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美术简史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ppt
145页中国美术简史教学课件主讲教师主讲教师: :田荣军田荣军 课程内容第一编: 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二编: 秦汉美术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第四编: 五代宋元美术第五编: 明清美术第六编: 近现代美术 授课方式 课件 + 教材 以课件内容为主,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因此需要勤做笔记,认真听讲 考试方式考试方式闭卷考试(闭卷考试(120分钟)分钟)没有复习范围没有复习范围不及格者补考补考不及格者重修不及格者补考补考不及格者重修 课堂要求1、无故旷课2次以上,期末考试以0分计;2、迟到4次以上,期末考试以0分计;3、课堂上不得大声喧哗,交头接耳;4、课堂上不得吃东西;5、一律关闭;6、请假必须有员签字或医务室证明,特殊情 况时须事后补交第一编 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一章 史前美术第二章 先秦美术 第一章第一章 史前美术史前美术 时间概念 史前——没有确切文字记载之前的人类历史,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基本特征 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石器时代,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而艰苦地劳动.还没有对美术的主动追求.但在这些劳动中已经蕴含了一定意义上的美术因素因此,艺术起源于劳动,这一时期美术的基本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史前美术基本上被划分为两个阶段:1、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2、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彩陶、绘画、雕塑 为主 第一节第一节 石器艺术石器艺术 分为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两个阶段 (1)打制石器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00万年前——约 1 万年前)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国内目前主要有以下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云南元谋人遗址、陕西蓝田人遗址、北京周口店遗址周口店北京人复原像打制石器的制作特点: 打制石器是原始人利用天然鹅卵石进行敲打而形成的形状不规则的劳动工具打制石器的类型: 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球状器、手斧等制作石器示意图尖状器刮削器砍砸器球状器手斧 打制石器的美术特点 原始人在劳动中对这些工具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喜好,培养了对形状和质感的感受,如尖状、球状、橄榄状,锐利、粗糙等。
在这些感受中,已经孕育了初步的美感因素 (2)磨制石器 大约在距今1万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其标志是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重要的遗址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等磨制石斧石铲 磨制石器的美术特点 磨制石器是打制石器的进一步发展在一代一代的劳动实践中,人们逐渐培育了光滑、规则等美感意识 第二节第二节 彩陶艺术彩陶艺术 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古 代 先 民 在 对 土 壤 的 开 垦 和 接 触 中 , 逐 渐 认 识 并 掌 握 土 的 可 塑 性 , 在 长 期 用 火 的 实 践 中 懂 得 了 土 块 经 过 烧 烤 之 后 而 变 得 坚 硬 , 于 是 尝 试 将 粘 土 制 成 泥 坯 , 把 它 烧 制 成 能 盛 放 液 体 并 能 耐 火 烧 的 陶 器 陶 器 是 土 经 过 火 烧 改 变 了 其 化 学 性 质 , 这 是 人 类 在 向 大 自 然 斗 争 中 获 得 的 一 项 划 时 代 的 发 明 创 造 。
