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学导论03201自考大纲.doc
37页护理学导论自学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3021使用教材:护理学导论 李小妹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章 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了护理学的发展过程及现代护理学的概念及内容目的是让自学应考者能明确护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了解最新的护理学概念及护理专业的发展方向,明确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及角色重点是现代护理学的概念,护理专业的特征、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及工作范围、护理服务方式难点为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护理专业的特征课程内容及重点难点解释第一节 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护理学的发展过程 西方现代护理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3个时期来理解:早期的发展、南丁格尔时期及近现代护理发展 早期各国没有正规的护理专业,医疗与护理没有明显的分别护理没有科学的内容,护理人员也不必接受正规教育,治疗与护理多由教会的神职人员和穷苦出身的妇女担任19世纪后期,欧洲相继开设了一些护士训练班,其中最有名的是德国牧师弗里德尔1836年在斯瓦茨建立的护士训练班南丁格尔时期是现代护理学的奠基时期,南丁格尔对现代护理的贡献主要体现在:①为现代护理赋予了科学的内容,使护理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职业。
②创办了正规的护士学校,使护理教育逐步走上正规化③创立了一整套护理制度④提出了护理伦理及人道主义护理观念 从19世纪以后,现代护理学开始从职业向专业发展,具体体现为:①护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②护理教育体制逐步完善③护理管理体制的建立及完善④临床护理分科 二、中国护理学的发展过程 中国护理发展分为3个时期来认识:古代、近代及现代护理古代护理是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医、护、药不分,从整体角度看待人及疾病,强调护理及休养的重要性中国近代护理发展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当时的医院环境,护理人员的服装,护理的操作规程及护士学校的教科书等都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中国协和医学院1920年建立的协和高等护士专科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具有本科水平的护士学校 1950全国第一届卫生工作会议将护理专业教育列为中级专业教育之一,1952年后取消了高等护理教育1983年恢复了高等护理教育,同年天津医学院率先在国内开设了五年制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此后其他院校也纷纷开设了四年制或五年制的本科护理专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本科护理院系百余所,大专教育机构400多所从1979年开始,卫生部加强了对护理工作的管理。
1993年3月卫生部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该办法的实施使中国有了完善的护士注册及考试制度1995年6月25日全国开始了首次护士执业考试第二节 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 一、护理概念的发展及演变过程 护理学的概念随着现代护理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及完善,主要分为3个阶段的发展过程:疾病为中心阶段、病人为中心阶段、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阶段 以疾病为中心阶段的护理特点是:护理是一门没有专门的护理理论及科学体系的职业从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规范的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技术常规护理重点为协助医师治疗疾病,服务对象主要为住院病人,工作场所主要在医院南丁格尔对护理概念的认识为此阶段的典型代表以病人为中心阶段的护理特点是: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逐步形成了护理学的知识体系,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服务对象仍为住院病人,工作场所主要是医院美国早期的护理理论学家如奥立维尔、克瑞特、约翰森及韩德森等人对护理的认识是此期的典型代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阶段护理特点为:护理学发展成为一门为人类健服务的独立的应用学科,发展了护理理论及护理概念模式护理的服务对象为所有年龄段的健康人及病人,服务场所从医院扩展到了社区、家庭及各种机构,并以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
此期的主要的代表人物为罗杰斯等护理学家 二、护理学的概念 国际护士会:护理学是帮助健康的人或患病的人保持或恢复健康,预防疾病或平静地死亡的一门科学 三、护理学的知识体系 1.西方学者的认识伦理学知识美学知识护理学知识个人知识科学知识2.中国学者的认识 自然科学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人文及社会科学知识 其他方面护理学知识 护理学的基础理论 临床专科护理知识 专业知识 预防保健及公共卫生方面的知识 护理管理、教育及科研方面的知识第三节 护理专业一、专业的特征及护理专业特征 1.专业的特征:①以服务为目的,满足社会需要。
