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关税壁垒概述(共47页).ppt
47页第十一章 非 关 税壁垒 11.1 非关税壁垒概述 11.2 控制数量的非关税壁垒 11.3 技术性贸易壁垒 11.4 绿色贸易壁垒 11.5 其他形式的非关税贸易壁垒11.1 非关税壁垒概述 1. 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 NTBs) 是指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2. 产生: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出现了超贸易保护主义,在提高关税的同时也增加了非关税壁垒 二战以后的70年代又形成了保护的压力 3. 作用: 非关税壁垒保护作用强于关税壁垒 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能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生态环境合国民健康保护的需要 在上述背景下,多边贸易体制允许采用正当的非关税“壁垒” 竞争的需要 4. 非关税壁垒的类别 按照进口非关税壁垒实施的内容,分为: 对进口实施数量控制的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外汇管制,进口押金、最低限价等 对进口产品技术标准上的非关税壁垒 对进口产品予以环保要求的非关税壁垒 其他形式的非关税壁垒 5.非关税壁垒的前景 对控制数量的非关税壁垒要逐步取消, 对其他形式的非关税壁垒予以规范11.2 控制数量的非关税壁垒1. 进口配额制(Import Quotas System) A. 涵义 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是一国政府对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进口的某些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
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较高的关税后才能进口 B. 分类 绝对配额 全球配额 国别配额(自主配额和协议配额) 关税配额(优惠性关税配额和非优惠性关税配额) C. 从实际情况看,发达国家除了少数情况外,在大多数制成品贸易中已放弃了使用这一措施相反,广大发展中国家出于种种具体情况,还不得不利用进口限额等作为其重要的贸易政策手段但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深化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际规范对此的要求将逐渐严格案例:纺织品无配额时代到来 2004年10月1日,世贸组织召开货物贸易理事会,应一些成员国的要求,讨论了2005年取消纺织品配额后这些国家纺织业面临的调整问题有38个成员就此议题发言,但没有任何成员提出延长配额制度的要求这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以及美国、欧盟、加拿大和土耳其向世贸组织做出如期取消纺织品配额的通报,标志着2005年1月1日全球取消纺织品配额制度已不可逆转 这种调整主要发生在三大阵营之中:纺织品的主要进口国欧美发达国家;纺织品的出口强国中国、印度等;依靠配额出口纺织品的国家孟加拉国、柬埔寨等 有关各方为了自身的利益,在2004年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争斗。
作为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国,中国在2004年受到的来自多方面的冲击印度、土耳其、秘鲁、南非等国已先后对我国纺织品进行反倾销和反倾销调查;6月中旬,欧盟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第35类纺织品展开反倾销调查,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纺织品遭遇到的案值最大的一次反倾销调查;10月20日,欧盟宣布在其新普惠制实施期2006年7月1日起取消中国纺织品与服装进口普惠制待遇;美国等国家的特保条款也是步步加码,2004年美国又先后对袜子、化纤针织服装、棉针织服装、内衣等实施特保,几乎覆盖了纺织全行业单边限制措施、反倾销调查、技术贸易壁垒、调整普惠制待遇等贸易保护手段,是中国纺织业现在和今后要面临的多种挑战2. “自动”出口配额制(“voluntary” export quotas) A. 涵义:是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压力或要求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35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WTO规定,进口配额制和VEQ要逐步取消除非因特殊情况,不能再重新设置3. 进口许可证制(import license system) A. 涵义:是指一国政府规定某些商品的进口必须申领许可证,否则一律不准进口的制度。
B. 分类: 按照其与进口配额的关系分为: 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按照进口商品的许可程度分为: 公开一般许可证(open general license,OGL)(便于统计管理) 特种商品进口许可证(special license,SL) C. 规范:WTO的进口许可程序协议4. 外汇管制 A. 涵义:外汇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也称外汇管理,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加以限制,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政府通过确定官方汇率、集中外汇收入、控制外汇支出、实行外汇分配等办法来控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品种和国别的目的 B. 分类: 数量性外汇管制 成本性外汇管制 混合性外汇管制5. 进口押金制 A. 涵义:进口押金(advanced deposit)制又称进口存款或进口担保金制,是指进口商在进口商品前,必须预先按进口金额的一定比率和规定的时间,在指定的银行无息存储一笔现金的制度通过加重进口商的资金负担,起到了限制进口的作用 B. 进口押金制作用的局限性如果进口商以押款收据作担保,在货币市场上获得优惠利率贷款,或者国外出口商为了保证销路而愿意为进口商分担押金金额时,这种制度的限制作用就很小了。
6. 最低限价制 最低限价(minimum price)制,是指一国政府规定某种进口商品的最低价格,凡进口商品的价格低于这个标准,就加征进口附加税或禁止进口 如:美国为抵制欧洲和日本等的低价钢材和钢制品进口而采用的启动价格制(trigger price mechanism, TPM)以及欧盟对进口农产品而实施的“闸门价”(sluice gate price )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与特定 1.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含义 指一国以维护生产、消费安全以及人民健康为理由,制定一些苛刻繁杂的规定,使外国产品难以适应,从而起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作用 表现为:各国技术法规和标准各不相同,有些国家人为地扩大这些差异以限制进口;有些国家甚至对国内和国外产品采用双重的技术标准等等11.3 技术性贸易壁垒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通过法规确定 把标准法规化 二、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发展趋势 保护对象和政策手段日益多样化 保护手段更难防范 各国技术标准日益复杂 影响 对进口国的影响:对国内产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对出口国的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 a.技术标准(techinical standard);(工业制成品) 虽然ISO已经规定了通行标准,但许多发达国家仍采用自己的标准,而这些标准又不一样,使出口商疲于应付。
