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00位教育学者人...doc

25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448356723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3.50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心理學榮格(C.G.Jung)1.「心理類型」:內向型、外向型2.心理功能不同:感覺型、直覺型、思維型、情感型魏特金/威京(Witkin)1.認知類型之父,認知類型有「重形式」、「全面性」、「穩定性」及「價值中立性」2.將人分為「場獨立型」與「場依賴型」麥克里蘭(McClelland)三需求理論:成就需求、權力需求、親和需求艾肯森(J.W.Atkinson)是成就動機論者,把成就看成是人類的一種需求,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卡芬頓(Covington)1.理論源於麥克里蘭、阿特金森2.自我價值論(1)自我價值是個人追求成功的內在動力2)個人視成功為能力展現而非努力的結果3)成功難追求改以逃避失敗維持自我價值4)對能力與努力的歸因隨年級而轉移海德(Heider)1.情境歸因vs.性格歸因2.平衡論(以個體本身和兩種態度之間的三角關係來說明態度的學習)羅特(Rotter)1.控制信念(對自己與環境之間相對關係的看法):內控、外控溫納(Weiner)1. (認知論的學習動機)理論淵源:海德歸因論;羅特控制信念2.三向度歸因論:因素來源(內外在)、穩定性、能控制性3.六個原因:能力(穩定)、努力(能控制)、工作難度(穩定)、運氣、身心狀況。

      費斯庭格(Festinger)1. 提出「認知失調理論」2. 當個人發現二個認知彼此不能調和時,就會感到心理衡突而不安,轉而形成一種內在的動機作用,促使個人放棄或改變其中之一認知3. 改變學生討厭數學態度的方式:動之以情,讓他主動作少許的數學作業Lecky1.提出「自我一致論」(教師若能改變學生的自我概念,則能改變其行為)梅爾(Maehy)1. (認知論學習動機)個人專注論:個人面對某項工作時的動機強弱是相對的如:理化不好,專心學歷史2. 個人專注從五預測面:選擇方向、持久性、連續性、活動量、成績尼可斯(Nicholls)1. (認知論學習動機)工作投入論:個人對工作是否盡力,視其心態2. 工作投入:個人全力投入,志在發展個人能力為工作而工作)3. 自我投入:工作是為了在競爭中獲得成就,炫耀自己克勞斯梅(Klausmeier)1.提倡學習遷移「能力論」賈德(Judd)1.提倡學習遷移「共原則論」柯勒(Kohler)1.頓悟學習(Insight Learning)頓悟與智力有關,且只限理解性的問題勒溫(Lewin)1.社會心理學的創始人2.以完形心理學為基礎,創「場地論」B=F(PE)  E:心理環境3.行動研究提出者,指把科學與現實工作的智慧和能力結合在一件合作事業之上的方式。

      魏泰邁(Wertheimer)1.創立完形心理學,探究知覺意識的心理組織歷程托爾曼(Tolman)1.提倡「方位學習(符號學習)」理論:白老鼠在迷津中,經到處遊走之後,已學到整個迷津的認知圖(Cognitive map),所以白老鼠在迷津中的行為是目的導向的,而不是像操作制約學習論所說的反應導向->老馬識途2.提倡「潛在學習論」佛洛伊德(Freud)1.人格發展:口腔期(口腔性格:酗酒、悲觀、依賴)肛門期(肛門性格:吝嗇、冷酷、頑固)性器期->戀親情結 ->與社會化及道德發展最有關連的階段潛伏期(小學)兩性期(國中)2.人格結構:本我、自我、超我阿得勒(Adler)1. 創立「個體心理學」2. 主張:追求卓越、生活方式、自卑情結艾理斯(A.Ellis)1. 理情治療法【愛你死"需要治療】2. 主張要幫助當事人,對治療一事自己負起責任,治療人員的責任只是從旁指導與勸說,從而糾正當事人對事件本身所產生的錯誤觀念3. 人的困擾來自於人的信念系統,而建立合理情緒治療法巴夫洛夫(Pavlov)1.提倡「古典制約理論」桑代克(Thorndike)1.「嘗試錯誤」學習理論2.學習三律: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

      3.智力多因說(心理能力原子理論):抽象智力、機械智力、社會智力4.提倡學習遷移「同元素論」5.世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學」的書(教育心理學之父)6.美國心理測驗運動之父7.提倡教學之「準備原則」8行為養成說:人類的心意活動是一刺激、反應交替作用的機械式活動,多次練習便養成習慣,改變人類行為斯肯納(Skinner)1.倡直線式編序教材,採填充題型,著重學生回憶教材的能力,又稱組合答案式2.行為主義心理學3.Skinner箱,老鼠受電撃次增強物($ or 獎品)自動恢復行為塑造克勞得1.倡選擇答案式的編序教材,著重再認的能力,比回憶的試題容易學習班度拉(Bandura)1.社會學習論(三元學習論:環境、個人、行為)2.觀察學習:注意->保持->再生->動機(觀察學習是認知歷程,非動作仿效)3.自我效能論:人願意迎向具挑戰性的工作個人自我評估:直接、間接經驗、書本知識或別人意見、身心狀況4. 模仿是向情境中某人或團體行為學習的過程,四種方式:直接模仿、綜合模仿、象徵模仿、抽象模仿5.替代學習皮亞傑(Piaget)1.倡用「基模」(基本行為模式),類型有反射基模、生理基模、心理基模2.組織、同化vs調適、適應vs平衡3..認知發展:感覺動作(0-2)"物體恆存、憑感覺與動作發揮基模功能、延後模仿 前運思期(2-7)"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義、知覺集中性、分類 具體運思期(去集中化、守恆「數字、體積、重量」、類包含、可逆) 形式運思期(11~)"假設演繹推理、命題推理、組合推理4. 道德發展:他律(道德現實主義)、自律(道德獨立)5. 認知發展是普遍性、心智成長具主動性、認知發展階段速度不一6. 批評:重知識忽視社會行為;發展先於學習x分期高估低估柯柏格(Kohlberg)1.道德成規前期/前習俗道德期(依據自己的需求從事道德判斷)(1)避罰服從(2)相對功利2.道德循規期/習俗道德期(依據社會規範從事道德判斷)(3)尋求認可(4)遵守法規3.道德自律期/後習俗道德期(依據自己的良心與價值觀從事道德判斷)(5)社會法制(6)普遍倫理布魯納(Bruner)1.認知表徵發展三階段:動作表徵、形象(圖像)表徵、符號(象徵)表徵2.發現學習:直覺思維與學習情境的結構是主要條件,強調認知是一種過程,而非一種結果。

