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脚竞速运动.ppt
53页第六章 高脚竞速• [本章要点]:本章介绍了高脚竞速的起源和 发展,以及高脚竞速的基本技术,竞赛方 法掌握高脚竞速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明 确高脚竞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注意事 项,为进一步开展好高脚竞速的教学与锻 炼活动 • 第一节 高脚竞速简介 • 高脚竞速运动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比赛项目比 赛中运动员要双手握住马杆,双脚踏在马镫上, 同侧手脚配合运动因为受马杆的限制,运动形 式为同顺运动,即左手左脚同时向前摆动,右脚 右手同时向后蹬地因此提高运动员的同侧运动 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具有重要地位 • 高脚竞速运动按技术动作的变化分为起跑,起跑 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四个部分,是以无 氧代谢为主的周期性运动• 一、高脚竞速发展概况 • 高脚竞速俗称“踩高跷”“搏脚”“踹跷”和“拐子” ,是京族、彝族、侗族、土家族、基诺族 等盛行的一项集健身、娱乐、庆典为一体 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一直为各民族人民 所喜好•我国的高跷游戏由来已久,它的起源和传说中的“长股国”有关《山 海经》记载:“长股之国,在雄常北,被发一日长脚”晋人郭璞注 云:“或日有乔国,今伎家乔人,盖象此身”清人吴志伊《山海经广 注》称:“乔人,双木续足之戏,今日跨跷”。
意思是说,乔人这种双 木续足之戏,是模仿传说中长股国人的形象而创造的尽管这种说法 未必可信,但高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确属事实现在我们所能见 到的最早的有关高跷的记载,是在《列子·说符》中,说是春秋末期 宋国有一个叫兰子的人,用和身子一样长的木棍绑在小腿上疾步如飞 ,还能在上面舞弄七把剑,其中五剑在空中飞舞,令人眼花缭乱由 此可见,踩高跷的技术在魏晋时期已相当成熟了此后,高跷作为一 种技艺常在宫中表演,并作为一种游戏在民间广泛地流行开来历代 有很多有关高跷的记载,如《魏书·乐志》云:“东晋(元兴)三年( 公元403年)冬,诏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低……长 跷、缘橦跳丸……以备百戏,大飨设之于殿庭,如汉、晋之旧也” 南朝梁武帝天监四年(公元505•年)三朝元会上,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百戏表演,其中就有长跷,即高 跷表演,这反映了高跷在南北朝时期的盛行情况到了唐代,技艺高 强的民间艺人还被召进宫延表演宋元以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以 及市民文化的兴盛,有关民间高跷活动的记述逐渐多了起来,这一时 期的书籍、戏剧等都提到踩跷,如周密《武林旧事》以及五大西戏之 一的《白兔记》中都有踩跷的描述。
明清时期的高跷,常与人物装扮 相结合,做各种滑稽表演,而其表演不拘形式,武跷则要表演翻跟头 、腾空、跳跃等,动作惊险,难度较高清代是高跷发展的鼎盛时期 ,在表演上花样翻新,动作日趋繁多,带有浓厚的喜剧色彩,至今仍 在北方农村广为流行每逢春节期间,踩高跷表演与扭秧歌、舞龙等 一样,是必不可少的节目北方的高跷队一般由二三十人组成,走在 前面的是抬锣背鼓的乐班,随后的是男女舞者,他们身穿古装戏服, 手执彩扇绸巾,足上绑着1米多高的木跷,边走边扭,时开时合,做 走阵表演,变化成各种不同的队形其中扮演小丑的舞者,忽而跌扑 在地,忽而急速跃起,还不时地做一些既惊险又滑稽的动作,逗得观 众捧腹大笑,给欢乐的节日增添了浓郁的喜庆色彩新中国成立后, 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挖掘整理,使踩高跷运动得到了健康的发展,踩 高跷改为高脚竞速,第7届全国民运会正式列为比赛项目• 踩高跷运动分为民间表演和正式比赛民间表演是一种欢 庆节日的娱乐活动方式,表演者涂脂抹粉,身穿各种戏服 ,脚踩高跷,在锣、鼓、钗的伴奏下做背剑、抱剑、朝天 蹬、骑象等各种动作,场面热闹非凡;而正式比赛则以高 脚竞速为主要形式,分个人赛和接力赛两种。
