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杭州市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对策.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489585794
  • 上传时间:2024-02-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杭州市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对策柴伟国 张雅 郑军辉蔬菜作为杭州市都市农业六大优势产业之一, “十五”期间杭州蔬菜产业实 现了快速发展, 复种植面积、 总产量和出品创汇在列种植业前茅, 在全省处于领 先位置为实现我市蔬菜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 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特开展本调研方法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蔬菜种植面积稳步增长, 蔬菜产业地位和作用逐 年提升,产业区域化布局结构日益显现1、蔬菜种植面积稳中有增,产业地位作用日益提升 蔬菜生产因其周期短、见效快、产量高、效益好,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作用非常明显,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自 “九五”以来,杭州蔬菜 产业的发展经历了稳步发展期、快速增长期和巩固调整期三个阶段 2004 年 全市蔬菜栽培面积从 81.6万亩,到 2005 年增加到 154.58万亩,总产值 38亿 元左右,平均亩产值 2373元(按播种面积计),大大高于全省亩均 1540 元的 平均水平,蔬菜产值位居农业产业的首位,占农业总产值的 34.3%,产业地位 作用日益提升今年三季度杭州市蔬菜播种面积在 42 万亩左右,平均单产 2000 公斤左右,上市蔬菜近 85 万吨,蔬菜生产面积比去年同期增 1%,单产与去年 同期基本持平,蔬菜产业进入稳步发期。

      2、蔬菜产业区域化布局日益显现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 全市各地纷纷利用本地区位、 交通、环 境、资源优势发展适合当地的蔬菜种类和品种, 全市蔬菜产业内部的区域化布局 正在逐步形成 尤其是近年来西部地区高山蔬菜产业的迅猛发展, 填补了原有山 区、半山区蔬菜产业的空白现已基本形成东部加工(出口)蔬菜产业区、城郊 鲜销蔬菜产业区以及西部高山蔬菜产业区等三大蔬菜产业区块 城郊鲜销蔬菜产 业区分布在杭城近郊的江干、西湖、下城、拱墅、开发区、余杭区、萧山南片以 及其它县(市)近郊等地东部加工(出口)蔬菜产业区分布在萧山和滨江两区 的围垦地区西部高山蔬菜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 5 个县(市)3、产业协会等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壮大产业协会作为政府、 生产者、 市场间的联系桥梁与纽带, 其重要性已逐渐为 人认识,各地已纷纷成立并开始运作杭州市蔬菜产业协会于 2005 年成立,有 个人会员 117人,会员单位 38 个,主要从事组织研讨蔬菜发展战略和营销对策; 开展学术交流、信息交流、购销洽谈;引进推广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开展国 内外市场调查,反馈市场信息;开拓销售渠道,为会员生产提出合理化建议淳 安县蔬菜产销协会成立于 2001年 11月,有会员数 53人,其中蔬菜种植大户 29 人,蔬菜技术人员及管理干部 12人,贩销大户 6 人,加工企业主 4人,其他人 员 2 人,注册了“千蔬” 牌千岛湖无公害蔬菜商标。

      协会联系蔬菜基地面积 5200 余亩,带动农户 1620 余户,主要生产高山小尖椒、四季豆等高山蔬菜及豌豆等 产品,供应杭州、上海等大中城市,年销售量 6500 吨,年销售额近 1000 万元 萧山区蔬菜产业协会于 2004 年 1 月成立,第一届会员共 89 名,其中单位会员 42 名,个人会员 47名,大会选举理事会成员 20名建德市蔬菜产业协会于 2003 年 8 月成立,协会首批共吸纳了 75 个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 临安市蔬菜产销协 会 2002年 10月登记成立,共有会员 80 名,其中单位会员 2 名,商标为“天目 山”牌其余县市的产业协会也正在筹办之中 另外成立了在富阳市成立芦笋协 会专业协会、余杭水生蔬菜产业协会等二、蔬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杭州蔬菜产业发展存在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科技供献率低、经营分 散等制约因素,并且三个蔬菜产业区各特性1、近郊基地逐年锐减,基础设施破坏严重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城镇用地、基建用地的增加,我市原有近郊叶 菜基地面积正逐年锐减 许多原本设施条件好, 排灌渠道畅, 土壤熟化程度高的 蔬菜基地现已为城市建设所征用 而随着新一轮城市规划的实施, 目前的许多近 郊蔬菜基地在不远的将来也将被征用,部分城区甚至到“十一五”末,将面临无 地可种的局面。

