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索”释义商榷与补释.doc
5页落索”释义商榷与补释-汉语言文学“落索”释义商榷与补释 翟秀峰 摘 要:“落索阿姑餐”见于《颜氏家训》,目前比较权威的辞书都认为“落索”释义为“冷落;萧索”,一些学者提出异议通过文献语料的探析,可以发现“冷落、萧索”义在语境中并不贴切,“怠慢﹑刁难和拖沓”义更显确切 关键词 :落索 商榷 补释 “落索阿姑餐”见于《颜氏家训治家》: 妇人之性,率宠子婿而虐儿妇宠婿,则兄弟之怨生焉;虐妇,则姊妹之谗行焉然则女之行留,皆得罪于其家者,母实为之至有谚云:“落索阿姑餐此其相报也家之常弊,可不诫哉! 一些学者对“落索”的释义如下: 1.郝懿行曰:“貉缩,谓以缩牵连绵络之也……又变为落索,《颜氏家训》引谚云:‘落索阿姑餐’落索盖绵联不断之意今俗语犹然 2.卢文弨曰:“落索,当时语,大约冷落萧索之意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认为家训此文,并无“绵联不断”之义把“落索”一谚放在全文中去理解,仍以卢说为长 3.宋子然《释“落索”》中认为“落索”当是“落拓”之声转,“落拓”,即“邋遢﹑潦倒”含有“邋遢妇人教女儿,招个媳妇也邋遢”的嘲讽意 以上诸家的解释,可以归纳为绵联不断说﹑冷落萧索说﹑邋遢潦倒说等。
《汉语大词典》“落索”条也对该处作出了解释,认为“落索”是“冷落、萧索”义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落索阿姑餐”中的“落索”释为“怠慢﹑刁难和荒废”更为准确 一、“落索”的源流与发展 “落索”由“貉缩”音转而来《尔雅释诂》:“貉﹑缩,纶也郭璞注:“纶者,绳也,谓牵缚缩貉之,今俗语犹然郝懿行义疏曰:“貉缩,谓以缩牵连绵络之也声转为莫缩……又转为摸苏……又变为落索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浙江谓以散绳乱絮从而引之曰摍,引之而乱曰摍乱摍”同“缩”貉缩”即“整理和牵引散绳乱絮” “貉缩”摹写以手捉物之情状,声转为“莫缩”表“绳索”义,《礼记檀弓》:“今一日而三斩板郑玄注:“斩板,谓断莫缩也声转为“摸苏”,表“探寻”义,《淮南俶真训》:“以摸苏牵连物之微妙高诱注:“摸苏,犹摸索引申出“事不果断、优柔寡断”义清代张照曾指出:“‘貉缩’二字亦应连读,北魏颜之推《家训》引时谚有‘络索阿姑餐’之语,则’貉缩’诚古谚,字转为‘络索’耳,不应音陌朱骏声认为,《尔雅》中“貉”假借为“络”络索”表“绳索”,引申出“啰嗦、拖沓”义《佛语御禅师语录》:“受戒参禅,络索不少;穿衣吃饭,本色何多 二、“落索”一词含义 “落索”由“貉缩”音转而来,摹写以手捉物之状,由绳索的冗杂繁复,引申为形容词的“绵联不断”“冷落萧索”以及“怠慢”“刁难”和“拖沓”义。
从结构上看,“落索”是由并列式双音词转为联绵词《尔雅释诂》:“貉﹑缩,纶也绳索的冗杂繁复,引申为形容词的“绵联不断”义,刘过《望江南元宵》词:“柳线正垂金落索,梅花初谢玉玲珑引申指事物或事情衰败后“冷落、萧索”义,林逋《雪》:“清夹晓林初落索,冷和春雨转飘萧当作动词讲,引申出“怠慢﹑刁难、荒废”之义 从文意上看,宠子婿而虐儿妇是妇人之性,以致使兄弟怨生,姊妹谗行,婆婆与媳妇关系紧张不和一方面,媳妇要照顾到婆婆的衣食起居是理所应当的,婆媳矛盾往往会因此引发吵闹,以致滋生事端如《颜氏家训治家》:“妇主中馈,惟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另一方面,封建社会中,婆婆作为家长,宠婿虐妇的婆婆无法赢得媳妇的信服,终而也自食其果,自作自受,被烦扰纠缠而不得安宁,懊恼憋闷从这个角度看,便有“女扰母家”之说宋子然认为的“邋遢潦倒”,写出了儿媳妇的邋遢﹑不整洁和不能干,却没法从中看出婆媳矛盾是“家之常弊”,更够不上“相报”,卢氏的“冷落、萧索”义也是如此 因此,可以发现“冷落、萧索”义在“落索阿姑餐”的语境中并不贴切落索”多用于指事物或事情衰败后“冷落、萧索”的情景,“落索阿姑餐”中的“落索”则写出了婆婆与媳妇关系的烦扰纠缠,违逆滋事的情状。
由“整理和牵引散绳乱絮”转而指准备餐饭时的懈怠,当作动词讲,引申出“怠慢﹑刁难和荒废婆婆的餐饭”之义 此外,江淮官话中“落索”表示“做事不果断”,如清道光四年《上元县志》:“做事之不果决曰落索吴语中有“罗唆”义,如民国《定海县志》:“俗谓琐屑不晓事曰噜,即是落索之转音粤语中有“手脚不利落”义这也从侧面说明“落索”释为媳妇做事迟缓,怠慢婆婆的餐饭更为确切这种用法同东北官话的“摸咕”“蘑菇”类同,即“纠缠、磨蹭”义如老舍《四世同堂》:“蘑菇了好久,见大嫂坚硬得像块石头,老二叹了口气,回到屋中去收拾打扮 “落索”的同素逆序词“索落”作“冷落、萧条”解,如唐白居易《宿东林寺》:“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作“纠缠、刁难”解,如《禅真逸史》:“小姐可写在锦笺儿上,待张郎来时,索落他也和两首 三、结语 故“落索阿姑餐”中“落索”由“貉縮”音转而来,即手之捉物状,由绳索的冗杂繁复,引申出“怠慢”“刁难”和“拖沓”等动词义此外,《汉语大词典》“落索”应在“①冷落,萧索;②连串不断的样子之外再增加一个“怠慢﹑刁难和荒废”义项 (本文系宁波大学2014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东汉-隋情志类词语演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郭在贻.训诂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宋子然.释“落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 [4]范寅.越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北京:中华书局,1984. (翟秀峰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3152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