②有完善的教育体制③有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④有良好的科研体系⑤有专业自主性2.护理专业基本满足上述专业特征的要求,成为初具雏形的专业二、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独立性 根据专业功能划分 合作性 依赖性专业性 根据工作专业性质划分 类专业性工作范畴 非专业性 医院护理 社区护理 根据工作场所划分 护理教育 护理科研 护理管理 三、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1.国际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2.促进护理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中国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包括护理教育、护理实践、护理管理、护理科研方面发展趋势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护理专业发展历史 1.识记:南丁格尔对护理学发展的贡献 2.领会:近代、现代护理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 二、护理学的概念及范畴 1.识记:护理学概念2.领会:(1)现代护理、护理学及护理的概念(包括ICN、ANA的护理概念)(2)护理学的知识体系3.应用:护理学概念的三个演变过程及每个过程的特征三、护理专业1.识记:专业的特征2.领会:(1)护理专业的特点(2)护理工作的范畴3.应用:(1)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2)护理专业的特点(3)专业护理人员的特征(4)影响护理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5)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四、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及素质1.识记:中国专业护理人员的学历要求2.领会:(1)专业护理的资历要求(2)专业护理人员的分类(3)专业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要求3.应用: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了健康与疾病的基本概念及其演变过程,护理人员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中的作用。
目的是让自学应考者能明确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及模式,明确护理人员在整个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及角色本章重点是健康与疾病的相关概念、影响因素、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三级预防概念及内容难点是健康与疾病的模式课程内容及重点难点解释第一节 健康与健康促进 一、健康的相关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6年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978年,WHO又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赢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并再次提出了“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亚健康状态的概念建立在WHO的现代综合健康观念之上,认为从健康到疾病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动态过程在这个连续过程中,良好的健康在一端,疾病乃至死亡在另一端每个人都在疾病与健康连续体的两端之间占有一个位置,并且随时间推移和机体状态、环境变化而处于动态之中而当一个人的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临床检查无明显疾病,但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表现为身心疲劳,创造力下降,并伴有自感不适症状时,这种生理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3种: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生物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生物性致病因素和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主要通过对情绪和情感发挥作用而影响人的健康环境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常见引起亚健康状态的因素有脑力和体力超负荷,不良的生活习惯,心理失衡,衰老,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 三、健康的测量指标 健康的测量指标包括3类第一类是与健康有关的指标,分3种情况:①与某地区特定人群和全体人群健康状况有关的健康指标②与健康状况直接有关的环境因子指标③与健康服务有关的指标第二类是与疾病及卫生政策有关的指标,分为宏观及微观两个方面的指标第三类是综合指标,如生存质量 四、健康促进的概念 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其中教育是指健康教育,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和自然的环境,而支持即指政策、立法、财政、组织、社会开发等各个系统其具体内涵包括:①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②直接作用于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③运用多学科、多手段来增进群众的健康④是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部门的工作⑤强调个体、家庭、社区和各种群体有组织地参与。
⑥建立在大众健康生态基础上 五、促进健康及相关护理活动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的实质是通过护理人员的努力使病人建立和发展促进健康的行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包括日常健康行为、保健行为、避免有害环境的行为、戒除不良嗜好、预警行为、求医行为、遵医行为、病人角色行为等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领域第二节 疾病与预防保健 一、疾病的相关概念 疾病是机体身心在一定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所引起的一定部位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部及机体与外部环境平衡的破坏和正常状况的偏离或终结从护理的角度讲,疾病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感情受损的综合表现,疾病不是一种原因的简单结果,而是人类无数生态因素和社会因素作用的复杂结果患病是指病人本人或他人对其疾病的主观感受,常常是病人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厌恶、不愉快或难受的一种自我感觉和体验 疾病状态是对自我感觉或他人认为患病的人的各种症状进行测量或测定的一种表述,或者是用病理生理等各种医学术语概括及解释的可观察、可感知的现象 疾病是客观的存在,一般是指根据医学科学的知识及理论对疾病状态所做的病理生理学的解释和说明。
二、患病行为及心理 影响个人对待疾病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