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论江右商帮精神形成的原因.docx
7页浅论江右商帮精神形成的原因 陈玲芳(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Reference:赣商在长期的商贸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创造了不少的财富,也形成了不少的流芳百世、令人景仰的人格精神他们那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合共赢的协作精神,以义制利的儒商精神、潜心学艺的钻研精神、童叟无欺的和谐精神、勇于排难的战争精神、稳扎稳打的务实精神、胸怀大志的进取精神……这都是江西贤才爱国之心、爱乡之情的综合反映,不仅饮誉乡里,而且传颂海内,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在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Keys:江右商帮;禁海政策;科举K29 :A:1673-2111(2012)11-0277-02 众所周知商人最著名的、说的最多的无非是晋商、徽商,或者宁波帮、潮州帮等他们确实声名远播,红遍大江南北、财流五湖四海近年来,这方面的著作、文章比比皆是,电视剧也纷纷亮相荧屏可是一个历史事实却不能忘记:那就是赣商也有曾经的辉煌,已成为明清历史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商贸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下,“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浪潮风起云涌,有力地推动着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史为鉴,读古明今本文主要是探索赣商发展的脉络,从古道青石,茶亭驿站,大漠孤烟,深山[]马帮中,寻我赣人先辈经商的足迹,重温我们祖辈创造的辉煌进而学习先辈们的创业精神,重振今日江西的商业雄风 赣商在历史上被称为“江右商帮”据明末清初散文家魏禧所著的《日录杂说》上记载“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遂得此名 江右商帮最早兴于北宋时期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 ,全国户口数为2026万户4532 万口,其中江西地区为201万户446 万口,约占十分之一,人口居各路之首(其次是两浙路,为432万口)《宋史·地理志》对江西的物产作了概述:“(自)永嘉东迁,衣冠多所萃止其后文物颇盛,而茗茶、冶铸、金帛、粳稻之利,岁给县官用度,盖半天下之入焉历元至明,江西的这一经济优势仍继续保持着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江西在册户、口数分别占全国的20.2% 和23.3%,居各省之首 江西在古代是一个南北交通要道,物产又非常丰富,因此江西人见多识广,经济思想比一般省份的人要活跃得多海瑞认为:“江(西)、浙(江)、闽(福建)三处,人稠地狭,总之不足以当中原之一省故身不有技则口不糊,足不出外则技不售。
惟江右尤甚……故作客莫如江右,江右莫如抚州大量的江西商民外出谋生,哪儿便于生存,就在哪儿扎根、繁衍 明代后期以来,江右商主要的发展方向在西南数省这可以从万寿宫遗址的多少和地方史资料、家谱资料等方面看出来如果要分析其原因,当然有很多,本文在此不讨论这个问题,仅说明几个主要的原因: 1、明代后期番薯经西方人之手传进中国,在中国广大的丘陵地带栽种,获得成功,山地可以充分利用了西南数省山区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居住地,人少地多,在番薯未引进之前,这一带是很难解决吃饭问题的,番薯引种成功后,西南地区可以充分开发了,因此这里吸引了量的流民来开荒生存 2、有人就有商,由于有不少江西流民存在,江右商来这一带经营,其江西产品比较容易进入这一带从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至明神宗万历六年(公元1391-1578),从全国户口统计来看,全国人口基本稳定,变化不大但江西却在这一时期减少了22万户,人口224万口,户均人口由5.17口减至4.36口如果考虑人类的自然繁养生殖等因素,我们有理由估计:在这一时期,有过百万江西人口流向外省,形成了江西历史上的一次大的流民潮 3、由于是新开发的地区,江右商占据了地理上近的便利, 江西得天独厚,占有天时地利:拥有便利的赣江水系;可利用当时最具有运力的长江水运;往南,跨过赣粤边界大山,通过隘口,可将货物运至广东,散于南中国;往北,跨过湖广,辐射中原;往东,沿长江而下,江浙尽收眼底;往西,朔长江而上,云、贵、川市场广阔……这一物流通道在当时是最具有吸引力的。