例如欧盟规定,进入其市场的机电产品必须经过CE认证,加贴“CE”标志,否则就不予进口进入美国的机电产品必须获得UL认证:而进入美国市场的药品必须通过FDA认证:进入日本的很多商品需获得G标志、SG标志或ST标志等这些认证给企业带来很高的费用和不便 b.卫生检疫标准 (health and sanitary regulation);(农副产品及其制品) 目前要求卫生检疫的商品越来越多,检疫的规定越来越严 例如日本仅对大米进口就设置了47项农药残留量检测标准,其实质是严格限制国外大米进口,保护本国大米市场 又如美国规定陶瓷含铅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七 c.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packing and labelling regulation) 各国对此规定繁杂,又不统一,而且经常变动,常使出口商感到措手不及 例如:1999年6月,欧盟对所有来自中国的货物木质包装实施新的检疫标准要求木质包装不得带有树皮,不能有直径大于3mm的虫蛀洞,必须对木质包装进行烘干处理,使木材含水量低于20%,给我国出口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又如美国劳工部门规定危险标识和标签应标明危险的种类,危险严重程度, 陷入危险可能带来的后果及如何避兔危险的发生。
欧盟对纺织品等进口产品还要求加贴生态标签,贴有“OKOTexstandardl00”生态标签的纺织品,是进入欧洲纺织品市场的通行证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要求大部分的食品必须标明至少1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仅仅是在这一领域处领先地位的美国制造商就为此每年要多支出 10.5亿美元对其他落后国家的出口商的成本压力更大 5. 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抑制和规范 WTO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6.案例: 欧盟-关于转基因食品标签的规定11.4 绿色贸易壁垒 1.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与成因 2.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 3.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规范与抑制 4.案例:绿色壁垒碰伤中国农产品 1.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与成因 1)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 是一种新兴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是指各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借口为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对进口商品提出带有歧视性、针对性的技术、安全和卫生标志,如达不到这些标准,进口国有权扣留、退回、销毁、索赔等;或不规范地使用国际公认的标准绿色壁垒以其外表的合理性和内在的隐蔽性成为继关税之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国际贸易壁垒 2) 20世纪90年代绿色贸易壁垒盛行的成因 全球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为“绿色贸易壁垒” 提供了契机 消费观念的更新,“绿色需求”的扩大,推动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 环保标准的不一 竞争的压力 1)环境许可证制度 2)禁止进口与环境贸易制裁 3)绿色补贴制度 4)繁杂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志 5)产品技术标准的增多 6)苛刻的绿色检验检疫措施 7)绿色包装和标签制度 8)绿色环境标志和认证制度2.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式1)环境许可证制度 环境许可证制度要求在取得许可证的基础上才能允许进口或出口。
2)禁止进口与环境贸易制裁 该措施极端严厉 如1991年,美国禁止进口墨西哥的金枪鱼3)绿色补贴制度 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在成本之内发达国家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却因此而提高更为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有时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对此,发达国家以违反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定为理由,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口最近美国就以环境保护补贴为由,对来自巴西的人造橡胶鞋和来自加拿大的速冻猪肉提出了反补贴起诉4)繁杂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 如欧盟启动的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要求欧盟国家的产品从生产前到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最后的处理阶段都要达到某些技术标准这一系统提供了以预防为主、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的办法 例如1994年,美国环保署规定,在美国9大城市出售的汽油中硫、苯等有害物质含量必须低于一定标准,对此,国产汽油可逐步达到,但进口汽油必须在1995年1月1日生效时达到,否则禁止进口美国为保护汽车工业,出台了防污染法,要求所有进口汽车必须装有防污染装置,并制定了近乎苛刻的技术标准上述内外有别,明显带有歧视性的规定引起了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
5)产品技术标准的增多 绿色食品技术标准 纺织品环保技术标准 机电产品的绿色标志6)苛刻的绿色检验检疫措施 对农药残留等作出严格限制规定: 如国家有关部门对产品是否含有毒素、污染物及添加剂等进行全面的卫生检查,防止超标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例如,欧盟从2000年7月起,提高了进口茶叶的安全及卫生标准,对其中的农药残留检查极其严格,比原标准高出100200倍 加强对集装箱船舶的检验7)绿色包装和标签制度要求包装必须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使用后利于回收再利用或易于自然分解如德国的德国包装物废弃物处理法令;又如,丹麦要求所有进口啤酒、矿泉水、软饮料一律使用可再灌装容器绿色标签是一种印刷或粘贴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标志它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及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1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