陶 器 的 出 现 促 进 和 丰 富 了 原 始 人 的 经 济 生 活 , 在 制 作 中 , 人 类 的 审 美 智 慧 创 造 性 地 得 到 了 发 挥 陶器的分类 按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按陶质分——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按器表装饰分——素陶、彩陶、印文陶、 拟形陶 彩陶的制作过程 原始人将普通的黄土经过精细澄洗,用手工或慢轮制作成各种器皿;打磨光滑后呈现橙红色,在器皿内外壁用天然赭石和氧化锰制作的颜色仔细绘制出各种纹饰,然后放入窑中烧烤,最后形成具有赭红、黑、白交织的美丽图案的器皿彩陶彩陶 彩陶的分类彩陶分为“仰韶” 和“马家窑”两种主要类型仰韶类型马家窑类型 1、仰韶类型彩陶、仰韶类型彩陶 仰韶彩陶因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其年代为公元前5500年-公元前3000年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 “中国考古学拓荒者”仰韶彩陶仰韶彩陶 半坡类型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庙底沟类型公元前公元前5500—前前3000年年仰韶彩陶的分类仰韶彩陶的分类半坡类型彩陶——以发现于西安市半坡村而得名。
代表有 西 安 半 坡 、 临 潼 姜 寨 、 宝 鸡 北 首 岭 等 半坡类型彩陶的特点:(1)常见器形有平底盆,直口尖底瓶等纹饰绘 在 陶 器 的 口 沿 、 器 肩 、 上 腹 等 醒 目 部 位 , 或 绘 在 敞 口 盆 的 内 壁 主 要 有 宽 带 、 三 角 、斜 线 、波 折 等 几 何 纹 样 ; (2)除 几 何 纹 样 外 ,还 有 相 当 发 达 的 动 物 图 案 ,主要是鱼形或人面与魚的组合代表作是《人面鱼纹盆》等,风格形象生动自然,手法简练,笔触粗犷,特征鲜明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人面鱼纹的象征意义:目 前 , 大 多 数 人 都 认 为 这 种 神 秘 的 人 面 鱼 纹 与 半 坡 氏 族 公 社 的 原 始 崇 拜 有 关 具 体 来 说,有 几 下 三 种 解 释 : ① 鱼 图 腾 ② 祈 求 捕 鱼 丰 收 ③ 祈 求 生 殖 繁 盛单体鱼纹彩陶盆尖底瓶庙底沟类型彩陶 ——以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村而得名,它晚于半坡类型彩陶 庙底沟彩陶纹饰特点: 由写实转向变形,大多是用圆点、弧线构成的新月形、叶形、花瓣形,以及弧线与直线相交而成的三角形。
2、马家窑类型彩陶、马家窑类型彩陶 马家窑彩陶是因为安特生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而得名,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50年 马家窑彩陶的分类马家窑彩陶按时间先后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种类型(1)石岭下、马家窑类型 以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纹饰以波浪纹、旋涡纹为主纹饰由两组平行线作骨架,夹在其间是圆圈纹和波状线,曲直动静变化,如河水旋涡下面是波状线和三条平行线整体给人以具有强烈的运动感(2)半山类型 以出土于甘肃省和政县半山遗址而得名纹饰以黑、红色为主常见纹样有连旋纹、葫芦纹、折线纹、方格纹、锯齿纹等(3)马厂类型 以出土于青海省和县马厂而得名纹样有大圆圈纹,卷曲纹,蛙形纹和勾连纹等蛙纹是马厂彩陶的特色纹样,以简洁的线条表现青蛙的躯干及四肢,也有人把这类蛙纹看作变体人纹 彩陶仰韶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彩陶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彩陶文化分类图 第三节 原始绘画 (1) 彩陶绘画五鱼图(西安半坡博物馆藏)绘于盆内,作游戏追逐状.造型真实,构图疏密合宜,用笔粗犷,虽寥寥数笔,但形态生动,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一方面体现了先民对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是当时半坡人们以鱼为食的真实反映.鹳鱼石斧图(河南临汝县阎村河南省博物馆藏)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著名绘画作品.以红棕两色画成.左侧鹳鸟昂首挺立,双爪抓地,眼睛圆睁,嘴里叼着一条大鱼;右侧绘一石斧,立在地面上.装饰考究.握手处缠有绳索.据专家考证,:石斧是权利的象征.鸟和鱼分别代表两个氏族部落的图腾.鱼部落被鸟部落打败并吞并.因此,这幅画是用象征的手法表现真实的部落战争.彩陶舞蹈纹盆(青海大通县出土).为马家窑类型.描绘三组牵手跳舞的人形剪影.每人脑后有发辫,身穿兽皮,臀部有尾状物.反映了原始先民围猎庆贺的场面.