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理工见长高校文科拔尖人才经典筑基、通专融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7734707
  • 上传时间:2021-12-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9.59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理工见长高校文科拔尖人才“经典筑基、通专融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蔡劲松 于金龙摘 要:针对理工科见长高校文科人才培养基础不牢、通识不深、专业不精、交融不够、素质不强等问题,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行文科实验班”十年探索为例,提出“交叉渗透、涵育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通識教育+专业教育+综合素养”三维并举的文科拔尖人才培养理念,梳理“理念—路径—目标”有机融合、“通专—思政—管理”统筹结合、“教学—游学—创学”立体综合等育人举措,探讨理工科见长高校文科拔尖人才“经典筑基、通专融合”培养模式创新及实践之路关键词:理工见长高校;文科拔尖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创新;实践探索近年来,我国理工见长高校在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将建设特色新文科作为迈向“综合性”、促进“双一流”建设和提升文科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实效但从高质量文科人才培养的视角看,仍面临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第一,理工见长高校普遍对中西文明文化等经典通识教育重视不够,文科学生局限于专业教育,教育资源薄弱、氛围不足;第二,文科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形式较单一,重一般教学课堂讲授、轻参与体验和实践互动;第三,文科中的拔尖人才培养缺乏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运行机制、教育内容和模块呈碎片化,需要从理念、机制、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广开掘。

      基于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2010年专门成立了学校文科“人才培养试验区”和“学术创新特区”— 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北航高研院)十年来,北航高研院是学校最早设立的四个校级人才培养实验班之一,也是唯一人文社科类实验班“知行文科实验班”,其紧紧围绕“新文科”及学校“精品文科”战略需求,树立“交叉渗透、涵育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注重人才培养的复合型素养与国家需求、文明文化及未来素质要求等相结合的新型教育理念,不断创新“知行文科实验班”培养机制,积极构建“厚基础、融通识、精专业、重实践、强素养”的文科拔尖人才育人模式,逐渐探索形成了“经典筑基、通专融合”的育人特色,在理工见长高校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形成了影响和辐射理念探索与模式创新1.加强顶层谋划,坚持“立德树人、学科育人、以文化人”北航高研院“知行文科实验班”始终突出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和机制创新,注重回归文科的学科育人属性,坚持“交叉渗透、涵育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聚焦“立德树人、学科育人、以文化人”的核心理念,强调创新性、引领性的学科育人模式探索,促进回归于“道”而非纠缠于“术”的新文科建设与“德智体美劳”育人境界提升;充分认识育人视域中文科与工科、理科等并非相互“割裂”、各自为政,而可通过文科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实现“互联”“渗透”。

      十年间特别是2016年以来,该班坚持以“文史哲艺”为入口、“政经法管”为出口,贯穿“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教育模式,以开设中西文明文化经典研读系列课程为重点,提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素养”人才培养理念,着力构建“基础雄厚、通专兼容、智识雅正、个性发展”的培养体系,培养了大批面向未来、汇通古今中西具有领导领军潜质的高层次文科拔尖人才知行文科实验班”创办10年来,共培养了8届240余名优秀毕业生, 92%的毕业生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2.坚持“五个结合”,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三个转变”“知行文科实验班”于本科第一学年结束后,从全校文科大类学生中择优选拔30名左右学生,集中统一管理和教育培养一是坚持“五个结合”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外校师资与本校教师相结合、核心课程与读书小组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文艺生活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国际拓展相结合”,将“五个结合”全面融入两个有机组成培养模块:由北航高研院制定的通识素质培养模块和由所选专业学院制定的专业能力培养模块学生可选择行政管理、经济学、法学、外国语四个专业,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二是实现“三个转变”。

      第一,培养范式从“专业为主”向“通专融合、多维拓展”转变,打破传统过分强调专业化培养模式,实现既注重专业化教育又强调跨专业的通识能力素质培养,与专业学院形成联动、密切配合第二,教学过程从“以教为主”向“深度学习、教学联动”转变,打破传统单一的单向知识传授方式,实现基于学习兴趣和理解需求的教与学互动关系第三,育人成效从“单一评价”向“提升素养、突出创新”转变,打破传统以相对单一的量的标准作为评价的指标,实现强调以多维综合能力的质的考察作为评价依据实践举措与多维探索1.不断完善“理念—路径—目标”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是突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素养”紧密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创新2011年起,北航高研院“知行文科实验班”顺应时代潮流,率先在全国试点实施以书院制为载体的“通识教育”,同时融入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和相关文科院系专业教育核心要素,积极探索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适应个性化需求的“厚基础、融通识、精专业、重实践、强素养”文科拔尖人才育人模式与理念二是突出“教学改革+学习范式转型”为重点的人才培养路径为了适应新时期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北航高研院近年来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通识课程与公选课程、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

      第一,修订完善培养方案,构建通识经典、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人文艺术素养融合发展的课程体系,设置了“零学分”实践教学必修环节,推进交叉培养和联合育人;第二,推进小班化教学和导师制,倡导师生交流互动,促进学生学习范式向主动性、研究型转型,鼓励学生个性化、创新性发展;第三,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量和质量评定机制,完善教师遴选和聘任制度,有效保证教师对教学的投入,确保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和高质量的师资教学三是突出“综合能力+创新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北航作为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战略高技术研究的历史使命,而文科人才的培养,对于培育兼具人文思想、家国情怀、现实技术以及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北航高研院“知行文科实验班”不断深化通识教育内涵,坚持科教融合、实践育人,支持学生进入导师课题组,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学术实践和社会实践,开拓学生创新精神,厚植学生人文情怀,拓展国际学术视野,探索形成了创新导向的拔尖人才培养“经典筑基、通专融合”的北航特色模式2.着力构建“通专—思政—管理”统筹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一是建立“通专结合、交叉融合”的师资保障体系。

