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毛乌骨鸡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doc
5页丝毛乌骨鸡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 2005年 6月 9日 文章 ID:113339一、丝毛乌骨品种资源现状⒈ 地理、气候、农业概况我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井冈山脚下,全县辖 27 个乡(镇场) ,农业人口 41.92万耕地面积 74.9 亩,人均占有耕地 1.7 亩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是一个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的县丝毛乌骨鸡又称泰和鸡,原产于江西泰和县,位于北纬 26º28′-26º57′,东经 114º18′-115º20′这一区域气候温暖,光照充沛,年平均气温 18.6℃,全年日照 1791.50小时产地依山傍水,饲料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为泰和鸡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⒉ 品种保存数量、分布、开发利用基本情况泰和鸡品种形成和发展是长期自然选择及人工选择的结果据我们调查统计,自农业部于 1979年在泰和县武山东麓建立泰和鸡原种场以来,全县泰和鸡的饲养数量由 1979年的不足 5万羽发展到现在饲养量达2025万羽的规模,其中出笼 1803万羽,种鸡存笼 34.6万羽,加工消化泰和鸡 400.3万羽目前全县有泰和鸡生产重点乡镇 10个,主要分布于澄江、上田、文田、塘洲、栖龙、南溪等乡镇,重点村 150多个,重点户 2100多户,已成为泰和县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据中国科学院考察队对泰和鸡资源的考察结果表明,泰和鸡已分布于全国各地,其分布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从 1995年 8月引进外血与泰和鸡组成配套系,现已培育出泰和鸡配套系父母代种鸡 4000羽,其泰和鸡良种繁育体系已初具规模,为泰和鸡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开辟了新的途径⒊ 品种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1)品种外貌特征:泰和鸡性情温顺,体躯矮短,头长且小,颈短,下颌有须,耳呈孔雀蓝色,五爪,身被白色丝状绒毛,与其它品种比较,具有显著而独特的外貌特征,极易与其它品种区别其十大特点是:①丝毛―全身覆盖白色丝状绒毛②缨头―头的顶端有一撮白色直立的细绒毛③丛冠―素有凤冠之称,公鸡多为玫瑰冠形,母鸡多为草莓及桑椹冠形④绿耳―耳叶呈孔雀绿或湖蓝色⑤胡须―下颌长有较长的细毛,形似胡须⑥毛脚―庶部密生白毛,似裙裤⑦五爪―肢有五趾,较正常鸡多生一趾⑧乌皮―全身皮肤乌黑、眼、喙、爪均黑色⑨乌骨―骨质及骨髓为浅黑色,骨表层的骨膜为黑色⑩乌肉―肉及内脏为黑色及浅黑色2)生产性能生长速度:出壳体重 30 克,60 日龄体重 300 克,90 日龄体重 700 克繁殖性能:泰和鸡成熟期公鸡平均为 167 天,平均体重 1.6 千克;母鸡平均为 188 天,平均体重 1.2 千克。
由于就巢性较强,年就巢约 4 次左右,持续期平均 17 天,产蛋量较低,年平均 90 枚,平均蛋重 40 克左右在群体饲养中,公母比例一般在 1 :10,其受精率在 90%以上60 日龄成活率 85%-90%,22 周龄育成期成活率在 95%以上⒋ 现有保种场和保护区基本情况泰和鸡原种场是 1979 年由国家农业部投资建设的全国唯一的泰和鸡保种单位,担负着泰和鸡的保种、提纯、复壮工作,以及为社会提供优质种源任务建场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努力,其规模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通过组织实施“泰和鸡选育及配套系研究与开发”项目,使我场泰和鸡选育、改良、提纯、饲养、防疫走向科学化的轨道泰和鸡原种场占地面积 250 亩,有干部、职工 40 余人,配备了一支素质较高的技术队伍,还聘请省农大动物科技学院和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2 位专家为长期顾问我场地处县城西郊,交通、通讯、水电等条件极为方便,现有泰和鸡种鸡 6000 羽,种鸡舍 1200 平方米,中鸡舍 600 平方米,育雏室 200 平方米,孵化室 230 平方米,12000 枚容量的孵化机 5 台,出壳机 1 台,并建立了育种资料档案室、疫病诊断室,且配备了一些常规监测、化验等仪器设备,每年可为社会提供鸡苗 50 万羽,为推进泰和乌鸡产业化进程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