      發現正確與發現錯誤同樣重要)3.以人為學科中心的課程計畫(簡稱MACOS課程計畫)->倡導「核心課程」4. 教學理論四(七)原則【凍結順真程玉露】:動機(好奇、好勝)、結構(具體"抽象)、順序(螺旋式)、增強、過程技能(如何發現)、預備、收錄(心智最真實的教材)5.螺旋式課程(Spiral Curriculum):教材是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複雜、由動作表徵到符號表徵等循序漸進,使每一階段的學習自成一個圓周,以後難度漸次升高,範圍漸次擴大,終而學到完整的知識6. 就認知發展論而言,經發現而獲得的知識是:邏輯、數學7. 認知是過程而非結果學生發展受社會影響奧蘇貝爾(Ausubel)1.有意義學習理論2.前導組織(要領概念/先備知識/認知結構具有吸收同化新概念的功用)3.提倡「闡釋法」(講解式教學):u提供前導組織v呈現學習材料(講解為主;討論為副)w講解時遵守的規則(漸進分化、統整調合、產生意義學習維果斯基(Vygotsky)1.可能發展區(ZPD)2.鷹架作用(Scaffolding):適時的輔導是教學的不二法門3.強調社會文化與語言對認知發展的影響有「心理學之莫札特」稱號4. 教育的宗旨在發展幼兒的人格5. 學校在發揮學生的潛能。

      活動中學生是真正的參與者6. 教學安排以學生成熟度為基礎7. 認知發展論:u社會文化是影響認知發展的要素v認知思維與語言發展關係密切w兒童自我中心語言,調和其思維與行動,有助發展蓋聶(Gagne)◎影響學習結果的三個條件-1.學習階層:訊號學習、刺激反應學習、連鎖反應、語文聯結、多重辨別、概念學習、原則學習、解決問題2.學習條件:不同學習方式會產生不同學習結果 (1)內在 (2)外在(教學時所設置的環境)3.教學事項:引起學生注意、提示教學目標、喚起舊有經驗、提供教材內容、指導學生練習、展現學習行為、適時給予回饋、評量學習結果、加強記憶與學習遷移◎五項教學成果(目標):語文知識、心智技能、認知策略、態度、動作技能◎「心智技能」包括:辨別、具體概念、定義概念、原則、高層次原則1.心智技能:(1)係指學生學到在生活情境中,如何應用符號去獲取知識(數學符號運算生活開支)(2)辨別是心智技能學習的基礎,當學生表現正確反應時,應給予適當強化,並要讓正確反應多加練習,以避免遺忘3)概念學習(包括具體概念與抽象概念)(4)原則學習(5)問題解決2.認知策略(1)增進記憶(2)組織知識(3)後設認知3.語文知識(1)透過配對聯想學習及概念學習,獲得單字與詞的基礎知識。

      2)學習簡單的陳述性知識3)有組織的複雜知識4.動作技能(1)需藉由練習(2)根據內在(知覺痕跡)與外在的回饋線索,矯正錯誤5.態度:從認知與情感兩方面著手(1)直接法:採取後效強化(2)間接法:提供楷模讓學生模仿學習布魯姆(Bloom)1.教育目標:認知、情意、技能2.認知目標的六個層次: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Mater & Wittrock(2001)將認知分為-記憶、了解、應用、分析、評鑑、創作※Anderson(2003):事實知識、概念知識、程序知識、後設認知知識3.提倡「精熟學習」(對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所需的時間,每人都能達到精熟)4. 高品質的教學四成分:(1)線索(2)參考(3)增強(4)回饋與校正活動5. 目標分類依外在規準而判斷所屬層次克拉斯霍爾(Krathwohl)情意領域分為五個層次:接受或注意、反應、評價、組織、品格形成 辛普森(Simpson)將行為目標分為七類:知覺、心向作用(準備)、指導的反應、機械練習、複雜反應、技能調適、創作綏勒(Saylar)技能目標六層次:知覺"心向"模仿"機械化"複雜反應"創造菲次(Fitts)1.技能學習三階段:認知期、定位期、自動期。

      克柏屈1.提倡教學之「同時學習原則」:主學習、副學習、附(輔)學習2.主張設計教學法有四個過程 (1)決定目的:設計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 (2)擬定計劃:是設計活動中最重要且最難的一步工作 (3)實行工作:由教師指導學生從做中學 (4)批評結果;由學生自己做羅賓遜(Robinson)1.SQ3R(上下雙向處理):瀏覽(Surver)、質疑(Question)、閱讀(Read)、記誦(Recite)、複習(Review)2. SQ4R:即SQ3R後再加一個反思(Reflect. R)派渥(Paivio)雙代碼假說:語文訊息的處理,以意碼為主;非語文訊息的處理,以形碼為主斯皮爾曼(Spearman)1.智力二因論:普通因素(G因素):一切智力活動都共同具有,即每個人都具有此種能力,只是多寡不一->智力測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