      第一,汇聚高端师资力量北航高研院发挥承建“哲学”一级学科、“文化传播与管理”交叉学科的资源优势,汇聚了包括国家“万人計划”哲学社科领军人才、北京市社科理论“百人工程”学者等近30名高水平专任教师,为“知行文科实验班”经典通识课程的开设提供了有效保障第二,发挥多学科资源优势师资团队中任课教师学科专业背景涉及哲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政治学、传播学、艺术学九个学科,能较好满足学生多科性和跨学科知识需求;同时,学院还根据课程需求,每学期聘请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科院及哈佛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立命馆大学、世新大学等海内外高校及机构的高水平师资授课,逐渐形成了一支学科交叉融合、结构梯队合理、创新能力突出、校内外互补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二是打造“双导机制、深度”的学业和思政导师队伍第一,配备通识导师和专业导师知行文科实验班”每届30人,根据学生个性化培养需求和书院制管理模式,自进班起高研院就为其配备通识导师、班主任、员,同时专业学习方面配备专业学院的指导教师,充分发挥导师的引导激励作用,创造学生成才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学业环境,构建了教学相长格局与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二,配强思政导师队伍选拔聘任综合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管理理念先进的员陪伴学生成长,打造了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富有时代特征、具有学院特色的思政工作队伍和管理模式三是营造“资源协同、文化滋养”的学术与文化育人环境第一,深化艺术审美教育北航高研院注重人文艺术素养教育和文化育人工作,承办并发挥学校艺术馆、艺文空间、音乐厅等文化传播阵地的育人作用,着力建设高端艺术教育传播平台,使“知行文科实验班”学生在美育体验中提升素养第二,创办特色品牌活动北航高研院每年开展“思想文化节”和“艺术文化节”,使学生在高品位文化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文化艺术素养同时,引导学生系统掌握人文社科研究思路与方法,增强创新思辨、研究思考和交流沟通能力,组织开展读书、辩论、演讲、创意设计等活动第三,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近年来,北航高研院先后设立了“高研学术坊”“哲学与文化工作坊”,每年组织开展“高研论坛”“高研学术沙龙”等高水平系列讲座,同时还创办了《文化传播》《自然国学评论》两本学术集刊,涵养了开放包容、拓宽拓新的浓郁学术氛围和博学、求真、向善的文化气息第四,设立“博雅读书奖”该项目旨在鼓励学生研读经典、勤奋好思,通过深度阅读和学术写作,锻炼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书面写作能力以及多学科、多维度思考能力,自设立“博雅读书奖”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每年都会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本科生学术论文汇编成《知行学刊》,成为“经典筑基、通专融合”的特色学术项目。

      3.探索创新“教学—游学—创学”立体综合的特色培养路径一是以教学改革促培养转变,通识课程质量显著提升第一,课程体系不断优化北航高研院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中国经典研读”“西方经典研读”“中国文明文化史”“西方文明文化史”等多门经典课程其中,经典研读课程,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和优化迭代,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核心通识课程体系(见图1)第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北航高研院多名教师先后获得学校我爱我师“十佳教师”等称号,发表了十余篇教改论文,“研究性、研讨式、互动型”通识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第三,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师教学逐步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输型教学”转变为“以传授学习方法为主的研究型启发式教学”,从“以掌握知识为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以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并重的主动学习”,从“过于注重专业培养”转变为“注重通识加专业的全过程培养”,较好实现了教学过程的良性互动图1 北航“知行文科实验班”通识课程体系框架二是以“文化游学”礼敬文明经典,实践育人效果成果突出第一,设置实践教学培养环节将“文化游学”实践育人项目、自编自导自演莎士比亚经典剧目“毕业大戏”作为“零学分”必修环节,正式纳入“知行文科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及艺术实践现场教学与体验。

      第二,固化暑期文化游学项目坚持“学游交融、寓学于游”“学辩结合、学思问道”的实践教学理念,实验班每届学生第二学年结束后的暑假,由师生自主设计并共同规划游学线路,开展一周左右的“文化游学”实践,不断拓展和深化对“中国文明文化史”“经典研读”等核心通识课程内容的理解2017年,“践行经典通识之道、感悟中华文明之美—北航知行文科实验班‘文化游学实践探索”获评教育部第三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第三,拓展海外文化交流实践近年来,北航高研院积极拓展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模式,2019年暑期由教师带领学生到意大利比萨高等师范学校、博洛尼亚大学、圣安娜大学以及文艺复兴重要历史遗址、传统工业和现代企业开展实地考察学习,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书本与课堂所学相结合,深化了学生对于西方文明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三是以毕业大戏塑艺术涵养,经典文化教育内涵充实第一,创立“毕业大戏”育人品牌北航高研院“知行文科实验班”注重突出学生艺术审美及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创立了“毕业大戏”品牌并正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历届毕业班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毕业大戏”,迄今已于毕业季在北航音乐厅隆重上演《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爱的徒劳》等八场莎士比亚经典剧目,社会反响强烈,受到《中国科学报》等媒体的关注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