据调查摸底估计,近几年来,由于全国家禽养殖业的销售价格处于低价位运作,加上大量推广配套系,致使目前保护区泰和鸡原种存栏仅 7.6 万羽,其生产规模呈现日趋萎缩的势头,适度扩大保护区的生产规模已迫在眉睫⒌ 存在的主要问题泰和鸡是我国古老而著名的药用鸡种,其饲养历史悠久,建场以来,为切实保护泰和乌鸡这一珍稀品种资源我场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上级要求还尚有一定距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原种生产规模与品种资源保护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原种保种母鸡数量日趋萎缩,其关键是原种鸡存在生产性能较低、饲料报酬不高等弱点,特别是近年来,泰和乌鸡个体户饲养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盲目地进行杂交或向外购种蛋孵化,导致行业间的恶性竞争,致使国营保种单位举步维艰第二、鸡群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据测定,泰和鸡年平均产蛋仅 90 枚,最高 100-120 枚,平均蛋重 40 克,群体平均体重达 1.4 千克的时间约需 180 天体重的平均数标准差也较大,变异系数一般都大于 15%,说明增重差异显著,提高增重的潜力大因此,泰和鸡应建立纯系繁育体系,稳定和巩固泰和鸡遗传性状,进一步提高生产性能第三、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效益较低由于资金严重不足,保种体系不健全,保种措施不配套,保种场和保护区维持困难。
目前我场的栏舍、设施及设备日趋陈旧老化,不利于泰和鸡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的开展,不利于泰和鸡品种的保护,更不利于泰和鸡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第四、保种意识不强,社会化程度不高泰和鸡是我国珍贵的家禽资源,不论是生产,还是产品开发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然而,资源保护与开发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缺一,尤其是加强泰和鸡的纯种繁育由于我县农户多采用户羊群放的饲养方式,致使泰和乌鸡血缘混乱鉴此,在今后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发展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泰和鸡品种资源永续利用二、泰和鸡品种保护的目的和意义畜禽品种资源是生物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物资源之一,要从保持生物多样性高度认识泰和鸡品种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意义搞好泰和鸡品种资源保护,是提高遗传育种水平和生物技术的基础,有利于保证人类社会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保持人类长远的食物供给与安全,有助于促进人类的健康,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禽及其产品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泰和鸡的特殊风味消费呈上升趋势,致使其价格远高于快大型肉鸡;出于保健目的,人们对泰和鸡具有药膳作用的要求量与日俱增;由于休闲娱乐的需要,人们也看重泰和鸡作为宠物的观赏价值。
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搞好泰和鸡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努力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和新产品,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使畜牧生产增长方式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泰和鸡不仅具有营养丰富,肉质风味独特及药用价值等优良特性,而且由于长期驯化和原产地的特殊生态环境,造就了泰和鸡较强的抗病能力和抗逆性,在饲养和生产方式上更加适合我国国情,利用具有特异抗病能力和抗逆性的个体进行培育,能够降低发病率,减少药物的使用量,保证产品安全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乡人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家禽业的发展已从普通禽类向多品种、多门类珍稀禽种发展珍禽品种成批的走俏市场,特别是泰和鸡被国家工商部门注册并列为国家农业部品种资源保护目录后,泰和鸡的名声大振,加上当今世界上兴起的黑色食品热,将给泰和鸡的销路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对农民增收和形成振兴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深远的意义三、指导思想和目标⒈ 指导思想以泰和鸡列为国家级畜禽品种保护名录为契机,立足品种资源保护,以科技为手段,以效益为中心,有计划地进行选育提高,面向市场开发利用,逐步形成良性循环,推进泰和鸡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迈上新的台阶。
