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二历史期中试卷09510.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336609799
  • 上传时间:2022-09-2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51.59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姓名考号班级2008200820092009 学年度第二学期大连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高二文科历史期中试题学年度第二学期大连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高二文科历史期中试题命题人:命题人:校对:校对:考试时间:考试时间:9090 分钟分钟试题满分:试题满分:100100 分分2009.52009.5一、选择题:(共 40 小题,每题 1.5 分,计 60 分)1.属于梭伦改革措施的废除债务奴隶制鼓励发展工商业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 创立五百人议事会A、B、C、D、1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A、允许工商者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私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14.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2.日本大化改新效仿隋唐制度的表现不包括 A、中央集权 B、制定律令 C、规定赋税 D、陶片放逐法3.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B、发展封建经济 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4.秦国之所以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使用铁制工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5.属于商鞅变法历史条件的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落后的国家当时秦国国君希望变法图强 秦国贵族认同了商鞅的变法主张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形成变法潮流A、B、C、D、6.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对此评价正确的有利于鼓舞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贵族特权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地位A、B、C、D、7.关于商鞅实行的什伍组织评述正确的是A、为组织生产 B、为维护社会治安 C、为保证战争兵源 D、所有“伍人”都是同宗8.商鞅变法关于土地制度方面的规定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正式废除了井田制 有利于地主制经济的发展A、B、C、D、9.商鞅变法在秦国建立县制以县制取代了封国制度 地方官员直接由国君任免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A、B、C、D、10.商鞅变法实行严刑和专制的表现“什伍连坐制”轻罪重刑焚烧诗书焚书坑儒A、B、C、D、11.商鞅变法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废除井田制 B、奖励耕战 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12.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15.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 B、都废除奴隶制度而确立封建制度C、都壮大本国争霸的实力 D、都改变了所在国的社会性质16.下列对北魏统治者在公元439 年后面临的局势的表述,错误的是A、结束了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 B、各民族的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C、社会矛盾相对缓和 D、与汉族相比,鲜卑族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17.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广大北方人民争持政府改革A、B、C、D、1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统治19.北魏推行均田制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掌握、支配大量土地 B、各族掌握农耕技术C、政府减少开支 D、停止土地兼并20.以下对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使官僚地主的利益受到触动 B、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C、是加速鲜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 D、农民可纳绢代役21.下列评论不适合北魏均田制的是A、官僚地主土地并未受到触动 B、均田制促进了荒地的开垦C、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依然存在 D、农民并未从中得到实际好处22.北魏推行均田制的效果是抑制土地兼并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得到一定保证北方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和发展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A、B、C、D、23.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A、减轻农民的负担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巩固北魏的统治24.北魏三长制实行的效果是许多农民成为政府直接控制的编户北魏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巩固了中央集权 有利于徭役、兵役的征发A、B、C、D、25.北魏整顿吏治针对吏治混乱、贪污盛行的现实 建立俸禄制,根本上防止地方官吏的贪污 为保证北魏财政收入 建立起对地方官吏的考核奖惩制度A、B、C、D、26.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政府对官员每三年一考核,主要考核内容是是否劝课农桑是否克己奉公是否推荐贤才是否惩治盗贼是否觐见皇帝A、B、C、D、27.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移风易俗,表现在穿汉服、说汉语 改姓汉姓,与汉族通婚 政权机构设置、官吏名称、礼仪、典章等,改行汉制重要职位由汉人充任A、B、C、D、28.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29.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作用的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增强国国家军事力量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B、C、D、30.对于商鞅变法和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A、改革都获得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改革的过程一帆风顺 D、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31.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A、B、C、D、32.在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青苗法和募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主要是因为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高利贷者的利益 B、对农民的剥削过重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D、政府财政收入并为得到保证33.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34.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相同点是A、都促进社会制度的改变 B、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C、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D、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35.忽必烈改制转变立国之本,指的是A、蒙汉分治 B、兵民分治 C、设立澎湖巡检司 D、发展农业36.张居正改革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整顿吏治 B、一条鞭法 C、改善汉蒙关系 D、内修理守备37.宗教改革的实质是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38.宗教改革运动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影响是A、没收了天主教会占有的大量土地和财产 B、摧毁了中世纪以来天主教会的精神专制C、西欧各国的王权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D、促进西欧各国科教事业的发展39.下列新教派别中,保留了较多天主教成分的是A、加尔文宗 B、路德宗 C、英国国教 D、胡格诺派40.彼得一世的改革最大的特点是 A、发展海军 B、重商主义 C、欧化 D、加强中央集权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题,计 40 分)1、一位历史学家曾这样感叹:中国古代的改革,是人类智慧所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使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起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

      结合所学回答:商鞅变法是如何“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强大的国家”的?(13 分)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 分)材料一:北魏建国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魏书和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材料二: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魏书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3 分)(2)除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哪些改革措施(4 分)(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6 分)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 分)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二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请回答:(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各举一条)(8 分)(2)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指什么?(6 分)姓名考号班级1 1、商鞅变法是如何“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强大的国家”的?(13 分)2008200820092009 学年度第二学期大连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高二文科历史期中考试答题纸学年度第二学期大连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高二文科历史期中考试答题纸命题人:命题人:校对:校对:考试时间:考试时间:9090 分钟分钟试题满分:试题满分:100100 分分2009.52009.52、(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3 分)(2)除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哪些改革措施(4 分)(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后世的影响(6 分)3、(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各举一条)(8 分)(2)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指什么?(6 分)2008200820092009 学年度下学期大连开发区十中高二历史期中试题答案学年度下学期大连开发区十中高二历史期中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A A11D D12C C13A A14C C15D D16C C17A A18B B19D D20C C21A A22D D23D D24C C25C C26C C27D D28A A29C C30D D31A A32B B33A A34B B35C C36B B37A A38D D39C C40A AB BC CC CD DB BD DB BC CC C二、非选择题:(一)(一)措施:(1)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1 分)推行郡县制(1 分)制定秦律(1 分)-加强中央集权(1 分)。

      经济:废除井田制(1 分),奖励耕织(1 分),统一度量衡(1 分)-增强秦国经济实力(1 分)军事:奖励军功(1 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1 分)2)结果:秦国富国强兵(3 分)二)1、按人口分配土地3 分)2、政治:三长制(1 分)整顿吏治(1 分)迁都洛阳(1 分)文化:汉化政策(1 分)(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说汉话;提倡与汉族通婚,写任一即可)3、影响:、促进北魏社会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或封建化);(2 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2 分)、促进民族大融合2 分)(三)1、(1)士(2 分):改革科举制度农(2 分):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2 分):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商(2 分):市易法.均输法(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3 分)“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3 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