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地理必修一完整笔记整理汇成.doc

20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34529808
  • 上传时间:2023-03-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4M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11年)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图示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 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 0°,晨昏线上 =0°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总结——晨昏线特点:①始终过地心,与直射光线垂直 ②始终在地轴附近摆动,摆动的最大幅度为23°26′S ③晨线看日出,昏线看日落,它们的太阳高度角都为零★㈡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③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④日期分割:零时(24时)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新一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旧一天”⑤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加一天,实际中日界线没有与180°完全重合3.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㈢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注:东12区比西12区快21h,东西12区同时不同日北京时间=东八区时=120°E的地方时★㈣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2.定日期: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⑤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 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2. 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参看课本P18)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⑵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6:00时日出,18:00时。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北半球夏半年春分全球昼夜等长↓①昼长<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长②白昼越来越长③极昼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夏至白昼最长,北极圈内全为极昼↓①昼长>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长②白昼逐渐变短③极昼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秋分全球昼夜平分冬半年↓①夜长>昼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②白昼越来越短③极夜范围从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冬至白昼最短,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①夜长>昼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②白昼逐渐变长③极昼范围从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春分全球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⑴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⑵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⑴计算公式:H = 90°- |纬度间隔|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⑵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五、 四季更替和五带季节变化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纬度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冬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夏至日有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夏至日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回归线上一年一次直射冬至日有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其他地区一年两次直射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2.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三)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十一)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 观察物体(1)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第2课时 直角的认识及画法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二)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第1课时 角的认识及画法)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 数量关系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时 解决问题(3)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一)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九)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第2课时 认识线段、射线、直线(2)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 数与运算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 解决问题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第3课时 锐角、钝角的认识法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曹冲称象的故事第1课时 认识质量单位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常见的量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第1课时 认识线段、射线、直线(1)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3第2课时 解决问题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