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国际比较.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191600687
  • 上传时间:2021-08-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1.99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国际比较 近年来,中国东南沿海一些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因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经营困难等原因接连发生停产倒闭状况,或向越南、柬埔寨等一些东南亚国家转移,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存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稳定地区就业等产生一定影响劳动力成本上升一方面反映了制造业从业劳动者工资增长,对提高工薪劳动者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改善民生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成本压力,对外商投资、地区就业和企业经营决策等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生产总值、吸纳就业、上缴利税和环保节能等具有重要贡献中国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获得了“世界工厂”的声誉,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近年来出现了较快增长,在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中国制造”能否继续保持劳动力比较优势,是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保持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有必要比较中国与发达工业国家、典型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就业及收入分配政策提供参考。

      一 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国际比较:已有观点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比较历来受到一些国家和机构的重视,如美国劳工统计局(U.S.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开展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成本项目(Labor Productivity and Costs),对本国及20多个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主要部门生产率和小时劳动力成本开展监测,其中包括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国际比较,对服务美国重大经济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支撑[1]近年来,一些研究报告开始关注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问题2014年,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发布《优势依旧——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分析》报告,报告指出2001~2012年,中国每小时制造业劳动报酬的年均增幅为11.9%(按本币计算),尽管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但中国在国际上仍将保持很强的竞争力2012年中国制造业工人的每小时工资平均为2.1美元,作为比较,美国的这一数据高达35.7美元,德国和法国分别达到45.8美元/小时和39.8美元/小时报告预计中美两国制造业间的劳动力成本差距将会缩小,但到2020年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仍将不足美国的12%,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仍会低于巴西、墨西哥和土耳其,但到2019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力成本与越南、印度数据之比将分别从2012年的147%和138%上升至177%和218%。

      [2]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UNIDO)和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联合发布的《制造业未来:驱动力,投资可能》(The Future of Manufacturing:Driving Capabilities,Enabling Investments)认为,未来5年内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体系面临许多新挑战,其中之一是作为主要制成品供应国的中国面临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问题,其影响一是生产能力向潜在的低工资国家转移,二是中国制造向更高的价值链和市场升级发达国家工资增长率仍将保持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增长将加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制造业工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然而,企业对于未来生产地点的选择将更多考虑贴近消费者市场和供应链,而不是工资差距[3]波士顿咨询集团(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发布《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The Shifting Economics of Global Manufacturing: How Cost Competitiveness Is Changing Worldwide)显示,中国的制造成本已经与美国相差无几。

      在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中,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的制造成本指数是96一是因为中国工人的薪资提高,依据生产力调整后的工资水平,从2004年的4.35美元时薪涨到2014年的12.47美元,涨幅达187%二是汇率变化,2004年至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了35%[4]同上述报告观点类似,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一份报告也指出,中国的薪酬增长远远超过生产效率的增长,叠加人民币走强的影响,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只比美国低4%[5]国内一些机构和学者也发布了许多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比较的成果如《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4》指出,中国工资水平在过去10余年大幅增长,制造业平均工资超过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已成往事报告援引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所做的调查数据指出,上海普通工人的月基本工资为495美元,分别是吉隆坡、雅加达、马尼拉、曼谷、河内、金边、仰光、达卡、新德里、孟买、卡拉奇、科隆坡的1.15倍、2.05倍、1.88倍、1.35倍、3.19倍、4.9倍、6.97倍、5.76倍、2.2倍、2.38倍、3.21倍、3.8倍。

      [6]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在四川的调查结果显示,1996年以来四川省工业企业劳动力成本增速近年来开始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速,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明显,四川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开始显现等曲玥和都阳(2014)、魏浩和郭也(2013)、王燕武(2011)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报酬、小时劳动生产率都表现为日益增加的态势,单位劳动力成本整体表现为先下降后逐渐增加的态势总体来看,近年来随着制造业企业工资水平的较快增长和社会保险缴费的增加,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出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绝对水平的大幅提高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中国制造是否还具有比较优势,未来是否还具有成本上升空间,不仅要看绝对水平,还要考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因素针对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国际比较,已有成果中观点不尽相同,这其中既有估算方法的原因,也不能排除一些机构研究立场的问题本报告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回答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比较等问题开展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国际比较,首先要对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做出基本判断,由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其他官方机构并未发布行业劳动力成本数据,因此需要借助相关数据对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进行估算。