个人赛时, 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同时脚踩杆上的踏板,在田径场上 进行,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接力 赛时,运动员采用一副高脚杆交接进行,队员必须在接力 区(宽2米)内完成交接,以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方要 求参赛队员两脚踩在高跷上跑完全程,允许掉下高跷,但 必须在原地上跷后才能继续前进• 高脚竞速是一项比速度、拼耐力的激烈运动,经 常参加这项活动,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提高人体基本活动的能力,特别是对改善维持身 体平衡的前庭器官的稳定性和提高速度、力量、 耐力、协调等身体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还 能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坚忍不拔的 斗志,有助于身心全面发展,是一项具有很高锻 炼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传统体育活动 • 二、高脚竞速竞赛方法• 1、竞赛定义 • 高脚竞速运动是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同时脚 踩杆上的踏镫,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 等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 • 2、场地 • 在标准的田径场上进行场地线宽为5厘米,跑道 分道宽为2.44~2.50米接力比赛的接力区;接力 线宽5厘米(虚线),前后5米处各画一条直线( 实线)• 3、器材 • 高脚杆(简称杆)为竹、木或其它硬质材料制成 。
• 高脚杆高度不限,从杆底部向上30~40厘米处加 制踏镫,踏镫高度的丈量从杆底部至踏镫与杆支 点的上沿距离为准(见图1) • 图1 高脚杆示意图 单位(厘米) • 4、竞赛 • 竞赛形式:分个人赛和接力两大类 • 5、竞赛办法• 比赛中,运动员应自始至终在各自分道内跑进 • 比赛方法: • (1)起跑口令: • 1)“各就位”,运动员上跑道将两根高脚杆立于起 跑线后,杆底部不得触及或超过起跑线 • 2)“预备”:运动员以任何一只脚上踏镫,另一只 脚必须立于起跑线后的地面,作好起跑的最后准 备 • 3)“鸣枪”:运动员听到枪声后,另一只踏地的脚 方可踏上踏镫向前跑进 • (2)途中跑:•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如果出现脚触地,须在落地处重新上踏镫继续比赛 •(3)终止撞线: •以高脚或运动员身体任何部位低达终点线后缘垂直面瞬间为止,运动员的身 体和高脚杆须全部过程终点线后才能分离 •接力赛 •接力区:每个接力区长度为10米,在中心线前后各5米,交接的开始与结束均 从接力区分界线的后沿算起要求: •(1)接力赛采用一付高脚杆进行比赛,运动员交接高脚杆后继续跑进 •(2)混合接力赛的1、4棒为男队员,2、3棒为女队员。
•(3)队员必须在接力区内完成交接 •(4)完成交接的队员应停留在各自的分道或接力区内,直到跑道畅通方可离 开 •(5)参加接力赛的运动队须在上一赛次前上报运动员接力顺序 •(6)每队服装必须统一 •犯规与判罚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取消犯规者的比赛资格• (1)抢跑:鸣枪前立于地面的脚离地 • (2)窜道: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跑离本跑道 • (3)掉杆:比赛运动员脚触地,未在原地上踏镫 • (4)人杆分离:运动员抵达终点线时,身体或高 脚杆的一部分仍未过线,脚与踏镫即分离 • (5)接力赛中:①运动员在接力区外交接高脚杆 ②在退出接力区时阻挡或妨碍其他运动员跑进 • 第二节 高脚竞速技术 • 高脚竞速的技术• 1、高脚竞速运动中的人杆合一 • 所谓人杆合一是指运动员踏上马蹬仍能技巧娴熟 、动作自如、步履轻盈,充分发挥其体能,利用 马杆的弹性,上下肢协调配合,跑出较大的步幅 和较快步频,同时具有很好的实效性由于高脚 竞速运动是手脚与高脚杆协同配合的同顺运动, 运动员开始时不太习惯,甚至经常摔倒,因此只 有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运用各种练习方法和 手段,坚持不懈,才能达到“人杆合一”的效果。
