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土木工程地质论文.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28691030
  • 上传时间:2018-01-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和土壤的概况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 115 度 52 分——116 度零 8 分,北纬 29 度 26 分——29 度 41 分,面积 302 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 500 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 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 191 天,年平均相对湿度 78%,每年 7 月——9 月平均温度 16.9 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 32 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庐山土壤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庐山会址——回龙路 1000 米处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 一、 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 1000~1400 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二、 主要土壤类型 (一)垂直地带性土壤 1、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 400 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2、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 900 或800 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 1000 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3、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 800(900)~1200 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现以三宝树简易公路 500 米,海拔 980 米和三宝树简易公路 100 米,海拔 930 米这两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 1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 100 米海拔 930 米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黄棕壤 地下水位:低 母质:冲积物+砂岩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2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 2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 500 米海拔 980 米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黄棕壤 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由表 1 和表 2 可知,山地黄棕壤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

      有机质全氮量含量较高这说明,山地黄棕壤,随气候的冷湿,生物小循环的速度减缓,水解性酸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代换性酸明显降低,代换量不高,吸收性复合体不饱和度达 80%以上土壤酸度以活性铝为主 4、山地棕壤 分布于海拔 1200 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现以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 3土坑编号:00-5 土坑类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点: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 50 米,海拔 200 米处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棕壤 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由表 3 可知,山地棕壤的特点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合;代换性酸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钙的含量远比前述土壤为多 (二) 、非地带性土壤 1、山地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

      现以大月山水库下游海拔 1100 米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 4土坑编号:00-6 土坑类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点: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 50 米,海拔 200 米处 地形部位:水库下游 土壤名称:山地草甸土 地下水位:高 母质:坡积物 排灌情况:周期性滞水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由表 4 可知,山地草甸土的粉砂粒和粘粒含量均较高,特别是表层,随深度增加,粘粒下降,这可能由于表中矿物粘化过程相当快,但小于 1 微米的粘粒含量,除表屋外,均较其它土壤偏低 2、山地沼泽土 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3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3、古红土 古红土在我们 8 月 2 号实习的那个点上有出现,它分布在海拔 1088 米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和灌木草丛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庐山地壳运动抬升的结果第三世纪来,庐山气候湿热,风化壳粘粒含量高,较粘重,挡水效果明显,水只能从土壤裂隙、植物根系流动,形成还原环境,氧化铁还原,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二价铁溶解性强,二价铁流去,颜色变淡,初步的网纹层为白色。

      另外,在 1000 多米还有网纹层,说明这是庐山在抬升过程中形成的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 I土坑编号:00-I 土坑类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点:大月山简易公路去植物园小路 50 米海拔 1088 米处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棕壤+埋藏古红土 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古红土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三、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庐山在“中国土壤区划”中,属于中国红壤及黄壤带中的华中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棕色森林地区400 米以下山麓及山麓以外的丘陵和沉积阶地为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域;400--1200 米之间山坡地带,为黄壤和棕壤的分布区域;在 1000 米以上的山地,为山地棕壤和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区域 庐山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实习路线: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大月山——五老峰;地貌实习三叠泉;地貌实习 一、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 20 多公里,最宽 10 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 1474 米。

      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造地貌类型: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一) 、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1、大月山——五老峰,进行地貌实习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2、青莲寺——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4、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进行地貌实习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5、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

      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6、东谷:(又称中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 47、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北翼断陷后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二) 、断层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1、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 1000 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2、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 1000 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 2~3 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三、谷地地貌类型: (一) 、成因: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 (二) 、形态: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1、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

      2、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 (三) 、宽谷和峡谷的比较 1、宽谷是早期发育的老河谷,发育时间较长,它是在地壳稳定、地势低矮的条件下形成,说明宽谷形成之时的当日庐山,高度比现在低矮得多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2、峡谷是年轻河谷是在地壳强烈上升和河流复活下切而成的,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3、从宽谷的高度和峡谷的下切深度表明,庐山上升量由中部向东北部递减 4、庐山之北的平原地带,由于地壳下沉,河流下切成为沉溺河谷,有的河段被长江的河漫滩或自然堤隔开而成为湖泊,如九江附近的八里湖、甘棠湖、白水湖等 5、庐山河流带出的物质出山后,在出口外围堆积成扇形地,这些古扇形地受切割后,成为阶地状,约有3 级 三、河流袭夺 1、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锦秀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证据: ①、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

      ②、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 ,以下为峡谷(锦秀谷) 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理由是裂点上溯不远,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受明显的破坏 2、三叠泉;地貌实习三叠泉袭夺河:原来的青莲寺河向北东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河流溯源侵蚀,袭夺了青莲寺谷,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青莲寺谷上溯 2 公里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 多米,可见袭夺时间应早于锦秀谷 3、: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切穿插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河流袭夺原因分析: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北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故袭夺了北东——南西流向的河流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