再加上江西物产丰富,技艺精湛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江西物产丰富,有瓷器、茶叶、纸张、夏布、大米、药材、木竹、烟草、蓝靛、煤炭、钨砂等等,不仅丰富了商业兴隆的物质基础,也增加了经商的渠道和门路人杰地灵,精明的江西人是不会失去这一千载难逢的商机,运用所具有的经济实力,凭借丰富的物产,利用当时较为发达的运输系统,小本经营,迅速发展起来因此免去与强劲的晋商、徽商等激烈竞争的艰难,因此,江右商在西南数省发展迅速抚州人艾英南不无自豪地说:“随阳之雁犹不能至,而吾乡之人都成聚于其所吉安人彭华也说:“(吉安)商贾负贩遍天下可见江右商已经在很远的地方经营了 4、科举盛行,官宦支撑明清两朝,科举盛行江西人历来尊师重教,崇尚学习,每年中举者络绎不绝,朝中官宦江西人居多元朝有程钜夫、吴澄、虞集、揭傒斯;明朝有黄文澄、杨士奇、杨溥、解缙、胡广、费宏、夏言、严嵩、谭纶、况钟、周沈、徐贞明、欧阳德、邹守益、罗钦顺;清朝有朱轼、裘日修、甘如来、戴衢亨等明代,朝廷上有“朝仕半江西”的说法,政治影响很大 5、吃苦耐劳,艰苦创业赣商多系家境贫寒的农家子弟,自幼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在从商的过程中,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创业,勤俭持家,讲究“贾德”,注重诚信。
赣商诚实守信,讲究职业道德他们不卖假货、劣货,不抬高物价、欺行霸市,而且还遵守儒家的道德规范,提出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并由此形成了“以诚待客,以义制利”,“和气生财,公平守信”,“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等一系列道德要求,为“江右商帮”共同遵守 江右商帮的经营原则是:1.知足常乐,一有赚头就缩短营业时间,获利够了就关门读书鼓励子弟考功名、做官,与经商相辅相成2.能聚能散,能积财更能散财,不要守财3.息事宁人,不诉讼,别人欠的债券过一些时日通通烧掉4.父母在,不远游知母心所乐,不在厚利 6、长期战争的影响元末明初的长期战乱,使江西人一方面广征粮草,满足军队的不断需求,贸易越做越大;另一方面,随着军队的推进,江西人又将本地的商品(主要是农副产品和生活必需品)行销到中原大地和华南、西南各省同时,随着明军推进,江西也开始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向外移民浩浩荡荡的江右商帮便在这个时期[来自www.lW5u.CoM]逐渐地形成并迅速流向全国各地,占领了广阔的市场,赣商的队伍和经商范围也随之不断地扩大,渐成气候 7、禁海政策的作用明朝建立后,为防倭寇的侵扰,实行了长时期的禁海政策国内贸易,甚至对外贸易,都依靠水上通道。
运河--长江--赣江--北江这一通道就成了全国贸易的黄金水道这条通道,长达3000多公里,在江西境内就有1000余公里这使得江西在国内、国际贸易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为江西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江西商人的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以上事实可证,明代江右商帮的兴起是精明的江西人,在较为有利的经济基础之上,利用良好的地理经济环境,得益于当时明朝的海禁政策;江西明代的流民运动实质上就是一种经济扩张,使江右商帮在当时能够发展起来,才有了“无江西人不成市场”之说商贸范围迅速扩大,物流速度加快,这对江右商帮的兴起和发展可谓功不可没 Reference: [1]陈立立.《江右商与万寿宫》,《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2]钟华.《明清时期江右商帮与贵州商业经济的发展》 ,《贵州文史丛刊》 2009年 第04期 [3]戴天放.《三十年来江西明清商品经济史研究述评》,《三明学院学报》2008年第01期 [4]李焰、胡文丽、吴承阳.《从江右商帮的衰退看南昌万寿宫街区的历史变迁》,《华中建筑》 2009年 第10期 [5]方志远、黄瑞卿.《江右商的社会构成及经营方式:明清江西商人研究之一》,《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2年第1期 [6]梁四宝、燕红忠.《江右商帮与晋商的差异及其主要特征》,《 生产力研究》 2002年 第04期 [7]潮西.《江右商帮》,《三联竞争力》 2006年 第03期 [8]谢力军、张鲁萍.《浅析江右商帮的没落》,《江西社会科学》2002 年第02期 [9]王晓利.《湘赣商缘--江西商帮战长沙》,《湖湘论坛》 2000 年第05期 [10]余龙生.《论明清江西商人商业伦理精神的特点》,《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4卷第10期 [11]杨龙.《论重建南昌万寿宫决策的价值定位》,《江西社会科学》,2001 年第 02期 [12]王东林.《再谈铁柱万寿宫的“祖庭”地位--答章文焕先生》. 《南方文物》,2002 年第02期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