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徽剧的戏服、戏鞋.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2999111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2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徽剧的戏服、戏鞋    张 军(安徽省徽京剧院 安徽 合肥 230000)【摘 要】徽剧衣箱有着二百多年的历史,经过“青阳腔”“吹腔”“娃娃调”的长期使用,经过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管箱老师的实践和研究,绣花纹样、样式品种有了很大的变化,并形成了一整套衣箱制,有扮相谱、穿戴提纲等等徽剧衣箱用有限的服装来表达几千年的历史故事人物,确实是物尽其用可以说,在艺术上,徽剧服装的使用是世界艺术品种中,最聪明、最经济、最夺目、最色彩斑斓的服装,令世人瞩目 【Keys】徽剧;舞台;服装J816       :A         :1007-0125(2015)10-0044-02徽剧舞台上的戏装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服饰艺术它所体现出的秾丽之美、古朴之美、凝重之美、典雅之美,令人目不暇接,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舞台服装作为徽剧表演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所呈现出来的鲜明艺术特征,几百年来一直深受人民的欣赏和喜爱,并被视为中华民族独具风格的服饰精华徽剧传统的服装和京剧一样包括蟒、靠、褶、盔帽、靴鞋等附件,又名戏衣,俗称行头,人物的冠戴即称盔头过去徽班且有“江湖行头”“内班行头”“私房行头”与“官中行头”之分。

      戏服的穿戴规制,早在宋、元时期已有“披秉”“素扮”“道扮”“蓝扮”等名目的文字记载尤其是到了明代后期,由于上演的剧目不断更新,表演艺术的发展提高,使歌与舞有了进一步的综合,演员行当的分工更加具体明确,以及戏班经济条件改善,从而在舞台美术方面出现了一个戏衣、盔帽、化妆、装置等全面发展的新局面如当时由徽商资演的徽班行头已经分成衣、盔、杂、把四箱虽然传统的徽剧服饰成型于清代,但其规格式样基本上是以明代服饰为基础,并参酌唐、宋、元、清等朝代服饰之典型,加以综合与美化创造的徽剧的传统演出剧目,上至商周,下至明清尽管朝代历经变迁,但服装作为戏曲的整体,在使用上无论是生、旦、净、丑,还是忠、奸、贫、富,都可一服多用,灵活性很大比如唐代戏与其他朝代戏可以完全采用一套服装,来表现不同的人物其特点就是不受时代、地域和季节的限制,而主要根据剧中人物的社会地位、阶层职业、等级身份、生活条件的不同,在演出中与观众约定俗成,形成了一套严谨规范的舞台穿戴规制因此,行内常流行“宁穿破,不穿错”的说法,意思是破旧是经济条件问题,而穿错则视为艺术素养上的原则问题可见传统的徽剧服饰是经过了历代表演艺术家的精心设计,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变革与不断创新而形成的。

      徽剧服装的色彩美,具有很浓烈的民族性与服饰性它在设计中充分运用和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色彩学和工艺美术的绘画诸原则把龙凤、花鸟、走兽、鱼虫、云水等各种纹样饰物夸张变形,以绚丽夺目、对比强烈的技法,使自然美和谐地与服饰性、图案性统一结合,从而构成对舞台人物性格、形象的表现力,能够充分发挥色彩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和共鸣徽剧服饰在色彩的运用上,不仅以美术功能和传统的美学原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和历史知识,给人美的享受和感染,而且它在各种绸缎用料、棉麻织品等绣制工艺的观感方面,还十分讲究用五光十色的平金、平银绣,以及富丽辉煌的金绒绣和清雅俊美的绒绣制作而成,被人们视为珍贵的艺术品徽班的服装除继承了传统戏曲服装的特点外,还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有了丰富的发展按其类别可分为“大衣箱”“二衣箱”“盔头箱”等大衣箱:置放文服——男蟒、女蟒、老旦蟒、改良蟒、男官衣、女官衣、男帔、女帔、观音帔、闺门帔、宫女服、男褶子、女褶子、开氅、青衣、道袍、法衣、青袍、宫衣、舞衣、马面裙、百褶裙、老旦裙、蝴蝶裙、腰包裙、大腰包、便裙、斗篷、一口钟、龙套衣、太监衣、男坎肩、女坎肩、马甲、背心、罪衣、雷公衣、钟馗衣、水袖、水裙、彩裤、胖袄、云肩、护领等。

