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启示.docx
6页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启示 英国电力市场化的改革始于1987年1988年11月通过的《电力私营化法案》,对电力工业从根本上进行了结构改组,在运营方式上也进行了全面改革,其基本思路是改革电力管理体制,实行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引入竞争,建立监督机制,提高经济效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电力工业进行过三次重大改革,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借鉴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英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 1.立法和制度建设 英国电力产业的发展和改革都是在法律法规的指引下进行的根据1957年颁布的电力法,由国有化的中央电力局(CECB)统管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发电、输电和配电,其特点是集中、统一、垄断和国有这种电力体制对当时正处于发展阶段的英国电力工业来说是适应的,对推进英国电力工业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种大统一、大集权、大垄断的管理模式造成了电力企业效益低下、国家电力企业负债过多、电价居高不下、电力企业经营困难1982年英国通过了《电力照明法》,允许中央政府铺设电力电缆1983年撒切尔政府颁布了电力法令,旨在鼓励独立发电商的发展,消除对非公用事业发电商的壁垒,并让独立发电商进入国家电网。
1988年发表《电力市场民营化》白皮书,通过《电力私营化法案》,拉开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序幕1989年颁布《电力法》,为电力产业进行重组和民营化提供了法律依据2.改革电力管理体制根据《电力私营化法案》,英国对电力工业从根本上进行了结构改组,在运营方式上也进行了全面改革,将原来发电、输电、配电统一经营的中央电力局分成三部分:(1)发电部分建立了独立经营的国家电力国际公司(NP)、国家发电公司(PG)、国家核电公司(NE)和一些独立的私人发电企业(IP)2)输电部分建立了国家电网公司(NGC)(1995年12月私有化),[来自wWw.LW5U.com]主要是掌握输电网和调度中心,并控制与法国、苏格兰的互联工程及两个抽水蓄能电站3)配电部分组建了12个地区性独立经营的电力(配电)公司(REC)(1990年12月私有化),部分地区性公司也具备发电能力;在一些地区还存在一些独立(私营)的供电公司,直接从事售电业务在这种新的管理体制下,处于中心地位的是国家电网公司及在此位置上形成的POOL(联合系统或称电力库)国家电网公司承担着电力市场的动态运行工作:一是维持电网稳定经济的运行,并不断地发展电网;二是促进发电环节和供电环节的竞争。
电网向各发电公司、配电公司及直联大用户开放,各发电公司均可利用电网出售电力,并付给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联接费和电网使用费;各配电公司和直接大用户也可利用电网向自己选择的发电单位购入电力通过改革,英国的电力市场已形成了发电、输电和售电非纵向一体化的市场结构,这为电力产业的公平竞争和建立有效的电力市场提供了基本条件3.逐步放开市场准入限制在发电、输电和配电三个环节中,除了输电仍由英国国家电网公司垄断外,其他部分均已放给市场电力生产经营者只要获得燃气电力市场办公室(OFDEM)颁发的许可证,就可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电力许可证分为四类:发电许可证、输电许可证、公共售电许可证和二次售电许可证(即发电商直接向用户售电许可证)取得二次售电许可证的电力公司,可与全国任何地方的用户签订供电、用电合同,租借电网公司管理的高压电网和地区售电公司的配电网向用户售电 4.不断完善电力市场运行模式 为了保障电力产业的公平竞争,英国逐步形成了适应竞争性电力市场的运行模式,其基本方式是建立电力库:发电厂将电力卖给电力库,售电商从电力库买电,形成全国统一的电力交易市场2001年3月取消电力库,实行新的电力交易规则这一规则是一个由双边合同形式主导的市场,合约双方包括发电、售电和交易商、用户;售电商和发电商可就将来任何时候买卖电力订立合同;允许电力合同的时间跨度从当天到几年以后,合同需要实物交割;国家电网公司作为系统运营商,接受电力的买卖出价,以平衡1.5h以内合同交易中出现的供给和需求的差额,并解决输电网的堵塞问题;系统运营商调[]度电力直到满足需要,市场价格为系统平衡时最后一个发电单位电价;对合约电量和实际电量不符的市场参与方,将按系统平衡时接受的电力买卖价格支付费用,并支付系统运营商使系统平衡的成本。
5.加强电力监管英国按照政企分离的原则设立了电力监管机构国家工业与贸易局(DTI)是电力产业的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其职能是:制定国家电力工业发展规划、法规和政策;实行监督,保障核电的安全英国还成立了独立的调控机构,既独立于政府部门,也独立于电力企业如电力管制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保障可靠的电力供应,制定性能质量标准,调查、仲裁、处理各种投诉;促进和规范电力企业的竞争;核实、发放电力企业专营许可证,确保各层次的电力价格按规定的原则实行另外,英国电力行业协会,在为电力提供法律和技术服务、安全检测、信息科普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启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厂网分开成果,推进主辅分离改革,改进电力调度方式,加快市场平台建设,配套推进电价改革,实施输配电业务分开核算,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电力监管体制,积极探索、稳步实行输配分开和农电体制改革试点,为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和有效监管下的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建议借鉴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做好以下工作:1.电力体制改革应是政府主导,立法先行,目标明确在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改革中,必然涉及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遭遇种种阻力。
因此,改革也需要成本改革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协调下进行,不能各行其事英国先立法、后改革的经验,虽然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很难一步做到,但是立法的意识应贯彻于电力体制改革的全过程通过改革证明有效的措施应尽快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固定下来,或及时修改有关法律法规,以保障改革顺利进行2.电力管制体制改革应在提高效率和防范市场风险之间寻求平衡我国电力管制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能否形成足够充裕的电力供给能力,能否形成一个多元主体充分竞争的高效率的发电市场从目前的电力供求关系看,尽管就整体而言,已基本上解决了缺电问题,但是一些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在电力负荷高峰期,还存在着缺电现象这种电力供求紧张关系还无法保障发电市场在市场竞争状态下保持正常运转,多元化产权主体的发电企业充分竞争的格局尚未形成因此,电力改革首先要打破发电部门市场进入壁垒,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尽快形成较充裕的电力供给能力,为形成高效率的发电市场、降低发电市场风险,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3.慎重选择电力市场运行模式英国以建立强制性的电力库市场作为电力市场的主要运行模式从表面上看,虽然这种电力市场运行模式通过竞争来决定实时电价,能体现竞争市场的要求,但是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电力库市场上的电价波动幅度太大,厂商容易进行市场操纵。
因此英国在2001年3月废除了电力库市场,转而采用双边合同市场,通过发电商与供电商之间事先签订的合同来确定电价这种做法的好处:一是发电企业由于事先已出售了大部分产出,降低了它们操纵现货市场电价的可能性二是可避免发电厂商盲目进入发电市场,产生过剩的发电能力和沉没成本而我国电力管制体制改革目前选择的模式是“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虽然将竞争性的电力库市场作为电力市场的运行模式,但是对电力库市场的缺点,以及如何防范电力库市场上的电价波动风险和电力短缺风险却似乎不够重视4.应建立相配套的市场监管体系,确保电网的安全改革的模式不同,对电力市场的监管也不尽相同在我国,电网由国家拥有或控股,对电网的调度,对电力交易市场和电网经营企业管理,应接受国家的严格监管但也要明确,监管既不是政府职能也不是企业行为,而是政府领导下的社会监督具体说,我国的电力监管体系应是:成立能源部以加强宏观监管,同时加强国家电监会的独立监管和区域电力监管机构的协同监管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