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玉米虫害防治.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30677696
  • 上传时间:2018-01-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60.5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 14玉米虫害防治一、亚洲玉米螟简 介 英文名 Asiatic corn borer学名 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 分类 鳞翅目,螟蛾科寄主 食性很杂,确认的寄主植物约 25种,栽培作物中主要为害玉米、高粱、粟、棉花、大麻等,也能取食小麦、大麦、马铃薯、豆类、向日葵、甘蔗、甜菜、番茄、茄子等危害 世界性的蛀食性大害虫一般发生年春玉米受害后减产 10%左右,夏玉米减产 20%~30%,大发生年减产达 30%以上以北方春玉米区和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区为最重分布 亚洲温带和热带、澳大利亚和大洋洲密克罗尼西亚形态特征 (1)成虫:成虫黄褐色雄蛾体长 10~14 毫米,翅展 20~26 毫米触角丝状,灰褐色,复眼黑色前翅内横线为暗褐色波状纹,内侧黄褐色,基部褐色外横线为暗褐色锯齿状纹,外侧黄褐色,外横线与外缘线之间,有 1褐色带内横线与外横线之间淡褐色,有 2个褐色斑缘毛内侧褐色,外侧白色,后翅灰黄色,中央和近外缘处各有 1褐色带雌蛾比雄蛾体形大,体长 13~15 毫米,翅展 25~34 毫米,体色浅,前翅淡黄色,线纹与斑纹均淡褐色,外横线与外缘线之间的阔带极淡,不易察觉。

      后翅灰白或淡灰褐色后翅基部有翅缰,雄蛾 1根,较粗壮;雌蛾 2根,稍细2)卵:卵长约 1毫米,宽约 0.8毫米,短椭圆形,扁平,略有光泽一般 20~60粒产在一起,构成不规则的鱼鳞状卵块初产时呈乳白色,后转黄白色,半透明临孵化前卵粒中央呈现黑点,为幼虫头壳,边缘仍为乳白色3)幼虫:幼虫初孵化时长约 1.5毫米,头壳黑色,体乳白色,半透明末龄幼虫体长 20~30 毫米,宽 3~3.5 毫米,头壳深棕色,体淡灰褐或淡红褐色,有纵线 3条,以背线较明显胸部第 2、3 节背面各有 4个圆形毛瘤,腹部第 1至第 8节背面各有 2列横排毛瘤,前列 4个,后列 2个,前大后小第 9腹节具毛瘤 3个,中央一个较大胸足黄色,腹足趾钩为三序缺环4)蛹:蛹纺锤形,黄褐色至红褐色,体长约 15~18 毫米,体背密布细小波状横皱纹第 5、6 节腹面各有足的痕迹 1对,臀棘黑褐色,端部有 5~8 根向上弯曲的一组刺毛,缠连于丝上雄蛹腹部较瘦削,尾端较尖,生殖孔在第 7腹节气门后方,开口于第 9腹节腹面雌蛹腹部较雄蛹肥大,尾端较钝圆,交尾孔在第 7腹节,开口于第 8腹节腹面 为害症状 幼虫:孵化后,一部分潜藏在雌穗着生节以上各叶片的叶腋间,取食积存的花粉和叶腋组织,至 4龄后蛀茎为害;绝大部分初孵幼虫集中到雌穗顶端的花丝基部取食为害,在卵量大的年份,一个穗顶上常有数条、甚至十数条幼虫。

      生活在雌穗顶端的幼虫取食花丝及未成熟的嫩粒,使籽粒残缺不全,并引起霉烂,降低玉米籽粒的品质至 4~5 龄时,这些幼虫有的自雌穗顶端蛀入穗轴,有的自雌穗基部蛀入雌穗柄,也有的蛀入雌穗着生节上下的茎秆但此时玉米已进入灌浆中、后期,雌穗的大小已经定型,所以这一代幼虫主要 2 / 14影响千粒重和籽粒的品质 生活习性 (1)成虫:成虫常在晚上羽化,且有雄虫比雌虫早 1~2 天羽化的习性白天多躲藏在杂草丛或麦田、稻田、豆地茂密的作物间,夜晚飞出活动,飞行力强成虫有趋光性和较强的性诱反应2)幼虫:幼虫孵出后有取食卵壳的现象初孵幼虫行动敏捷,能迅速爬行,遇风吹或被触动,即吐丝下垂,转移到其他部位或扩散到邻近植株3)幼虫:具有趋糖、趋触(要求整个体躯尽量保持与植物组织相接触和贴近的特性)、超湿和强趋光等多种特性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海拔愈高,温度愈低,代数愈少从北到南该虫一年可发生 1~7 代2)越冬及虫源: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的秸秆、穗轴或根茬中越冬,4 龄以下幼虫不能越冬3)发生因素:①气候因素越冬幼虫随春季气温的逐渐升高而复苏,但必须咬嚼潮湿的秸秆或直接吸食雨水、露滴,取得足够的水分后才能化蛹。

