有很大影响基于上述的历史背景,本文在论述上海市区话语音的演变时,比较和参照了各时期的嘉兴话、上海市区附近的松江片方言、嘉兴片方言、苏州话、宁波话、苏北江淮官话(盐城、扬州话)及普通话的有关材料通过对这些话的比轮来解释上海市区话语音的演变的途径。

      外国传教土J.Edkins 1853年著有(A Grammar of Colloquial Chinese as Exhibited in the Shanghai dialect)(Shanghai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968)一书,比较完整、正确记录了当时上海县城话的语音系统1853年去上海城开辟为通商口岸的1843年不远,可以说,Edkins的记录是反映开埠时期上海县城话的语音面貌现根据Edkins的记录整理出我们惯常排列的声韵调系统表[]内为国际音表[]前的是原书用的罗马字母国际音标是我根据原书与英文、法文选音的对应描写,井参考周同春1988、钱乃荣1986文的拟音而确定 一、声母表二十九个 p[/b]比 p’[ph]批 p.b[b]皮 m[m]米 f[f]飞 f.v[v]微 d.t[/d]多 t’[th]拖 t.d[d]杜 n[n]怒 l[l]路ts[ts]精 ts’[tsh]清 ts.dz[dz]尽 s[s]心 s.z[z]寻ki[c]鸡 k’i[ch]去 ki.gi[ï]其 ni[ø]拟 hi[C]希 dj[j]序k[k]公 k’[kh]空 k.g[ɡ]共 ng[N]我 h[h]火 h[ú]河· 爱声母说明 (1)古并定从邪澄床禅群等浊音声母原书都标两套字母,处于词首或句首的,用一套斜体字母,即p、t、ts、ki、k等记录;处于连读音节中或句末、词末的则用b、d、dz、z、 g等记录。

      如:“病” ping,“生病”sang bing;“动咾动”tóng lau’dóng;说明当时Edkins已经认识到上海城里话词首或句首的所谓浊音并非是真正的浊备处于连读音节或词末的才是真浊音这一点无疑是很正确比用现代语音学的眼光来看,前者是清音浊流,后者是浊音 (2)古帮端母应分别为先喉塞音(pre-glottalized stop)[ /b、/d]Edkins原书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这一术语,但他在书40页有一段话:绩、短、断(决断)、对、答、斗、耽dön,’dön、dön‘、dé‘.deh,deu‘、dén声母是真浊音,但声调却配高音调可见他已注意到这一不同寻常的音类参照今市区老派及附近松江片方言古帮母、端母的读音,上述几个端母字的先喉塞音的色彩正好是比较浓的,所以古帮、端母拟为[ /b、/d] (3)鼻边音声母分两套,一套配高音调,一套配低音调按照现在的术语,就是前者是带紧喉的,后者是带浊流的. (4)“弹é‘、“一”ih、“冤”yön等元音开头的阴调类字声母无标记,即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零声母 (5)阳调类(低音调)零声母字元音同部位的浊擦成分是合口呼的(不包括u韵),用小写的w表示,如“划”wáh[úua/]韵跟开口呼同,用斜体h表示,如“河”hu;是齐齿呼的(包括iün[yn],不包括i韵).用小写y表示,如“药”yáh[úia/]“云”yün[úyn],i韵跟开口呼同,用斜体的h表示,如“移”hi;撮口呼ü[y]韵无特殊标记,如“雨”ü[y]。

      (6)古从澄床母读浊的舌尖塞擦音声母[dz]如“茶”dzó、“阵”dzun‘、“助”dzú但dz声母不稳定,原书第47页说,这些字读书音是dz声母,往往在口语里是浊的舌尖擦音[z]声母如原书第47页: colloquial form reading form 豺 zá dzé 柴 zá(稻柴) dzé(柴门) 造 ’zau ’dzau (7)古见组、晓组在细音i[i]或ü[y]前,声母腭化,其声母音值是舌面中音原书第2页P ronunciation and Examples里的注脚有一段说明:“去”声母的读音是k‘[kh]、c‘hiE[tþh]之间的一个音 (8)dj[j]声母字可跟z[z]自由变读如,“序’djü~zü二、韵母表六十个元音尾韵母z[]字 i[i]理 ú[u]所 ü[y]句 û[ç]主 á[ɑ]拜 iá[iɑ]斜 wá[wɑ]乖o[o]怕 wo[uo]瓜ao[]好 iao[i]教é[e]海 ié[ie]且 wé[ue]规 ûe[çe]虽eu[¶]沟 ieu[i¶]求 iú[iu]靴鼻音尾韵母 én[ẽ]半 ién[iẽ]选 wén[uẽ]官 ön[ø~]端 iön[iø~]权 ûn[¡~]算 an[E~]但 ian[iE~]念 wan[uE~]关 áng[ã]张 iáng[iã]强 wáng[uã]横 ong[ā]双 iong[iā]旺 wong[uā]光 un(g)[ÃN]根iun(g)[iÃN]勤wun(g)[uÃN]滚 iün[yN]训ing[iN]心 óng ióng[oN]松 [ioN]兄 úng iúng促音尾韵母 ah[æ/]法 iah[iæ/]甲 wah[uæ/]括 ák[ɑk]百 iák[iɑk]略 wák[uɑk]划 ok[k]薄 wok[uk]郭 óh[o/]独 ioh[io/]曲 öh[œ/]夺 iöh[iœ/]月 eh[e/]实 weh[ue/]活ih,yih[iI/]热 uk[Ã/]直 iuk[iÃ/]逆 M[m]无 n[n]芋 rh[«l]而 ng[N]五韵母说明(1)é、ö、a、û后的n原书作斜体字母n,并说:n韵尾发得模糊不清,只有轻微的鼻音,当后面连接其它音节时才听得较清楚(原书第56页)。

      2)[ÃN]、[iÃN]、[uÃN]原书分别有两套记音表示,分别为un/ung、iun/iung、wun/wung原书Part I ii Finals的描写中说:官话读ng[N]韵尾的,上海话仍读成ng[N];官话读n[n]韵尾的,上海话读ng[N]un读un[Ãn]、ung[ÃN]随便如: 勤 = 擎 kiun(g)[ ïiÃN] 神 = 绳 zun(g)[zÃN] 林 = 灵 ling[liN] 贫 = 平 ping[biN] 金 = 京 kiun(g)[ciÃN](3)iun(g)[iÃN]跟ing[iN]从分布来说是互补的,iun(g)只拼见系声母,ing只拼非见系声母4)óng/úng是一种条件变体,原书说,如是单字或在多字组末,多读óng;如是在多字组首字位置上多读úng如“中国人”tsúng kóh niun,“勿拉当中”veh’1á tong tsóng (5)ûn[¡~]韵字对应中古的山开一寒见母的部分字,如“汗”kûn、“竿”kûn、“干”kûn以及山合一桓精组的一些字,如“钻”tsûn“算”sûn“醋”sûn。

      但这个韵所含的字,读音似乎不稳定,一些字有ûn~ön两种记音如“算” sûn~sön、“钻’ tsûn~tsön、“酸” sûn~sönû的读音原书有注明,是介于[o]和[u]之间的音,所以ûn今拟为[¡~]6)入声韵尾分h[/]和k[k]两种,不过,从原书的记音和描写来看,两种韵尾出现的条件是互补的,如前面韵母主元音是后低元音的,收k[k。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