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科学教学认识论下的教学文本理解及其变化教育理论论文.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14330859
  • 上传时间:2022-06-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科学教学认识论下的教学文本理解及其变化_教育理论论文 [摘 要] 科学 教学认识论秉持主客二分的思维范式与“正确掌握”的价值追求,认同授受的教学形式与意义的单向传输性,其程序化的努力抽空了教学的人文性当代教学认识论的生活化转向,使教学文本理解出现了新的特点,生活教学认识论重视理解主体的主观体验性、差异性、创造性、对话性、开放性它关注教学中人的完整性,关注教学主体的生命成长和精神世界的充实它使教学中的人与知识、人与人之间成为一种视域融合、意义生成的关系,同时也是一种交往与对话关系   [关键词]科学认识论;生活认识论;文本理解      近年来,人们对教学中的弊端纷纷进行深刻反思,其反思性的认识成果之一,是认识到了现实教学弊端产生的认识论根源——科学教学认识论根源科学认识论视野下的教学究竟具有什么特点或局限?当代教学认识论又应该实现怎样的转向?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一、科学教学认识论的影响      认识论是近代 哲学 研究的核心问题由于 自然 科学的巨大进步和影响,哲学沦为科学的附庸,哲学认识论只是围绕自然科学认识而展开近代哲学认识论被自然科学化,成为科学认识论了科学认识论的特点可概括为三点:首先,它把认识的目的当成是获取关于客观对象世界的客观知识;其次,它把认识当成成人生活的工具,而不是生活的内容;再次,它不是把主客体关系视为生活关系,而是视为处于一个二元对立的外在认识关系。

      科学认识论是一个知识论、工具性认识论 [1]   在教学思想史上,开近 现代 科学认识论先河的是德国赫尔巴特的“四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其后继者又把它 发展 成“五段论”,即预备(提出问题、说明目的)、提示(提示新课题,讲解新教材)、联系(比较)、 总结 和应用赫尔巴特派的这一理论将心 理学 运用于教学,是教学论科学化的肇始不过,它同时也预示了科学主义教学观的到来赫尔巴特从错综复杂的教学现象世界抽象出最简单、最原始的要素—“观念”(原子还原论),他认为,“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即“观念”从被统觉到应用,这是任何教学过程都必须遵守的铁定法则(机械决定论)   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段论”影响欧美各国达半个世纪之久,其“四段论”早在洋务运动初期就开始出现在我国,自清代废科举、兴学校以来,它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产生了持久而深入的影响二战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在社会 政治 与 教育 中的地位再一次得到强化,科学教学认识论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主要有赞可夫的一般发展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等不同有关理论   从五十年代开始,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在我国广泛传播,影响深远。

      凯洛夫教育学认为,“在教学中,讲授起主导作用”凯洛夫教育学关于教师、教科书、课堂教学的“三中心论”;教学过程由“准备、复习旧课、教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家庭作业”组成的“五环节说”;教学本质“特殊认识论”的基本哲学立场以及教学中要贯彻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直观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系统性和连贯性、巩固性、可接受性等“六大原则”,以讲授法为核心的“九大教学方法”等等,均在 中国 通过教师以“老”带“新”、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等方式得到了普及叶澜教授对此曾有深刻的印象,他将其影响概括为“几乎做到每个教师皆知”凯洛夫教育学被认为是赫尔巴特理论的简单化和操作化,也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化和20世纪中叶苏联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和 工业 经济 发展需要的产物,充满了浓重的科学主义认识论色彩 [2] 凯洛夫教育模式曾长期主宰我国学校的教学并影响至今虽然,我们一直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当作教学的认识论基础,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被科学化了,以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为例,该书是我国新时期以来教育学体系建构的典范之作,它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即把教学过程作为“特殊认识”过程,即把教学过程作为“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 [3] 。

      这一思想至今仍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它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      二、教学文本理解的特点      科学教学认识论实际上把教学过程等同于文本的认知理解过程这种文本理解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1.主客二分的思维定势与“正确掌握”的价值追求   这是就文章理解的目的而言的主客二分是近现代思维范式的最本质的特征它在教育中表现为,教育知识是静止的客体,理解就是对知识的主体性占有基础性一直是教学文本生产制作的根本旨趣所谓基础性,原指的是文化传承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所谓的“双基”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基础”观有所拓展掌握“双基”曾被认为是专业发展的基础,这种课程目标,要求学生牢记所谓“现成”的书本知识形成规定的技能课程实施过程就是“千方百计地输送给每一个学生一定量的‘文化财产’,并在学习结束期间给每个学生发证明,证明他至少占有最低限度的知识” “掌握学习”几乎是近代以来学习(教学)模式的通称,以至于“有没有知识与技能”,“有多少知识与技能”成为社会及教育对人才的评价标准 [4] 这种“掌握”取向实际上是一种文本意义的“复制”取向   改革开放后,因为主体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思潮的相继冲击,人们对教学模式进行过多方面的探索,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学一直没有改变教学中的主客二分的教学思维定势与“正确掌握”知识的价值追求。

        2.授受形式的认同与文本意义的单向传输   这是就文本理解的形式而言的授受模式是我国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模式这一形式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例如,在某大学,有人借鉴Chareles Silnerman在其《开放课堂教学》中对课堂教学模式依据师生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决定权, 将课堂分为四种类型:放任自由型、开放型、照本宣科型、传统型四个象限通过来自5个学院6个专业的学生课堂观察而得到的108个有效样本,应用统计工具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高频行为和低频行为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教师讲授的发生频率为72.2%~88.9%,而在对该校15位教师深度访谈当中,发现有12位教师明确回答,在课堂教学中他们以讲解 (讲授) 法为主 [5] 实际上,对这种授受形式认同的教师在当今大学课堂教学中决不是少数有人认为,传统教学认识论的逻辑支点是本质主义,这种本质主义赋予学校课程肯定性品质,认为人类文化与知识有一个共同的、普遍的基础而这种共同的、普遍的本质被视为是确定的、绝对的、永恒不变的真理本质主义赋予传统的课程普适的、统一性的、中心性的、霸权性的逻辑与品质,这样,“确定性”就成为近代以来的课程逻辑,“基础性”就成为课程的旨趣,“认同性”就成为课程模式 [6] 。

