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短文言文52篇精选教学文案.doc
56页精品文档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③契④其舟,曰: “是○5 吾剑○6 之所从坠○7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⒂之 ? 舟已行 ? 矣○8 ,而剑不行,求剑若○9此⑩,不亦惑乎 ?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1、涉:过,渡2、者: 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3、遽:急忙,快4、契:用刀刻(记号)5、是:这是6、吾剑:我的剑7、之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8、矣:了9、若:像10、此:这样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15、求:找文学常识出自《吕氏春秋 .察今》 吕不韦(前 292 年—前 235 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拔苗助长原文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归,谓⑤其人⑥曰: “今日病⑦矣!予⑧助苗长矣! ”其子趋⑨而往⑩视之,苗则槁 ? 矣。
天下之 ? 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 ? 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 ? 无益⒂,而又害之译文宋国有个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的人, (一天下来 )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注释① 闵( mǐn):同 “悯 ”,担心,忧虑② 长( zhǎng):生长,成长③ 揠( yà):拔④茫茫然:疲倦的样子或疲劳的样子⑤ 谓:对 说⑥其人:他家里的人⑦ 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⑧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⑨ 趋:快走⑩往:去,到 去 槁( gǎo):草木枯干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徒,只是⒂益:好处文学常识选自《孟子 ·公孙丑上》孟子 (约公元前 372 年—约公元前 289 年 ),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鲁国邹 (今山东省邹城市 )人,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滥竽充数原文齐宣王②使③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④请⑤为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食⑦以⑧数百人宣王死,湣王⑨立,好⑩一一听之,处士逃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用数百人的粮食来供养他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注释⑵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⑶使:派,让,指使⑷ 南郭:郭指外城墙,南郭指南城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⑸ 这里是戏 称请:请求⑹说:通“悦”,喜欢⑺廪食( lǐn s ì)以数百人:官府供食廪:粮仓食:给东西吃以:同“与”⑻以:给⑼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⑽好∶喜欢,爱好文学常识先秦·韩非《韩非子· 内储说上》其作者是韩非 (前 280- 前 233) ,战国末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战国晚期韩国人 (今河南新郑,新郑是郑韩故城 ),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画蛇添足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我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译文楚国有个祭祀祖宗的人,赏给他的部下一壶酒部属互相商量说: “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请允许我们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 ”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 他拿起酒壶准备喝酒, 就左手拿着酒壶, 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画脚啊 ”还没等他画完, 另一个人的蛇就画成了, 那个人便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于是就把那个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注释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2.舍人:自己的部下3.卮( 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4.相谓:互相商议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8.子:对人的尊称,你9.安能:怎么能;哪能10 .为:给;替11.遂:于是就12 .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13 .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 :画脚。
15 .引:拿起17 .成:完成20 .亡:丢失,失去21 .为:给,替22 .相谓:这里是商量的意思相,互相谓,告诉文学常识《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 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西汉末刘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北人啖菱原文北人①生而不识②菱③者,仕④于南方,席⑤上啖( dàn)⑥菱,并壳⑦入口或⑧曰⑨:“食⑩菱须去( 11)壳其人自护( 12)所短( 13),曰:“我非不知,并( 14 )壳者,欲( 15)以( 16)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 17)曰:“前山后山,何( 18 )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 20)强( 21 )不知以为知也译文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 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 “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 (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 ,(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注释1.北人:北方人2.识:知道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4.仕于:(仕途)在 做官于, 在5.席:酒席6.啖:吃 文学常识7.并壳:连同皮壳雪涛小说: 《雪涛小说》为江盈科著8.或:有人江盈科为明代文学家,小品文造诣极深9 曰:说《雪涛小说》、 《谈丛》、《谈言》、《闻10.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纪》、《谐史》五种,传奇诙谐,信手而11.去:去除,去掉至,独抒性灵,横生妙趣;晚明末世,危12.护:掩饰机四伏,忧国忧民之情,亦明时形诸笔端13.短:缺点,短处 ,不足之处作者:江盈科 (1553 —1605) ,字进之,14.并:一起其祖父伯玉、父亲风翎15.欲:想要均 “课于农 ”江盈科从小聪慧, 明万历五年16.以:用来1577) 入县学为生员十三年 (1585) 乡试中17.答:回答举, “自为诸生,名已隆隆起 ”但是,此后18.何:哪里于万历十四年、十七年两次赴京参加进士19.而:表示转折,此指却考试,皆不第而归20.坐:因为,由于精品文档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 ,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 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 600 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唐代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人,代宗大历八年( 773 年)出生于京城长安, 宪宗元和十四年(819 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 50 岁精品文档21.强( qi ǎ ng):本文中指 “勉强 ”黔驴技穷原文黔无驴(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2),以为神蔽( 3)林间窥( 4)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5)他日,驴一鸣,虎大骇( 6),远遁( 7);以为且( 8)噬( 9)己也,甚恐然往来( 10 )视之,觉无异能者( 11);益习其声( 12 ),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13)稍近益狎( 14),荡倚冲冒( 15),驴不胜怒( 16),蹄之虎因喜,计之曰( 17 ):“技止( 18 )此耳( 19)!”因跳踉( 20 )大( 21)?,断其喉,尽其肉,乃( 22)去( 23 )译文黔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 (就)把它放(到)山下 (一只)老虎看见它,(觉得它)是(一个)巨大的家伙,把(它)当做神物, (便)隐藏在树林里偷偷地看它。
过了一会儿)(老虎才)渐渐地出来接近它,小心翼翼的(观察它),不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 (便)逃到远处,认为(它)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可是(老虎又)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似的;(老虎)逐渐熟悉(了)驴的叫声,又走近(了一些) ,出现(在它的)身前身后,(但)始终不敢进攻(它),(老虎又)渐渐靠近(驴),态度亲近而不庄重,(不断)碰撞、挨近、冲撞、冒犯驴,驴非常愤怒, (就)用蹄子踢老虎老虎于是很高兴,(心里)盘算这件事说: “(驴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于是跳(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管,吃光了它的肉,方才离开注释( 1)黔( qián ):黔中道的简称 ,今属于贵州地区 2)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庞然:巨大的样子 3)蔽:隐蔽,躲藏4)窥:偷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