也有专家认为是原始的巫术舞蹈.(2)地画以黑炭绘于房屋白灰地面上.位于居中的灶台之后,紧靠后墙.距今约5000年.上部描绘两人.人物头部右侧有披发,臀部后有尾饰.下方偏右有一方框,其中有两个状似昆虫的东西.头部不清晰,腹部有横纹,多足.此画可能有祖先崇拜的意义.不是供人观赏的.大地湾地画双人图(出土于甘肃秦安县大地湾). (3) 岩画岩画——用石器或金属工具绘、刻、凿在岩石壁上的绘画作品.颜料用矿物颜料和以动物血或皮胶制成. 目前我国在十八个省内都发现了岩画,主要分布在中原周边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时间跨度从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直到清代.岩画内容十分丰富,有人物、动物、狩猎、祭祀、房屋、生殖、放牧、图案、符号等,反映了上万年间各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生活面貌。
我国著名的岩画遗迹:内蒙古阴山岩画 、宁夏贺兰山岩画、 甘肃黑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 云南沧源岩画等.内蒙古阴山岩画 射手图为石块敲凿而成高25厘米,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到商周之间.射手屈膝,身体前倾,张弓射箭,形态极为生动传神. 江苏连云港将军崖稷神岩画(新石器时代晚期)由石块刻凿而成.为人面和植物的组合.共十个.人面皆简单刻出眼鼻嘴,无耳朵.脸上还有一些纹饰.面部用细线和下方植物相连,犹如植物结出的果实.据考证,这幅画反映了原始人对庄稼神——稷神的崇拜,是新石器时代人们对谷物崇拜意识的典型反映 第四节 原始雕塑 原始雕塑产生在新石器时代从材质来分,有陶雕、石雕、玉雕、骨雕等;从内容来分,有人物、动物以及少量植物 (1)陶塑 原始陶塑以妇女、儿童头像为主,人面和五官是陶雕的主要部分 除人物外,还有大量的动物雕塑作品,造型颇具匠心,生动简练属仰韶文化残高12.5厘米,用堆塑与锥镂结合手法制成颈下部分已缺,可能是陶壶口的装饰前额至后脑堆塑着半圈泥条,如盘绕的发辫。
脸型圆润,五官部位准确,神态优美,堪称中国原始社会人像雕塑的代表圆雕少女头像(甘肃礼县高寺头1964年出土) 牛河梁女神像1983年在辽宁牛河梁发现一处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可能是一座女神庙中心是一座神殿,出土一件泥塑女神头像,附近还发现肩、手、臂膀、乳房等泥塑残块表明在神殿主室中心,原先塑有型体更大的女神像女神像面涂红彩,高22.5厘米,宽16.5厘米,与真人相当,额上塑一圈突起的圆箍状饰,眼睛用淡青色玉片制成,扬眉注目,张口欲言据研究,这是生育神和农神(地母神)的象征,同时也是母权制遗风的体现具有很强的艺术能力,揭示了中国原始社会雕塑辉煌的新篇章女神头像(1983年辽宁牛河梁出土)高36厘米,敛翼站立,器口开于背上,勾喙有力,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双足与尾稳定地撑拄于地,造型充满猛厉的气势陶鹰鼎(出土于陕西华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女性墓)中华第一龙”1987年,河南省濮阳市一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用蚌壳摆的龙虎图案此遗址距今约6600年,此龙因此被认是“中华第一龙”中间的男性尸骨被认为是当时的巫师这一发现对探索中国文明起源、龙的起源具有重大意义 (2)玉雕 玉艺术是中国古代美术的独特成就。
一般而言好的矿石,所谓“美石”,坚硬有光泽、有色彩,都可以称为玉不易受磨蚀,有绿、乳白、黄、红、黑、青等色浙江余杭反山大玉琮古人祭祀天地要用各种玉器以白璧礼天,黄琮礼地余杭反山地区发现了巨大的城址、祭坛墓葬中出土的璧、琮等精美玉器为文明增添了灿烂的光彩玉琮采用浅浮雕与线刻结合的手法,雕出人兽结合的形象在兽面纹上搭配一人面形象,组合巧妙其线条细如毫发,堪称微雕之祖这个形象被认为是良诸人崇拜的“神徽”图案红山文化玉龙1971年,内蒙古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玉龙为墨绿色,体卷曲,平面如一“C”字,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2.3~2.9厘米它可能是我国原始宗教中的礼制用具思考题思考题1、陶器的分类法2、试分析仰韶文化彩陶的分类和特点3、简述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分类和特点 第二章第二章 先秦美术先秦美术 先秦先秦——公元前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世纪至公元前221年主要指夏、商、周三代,是我国的年主要指夏、商、周三代,是我国的奴隶制社会奴隶制社会 先秦美术的基本状况先秦美术的基本状况 1、先秦时期,以青铜器艺术成就最、先秦时期,以青铜器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故有青铜时代之称。
