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专用)9-2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有怀讲义—福建省2020年秋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教案课件习题试卷-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4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 辛弃疾【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注释】1.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2.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
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3.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4.“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5.“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赢得:剩得,落得6.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7.“四十三年”句:作者于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8.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
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9.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整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一位神祇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10.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 知识背景 (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耿京抗金队伍,为掌书记次年南下,历任承务郎、建康通判及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
孝宗淳熙八年(1181)罢官隐居江西上饶、铅山等地达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起用,但都不长宁宗嘉泰三年(1203)又被起用,次年被派往镇江任知府,为北伐做准备,因反对韩侂胄立即出兵的计划,又被罢官开禧元年(1205)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愤而死辛弃疾的词作现存六百二十余首,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抒写爱国思想之作占有极大分量他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派作品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等评价 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又是爱国词派的代表二)人物轶事辛弃疾手刃叛徒当初和辛弃疾一起投奔义军的有一个和尚义端,他是辛弃疾的拜把子兄弟因为受不住在义军里当差之苦,竟偷偷地盗走了由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去金营邀功义端曾经也是一小股义军的头头,是被辛弃疾说服一起投奔耿京帐下的,耿京盛怒之下也找不到别人,只得拿辛弃疾问罪出现这样的事情,辛弃疾也是理屈词穷,羞愧难当,当场立下军令状,誓追回帅印当晚,辛弃疾带了一小队人马埋伏在了去往金营必经的路上,果然,天快亮的时候,那义端真的骑马来到义端一见是杀气腾腾的辛弃疾,吓得魂飞魄散,当即跪地求饶说:“您饶了我吧,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头青兕(犀牛),您力大能拔山,将来定有大造化……您饶了我吧!”面对这样贪生怕死的变节分子,疾恶如仇的辛弃疾哪里肯听,不由分说,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
课文相关剪辑 (一)背景链接1.《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开禧元年(1205),这时辛弃疾以66岁的高龄出任浙东安抚使,镇守京口京口是三国时吴国所置的军事重镇,又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北伐时起兵的地方所以当作者登上北固亭时,就很自然地联想起在这里活动过的历史人物和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他赞美了古人孙权和刘裕,评论了南朝宋文帝草率出兵的历史,以及隆兴元年(1163)南宋将领张浚北伐失败的往事南宋朝廷一直偏安江南,不图恢复,致使作者南归43年来,空怀报国壮志而得不到杀敌陷阵的机会他对南宋朝廷的忘记国耻不思北伐,对自己的无用武之地,感到极大的愤慨!(二)常识整理Ⅰ.读准字音1.稼轩(jià xuān) 2.遥岑(cén)3.玉簪(zān) 4.螺髻(jì)5.堪脍(kuài) 6.揾英雄泪(wèn)7.孙仲谋(zhòng) 8.舞榭(xiè)9.巷陌(mò) 10.金戈(gē)11.狼居胥(xū) 12.佛狸祠(cí)Ⅱ.词语解释1.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
2.断鸿声里:失群的孤雁3.休说鲈鱼堪脍:把鱼、肉切细4.倩何人唤取:请5.揾英雄泪:擦拭6.忧愁风雨:意动用法,以……为忧愁7.遥岑远目:名词作动词,看8.舞榭歌台:建在高台上的房子9.一片神鸦社鼓:社日祭神所奏的鼓乐10.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业绩11.赢得仓皇北顾:名词作状语,向北12.尚能饭否:名词作动词,吃饭 思考探究 思考题一:用典是辛弃疾词的特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极具代表性请在文中找出典故,并指出这些典故的来源和作用,并把它们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人物典故关键词句典故的作用孙 权孙权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保卫了家园英雄、风流表现了作者心中渴望抗敌救国的热情刘 裕刘裕在京口起兵,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表达了作者决心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刘义隆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败还草草赢得仓皇北顾借鉴历史,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拓跋焘拓跋焘击败王玄谟军队后,追击至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可堪表达了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廉 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凭谁问以廉颇自比,虽已年老仍想为国效力但不得,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思考题二:本词运用了四组对比,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婉深沉试结合词句内容完成下表对比目的作用用古代的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用历史上的英主与庸才相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淡了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思考题三:这首词上阕写孙权、刘裕两个人,词人通过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这样安排?答:(1)这两个人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作者借此表达出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2)上阕在塑造这两个人时,详写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说明了“事在人为”的道理,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
在当时韩侂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同步练习1.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 C.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指代繁华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 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觅”的愤激之情;“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 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进而表达赶快建功立业的愿望 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这几句诗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A. 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 B. 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 C. 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出兵 D.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张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 3.“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上述诗句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 项是( ) A. 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举行祭祀,不可一世,表明这是历史上的耻辱。
B. 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气焰骄横,表明陷于异族统治之下的当地百姓,处境凄惨 C. 写出宋朝百姓在佛狸祠下迎神致祭,慨叹人们竟忘却了历史上的耻辱 D. 以“元嘉草草”造成侵略者竟在侵占地区建宫设庙、迎神致祭的惨痛后果,警告韩侘胄切勿草率出兵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尚能 饭否?”关于典故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