      与此同时, 我市城郊蔬菜基地的整体规划工作则严重滞后, 区域 性、专业化的蔬菜基地有待于进一步统筹规划2、外源环境污染加剧,生产投入品监管难度加大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中远郊延伸,原本城郊连片的蔬菜基地被分 割成条块状,排灌水系等基础设施破坏严重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污水、工业废 水污染的加剧, 加上水系破坏后自净功能的丧失, 目前近郊蔬菜基地内及周边的 大部分河道污染严重, 河水已不能成为蔬菜生产灌溉用水 而随着城市空气污染 的加剧,我市酸雨天气也频频发生, 蔬菜生产遭受酸雨危害的程度也进一步加大 同时,原有蔬菜基地的土壤盐积化、 连作障碍、肥药过量施用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由于目前农药普遍采用商品名, 加之从业者的素质较低, 使得菜农在病虫害防治 时,使用几种不同厂家的相同成份的农药,引起药害和农残超标3、产规模化程度低,蔬菜标准化应用差 目前蔬菜生产大多仍以单家独户、小规模生产、精耕细作经营为主,整体 规模化程度较低虽然近郊小规模种植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大市场、大流 通”格局的形成以及市民追求 “品牌化、 优质化、便捷化”消费习惯的逐步增强, 现有小规模种植格局弊端日益显现 另一方面, 大多菜农依然沿用传统、 习惯性 的种植模式和生产方式, 蔬菜标准化的应用和推广工作成效依然十分有限。

      这与 现代农业追求的产品可溯制度、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差距较大4、蔬菜产业技术人员偏少,服务组织不够健全 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单位的转型,原有蔬菜农技推广队伍出现了线断、网破 的局面,目前全市蔬菜科技人员仅 40 余人,与蔬菜产业规模与地位不相称各 地出现的农资经营机构不再具备原来那部分管理、 指导职能菜农生产设施、 农 业投入品的管理出现了部分空缺另一方面,近郊菜农大多就近农贸市场销售, 各类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合作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滞后, 社会化整体力量比较薄弱5、蔬菜加工出口企业各自为阵,带动辐射能力较弱 该区集中了全市几乎全部的生产大户和加工企业, 具有较强的原料吸纳与加 工能力但是各蔬菜企业都属私营企业, 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缺乏带 动能力尤其是原料采购基地大多局限于当地区域, 对全市其它地区的辐射能力 十分有限各加工企业极少与周边农户签订规范收购合同,按照合同组织生产 大多根据市场行情,随行就市一旦遇到加工产品滞销,往往进行竞相压价,菜 农利益难以得到保障,甚至出现“菜烂地头”的局面6、品牌优势不够明显,技改投入普遍不足我市现有蔬菜加工企业 160 余家,拥有蔬菜品牌 200 余个,但在全省甚至全 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屈指可数。

      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企业实力 和加工库容普遍较小 加上加工产品具有滞后期的因素, 常常导致加工行业的“大 小年”现象大部分企业采用 “稳扎稳打” 的发展模式, 技改资金投入普遍有限, 整体发展步伐缓慢 加工方式绝大多数还处于粗加工水平, 精深加工企业数量有 限新生产流水线引进、 新产品研发力度十分薄弱, 蔬菜加工产品附加值普遍较 低7、高山蔬菜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产业化程度比较低 高山蔬菜基础设施投入十分有限,路、沟、渠、大棚等硬件设施较差,抵 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 甚至常常导致干旱绝收的场景 同时,由于大多是新开 发菜地,土壤沙性重,熟化程度差,有机质含量低,严重影响蔬菜单产由于受 土地、市场、机制的影响,广大菜农根据自身喜好和特长,种植茄果类、豆类、 瓜类等不同类型蔬菜, 集中单品种连片的菜区较少 这不仅难以体现农业产品的 规模、集聚效应, 而且也不利于购销中介组织的培育 通过多年的市场开拓和培 育,虽然临安市的高山四季豆在上海市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但全市各高山蔬菜 产区的总体品牌知名度普遍不强同时,产前培训、产中服务、产后包装工作普 遍较差大多仍采用塑料袋等简易包装,不利于统一宣传和打响品牌。

