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蓓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doc
9页试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论文摘要】张爱玲是近代中国文坛上最才华横溢的作家,深受中西方文化双重影响,笔下的女性形象同样变化多端,各有不同神韵究其脉络,仍有一定规律可循本文试从张爱玲的小说入手,分析其所塑造的女性的爱情、命运,探讨她们的悲剧命运的源头,进而理解才女张爱玲对那个时代的思考和观察关键词】张爱玲 女性 小说张爱玲笔下塑造了这许多形形色色、有血有肉的女子形象她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世遭遇,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与经历,为我们广大的读者、评论家展现出一个让人神往而有绚丽多彩的文学世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她们的痛苦,她们的呼吸在震撼着我们的神经透过这些或一辈子囚在笼中的霉变的鸟似的女子、或已丧失了人性的、心灵扭曲的变形虫似的女子、或随波逐浪漂泊的浮萍似的女子……我们或许能多的了解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人物对她笔下女性形象的关注,可以趋进人类精神本质的特殊领域,重新审视社会喝人生,获得全新的认识本文对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谈一些认识一、张爱玲生平简介张爱玲,1921年9月出生于上海,其外曾祖父是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李鸿章童年时受旧式家庭的影响,读的是家庭“私塾”学的是古文言,后来去了美国人办的圣玛丽亚女子学校,学英文、数、理、西洋史等课程。
其自小聪慧8岁就投稿,9岁写小说,中学时还有不少的作品被发表上海沦陷后她就读于香港大学,其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备受读者的青睐张爱玲在晚年长期闭门谢客,过着寂寞的隐居生活,1995年9月8日,被人发现孤独地死于洛杉矶家中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红极一时、极富传奇色彩和神秘魅力的著名作家在张爱玲所塑造的那么多的女性形象中,其实处处洋溢着她自己的形象、命运在其中张爱玲父母的长期不合以至最终分手,使张爱玲的全部童年,青年失去了母爱,这给张爱玲的健康成长带来了障碍她无法享受到正常家庭生活的温馨和快乐因此,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便埋下了沉重的阴影在她的童年世界中没单纯的明丽,有的只是铭心的苍凉应当说在她十六岁之前,张爱玲的父亲虽然很少问她,但却是喜欢她的张爱玲的活泼伶俐,天资聪慧客观上构成了父亲喜欢她的原因这种单亲的异性爱,使张爱玲对父亲有一种深沉的依恋感随之而来的便是对母亲持一种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除了小家庭的因素外,豪门巨族由于时代变迁的没落又使 她成为家族解体的受害者她斩不断与家族世界的千丝万缕的精神联系,并在丝丝缕缕中透出一个失落者寻找不到精神家园的孤独感和自哀自怜感同时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一文中写道:"我从小就活在遗老遗少的家庭阴影中,见到听到的都是那些病态的人、病态的事。
"正是这样的生存境遇和人生遭际,张爱玲把一个入世挑剔者的情感顽强地投射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她笔下的女性便少有中国女性特有的柔和、宽厚和温爱,而多表现人性中的种种丑恶和肮脏,借此传达和渲泄她对那个冷酷现实生活的不满与仇恨 二、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生存都很艰难在她的小说《封锁》中有这样一句重复了多遍的民谣:"可怜啊可怜,一个人啊没钱!"这一点,应该说我们现在的人都明白,在现代社会里没有钱是什么滋味虽然这些女性(包括七巧和所有的淑女们)并没有真正落到没钱过日子的地步,但作为一种存在的恐慌却一直在威胁着她们,因此,她们大多处于两种生存状态之中:一是急于想成为人家的太太或姨太太甚至情妇,总之是想找一个生活的依靠;二是在成为太太之后,仍然在为自己的地位而努力奋斗着,或变本加厉地抓钱,或无可奈何地在平淡的生活中苦熬着 《金锁记》的七巧得以一个小业主女儿的身份做成门第颇高的姜家的二奶奶,只因为她丈夫是做官人家的女儿都不会要的“骨痨”身子因此她的正常的情欲难以得到满足且受到很厉害的压抑,但压抑并不能使情欲熄灭,相反,越是压抑得厉害,越是要通过反常的方式寻求出路情欲的得不到满足导致她对金钱的疯狂追求起初,她用黄金之梦来抵挡情欲之火,结果当情欲变相地借金钱之欲显形时,她丧失了人性。