      其次,国际比较主要依靠口径一致、连贯和具可比性的相关各国统计数据,然而,这一条件一方面受到统计数据匮乏的制约,另一方面还需要将不同时期的、以本币为单位的各国数据进行换算,如基于汇率将各国货币转换为美元最后,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国际比较涉及一系列指标,如人均劳动力成本、小时劳动力成本以及单位劳动力成本等,这就需要掌握行业就业人数、工作时间以及劳动产出等一系列配套指标二 当前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估算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估算是本项研究的第一个挑战为了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我们需要估算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水平,而为了获得水平情况,需要估算劳动力成本总量和从业人员数量另外,为了比较小时劳动力成本和小时劳动生产率,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掌握劳动时间和行业增加值(或产值)数据一)估算方法1.以工资总额估算劳动力成本国家统计局和其他官方机构并未发布过行业劳动力成本的数据,但官方统计年鉴中有翔实的分行业工资总额(2008年之前统计口径为劳动报酬)数据,根据中国官方的人工成本定义[7],劳动力成本还包括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等六个项目根据中国政府关于社会保险费用等政策的规定(详见表1说明),结合行业经验和微观数据调查情况[8],我们通过劳动力成本各项构成与工资总额的关联,以工资总额为基数估算劳动力成本。

      严格来讲,按照经验比例估算数据是不准确的,理想的做法是对人工成本各项构成原始数据进行加总但是,从我国目前官方公开可利用的数据看,除劳动报酬外其他分项数据无法得到全国加总数据,因此只能通过估算获得需要说明的是,估算存在两种偏离实际的可能:一是由于除劳动报酬外的其他各项比例均为法定最低标准,有的企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高于这些比例,因此存在低估的倾向;二是也有些企业未能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因此也可能存在高估2.对制造业就业人员数的估算制造业就业人员数是计算人均劳动力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的基础,因此,需要搞清楚,中国制造业就业人数究竟是多少?目前,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中有三张表反映了制造业就业人员数,分别是:“表5 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年底数)”“表6 分地区按行业分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2014年年底)”和“表7 分地区按行业分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2014年年底)”,其中,表5和表7的加总可以得到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但缺陷是没有涵盖乡镇企业制造业就业人数,由于一些制造业工厂广泛分布于乡镇或城郊工业园区,因此,全口径的制造业就业人数需要进一步获得乡镇企业就业人数。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年鉴》(2007年之前称《中国乡镇企业年鉴》)的数据,2010年乡镇企业和制造业企业从业人员年末人数为6557.5万,以2010年为例,综合城镇非私营单位、城镇私营单位和乡镇企业三部分就业人员数,2010年全口径制造业就业人数约为1.23亿[9]遗憾的是,《中国统计年鉴》自2009年才开始公布分行业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数,而《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年鉴》公布的乡镇企业制造业就业人数只更新到2012年,因此,以这种方法计算制造业就业人数只能得到3年的数据另外一个制造业就业人数口径来自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以2014年为例,其公布的2013年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8614万人该统计口径是目前可以找到的官方发布的制造业全口径就业人数这一数据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口径大于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据,但并未明确是否包含乡镇单位从业人员;二是作为年度平均人数,与统计年鉴发布的年底数口径有所差异;三是该数据至少涵盖自1995年以来的历年数据,具有连续性由于我们估算劳动力成本时使用的是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保持口径一致,在计算小时单位劳动力成本时对应城镇单位口径的就业人数,且二者都不包含城镇私营单位数据。

      在估算劳动生产率时,由于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全口径的行业增加值,因此需要对应全口径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在本文中,我们使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0]3.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核算口径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一国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劳动力国际比较的一个重要维度劳动生产率有多种计算方法,根据劳动生产率的定义,计算劳动生产率就是合理确定产出和劳动投入两个指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反映产出的指标有两个,分别是产值和增加值,我们在计算小时劳动生产率时主要采用制造业行业增加值作为产出指标,在计算单位劳动力成本时,考虑到各国制造业产值数据相对丰富,主要使用产值指标劳动投入可以用参加生产活动的人数来反映,也可以用所使用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来确定,或者使用劳动的价值——劳动报酬来确定在核算劳动生产率中,我们以就业人数为劳动投入指标,计算人均劳动产出4.对制造业工时的估算中国《劳动法》对工作时间有明确的规定,《劳动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然而,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存在比较普遍的加班现象,《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