⒉“十五”期间目标:①泰和鸡资源场核心群保护数量在“十五”期间末,由 2001 年的 600 羽发展选育扩繁至 1800 羽,建立120 个家系,形成三大品系,即纯品系核心群(主要目的是保种,保持十大外型特征,提高其生产性能) ;父系核心群(保持十大外型特征,主要选择肉用性状,使其肉用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母系核心群(保持十大外型特征,主要选择蛋用性状,使其蛋用性能得到提高) 保护区保护数量到“十五”期末达 15 万羽②主要保护的性状和目标:重点保护十大外型特征③本品种选育性状和目标:主要以十大遗传特征为标准进行本品种选育,与此同时提高其生长性状和产蛋性状,在“十五”期末通过三个世代精心选育达到泰和鸡本品种标准,其生产种鸡达 2.5 万羽④开发利用目标:在“十五”期末建立起泰和鸡配套系繁育体系,如快大型泰和鸡新品系,开发提炼出泰和鸡卵磷脂新产品,由原来粗放加工过渡到精细加工产品,增加其附加值⒊ 2015 年目标①资源场核心群保护数量达 2400 羽,扩大到四大品系,建立 160 个家系(纯系核心群、母系核心群、父系核心群、观赏系核心群)保护区保护数量 25 万羽②主要保护的性状和目标:同上。
③本品种选育性状和目标:主要以提高抗病力与抗逆性的目标作为本品种选育的重点,生产种鸡达 3.5 万羽④开发利用目标:根据市场需要培育出有色丝羽乌骨鸡新品系、观赏型小型乌骨鸡;重点抓好泰和乌鸡十大特征遗传育种研究,建立中国泰和鸡基因组 DNA文库,并运用于保护与资源开发上四、建设内容⒈ 保种场建设内容保种场建设在现有泰和鸡原种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利用先进的选育手段和方法,采用现代化养鸡设施与设备,加强泰和鸡的提纯、复壮工作,提高泰和鸡的种质质量,防止品种退化在“十五”期末计划泰和鸡种鸡生产规模达 2.5万羽,其中核心群达 1800羽,形成三大品系,建立 120个家系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新建育种个体笼种鸡舍 1栋计 1000 平方米,新建孵化室 460平方米,新建后备种鸡舍 4栋计 1200平方米栏舍内种鸡均采用三层阶梯个体笼饲养,人工光照与自然光照相结合,人工授精,乳头式系统饮水,人工料车喂料,机械清粪;后备种鸡均采用高层网上平养,人工喂料,机械清粪,吊塔式饮水器饮水;其附属配套设施建设包括新建 50吨容量水塔 1座,新建消毒浴室计 30平方米,新建员工宿舍 1栋计 300平方米,新建兽医实验楼 1栋计 200平方米;仪器设备添置主要还需添置 EIFJ-19200 型中文智能型孵化机 6台,出壳机 2台,育种个体笼 200组,清粪机械 2台,清洗机 2台,消毒喷雾机 2台等。
⒉ 保护区建设内容泰和鸡品种资源保护区的建设的地点重要安排在文天、塘洲、南溪、武山四个乡镇(场) ,其范围以泰和鸡原种场场址为中心向四乡镇(场)扩散在保护区建设的方法上可采用以专业户为主,周边农户为辅,订单销售,国家适当补助按以点带面,逐步发展的思路,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确保泰和鸡保种规模15万羽以上⒊ 种质研究泰和鸡是我国古老而著名的药用鸡种,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但对泰和鸡的种质特征缺乏系统的研究,致使保种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在“十五”期间,主要搞好泰和鸡品种资源调查,开展种质研究上的技术合作,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测等到 2015年建立泰和鸡基因组 DNA文库⒋ 开发利用主要利用泰和鸡种质研究成果开发出适销对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品系、新产品,按照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原则,走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路子,优化泰和鸡产品结构,延长泰和鸡产业链条,建立和完善泰和鸡良种利用推广网络,使泰和鸡保种与开发利用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真正形成泰和县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五、投资需求及筹资渠道泰和鸡品种资源保种场“十五”期间投资概算:⒈ 土建工程 130 万元① 个体笼种鸡舍 1栋 1000平方米 28.0 万元② 孵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