七巧是因为季泽的原因才嫁到姜家的,“为了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和季泽相爱”,多少个寂寞难熬的日子里,她都没有忘记这个美好的初衷,然而时间的流逝和无情的现实迫使七巧一点一点地失望下去,她慢慢地蜕变成了另外一个七巧,她不顾一切地捞取能够得到的物质的东西,企图以此弥补感情上的亏损,但对于季泽,她从来都没有真正忘记过如果说对季泽的渴望是七巧人性的表现,那么泯灭了那点爱,她便彻底地套上了黄金的枷锁,变成了地道的疯子不幸她还是人母,是婆婆,她的疯狂不仅使自己走向毁灭,而且将身边的人拉来做陪葬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锁,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周围的人恨毒了她”,但是她无法控制她自己,只能让疯狂拖着她往绝路上走疯狂来自黄金欲,而黄金欲变成盲目的破坏力量,又是爱情得不到满足的直接结果”她要报复,报复她为黄金付出的代价,不顾一切,不择对象,情欲就是这样盲目地支配着人七巧的悲剧是无可奈何的,她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悲剧的根源在她的本性中,她摆脱不了《连环套》中的霓喜一生都是在动荡——安稳——动荡中度过,最终落得个孤孤零零,苦度光阴,内心“里面仿佛有点什么东西,就这样破碎了霓喜一生跟过三个男人,却“按照律师的观点,始终未曾出嫁过”,十四岁的时候被人牙子养母以一百二十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开绸缎店的印度人作妻,更准确的说买个女人是为了省钱、省麻烦,兼做保姆“什么粗重活都得干,弄成黑眉乌嘴上灶丫头”,“谈不上什么地位”店里的伙计用“楼上”二字代表她,后来改称“二姑”。
受尽印度人的凌辱,时时见主人的脸色说话,稍微不如意,“兜心脚飞去,踢翻在地”,生下了一男一女之后,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后被赶出家门,除了随身的东西收拾起来,什么也不准带,此时离她十四岁已经过了十二年了,霓喜竟不由“疑心她还是从前的她,中间的十二年等于没有过”寄宿修道院离在尼姑们难看的脸色下,竟赖住不走“打算绣好桌围角上的一朵百合花再动身”浮萍在尼姑院住了不久,又跟了一个五十七岁的“把家眷送下乡”的同春堂的窦老板,生活暂时安顿下来,过了五年,又生下了两个女儿,窦老板死后又被窦家人扫地出门,生活再次陷入了困境,背一个,抱一个,一手牵两个,紧接着跟了个英国人汤坶生,畅意日子又过了一段时间,无根的浮萍暂时又稳定下来,好景没有维持多久,英国人结婚了,一张五千元的支票把她打发了,此时,她已带着六个儿女,生活是那样的孤苦一个女人从十四岁到三十多岁被一群男人先后抛弃(如果加上崔玉铭的话,至少是四个),最初是“立志要成为一个有身份的太太”其结果却依然随波逐流,以此终老一生在这一生中,她从未深刻地思考过自己的命运,也从没有打算要靠自己的力量生活,她的精神已经麻木了对这样的生活已是深深地习惯了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也可归在此类。
在娘家守寡七八年,又遭逢乱世,兵荒马乱的时代与一个不相信婚姻的范柳原相识,两人逢场做戏,可最后在生活利益的驱动下两个不相信爱的人成就并维持了一段姻缘,得到了相互的慰籍《花凋》中老实、柔弱、带几分情致的的川娥,是几个姐妹中最小的一个,“爱音乐、爱静、爱父母”虽穿着蓝布长衫,却依然透出遮盖不住的青春美丽本可能有着美好的姻缘,“预期着还有十年的美、十年的风头、二十年的荣华富贵”,然而不幸得了痨病,未婚夫还算是有耐心,两年之后才另有女人我们不能苛求一个年轻男子这样的做法,只能为川娥叹息川娥在命运的折磨面前,还强撑着不露出来,但依然忍受不了内心的痛苦与折磨“终日郁郁地自思自想,她的自我观念逐渐膨胀”,想来一个多情的了断,诗意的死,动人的死,五十块钱却买不来安眠药,只好“茫然坐着黄包车兜了个圈子,在西菜馆吃了一顿饭,在电影院里坐了两个钟头她希望能在不多的日子“重新看一看上海”更让我们感到可怜的是在她生命的最后,还要设法减轻体重(本来已是瘦骨嶙峋,悲啊!),扣着点吃,光吃胡萝卜和花旗橘子,早晚做柔体体操,用一些徒老的办法在自不量力的挣扎用一只脚试皮鞋,还道:“这种皮看上去倒还很牢,总可以穿两三年”病魔在三周后夺去了她的生命结束了对她的折磨。
