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文物保护工作历程.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35981974
  • 上传时间:2022-01-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0.89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文物保护工作历程    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前身是河北省文物工作队,主要任务是承担省内文物建筑的研究与保护,1982年成为独立的文物保护研究机构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北古建人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共设计、维修保护了300余处历史文物建筑,参与了西部大开发、西藏三大重点工程、三峡搬迁、雄安新区、冬奥会等国家重点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尤其是省古建所成立后,专业设计团队的足迹东达黑龙江,西至新疆,北及内蒙古,南到云南,已遍及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9年,原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现任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曾对新中国成立50年来河北省的文物与古迹修缮保护工作成果作过具体综述[1]进入21世纪,现代数字技术与传统测绘方式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测绘精度和工作效率;因承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一些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如山海关、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维修保护工程相继开展,给文物保护工作者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与此同时,随着国家文物保护政策的调整,编制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文物影响评估等工作被纳入业务范围,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承担的承德普乐寺保护修缮工程、故宫宝蕴楼修缮工程、承德普陀宗乘之庙保护修缮工程等三项维修设计项目荣获“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并出版了十余部古建筑维修保护专著。

      在张立方局长前50年总结的基础上,本文仅对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成立以来所进行的文物保护修缮工作做一梳理和论述一、秉持正确的文物保护理念,实施省内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自1982年成立以来,在业务上集科研、设计规划、施工于一体,主导实施了本省的文物保护设计、维修项目百余项,包括新城开善寺、定州贡院、怀来鸡鸣驿、秦皇岛山海关、献县单桥、邯郸响堂山常乐寺塔以及承德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等,编制保护规划十余项新城开善寺[2]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大雄宝殿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辽代建筑之一,木构架大叉手的使用为国内孤例,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因年久失修,损毁严重1999年,由我所对开善寺进行勘察测绘,并编制整体维修方案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该项目作为研究项目组织实施,要求深入分析研究,把握修缮措施、技术措施的可行性经过多次专家论证,最终确立的方案是:对现存的金刚殿和天王殿做重点修缮,加固木构架,恢复装修、瓦顶,排除安全隐患;通过考古清理,找到文献记载中的伽蓝殿遗址和祖师殿遗址的基址边界,砌筑台明进行标识;大雄宝殿做重点修复,恢复月台和前后檐装修,对木构架进行调整、归位、加固处理,屋面按照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进行恢复。

      工程于2001年开始施工,2005年完成(图一)2007年技术验收时,专家一致认为,开善寺研究工作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是设计与施工完好结合的范例,施工严格遵守了文物保护原则和国家文物局的各项批复意见,认真把握了最小干预、保存文物真实性的原则,是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样板工程2010年8月,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启动我所编制了殊像寺现存建筑修缮方案、建筑基址保护维修方案,与承德市文物局规划设计室共同编制了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佑寺四座寺庙的保护修缮方案项目实施期间,我所及时与施工单位配合,多次深入施工一线,帮助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以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其中普陀宗乘之庙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庙宇,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普陀宗乘之庙古建筑保护修缮方案由我所与承德市文物局规划设计室共同编制工程于2013年6月开工,2016年1月通过验收,2018年荣获“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该工程为集设计、施工、科研出版于一体的文物保护工程示范项目,在工程施工中遵循了以下原则:①以相关研究为基础因普陀宗乘之庙为汉藏风格相结合的建筑,在设计、施工过程中我们对汉藏建筑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保证与原建筑风格的一致性。

      ②以试验评估为前提在鎏金铜瓦顶屋面、大白台护坡金刚墙、建筑基址、墙面抹灰等重要部位的修缮中,严格执行修复实验研究—修缮效果评估—技术措施完善—修缮工程实施等四个步骤,以确保修缮措施的有效性与可靠性③以不改变原状为目标尊重各历史时期修缮信息,对于不影响文物安全及历史风貌的历史措施均予以保留,不追求统一修缮效果,修旧如旧④以最小干预为准绳尽量利用原有材料、构件,使用的新材料、新构件以结构补强为主,凡是新添加部分均具有可逆性,不影响历史遗构的二次加固⑤以实时监控为保证,设计服务、研究贯穿施工全过程,实时完善修缮设计方案在依据充分的前提下,合理地运用科学保护措施和展示手段,对现存建筑基址进行保护、标识,保存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工程重点解决主体建筑万法归一殿鎏金瓦顶的渗漏、大白台金刚墙的酥碱歪闪、红白台墙体的内部排湿和外部抹灰脱落、白台顶部开裂渗漏及其他木结构建筑瓦面漏雨、椽望糟朽、墙体潮碱等问题特别是对主体建筑万法归一殿的鎏金铜瓦屋面进行了研究、试验和保护性修缮,借鉴可移动文物修复方法对金顶瓦件进行修复工程完工后,彻底排除了安全隐患,填补了国内修缮鎏金瓦顶建筑的记录空白(图二)定州贡院位于定州市城区,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是我国北方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科考场所,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贡院原有建筑包括影壁、大门、二门、魁阁号舍、大堂、二堂、后楼、演武厅等建筑,现二门、演武厅已毁魁阁号舍是贡院的主体建筑,始建时仅有号舍,道光十四年(1834)重修时,在号舍南端添建了魁阁,始成今貌魁阁正中攒尖顶,两侧依次降低,外观奇特,成为定州贡院的突出特点号舍面阔七间,进深九间(不包括魁阁),建筑面积近900平方米,卷棚悬山顶因后期被县电力局占用,建筑改造较大,残损严重1998年我所对定州贡院进行了现场勘察,按照文物保护基本原则编制了维修保护方案,确定对主体建筑魁阁号舍作重点修缮、局部复原,二门、二堂作基址保护,大门、大堂、后樓作现状整修、局部修复的工作方针1999年5月维修工程开工,到2005年10月全部修缮完工由于设计、施工均由我所承担,保证了沟通的畅通施工期间找到的魁阁号舍老照片为恢复建筑外部立面形制提供了有力证据,经研究,我所及时调整了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建筑的真实性、完整性(图三)2010年12月,以此次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河北首部以县为单元的《河北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涞源卷)》(上下册)正式出版该报告总结了涞源段长城资源的调查成果,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涞源县域内长城的历史沿革、自然与人文环境、本体现状及保护管理状况等,是我国国内第一部资料翔实、数据精准的长城资源调查报告。