• 我们把的高脚竞速技术分为持握高跷、上高跷、 踩高跷和下高跷四个部分• 一、持握高跷 • 1、下握式 •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腋夹紧木棍,双手 下垂,虎口向下,大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 ,与肋骨下端同高并紧握高跷,双臂内夹 ,两眼平视前方(如图2) • 图2 下握式•2、上握式 •站立,将高跷立于体前(两高跷宽度为0.5m左右),两手虎口朝上,握紧高 中跷上端(与肩同高,如图3) •教法与练习:(1)教师先示范一遍完整的动作,让初学者对高跷的基本技术 有初步印象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持握高跷的手法、部位及高跷的放置位置 •(3)练习者学习持握高跷,教师纠正练习者的错误动作 •图3 上握式 •二、上高跷 •动作要领:(以下握式为例)持握好高跷后,一脚先踏上高跷的踏板,另一 只脚稍蹬地,迅速踏上踏板,同时两臂微内夹控制好高跷(如图4)图4 上 高跷 •动作关键:蹬地尺度的掌握,上踏要迅速,重心要调整好 •教法与练习:(1)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上高跷,强调动作关键 •(2)练习者两人一组,一人进行保护与帮助,另一人进行上高跷练习 •(3)一个人固定高跷后,练习者练习上高跷 •(4)练习者站在台阶上(高跷放置在台阶下)上高跷,体会动作。
• (5)练习者双手持高跷在平地上进行上高跷练习 • 三、踩高跷 • 动作要领:身体平衡地站在高跷上,两眼平视前方,然后 重心左、右移动,左右手臂上提将高跷提离地面,向前迈 步,落地的同时重心左右移动,保持身体平稳(这是踩高 跷技术的关键) • 动作关键:保持身体平衡,提高跷时,同侧脚不离高跷踏 板 • 教法与练习:(1)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要领 • (2)练习者站在高跷上,两人一组,一人手扶高跷帮助 另一练习者平衡重心 • (3)练习者按动作要领及要求自己练习• (4)练习者加大练习难度进行练习 • ①教师发出节奏信号,练习者按节奏进行练习 • ②练习者根据自己的熟练程度加快踩高跷的速度 • ③踩高跷上下坡 • ④踩高跷做转弯、跳跃练习 • 四、下高跷 • 下高跷常用的方法有双脚下跷法和单脚下跷法• 动作要领:当练习者在行进间或到达终点时,双 脚下跷时手、脚协调用力,保持身体平衡,左脚 左手、右脚右手同时提蹬双脚向前跳下落地单 脚下跷时应保持蹬跷一侧的重心稳定 ,另一侧脚 先下跷,后脚同时跟着落地 • 教法与练习:(1)教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 (2)单人或双人互扶进行保护练习,行走中下高 跷。
• (3)练习者脱离保护,自然行走下高跷 • (4)双脚下跷与单脚下跷交替进行练习 • 五、起跑• 起跑的任务是获得向前冲力,使身体尽快摆脱静止状态, 为起跑后的加速跑创造有力条件高脚竞速运动比赛规则 规定:运动员各就位时必须将两根高脚杆立于起跑线后, 杆低部不得触及或超过起跑线运动员听到“预备”后以任 何一只脚蹬上踏镫,另一只脚必须立于起跑线后的地面, 作好起跑的最后准备运动员听到“鸣枪”后,另一只踏地 的脚方可踏上踏镫向前跑进目前,起跑的预备姿势约有 三种: • 接近式:立于地面的脚距起点线约10~20厘米的后方; • 普通式:立于地面的脚距起点线约20~30厘米的后方;• 拉长式:立于地面有脚距起点线约30~50厘米的后方 见图5所示) • 图5 起跑的预备姿势(三种站位) • (1)“各就位”:当运动员听到各就位的口令后,应一边持 杆轻快地走向起跑线,一边做2~3次深呼吸,使机体获得 充足的氧储备当走到起跑线前面时,将左手持的杆放在 起跑线后沿,左脚踏上踏镫,右脚立于左脚后面约20~30 厘米,两脚与肩同宽哪只脚在前,主要根据是以习惯为 主或通常以有力的脚在后,便于尽快上镫 • (2)“预备”:运动员听到预备口令后,深吸一口气,上体 前倾约5°~ 6°,两腿呈稍弯曲姿势,大小腿之间形成最佳 角度,利于蹬伸和发力。
• (3)“鸣枪”:运动员听到枪声后,触地脚迅速蹬 地并踏上踏镫,同侧手臂配合向前迈出第一部( 约50~80厘米),上体适当前倾,以利于速度的 发挥,但要防止摔倒和跳跃式动作见图6所示 ) • 六、起跑后的加速跑 • 起跑后的加速跑是从触地蹬离地面到进入途中跑 姿势前的一个跑段起跑后的加速跑应尽快接近 或达到最高速度,其任务是:充分利用起跑获得 的初速度,在较短距离内获得更高的速度从第 一步到过渡到“途中跑”,步长应逐渐加大,上体 逐渐地抬起• 起跑后的加速跑同途中跑之间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