这世界的人其实早就放弃了她,连她的父亲也不愿意去看她,即使来了也“浓浓喷着雪茄烟,制造一层防身的烟幕”川娥的一生是一出柔弱女子对命运抗争的悲剧,年少时受到姐姐们的欺负,好不容易熬到了出头的这一天,却和骨痨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最终病亡,就连张爱玲笔下其他女子那种苟活也得不到,真可谓红颜命薄《十八春》中的曼桢,简单,可遇上了有心机、狡诈的投机倒卖商人祝鸿才就注定了她的悲惨的那一段经历曼桢是一个朴素、善良的、略带有点害羞、漂亮、年轻的女孩,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围着一条红蓝格子的小围巾,衬着深蓝色罩袍,倒像一个高小女生的打扮,蓝布罩袍已经洗得绒兜兜的泛了灰白,那颜色倒有一种温雅的感觉,为了养家做着几分兼职本来有一段美满的婚姻,然而在姐姐的私心下(为了栓住祝鸿才),不辛成了她想借之生孩子的工具,假装生病,骗来了曼桢,从而把曼桢推进了火坑,在祝家度着一段幽囚的岁月,可惜又没有勇气与祝作不屈的斗争,又舍弃不了孩子,在蔡霖生夫妇帮助下逃脱出来,仍然在心中牵挂着,希望(听一听)“她长得有多高了,怎样顽皮”,在曼璐死后,竟会令人诧异和祝鸿才结婚了,强扭的瓜不甜,在这其中,曼桢充满了痛苦最终还是离婚了一个女人,就在命运的安排下,过了一段悲惨的生活。
三、张爱玲笔下的女性都难走出婚姻的城堡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之所以看中“被女人捧坏,从此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的范柳原主要是范柳原的财富和地位吸引了她,用白流苏自己的心里话说,“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范柳原和白流苏之间仅仅存有“一刹那的彻底了解”,如果不是香港的战乱极其偶然地成全了白流苏,那么她最好的结局不过是成为范柳原长期而稳定的情妇 《红玫瑰.白玫瑰》那个苍白的烟鹂那些个曾经鲜活的红玫瑰都在生活中变得焦黄佟振保的周围不存在什么外部的压力,而是他的情欲一再地拖着他往下沉,“他的抵挡不住异性的诱惑实质上是抵挡不住自己情欲的诱惑”, 对英国的混血姑娘玫瑰,佟振保坐怀不乱,玫瑰、王娇蕊和孟烟鹂等几个女人的出现不过是充当了他的“情欲的测度计” 《连环套》的倪喜,那无数的悲凉,里霓喜过的那种日子霓喜一个又一个的和男人姘居,有如饥饿的人贪馋地没有选择地大嚼榨过油的豆饼,虽然也有滋养,不免伤了肠胃,精致的东西不一定是伟大,但人吃畜生的饲料到底是悲怆的 《沉香屑》在那微微的熏香中娓娓道来,道出人生的那种无奈,人性中更深的不为所理解的情绪,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难以定论。
怎样的人生才是满意的人生,如何选择一生的道路,要用怎样的牺牲?薇龙把她自己的一生卖给了她的感情,正如她看到有个十多岁的妓女被几个海员粗暴的拉走却仍要嬉笑时对着丈夫说的:其实我和她一样,不一样的只是她是被逼的,而我是自愿的那种沉痛重重的敲在人心上 《色,戒》中的作为学校剧团当家花旦的王佳芝,宁愿牺牲自己的贞操去勾引汉奸易先生,但在执行刺杀易先生行动的紧要关头,忽然觉得有点爱上了眼前她要谋杀的这个人把易先生对自己的玩弄当成了真爱这一发现令她“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她放走了易先生,关键时刻救了易先生就在当天,逃脱了性命的易先生下令一网打尽了佳芝他们一伙人,并且统统枪毙佳芝的悲剧的根源是她的虚荣心,是她的自恋的幻想,无论在台上还是在台下,她都需要一种“顾盼间光彩照人”的感觉,她之所以甘心牺牲自己去设美人计,有一半也是由于这种工作对她是浪漫神秘的诱惑;她的自恋的幻想甚至也是导致她相信易先生真的爱上自己的一个原因--她愿意相信他是爱她的,潜意识里甚至不能容忍他不爱她 《封锁》里的翠远,像教会派的少奶奶,她知道自己生活得没有错,然而不快乐她没有结婚,在电车上胆怯怯的接受了一个男人的调情,原来在她的灵魂里也有爱,然而即刻成了秽亵,她吃惊,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