为突出,故有青铜时代之称 2、陶器、、陶器、 漆器、玉骨雕及纺织等工漆器、玉骨雕及纺织等工艺美术日益精湛艺美术日益精湛 3、还有一些帛画也很有名还有一些帛画也很有名 1、什么是青铜器? 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000左右)出土一件青铜刀,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第一节第一节 青铜器艺术青铜器艺术镶嵌十字纹方钺(夏代晚期) 青铜指红铜与锡的合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将红铜与锡按照一定的比例熔化(锡约为5-20‰,铜约为95-80%),再注入陶范中,冷却后加以打磨就制成各种青铜器皿其特点是熔点低,硬度高青铜发明后人类历史就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青铜时代青铜器刚铸成是黄金般的土黄色,因为埋在土里生锈才变成绿色的 2、青铜器的铸造原因 (1)祭祀和战争 “国之大事,在祀及戎”中国古代政权最大的事情是祭祀和战争代表先秦最先进治炼、铸造技术的青铜,也主要用在祭祀和战争上,作为礼器、乐器、武器使用2)隆重的事件 后来使用的范围扩大,在一些隆重的事情如赏赐、嫁女中都要铸造青铜器以纪念其事 3、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殷墟出土之戈外范及其结构殷墟出土的用于打磨修整青铜器的磨石 4、青铜器的分类 青铜器在商代晚期形成了较完备的分类,有: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
青铜器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 (1)礼器 礼器是饮食器,在祭祀祖先时使用,用以区别尊卑等级 礼器根据饮食使用途径的不同又分为: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四大类炊煮器——有鼎、鬲(音”立“)等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肉用鼎:圆形、方形两种两耳,有三足,也有四足外部铸有纹饰,内部有的铸有铭文 司母戊大方鼎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当时担心被日寇掠取,便将其重新埋在地下抗战胜利后重新掘出,但失去一耳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鼎高133厘米、重832.84千克,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饕餮乳钉纹方鼎毛公鼎 西周晚期,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因作器人毛公而得名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铭文499字,是现存最长的铭文内容主要是周宣王命毛公治理国家,毛公有宣示王命之权未经毛公同意,毛公可预示臣工不予奉行;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大盂鼎大盂鼎,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省眉县是西周康王时期所铸铭文记载周康王对贵族”盂“的训诫和赏赐还指出商朝的灭亡是因为饮酒,告诫臣下应该戒酒鬲,其形式自陶器发展而来敞口,立耳,长颈,深腹袋状,下有三足。
食器——有簋(音”鬼“)、盂、豆等用于盛放煮好的饭食,相当于饭碗武王征商簋武王征商簋,陕西临潼出土内底铭文32字,记载周武王征伐纣王的历史事件铭文中有”岁鼎,克昏夙有商“,证明武王征商那一年,天空东面有岁星出现,成为夏商周断代的重要证据 “九鼎八簋”制度 鼎与簋在墓中的数量显示着墓主人的尊贵高低《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春秋时,楚庄公曾向周王使臣“问鼎之大小,轻重”,因此“问鼎”一词成为觊觎国家权力的代称 其次是: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一簋九鼎八簋” 表现出礼法制度对统治秩序的遵从具有维护奴隶制度的作用诸侯“七鼎六簋”酒器——有尊、觚、爵、壶等用于盛酒龙虎纹尊 商代 出土于安徽阜南县肩部有三条龙,龙头突出腹部为一个虎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人头衔于虎口中龙虎尊的主题是“虎口衔人”有人认为“人”是奴隶,反映奴隶社会的残酷有认为这是巫术虎口是生死两界的象征,虎口之人是巫师,表现出通天地、感鬼神的能力 四羊方尊水器——有盘、鉴等用于洗手虢季子白盘乐器——有钟、铃、鼓等兵器——有戈、矛、剑、钺等车马器和杂器——有辖、马衔、炉等。
