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京华烟云》中的民俗文化定稿.doc
15页摘 要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人创造的一种生活文化和生活模式《京华烟云》描述了人生仪式、家族风尚、语言习俗等传统民俗事象人生仪式中的婚嫁礼仪表现当时传统婚嫁民俗特色,是和现代西式婚礼截然不同的三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家族风尚,各有特色,也因此造成三家各异的性格品行语言习俗则体现了地区的区域性,发挥着娱乐教育的功能,也能反映地区性格也因社会变革的原因,一些民俗内容发生变迁由民俗的变与不变,展现出了近代民国时期民俗文化和社会生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变化对民俗叙述作用进行深入分析,认为中国民俗具有积极作用民俗对民族有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思考民俗这一传统文化在文化交流和商业发展的影响,促使人们看到民俗的重要性,也尽量在发展中保留和传承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关键词:《京华烟云》 民俗事象 民俗叙述 民俗影响 AbstractFolk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 kind of life culture and life mode created by Chinese people.Moment in Peking describes traditional folk customs such as rituals, family customs and customs. The wedding etiquette in the ceremony of life shows the traditional folk characteristics of marriage at that time,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modern western wedding.The three families all have their own family style, each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which also creates three different personality and conduct. Language customs reflect the regional nature of the region, play the role of entertainment education, but also reflect the regional character.Also because of the social change reason, some folk custom content changes. From the change and invariance of folk customs, it shows the inheritance and change of folk culture and social life to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modern Republic of China.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function of folklore narration, and thinks that Chinese folklore has a positive effect. Folk custom has the important meaning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to the nation, thinking about the influence of folk custom this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ultural exchange and commercial development, urge people to see the importance of folk custom, but also try to retain and inherit the original folk culture in the development.Keywords:《Moment in Peking》;Folklore phenomenon;the description of folk custom;Infiuence of folklore 目 录引言 1一、传统民俗文化事象 1(一)人生礼仪习俗 1(二)民间家族风尚 4(三)语言民俗 5二、中西碰撞下的民俗变迁 7(一)服饰和发饰:服饰多样化、发饰“剪辫” 7(二)婚姻与婚俗:婚姻自主,婚俗西化 8三、民俗叙述的作用 9(一)文化传播功能 9(二)文化教育保存功能 9(三)文化批判功能 10(四)文化审美功能 10四、民俗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11(一)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11(二)对商业发展的影响 11五、结语 13参考文献 13致谢 14论《京华烟云》中的民俗文化《京华烟云》作为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成的一部关于中国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其篇幅巨大,由“道家女儿”、“庭院悲剧”和“秋季歌声”三部分联合而成,被西方誉为“现代的《红楼梦》”。
