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盛唐别业游赏风尚与别业诗歌的环境生态美论文.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ji****72
  • 文档编号:27009477
  • 上传时间:2018-0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1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盛唐别业游赏风尚与别业诗歌的环境生态美摘要: 别业又叫别墅、别馆、庄宅、郊馆、山庄、山池、山亭、林亭、水亭、田家等盛唐时期经济发达,政治相对清明,再加上隐逸之风的流行盛唐时在大都市的郊区,著名的风景胜地都兴起建造别业当时的达官贵人,文人骚客都喜欢游赏别业,形成一种风尚在游赏的过程中诗人们喜欢写诗吟咏助兴于是产生许多吟咏别业生活的诗篇,形成了一种别样的诗歌类别别业题材融合了山水田园诗,展现了优美的环境生态美和人文之美关键词:盛唐别业、 别业游赏风尚、别业题材诗、环境生态美绪论别业又称做别墅、别馆、庄宅、郊馆、山庄、山池、山亭、林亭盛唐时期,贵族士人常经常在山水绝佳的地方营建别业在当时拥有别业成为一种生活时尚,成为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准,形成了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人生价值观和审美情趣根据别业主人的身份地位,可以将其别业分类为官庄、皇庄、地主庄等等大官吏的别业有杨师道之安德山庄、太平公主南庄、安乐公主山庄及方翼之风泉别业著名的诗人中,王维有辋川别业、高适有淇上别业、祖咏有汝坟别业、岑参有南溪别业、薛据有南山别业、綦毋潜有江东别业、刘长卿有碧涧别业、李颀有东川别业等等别业题材诗是根据诗歌的取材对像而命名的一种诗歌概念,具体来说别业诗是以别业建筑,别业所在地的风景以及游赏的情况为描写对象,诗歌内容大都反映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状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盛唐的别业建筑十分发达,别业游赏十分风行,因此盛唐时期的别业诗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最蔚为可观的严格的来分别业诗山水田园诗的一个分支,与山水田园诗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山水诗是直接表现自然山水美的诗歌它以大自然的山川草木、江河湖泊、花鸟虫鱼等等自然万物作为描写对象;而田园诗就是主要描写田园风光以及田园生活的诗歌田园诗在内容上有两个最主要的特点:首先是它以农村的自然景色、民风民俗、乡村的日常生活、作为描写对象其次是在描写这些田园诗时,作者总是用一种赞美的口吻去称赞具有浓郁淳朴气息的乡村生活而别业诗主要以描写别业环境与建筑之美,别业内秀丽的风景,及诗人别业游赏乐趣为题材的诗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所以不难看出山水诗与田园诗在别业诗里完全合二为一对盛唐别业游赏风尚和别业诗歌的环境生态美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全面了解盛唐时期别业建筑的情况,当时士人大夫的别业游赏盛况,以及当时的自然生态情况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别业诗与山水田园的联系与区别盛唐是山水田园诗的高潮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涌现一大批优秀的山水田园诗人所以盛唐的山水田园,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这方面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全面而别业题材是山水田园的一个小分支,很少有人单独列出来研究。