        “认同性”课程模式就是一种接受式文本理解模式这种文本理解过程的流向可直观地表现为(见下图):      如图所示,这种文本理解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一种单向灌输接受式的认同性理解这是文本权威独白下的一种文本意义接受,其中,教师的作用类似传声筒,学生就是容器它注重的是文本解读的单一向度 3.程序化的努力与人文性的抽空   这是就理解主体而言的近代的教学认识论基础是 科学 主义的心 理学 的模式这种心理学模式将教学划分为几个机械的阶段,忽视了 教育 文本理解中的丰富的人文性,造成不良影响在中小学,连语文这种人文性极强的学科也不例外这可以在从“五四”运动到全国解放前后三十年间各种主要版本的语文教学方法著作中得到证实如江都、曹刍主编的包括语文教学法在内的《修辞教学法》将课堂教学结构分为四阶段,即思考过程,欣赏过程,练习过程,建造过程;蒋伯潜的《 中国 国文教学法》将课堂教学分为四个步骤:预备与检查,试讲,范讲,讨论;钟鲁斋的《中学各科教学法》将之分为五段式:预备、授课、比较、 总结 和应用;李锦熙的《国文教学法》将之分为“三段式”,即理解(预习与准备)、练习(比较与应用)、 发展 (创造与活用)。

      这种教学程序化或结构化的努力一直影响到改革开放后例如尽管在苏联赞科夫的教育与发展学说、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学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智力发展学说、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学习心理学说等教育理论的影响下,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模式、钱梦龙的“三主四式”模式、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模式应运而生但从根本上而言,改革开放后兴起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脱离科学主义认识模式的一般特点不仅在中小学,就是在大学里,人文性极强的专业课教学的程序化、机械化的情况也大量存在这种程序化的努力,以客观的、公式化的、可以重复的步骤和方法获得外在于学习个体的基本的“专业知识”,它必然抽空了教育的人文性,使知识教学疏离了人的丰富性教学通过牺牲自身的人文性,凸显外在的科学性,使教学愈来愈出现严重的知识化、模式化、机械化其根源就是,长期以来大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遵循的一直是客观主义(科学主义)倾向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表现出如下系列特征或关键词(见表1) [7] :      从表中的关键词可以看出,大学教学因受客观主义的机械性、公式化的知识教学观的影响,本应具有丰富精神意蕴的大学教学的人文性丧失殆尽。

           三、教学文本理解的新变化与新特点      科学教学认识论在教学文本理解实践中造成很深的负面影响,对此,有人曾总结出它的三大弊端:其一,把知识视为客观存在的真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准确传授系统的知识、发展认识能力,其它如情感、意志、创造性等成为附带的目标其二,教学被当作实现外在目的的工具,如此,作为完整的人的生成性便被遗忘了其三,教学中人存在的意义仅仅是为了掌握教材的知识,认识外部世界教学过程中的人与人、人与教材(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是被看成活生生的生活关系,而仅仅被当作一种认识关系其四,与此相应,教学呈现封闭化倾向,排斥教学中的“断裂”、“转变”、“分叉”和“理解”,没有对智慧的刺激,对道德审美的体验,对生活的感悟,课堂成为缺乏活力与意义呈现的“祛魅”的世界 [8]   表1 客观主义教学 哲学 观的系列特点/关键词   知识观知识是可传递的、外在于学习者的、客观的、稳定的、现成的和非情景化的(抽象存在)课程观静态的、按学科等级次序设定的、预定的内容和结果学习观知识传递、反映教师所知、良构的、抽象-符号化的、接受-保持-回忆的、重视结果的教学观简化知识、抽象原则、重视基础、从上至下的、推演式的、重视符号表征系统(规则、原理)的应用、讲授的、监护的、教师支配/控制的、个别化的、竞争性的。

      动机观主要是外在激发、控制与维持的评价观关注事实、概念和技能的认识,强调内容和结果的评价学习经验以结果为中心:强调学业成绩测试教师角色权威、知识源、讲坛上的圣人、拥有绝对话语权学生角色被动的接受者、等待被“灌装”的容器、坐中学(learning by aitting)师生关系主宰-顺从关系;缺乏平等、互动和对话交流   如此,教学认识论的更新就成为一种时代的需要那么,当代教学认识论应该实现怎样的转向呢?综合目前学术界的看法,笔者认为,“生活化”是我国教学认识论的重要转向之一   认识论一直是哲学的重要内容如果说科学认识论代表了近代认识论的形象的话,那么,生活认识论则是现、当代认识论的形象科学认识论与生活认识论的根本差异在于:生活认识论对认识作了“生活”的理解近代科学认识论把认识看作“为了”生活但却存在于生活之外的工具;而现、当代哲学则从生活世界观出发把认识本身视为生活,即把认识看作人生活的一种形式,当作认识者生活或存在的方式,当作认识者自我生成、自我实现或自我完善的方式(生活就是人的自我生成、自我完善的过程),换言之,认识不再是工具,而成为目的,成为生活的内容或人的存在本身 [9]   实现教学认识论的“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