      成虫羽化后,也必须饮水才能正常产卵,产卵时又要求有较高的相对湿度越冬幼虫醒眠时,特别是化蛹阶段,低湿可使越冬虫死亡率增高,有效越冬基数下降②栽培因素播期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的植株着卵量往往超过一般玉米不同生育期、品种和播期的玉米上,由于幼虫成活率高低不同,受害轻重也就不同开花期最易吸引螟蛾产卵;在小花和嫩粒上,幼虫成活率显著较心叶期高在相同的卵量或虫口密度下,感虫品种(系)受害重,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率高国内已发现 70余种,其中寄生性天敌有 20多种,作用最明显的是赤眼蜂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越冬幼虫羽化以前,处理玉米、高粱、棉花等越冬寄主的茎秆是消灭越冬幼虫、压低越冬虫源基数的有效措施②3 代发生区,尽量扩大夏玉米播种面积,压缩玉米、高粱、粟等寄主作物的春播面积,减少第 1代玉米螟的食料来源和繁殖场所,以控制第 2、3 代发生量和减轻对夏玉米的为害③利用雌蛾喜在高大茂密、生长旺盛的寄主植株上产卵的习性,在春玉米正常播种前 1个月左右选择邻近越冬场所的地块种植小面积的诱集带、诱集田,或对少数早播春玉米田块加强肥水管理,促其早发,诱集成虫产卵④种植抗螟品种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的治螟措施,推广种植丹玉 13等抗虫杂交种。

      ⑤与一些作物的田间管理措施结合实施,尤其是间苗、定苗以及棉花整枝、打杈、去顶心等措施可以直接除虫除卵,与玉米螟的防治关系更为密切如第 1代玉米螟在棉花苗期为害,可结合间苗、定苗去掉有虫株;第 2代玉米螟低龄幼虫先在棉花嫩头、叶柄为害,然后才蛀茎,可结合整枝、打顶去掉有虫叶柄、嫩尖和枝杈,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均可明显减轻玉米螟对棉花的为害2)物理防治:①黑光灯诱杀法②高压诱虫汞灯,具体方法是:在越冬代成虫羽化期,将 200或 400W的高压汞灯安装在村庄内较开阔的地方,灯距 150米(用 400W的灯泡则为 200米) 灯泡应装在防水灯头上,用铁丝固定好,灯下面修一直径 1.2m、高 12厘米的圆形水池、砖结构和水泥结构均可;亦可在灯下挖一同样大小的土坑,坑内铺塑料布,但均以不漏水为准水池边留一进水口,池内放水 6厘米深,并加入 100克左右的洗衣粉,拌匀一般每 3天换水一次,并另加洗衣粉如换水时间未到而池中水不足时,可随时添加灯泡挂在水池中央距水面 15厘米处为宜从越冬代成虫的羽化初期至末期,每天 20时半开灯,翌日晨 4时闭灯由于诱蛾量通常很大,每天早晨都须将池中的蛾子捞出 3 / 14(3)生物防治:①每年 4月中旬至 5月初越冬幼虫化蛹前,用白僵菌孢子粉对烧剩的寄主作物秸秆、根茬进行喷粉封垛,用量为 100克/立方米菌粉,垛面每平方米喷 1个点,至垛面可见“白烟” (菌粉)即可。

      或心叶中期将含菌量为 50~500 亿/克的白僵菌孢子粉500克与 5千克过筛的煤渣拌匀,制成 1∶10 白僵菌颗粒剂,按每株 2克施入玉米心叶丛②用 Bt乳剂 225克/公顷同 52.5千克细砂拌匀制成颗粒剂,在玉米心叶中期施用,防治效果可达 80%以上③采用夏玉米间作绿豆,增加自然界赤眼蜂等螟卵寄生蜂的种群数量,控制螟害的发生或大量饲养繁殖释放寄生蜂治螟④利用玉米螟的性信息素诱杀雄虫或投放大量性信息素,使雄虫难以找到雌虫,雌雄无法交尾4)药剂防治:玉米上药剂防治通常掌握在心叶末期及穗期或幼虫低龄期棉花上掌握在螟卵盛孵期及幼虫蛀入前期①施药期应对玉米田逐块检查,把握住心叶末期,药液灌注雄穗常用药剂有 25%杀虫双水剂 500倍液,或 50%敌敌畏乳油 800倍液,或 90%晶体敌百虫 800~1000 倍液,或 50%辛硫磷乳油 800~1000 倍液,或 50%乙硫磷乳油 1000倍液等这些药液均按 10毫升/株的用量灌注露雄期的玉米雄穗②春玉米穗期将 50%敌敌畏乳剂 800倍液灌入小口瓶内,瓶口塞上带细塑料管的瓶塞在玉米撒粉基本结束,而幼虫尚集中在花丝上为害时,将药液滴几滴在雌穗顶端花丝基部。