      随着时代的变化别业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对这一课题开始对别业诗做深入的研究例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 1998 年出版的《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中,详细的阐述了盛唐别业诗与文人的隐居方式的关系她总结2了别业题材诗歌创作的三种具体环境:一是在郊馆别业休沐之时,即所谓亦官亦隐;而是在借宿隐者“山居”或过访友人“田庄”之时三是作者自己闲居庄园之时李浩著有《论唐代园林别业与文学的关系,以唐代为切入点,探讨园林别业与文学这两种异质艺术之间的双向选择与互动关系李浩还著有《唐代园林别业与文人隐逸的关系》深入研究文人唐代园林别业与文人隐居的关系,两者的互相,以长安为例证,阐述了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数量的消长情况,进而揭示了其与唐代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园林别业的修建与士人隐逸风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王雪玲的《唐代奢靡之风》系统阐述了唐人宅第别墅的富丽堂皇以及奢靡浪费美国学者斯蒂芬·欧文的《唐代别业诗的形成》全面的阐述别业诗形成的原因此外还有,齐秀生的《唐代贵族官僚的田庄》 、沈松勤、胡可先、陶然著《唐诗研究》、王志胜《浅析唐朝社会的别墅》、王志清《盛唐生态诗学》等等都就别业题材诗做了各自从不同方面详细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休沐制度以及盛唐文人隐逸之风的盛行等方面来分析盛唐别业游赏风尚与别业诗歌创作然后进一步从别业题材诗歌所反映的近都近城的人文美、依山傍水的自然美、自然万物的生机勃勃之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美等来阐释盛唐别业题材诗歌的环境生态美一、别业游赏与别业题材诗歌的创作(一)别业游赏风尚1、经济发展在盛唐时候,唐朝初年制定的“均田制”渐渐遭到破坏,土地买卖与兼并情况十分常见 “自唐开国以来,官员占田享有很多特权” 一是有俸禄可拿,还有其他食料,庶仆,杂用等收入;二是“自王公以下,皆有永业田 ”永业田也就是说可以让儿孙后代永远的继承和自由买卖土地;另一方面朝廷还进一步颁布职分田一般来说职分田也就是官员从一品官至九品官都有土地,就算最少的也有一顷五十亩开元十至十八年,虽然这一制度曾经被停止,但仍以每亩给栗二斗用来取代,而且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免苛税徭役 “均田制”的进一步瓦解使得田庄制度渐渐的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官员凭借政治经济权力而肆意扩大田庄范围,这样就让从朝廷到九州县的官吏提供了建筑别业非常有利的条件随着这种土地兼并现象达到高潮,朝廷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干涉与限制:“郡县官人多有任所寄庄,言念贫弱,虑有侵损,先已定者不可改移,自今以后,一切禁断。

      ”朝廷虽然禁止贵族官僚所占田庄的进一步扩张,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例如元和八年,宪宗就赐给王公,公主,百官等庄园宅舍,以奖励他们这种情况对土地的进一步开放政策起到重新加速了别业的发展积极作用在盛唐经济日益发展的驱使下,盛唐时期达官贵族总是在住宅方面费尽各种心思,极度彰显奢华,通过这种方式来炫耀他们的身份地位,满足其爱慕虚荣之心,这些达官贵人的住宅规模之大,装饰之华丽,让现代人也只能望尘莫及了在日常起居的住宅之外,他们还会常常在里繁华都不远的郊区山林另外建有别墅,3作为闲暇时间休闲娱乐的处所,这些别墅建筑得楼台馆宇,山水树木,花鸟虫石无不应有尽有武后从父姊之子宗楚客建成的新宅,“皆是文柏为梁.沉香和红粉以泥壁.开门则香气蓬勃,磨文石为阶砌及地,着吉莫靴者,行则仰仆 ”宗楚客获罪流放后,太平公主来到他的宅第观看,忍不住叹息说:“观其行坐处,我等虚生浪死.”(《太平广记》)宰相杨国忠,也在宣阳里“连构甲第,土木被娣绣,栋宇之盛,两都莫比."(《册府元龟》卷三三八)代宗朝的宰相元载,就在都城南北地方分别建造豪华的别墅宅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 然而这种极度奢靡的生活方式渐渐被盛唐人所普遍追求,成为他们追求的生活方式。

      山林别业成为盛唐士大夫的精神乐土,也是盛唐诗人们的精神家园,他们就是通过别业的游赏活动来实现盛世文明中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享受的盛唐诗人们喜欢模仿陶渊明亲自躬耕的苦日子,诗人们有经济实力进行精神方面的娱乐消费,也有空来游玩山水,特别有趣的事,有了比较高雅的臯壤之趣,有了高雅的山水消费的要求这就自然而然地促进了别业的蓬勃兴起,而这种别业的兴起,则直接引起了别业山水诗创作的繁荣2、休沐制度盛唐的休沐制度是促进别业游赏风尚和别业题材诗歌繁荣的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实际上是从自然环境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大环境下来揭示人类深层结构的,经济的发达,为政治、文学艺术等提供了稳定而可靠的物质基础盛唐经济的高度发展带动政治的发展,朝廷里皇帝廉政,官员较为勤政,办公效率提高所以唐朝政府规定京城官员十日一休沐,这对别业题材诗歌的发展起了极大促进作用盛唐时的诗人著名李颀在《裴尹东溪别业》里记载说:“公才廊庙器,官亚河南守别墅临都门,惊湍激前后旧交与群从,十日一携手,幅巾望寒山,长啸对高柳” 可见十日一携手,已经成为盛唐时期官员们最为看重的休闲内容了,在宝贵的宽松闲散时间里,以一种悠闲甚至诗意的心态到别业里来度假,使人获得人性自由伸展的机会。

