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古代的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是如何演变的.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426583299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古代的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是如何演变的※※※※沫※※※※※※※※※※※※夕在讲述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时,不少学生对三省六部制的由来,三省六部制与三公九卿制有何关系产生疑问,很多朝代中经常既提到“三公”又提到“三省”,一些历史现象感到无法解释,甚至对各朝代的中央体制到底是什么感到茫然课本中对此讲述较少,而这一变化却直接体现着皇权的强化,理清这一过程对学生加强理解将大有裨益,现将这i过程整理如卜秦朝创建了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的体制,汉承秦制,但随看皇权的加强,这一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汉武帝时期,由于君主集权的需要,皇帝逐渐收权于近臣,并用近臣来牵制、压甚至代替中央政府的行政权;从而形成了所谓的“中朝”或“内朝”,而中央政府则成了外朝,其中内朝职官中就重要的是尚书尚书即为原先九卿中少府的一名小官,拿管图书、秘蒔和拿奏但到汉代,由于皇帝賦予它处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便成为直接隶属皇帝的宫廷政治机关,并设官分职,建立了尚书台尚书台以尚书令为主官,以下有尚书仆射、尚书丞、尚书郎及令史等官职由此可见,内朝的核心是尚书台,尽管内朝实权大于外朝,但在形式上他们并没有隶属关系,内朝尚书组织与外朝三公九学理E式成为国家政务的中枢机构,双轨行政管理体制变成“众务悉归尚书,三公但受成而已”的关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体制进一步发生变化,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体制在这一时期形成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对皇帝的威胁很大,权臣篡夺皇位的现象时有发生,为防止大臣特别是丞相的权力过重,最高统治者便将相权分散.逐步形成了三省(一)尚书省到曹魏时•尚书台脱离少府其原始而简朴的特色题记由禽兽名称而来的较多,这可能是从禽兽的动作中得到的启示第三类数量最多也最重要,它是说明这种运动方法所针对的病症,如“引颓”、“引聋”、“引项”、“引灵(热冲”、“引掉痛”、“引温病”、“引膝痛”等,“引”是用导引术来治疗某种疾病题“引膝痛”图,画着一个男子,上身挺立,转体向右,下肢作屈膝状可见《导引图》强调用积极的方法进行医疗,并且着意于运动从帛画《导引图〉所记各种疾病和运动姿态的名称以及动作形象,可知导引疗法是我国古代医学上主要治疗方法的一种,而且也是很好的保健体操运动从医疗意义来说,它不是靠药物、手术或针灸等外界因素,而是充分发挥、调动内在因素,积极地防病治病,从保健的意义上来看,它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朝气,焕发精神《导引图》是迄今我国考古发现中时代最早的一幅健身图谱,填补了我国医学史在秦汉时期有关导引疗法的一段重要空白,为研究我国独特的“导引”疗法的源流和发展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

      湖向塔博物馆)《历史学习》2007.01独立岀来.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尚书台长官为尚书令,尚书令下有副职左、右仆射.又分五曹(晋改为六曹)处理政务南朝梁政权把尚书台改为尚书省,使之成为定制,尚书省为当时最高行政机关并辖六曹形成了省曹机构体系六曹分管各项行政事务具体为:吏部曹,拿管全国官吏的栓选;左民曹,拿管全国户籍、土地、屯田等;度支曹,掌管全国赋税、钱粮、财政支出;祠部曹,拿管全国礼仪、祭祀;五兵曹,拿管全国军政;都官曹,掌管全国司法各曹的长官称尚书,在尚书下又分各小曹,以郎中为长官由此可见,尚书省拥有一个现模庞大、组织严密的办事机构,体现了封建国家行政机关的强化和进一步完善,在当时是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由于尚书台(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尚书令专权的现象开始出现于是,与尚书台(省)分权的中书省应运而生C(二冲书省“中书”的称谓汉朝就有,它与尚书为同一职务,宦官任尚书便被称为中韦曹操建立魏国后,为牵制尚书令的权力•便设秘书令负责起草掌奏之事魏文帝曹丕即位后,改秘书为中书,设中书监、中书令为长官,职掌机要后来逐渐扩大为中节省中书省丰要职权是重旨草拟詔再、谕旨、参与立法;传达诏令、谕旨代皇帝指挥政事的执行;呈递章奏及其他官方文书,甚至代皇帝审理童奏,职拿机要。

      由于中书省是在中朝执事的、封建皇帝的秘书班子,是封建国家的中枢、要害部门,所以他虽然位列尚书之次,但实权在尚书省之上一般情况下,由中花省决定政令皇帝批准后交尚书•省执行由中书省在事实上参与军国大i的决策,在执行中可以谏议J驳皇帝的諮令,对官吏的上奏,有取舍之权,国家的政治中枢从尚书省移到中书省,中书监、令取代尚书令、仆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因此中书省在晋朝有“凤凰池”之称三)门下省随着中书省权势日增,皇帝又恐侵犯自己的大权,所以在尚书省、中书省之后,魏晋时期先让侍中参政,后设门下省,以牵嗣中书省的职权侍中,原为汉朝宫内近侍官,主要职责是:(1)观天文地理,知吉凶祸福;(2)司礼仪;⑶拿文书记录;(4)管皇帝衣物、乘銮及随行因侍中接近皇帝,无形中变为亲信贵重的职位曹魏和西晋时,侍中地位日渐重要,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侍中的意见,同时,侍中还常常侍从皇帝左右,以备顾问到东晋时,设门下省,以侍中为长官•黄门侍郎为副,属官为给事中南北朝时期,门下省正式成为高级谟议机构皐帝在下达i召令以前,首先要征询门下省意见或将成文交门下省先议,门下省认为有所损益之处.可以谏议、封驳门卜省对尚书、中书省及其他机关的匸作.有检查、监督的权力,持别是门下省同御史台一样具有弹劾百官的权力。

      尚书中书门下二省制度.之,攵和E躱二式勺制度,唐朝沿袭随着新的政治体制的建立,旧的三公九卿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三公在以后的各朝代中仍然存在•例如蔡京、秦桧都以太师而任宰相,以后元、明、清也都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三公在中央官僚机构中官品最高,皆为正一品,但他们权力不重,没有实权,不置幕僚九卿的职务也逐渐划分到了其他部门中,但历代又仍旧设有九卿,但它们的设置已属重复•无非是帝王好讲排场而已山东省北镇中学)2007.01《历史学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