      药液即渗入花丝,熏杀在雌穗顶部为害的幼虫③棉田玉米螟可以结合防治其他棉花害虫进行,主要方法是药液喷杀可用 90%敌百虫 1500倍液、25%甲萘威可湿性粉 200倍液等于螟卵孵化高峰期喷洒,一般都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二、玉米红蜘蛛红蜘蛛学名玉米叶螨,又名棉红蜘蛛,俗称大蜘蛛、大龙、砂龙等我国的种类以朱砂叶螨为主,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分布广泛,食性杂,可为害 110 多种植物1、玉米红蜘蛛形态特征成虫雌性体形呈卵圆形,长 0.5 毫米左右,深红色,4 对足,头胸部愈合,腹部背面前方左右各有一个大而不整形斑纹头部下方吸吮口器突出雄性较雌性稍小,呈鲜红色,腹部末端较尖细卵呈球形,初时色淡而透明,以后渐变为红色,有光泽,直径约 0.18 毫米若虫雄虫有二龄,雌虫有三龄,第 1 龄称幼螨,体长 0.2 毫米左右,淡黄色或乳白色,3 对足;第 2 龄较第 1 龄色较深,4 对足;第 3 龄体长约 0.4 毫米,4 对足,足呈黄褐色2、3 龄体形似成螨2、生活习性玉米红蜘蛛主要为害玉米、谷子、豆类、花生、瓜类、向日葵、茄子、苦菜、狗尾草、马唐等作物和杂草,若螨聚集植株叶背刺吸叶片汁液,被害处呈现失绿斑点或条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变白干枯。

      玉米红蜘蛛一年发生 10-15 代,以雌成螨在作物、杂草根际或土缝中越冬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越冬成螨开始活动、取食、繁殖5 月份玉米出苗后,在杂草上为害的玉米红蜘蛛陆续向玉米田转移6 月中下旬进入上苗盛期,七八月份为危害盛期,先在玉米田点片发生,遇适宜的气候条件将迅速蔓延全田甚至猖獗为害3、发生特点 3.1、高温干旱年份发生重,越是干旱越利于其猖獗,七八月的小雨对其发生和扩散有 4 / 14利,但大、暴雨或过高的气温将抑制其繁衍为害 3.2、地膜覆盖田比露地发生重 3.3、砂质土玉米田较其他土质玉米田发生重4、综合治理措施4.1.农业防治 (1)针对玉米红蜘蛛的越冬习性,秋收后及时组织深耕土地,将正在越冬的玉米红蜘蛛翻入深土层;冬春季节对耕地进行磙压、耙耱、冬浇春汇,在蓄水保墒的同时,把越冬的玉米红蜘蛛冲入淤泥中窒息死亡;清除田埂、地畔、沟渠上的杂草,减少害螨的食料和繁殖场所,压低虫源基数2)在玉米红蜘蛛发生为害较重的地方,要选用推广抗螨品种,避免玉米与豆类、蔬菜作物间作套种,以显著减少其种群数量 (3)增施底肥,优化配方施肥,积极推广包衣种子 (4)精细整地,适期晚播,播后苗前推广化学除草。

      早间苗、早中耕,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5)结合田间管理,适期追肥有条件的,要在玉米拔节至抽雄初、抽穗到灌浆期饱浇 1—2 水,并大力推广隔行去雄技术,把拔下来的雄穗统一装袋,统一处理,以改善田间小气候,抑制玉米红蜘蛛的发生 4.2.物理防治 (1)利用玉米红蜘蛛对黄色、蓝色的趋性,抓住红蜘蛛迁入农田初期至盛发期,在玉米行间分别插置用黄、蓝广告色涂成的木板或纸板(45×27cm),用透明塑料膜包好后涂上黄油诱杀玉米红蜘蛛 (2)利用红蜘蛛在玉米生长前期主要在玉米基部 1~5 片叶集中为害的特性,在红蜘蛛发生初期剪除玉米底部有螨叶片,并装入袋内统一深埋或烧毁 4.3.生物防治 (1)玉米红蜘蛛的自然天敌有深点食螨瓢虫、七星瓢虫和猎花蝽等红蜘蛛发生初期,可在油菜田、果园、牧草等处捕捉天敌,投放到玉米田,控制红蜘蛛的发生 (2)为保护和利用红蜘蛛的自然天敌,在田间喷雾防治时,应首先考虑推广苦参碱、藜芦碱、茴蒿素、苦楝素、苦皮藤素等生物类农药 4.4.化学防治 (1)玉米红蜘蛛发生的年份,及时掌握田间虫情,尽早进行防治: 5 月下旬是红蜘蛛第1 代成虫在田边杂草活动的时期,对玉米田及四周沟渠地埂杂草,用 50%三氯杀螨剂 1 000倍液进行均匀周到地喷施 1 次,杀灭虫源,封锁转移途径。

      既能有效杀螨,又不伤害天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6 月下旬玉米进入拔节初期,红蜘蛛多在下部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