      二衣箱:置放武服——男靠、女靠、软靠、改良靠、开氅、箭靠、箭衣、龙箭衣、花箭衣、素箭衣、大铠、站堂铠、战裙战袄、抱衣抱裤、豹衣豹裤、打衣打裤、英雄衣、上手衣、下手衣、快衣、马褂、团龙马褂、刽子手衣、孝衣、露肚、僧衣、猴衣等三衣箱:置放——水衣、胖袄、护领、彩裤、小袖、水袖、狐尾、彩旦衣、靴鞋,以及草把、驼背、佝偻、腆腹等塑形用品盔头箱:置放——帅盔、夫子盔、罐子盔、侧缨盔、霸王盔、中军盔、蝴蝶盔、狮子盔、虎头盔、荷叶盔、扎巾盔、八角盔、八面威、二郎岔、钻头盔、九龙冠、平顶冠、冲天冠、玉皇冠、草王冠、紫金冠、五佛冠、半凤冠[来自Www.lw5U.com]、皇帽、王帽、堂帽、纱帽、罗帽、僧帽、太监帽、汾阳帽、学士帽、皂隶帽、风帽、皇巾、帝巾、将巾、相巾、夫子巾、东坡巾、一字巾、员外巾、小生巾、八卦巾、扎巾、高方巾、四轮巾、四棱巾、荷叶巾、文生巾、公子巾、武生巾、鸭尾巾、老人巾、秀才巾、穷生巾、苦生巾、许仙巾、如意巾、桥梁巾等盔帽箱中还有各类须、发、雉尾翎、狐狸尾、假脸、螺丝顶等徽剧舞台上的戏鞋分为靴、鞋两类,靴可以分为厚底、薄底和方头三种穿蟒的皇帝、亲王、官衣玉带的大臣、顶盔扎靠的武将和一些自立为王的山寨王都穿厚底靴。

      关羽的厚底有些特殊:绿缎面、绣花靴尖有虎头,这是为突出他的威武并和他所穿的服装一致,如徽剧《古城令》《水淹七军》等一些绿林英雄、仗义侠客、捕盗快手,可以说凡是短打武生和武丑扮演的角色都穿薄底,薄底分为黑色、白色和花色几种,穿黑的较多,像《夜奔》里的林冲,《探庄》里的石秀,《四杰村》里的余千等;穿白的如《三岔口》里的任堂惠;其他花色的薄底是为和服装的颜色一致的缘故等一些能征善战的女将、女英雄,如穆桂英、何玉凤都穿绣花女薄底鞋方头靴,又名朝方,应用较窄,只有方巾丑穿它像《刺汤》里的汤勤、《盗书》里的蒋干都穿这种靴徽剧舞台上的鞋很多,青衣和花旦穿的都是彩鞋,如《武家坡》里的王宝钏、《宇宙锋》里的赵艳荣、《西厢记》里的崔莺莺等袜子鞋是彩旦穿的,缎面、鞋头是尖的并穿有鞋带,《拾玉镯》里的刘媒婆、《能仁寺》里的赛西施都是穿大红袜子鞋花盆底鞋又叫旗鞋,由两部分组成,穿这种鞋的全是外族有地位的女子,像《四郎探母》里的铁镜公主、《刘铭传》里的慈禧太后、《大登殿》里的代战公主夫子履(又名福字履)、云履、如意履三种鞋的样式差不多,可以说都是缎子面、高丽纸的厚底鞋,夫子履和云履在缎面上绣有一层层云彩,云履的底较夫子履的厚,如意履是在鞋前订一个缎面的如意头。

      夫子履的应用很广泛,一般老旦都穿这种鞋另外,一些穷书生像《洪鸾喜》里的英稽,《打棍出箱》里的范仲禹也都穿它云履又叫登云履,老道经常穿它,诸葛亮在《借东风》里穿它穿如意履的多是读书的公子或受人尊重的长者,像《柳荫记》里的梁山伯、《三顾茅庐》里的黄录彦等方口皂鞋是劳动人民穿的鞋,所谓方口皂并不是口是方的,而是指鞋底是长方的,黑缎面,和现在男人的布鞋相似,老百姓、家院、店家都穿它还有一种厚底方口[来自www.lW5u.CoM]皂鞋,《四进士》里的宋士杰、《苏武牧羊》里的苏武穿它鱼鳞洒鞋,水路英雄穿得很多,草莽中善于飞檐走壁的英雄穿它,像《时迁偷鸡》里的时迁、《三岔口》里的刘利华另外,打柴的樵夫、撑船的渔夫穿的是草鞋,和尚的鞋是黄缎面,叫僧鞋自徽班进京二百多年以来,徽剧服装一直都是为塑造人物辅助表演并为剧情服务的,它一直成为伴随舞台表演的重要手段,以特有的功能和特征得到演员和观众的认可它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成为我国戏曲特有的服饰美的精粹这种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逐步积淀形成的徽剧服装,具有我国戏曲服饰独特的美学价值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