它的成就,亦如林如斯所书“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之喜怒哀乐,包括过渡时代的中国,成为现代中国的一本伟大小说”[1]小说大体情节都是以围绕家常理短发展,但它作为一部把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西方的文化小说,其中也是在细微之处凸显出传统的民俗文化小说以北京城作为故事发展中心,书中在字里行间穿插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民俗,如哲学思想、民间故事传说、衣食住行风俗,风俗的变迁等,诉说着中国的文化,充斥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老北京文化的展现,让读者领略到当时社会风俗民情,彰显中国数千年的文化面貌1、 传统民俗文化事象中国自古以来都注重礼仪教化,在教化中,民俗起的作用更是不能忽略,所以对于民俗事象的重视历史悠久《礼记•淄衣》曰“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汉书•董仲舒传》“变民风,化民俗作为民俗事象的民俗概念早已出现民俗,简单说就是民间风俗习惯,是人类社会长久形成的习俗惯制、礼仪、信仰、风尚的总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民间生活,文化模式它“以非正规、非官方、非书面的形式保存和延续”[3]中国传统民俗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承发展,千年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中国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生活方式。
《管子•八观》有云“入州里,观习俗可知,要了解一个国家或民族,首先要从他们的地方民情风俗入手《京华烟云》作为介绍中国文化的小说,将北京城民间的生活各方面描绘细致,如人生仪式习俗中的婚丧嫁娶和诞寿,家族习俗中的父慈子孝和家庭教养,还有其他方面的占卜禁忌、岁时节令、衣食住行等,使读者在阅读时清晰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一)人生礼仪习俗“人生仪礼是指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诞育礼、成人礼、婚礼、丧葬礼、祭祀礼仪是中国传统社会贯彻人生的五大礼仪,也是我们主要考察的传统人生礼仪类别”[4]从呱呱落地那刻起标志着新生命的诞生,而丧礼上的丧钟则是生命的终结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不同阶段的仪式洗礼,标志着人生进入不同的阶段在《京华烟云》中,关于人生礼仪的描写也是主要以婚俗和丧事较多1.婚嫁礼俗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婚不嫁,闹出笑话婚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大礼,男女结合,建立家庭,使家族得以延续和发展小说中关于婚嫁民俗林语堂进行了多次浓墨重彩的描写1)正统婚俗民国时期正统婚俗模式包括“保亲”“合婚”“放定”“陪奁”“迎娶”五个步骤,与最古老的婚礼模式相比有所简化古代婚俗模式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这六礼,民国婚俗在内容上是把“问名”、“纳吉”“请期”结合成“合婚”,将“迎亲”的送嫁妆单独出来,变成“陪奁”。
在其他的步骤上相差不大其中体现民国时期正统婚嫁习俗的是木兰的婚礼木兰的婚礼可是全文婚礼的重头戏,场面描写细致和气氛最为热闹木兰的婚姻是在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制度下定的亲事在小说中的第十七到二十一章,就断断续续地叙述了一个传统婚礼的过程中秋过后,曾先生和曼娘亲自来到姚家和姚家提婚,双方父母同意后,交换“门户帖”完成保亲在婚礼举行前,曾家向姚家送“龙凤帖”合婚,交换男女八字,找星象家傅先生测命型以卜门户是否相配,谓之合婚姚家同意后,开始张罗迎亲事宜,如装饰布置新房、送喜帖、雇佣戏班子和唱大鼓艺人、安排花轿、置办筵席、请迎亲乐队等事宜书中关于放定没有细说,大致只知道曾家在合婚后有送礼物给姚家陪奁就是嫁妆,木兰的嫁妆分装七十二抬,有金银玉首饰、文房四宝、古玩、绸缎衣裳等等婚礼前一天,抬女方嫁妆进门出嫁当天,新娘按风俗要哭嫁迎娶是新郎带着迎亲队伍到女方家接新娘回家只是书中迎娶步骤也是一掠而过,就写到宴席的场景宴席时新人向客人敬酒;宴席后闹洞房,当地有个“逗新娘”的风俗婚礼下午新郎新娘饮“合卺酒”婚后第二天,新人要向婆家亲戚敬茶,晚上男方宴请女方全家,叫做“会亲戚”婚后第三天,新娘回门。
回门是新娘和娘家少女生活的告别,以后以另一种身份在婆家生活回完门,新人的婚姻关系被人认可,繁琐复杂的新婚过程才算结束2)特殊婚俗除了按照的正常传统婚俗步骤的婚礼,还有一种传统婚俗中怪异的婚礼形式——冲喜在家中有人病重时,用办喜事(如迎娶未婚妻过门)等举动来驱除所谓作祟的邪气,转危为安双方定亲后,如男方突患重病经双方父母商定,提前择吉日迎娶称“冲喜”一些前期的程序步骤可以快速进行或者忽略,直接定亲拜堂拜堂礼仪依旧,如新郎卧病不起,则由其他人代替新郎拜堂这种婚配,有时候男孩尚未定亲也可以马上定一家女孩直接结婚,省略定亲一步这就是冲喜与传统正常婚礼的不同曼娘和平亚是青梅竹马,自小就有婚约但是后来平亚因得了急症,危在旦夕无奈之下,曾家就让曼娘和病态严重的平亚匆匆忙忙的完婚,借用喜事来冲掉不好的运气,驱除渐渐临近的死神,希望平亚转危为安他们这种婚配就是中国传统婚俗中的“冲喜”因为是匆忙的定日子成婚,所以正常的保亲、合婚是没有的只详细写了新娘出嫁前“绞脸”和男方送聘礼和姚家人添妆的细节婚礼进行过程也算花了较多笔墨,只是平亚卧病在床,不能拜堂,新娘只能独自到曾家祠堂拜祖先牌位,跪拜父母;掀开头纱也由新郎母亲替代,连“闹洞房”的习俗也免去了。
冲喜婚俗在男方重病特殊情况下都会尽量从简,靠运气能不能让病人起死回生,赌赢了婆家会把新娘当恩人般对待,赌输了女方守寡终身在曼娘冲喜之后,还是没能将平亚从死神处拉回来,曼娘最终以处女之身守寡终身冲喜在现在看来就是一种旧时迷信风俗这一迷信风俗在传统中国社会中扎根生长和不断传承,突显了中国民众一种信奉巫术的思维方式小说中也还有其他的婚礼描写,如莫愁与立夫是中西结合的婚礼,体现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结合而环儿和陈三的结合就没有按照传统婚俗步骤,直接现场证婚、拜天地、入洞房但曼娘和木兰的婚礼是最能把传统婚俗体现出来的2.丧葬礼俗婚礼是人生另一段生活的开始,那么丧礼则是一段人生的结束古时候,民众都相信人死后灵魂不死,只是到阴间继续另一个人生当一个人走完他的人生旅途,最终告别社会时,他的亲戚友人要为他举办丧葬仪式来哀悼、纪念、评价亡人、寄托哀思”[5]丧葬仪式也是一个人在世间最后一个人生仪式,所以人们很重视丧葬仪式传统葬礼中有停尸、报丧、招魂、送魂、做‘七’仪式、吊唁、入殓、丧服、出丧择日、哭丧、下葬等仪式仪式多而且还繁琐民国时期北京刚刚从封建的统治中脱离,丧葬礼仪习俗任保留强大惯力主要是青年人更多倾向于婚姻和婚俗的革新,老一辈人则依赖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