      王维的《同卢拾遗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给事首春休沐维巳陪游及乎是行亦预闻命会无军马不果斯诺》 ,从这首诗的题目来看不难看出这就是专门为“休沐”而写的,充分的说明了休沐在当时已成为较常见的社会现象了另外,王维在《韦侍郎山居》中也写的是“休沐” ,从这些诗中我们可见盛唐人们把“十日一休沐”作为放松心情,调节性情的一种很好的途径每到“休沐”的日子,在朝廷做官的士人去风景优美的别业休息度假,可以暂时回归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自在轻松这种难得的愉悦心情需要被传达出来,因此士人在游赏别业时难免会吟诗以助雅兴,创作别业题材诗歌就被当作是一种普遍的表达方式别业发展与这种休假制度也是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因为如此,别业的数亮越来越多,创作别业题材诗歌越来越被当时诗人所追求3、盛唐文人隐居之风隐居与隐居者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表面上看,隐居者是社会竞争的失败者,是世俗生活的逃避者,但实际上他们又是一种精神上的负隅顽抗者,不论是隐人山林,还是遁人空门,或者栖于别业,他们大多是以放弃现实中大片疆土来固守精神上的一隅所以园林别业所构成的空间意义,就在于它的隔绝尘世作用,让人暂时息心忘机,这时尘世生活的琐屑与平庸,就和意境悠远清扬的隐逸闲趣形同陌路。

      与世隔绝的园林别业就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庇护所,让他们在进退出处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成为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相融通的生活方式在园林别业中徜徉,治学读书;园林别业在为文人墨客提供创作素材的同时,也使自身能够通过诗歌创作而扬名盛唐诗人中有许多是经历过隐居生活且拥有别业的,如王维小时侯曾隐居于淇上与终南山,后又在蓝田修缮辋川别业,这是购置宋之问的别业而重新加工而成的诗人岑参在 15 岁就隐居于嵩山,有嵩山别业,在这个地方他曾创作了一系列别业题材诗歌,如《南溪别业》 “结宇依青嶂,开轩对翠畴树交花雨色,溪合水重流竹径春来扫,兰樽夜不收逍遥自得意,鼓腹醉中游”就是描写诗人在南溪别业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充满了闲情逸致另外李颀的东川别业也在此,其诗《不调归东川别业》 “十室对河岸,渔樵祗在兹青郊香杜若,白水映茅茨”即是写此地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除了短期在外任官之外,绝大部分时间也都隐居在故乡祖上遗传下来的涧阳园之中孟诗中有不少诗写南园雅境[ 如《 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等储光羲中第之后曾任职,后因仕途无望,弃官回终南山,在终南山上过了十年隐居生活,写下了《田园杂兴八首》等诗歌祖咏出仕后一直不得意,后弃官归故乡汝坟别业隐居,此后从来复仕一生“以渔樵自终” ,留下传世之作《汝坟别业》 、 《归汝坟山庄留别卢象》等诗。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诗人是走“终南捷径” ,他们只把隐居山林作为沽名钓誉的捷径,希望通过创作诗歌来引起当朝要官的注意,以达到入仕的目的因此,隐居于别业成为了一种手段,成为一种实现政治理想的手段,也成为了盛唐士人积极进取生活的补充和精神调剂又如名士吴筠没考上进士就修道于嵩山,后为玄宗所知,一步青云而“终南捷径”的主角卢藏用更是典型,另外高适也是有明显的功利目的盛唐别业主人的生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于世,也并未脱离于仕官,当然也无消极颓废之情,即使偶尔流露些许伤感,也只不过是说给别人听听罢了,其骨子里并未丧失希望尽管他们真的意图是想入仕,但也还是留下了一些别业题材诗歌的,如高适《淇上别业》就是典型代表 (二)别业题材诗歌的创作1、君臣的游赏及其诗歌创作盛唐时期,都城长安是最大的城市,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十分繁荣,交通非常发达为了休闲娱乐,许多达官贵族在长安附近兴建大量别业在长安南郊省寺皆有山池,曲江各置船舫,以拟岁时游赏长安南郊风景秀美,许多公卿都曾经在这里营造了别业在这里最负盛名的是杜佑的樊川别业,杜佑曾为三朝之相,家才万贯“甲第在安仁里,杜城有别墅,亭馆林池,为城南之最”盛唐时期的宰相元载也有别业在长安。

      安始之乱后因长安私宅有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