      三、蔬菜产业发展思考与对策1、积极建设蔬菜产业带,优化产业布局 为提高蔬菜产业效率,重点是整合现有资源,挖掘内在潜力,从提高品质、 做精加工、 扩大出口、发挥优势上寻找新的增长点已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根据 近年来建成的“点状”蔬菜园区以及呈现的“块状”蔬菜布局现状,结合不同区 域、区位、地形以及蔬菜产品流向的特点,未来五年,我市将着重建设 4 条蔬菜 产业带:近郊鲜销蔬菜、 远郊鲜销蔬菜、 加工出口蔬菜产业带和山地特色蔬菜产 业带拓展城郊鲜销蔬菜产业带, 将杭城近郊鲜销蔬菜产业区将逐步外移, 建设 余杭区、富阳市、萧山南片及临安市沿杭徽公路两侧乡镇区域构成新的远郊鲜销 蔬菜产业带; 在在萧山和滨江两区的围垦地区做强做大加工出口蔬菜产业; 大力 发展山地特色蔬菜产业带,增加临安、淳安、建德、桐庐四个县(市)山区农民 收入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建成一批 控制性骨干水利工程, 开展流域综合治理, 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菜 地排涝抗旱能力2、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增加科技贡献率加大科技投入, 根据农业科研的特点选取重点研究专题进行滚动支特 加快 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重点研究、引进和推广品质好、 专用型蔬菜种子 ( 种 苗) ,加大设施栽培及配套技术、精深加工、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生 产等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加快科技成果的熟化和转化。

      重视公益型农业科 学院所建设,使之成为具有鲜明科研特色、一定创新能力、较强服务功能、全面 和谐进步、 综合实力在全省同类研究机构中领先的新型农业研究推广机构 引导 和鼓励蔬菜科技人员与蔬菜示范园区和蔬菜龙头企业结对,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3、重点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按照做大、做强、做优的要求,培育和扶持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加工型 龙头企业和科技型龙头企业, 优先发展能联结山地和特色蔬菜生产基地、 与广大 菜农关系紧密、促进本市蔬菜出口创汇的龙头企业积极探索适应市场化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大力推广“公司 +农户”, “基地 +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综合带动作用,鼓励企 业发展“订单农业 ”,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积极兴办各类 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 鼓励发展蔬菜营销公司、 蔬菜经纪人组织等各类 新型经济组织, 提高菜农的组织化程度 加强、规范蔬菜市场建设和管理, 走“市 场—公司—农户”产供销密切衔接的产业化道路 实现区域化生产、 专业化分工、 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格局, 从而形成贸工农一体化、 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体 系。

      积极推进土地制度创新,突破小农经营的束缚,鼓励土地有序流转,让种菜 能手获得更多的土地使用权,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减少土地抛荒, 促进先进生产 技术的推广应用 通过对大户补贴等措施, 在政策上加以引导, 推进适度规模经 营以信息为纽带,拓展蔬菜销售市场建立统一完整、信息灵敏、覆盖面广的 蔬菜信息采集、发布系统,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反馈发布工作,通 过信息网络及时反馈各地的市场批发价格和主要产地的蔬菜生产状况, 沟通、衔 接蔬菜生产、经营、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发展保鲜技术蔬菜商品欲走向大市 场,参与地区间、国际间竞争,长途运输不可避免保鲜运输是保证产品质量、 搞好市场流通的重要环节, 使保鲜运输与蔬菜生产配套发展, 对于整体上盘活蔬 菜业、迎接 WTO 的挑战将会卓有成效4、 重视无公害蔬菜生产,保障蔬菜质量安全 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贯活动,强化依法生产、依法经营和依法 监管的理念, 增强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一是加强产地环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