      另外,还将记录长城重要信息的碑刻及金石文献资料汇编成《河北省明长城碑刻》,书中附有大量实物及拓片照片,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同时,及时落实国家《长城保护总体规划》要求,编制完成了《河北省明长城保护规划》和《河北省早期长城保护规划》,为河北省长城的保护、传承、利用提供了可遵循的依據2.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大运河遗产既包含水工遗产及其附属遗存,又包含了与运河息息相关的其他物质文化遗产和各种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数量庞大,类型丰富,共同组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2008年3月,大运河沿线33座城市达成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扬州共识”,国家正式启动大运河申遗工作,我所具体负责河北段大运河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此前,我省已于2006年率先启动了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工作,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好了前期准备规划编制组从2008年11月开始,以前期调查资料为基础,深入大运河沿线的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5个地市,对大运河遗产点、段进行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整理,编制完成了《中国大运河河北段遗产保护规划》,报国家文物局同意后,2012年由省政府公布实施。

      经调查,河北大运河共有56处文物遗存、10项非遗项目列入省级保护规划2014年“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我省“南运河(沧州—衡水—德州段)”“连镇谢家坝”和“华家口夯土险工”等遗存为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在此基础上,河北省政府印发《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按照省文物局安排部署,我所负责编制了《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专项实施规划》,在深入挖掘和系统阐释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确保大运河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对大运河沿线文化遗存进行分级分类,筛选大运河文化遗存名单,根据不同的保存状况和利用需求制定了保护措施,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将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指示[3]此外,我所还承担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推荐和遴选工作及革命文物调查工作我省共计有13处文物遗存成功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在调查工作基础上编制的《河北省革命文物总体保护利用规划》,为更好地继承革命文化,构筑中国精神,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工作,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奠定了基础。

      三、配合国家战略和政策,承担国内重要文物保护维修项目(一)1999—2007年,为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我所完成了30余项包括四川、甘肃、云南、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地区的文物保护设计项目主要包括:四川省宜宾真武山古建筑群、江安县夕佳山民居、江油市云岩寺、新都县杨升庵祠及桂湖等修缮设计方案,宜宾珙县僰人悬棺保护方案,德阳文庙修缮方案及保护规划;甘肃省天水秦安兴国寺和胡氏民居、庆阳肖金塔、张掖大佛寺大佛殿、武威文庙维修设计方案;新疆伊犁将军府修缮方案;云南省昆明真庆观古建筑群整体保护方案,妙湛寺金刚塔整体抬升工程方案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内蒙古呼和浩特清和硕恪靖公主府、赤峰喀喇沁王府、多伦汇宗寺修缮设计方案,汇宗寺及和硕恪靖公主府的施工维修项目云南昆明真庆观古建筑群位于昆明市盘龙区拓东路和白塔路交口的东北角,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是昆明市区现存占地面积最大,保存明清两代建筑较多、较完整的古建筑群,由真庆观、盐隆祠、都雷府三组古建筑组成该项目是昆明市盘龙区旧城改造的重点项目,因长期被居民和工厂占用,建筑内部改动较大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紧密跟踪,及时补充和完善设计方案,维修后改善了文物整体环境,使古建筑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妙湛寺金刚塔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妙湛寺山门外,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金刚塔实物全塔用规整石材砌制而成,墩台呈正方形,二券洞“十”字相贯,台上一主塔、四小塔,为金刚宝座式,故称“金刚塔”由于城镇建设周围地面不断提高,塔座地面低于周围现地面1.6米,且低于地下水位线0.4米,同时存在塔基渗水、塔体地基自身沉降及塔体倾斜、风化等问题针对这些现状,我所和河北省建筑研究科学院共同完成了施工图设计,设计思路是在稳固塔体的基础上在塔底施加顶力,将塔顶起后再垫入坚硬物块,将塔整体抬升2.6米工程完工后,抬升起来的各部分建筑材料与原塔体严丝合缝,丝毫没有动过的痕迹,彻底解决了相关问题,消除了安全隐患这是我国整体抬升古建筑的首次成功案例(图六)甘肃张掖大佛寺大佛殿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9),后经历代重修,部分构件保留西夏风格,大部分构件为明清后修,是一座集建筑、雕刻、塑像、绘画于一体的文化内涵丰富的建筑殿内卧佛为木构架泥塑,是目前保留较好的国内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按照我们的维修方案,对大佛殿采取了梁架局部解体、调整柱高及拨正、归位梁架等措施,整体解决了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