龙纹方炉 战国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双铃俎(西周早期 辽宁省博物馆藏)5 青铜器的纹饰青铜器的纹饰(1)饕餮纹(兽面纹)饕餮是原始人幻想的一种凶猛贪食的动物饕餮纹装饰在青铜器腹部的中心地带,以鼻子为中心向两边对称,有双眼、双角和双耳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2)夔龙纹:夔是原始人幻想的一种类似于龙的动物多以侧面表现 “三层花”(3)凤纹(4)牛纹(5)鹿纹 6、青铜器风格的演变、青铜器风格的演变 ( (1)夏代)夏代——“滥觞滥觞“期造型古朴、率简纹饰简单,不象商代那样神造型古朴、率简纹饰简单,不象商代那样神秘、威严与恐怖秘、威严与恐怖网格纹鼎 夏代晚期 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为至今所见年代最早的铜鼎 (2)商代——发展期造型威猛、厚重、狞厉常见食器和酒器,如鼎、鬲、簋、爵、尊等常用纹饰有饕餮纹、夔纹、龙纹等鼎是商代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物之一,象征着某种权威妇好鼎 商代晚期 河南安阳出土人面纹鼎 商代晚期 河南出土 (3)西周——成熟期不重装饰而重记事,铭文逐渐增多。
狰狞恐怖的饕餮纹减少,神秘的龙夔纹也逐渐变为自由、朴素单纯的环带纹、垂鳞纹、蛟龙纹等,加上长篇的铭,形成了西周后期青铜器典雅、朴素、简练的面貌大盂鼎大克鼎和毛公鼎是这一时期出土的青铜器的代表大盂鼎 西周 陕西岐山出土大克鼎 西周 陕西扶风出土 (4)春秋战国——衰退期春秋战国青铜器以精致灵巧的日用器为主,具有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的格调铸造精巧,生活气息浓郁但失去了早期狞厉、威猛的气势被认为是青铜器艺术的衰退期镂空蟠蛇纹鼎 春秋中期 山西新绛出土莲鹤方壶 7、青铜雕塑(1)青铜器中的雕塑人面纹鼎 商晚期 河南出土兽形鼎 春秋 安徽出土象尊龙觥 商晚期 山西出土凤斝 商晚期 陕西岐山出土虎食人卣 商晚期 湖南出土 现藏日本 ((2)三星堆青铜雕塑)三星堆青铜雕塑 1986年在成都广汉三星堆村出土,属于商晚期三星堆属于古蜀文明,前后历时约2000年,是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因为其与属于黄河流域的商朝并无附庸关系,因此被认为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三星堆出土巨大青铜面具和青铜塑像造型奇特。
第二节第二节 先秦绘画艺术先秦绘画艺术►►现存先秦绘画极少,因为当时的画都绘在木现存先秦绘画极少,因为当时的画都绘在木或布帛上,易腐烂,难以保存目前在商代或布帛上,易腐烂,难以保存目前在商代的墓葬中发现了残存的彩绘布帛和木质品上的墓葬中发现了残存的彩绘布帛和木质品上的漆画在商朝都城殷墟也发现过壁画残块在商朝都城殷墟也发现过壁画残块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都有庙堂壁画创作的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都有庙堂壁画创作的记载,楚国屈原著名作品的记载,楚国屈原著名作品的《《天问天问》》就是在就是在观看了楚先王庙堂的壁画后有感而作观看了楚先王庙堂的壁画后有感而作 《人物龙凤帛画》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高31厘米,宽22.5厘米,画一贵妇着宽袖细腰长裙,侧身向左,合掌而立,在腾龙舞凤的接应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人物御龙帛画》1973年5月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高37.5厘米,宽28厘米,画面正中画一危冠长袍,侧身拥剑的贵族中年男子,头顶华盖,驾御舟型巨龙向天国飞升的景象,龙尾企立一鹤,龙身下画一条鲤鱼,表示龙正在天河中行进这两件楚国帛画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相同之处:它们的实际用途都是作为葬仪中的“铭旌”;所表现的主题都是“引魂升天”;画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墓主人的肖像;人物都作正侧面立像,墨笔线条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段。
战国帛画具有一定的绘画水平和技巧造型、构图、运笔均已摆脱幼稚的绘画时代,为秦汉的绘画艺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思考题思考题1青铜器的分类青铜器的分类2青铜器的风格演变青铜器的风格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