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HS 4.3.1条款的理解及审核要点.docx
5页4.3.1 条款的理解及审核要点 --------------------------------------------------------------------------------4.3.1 条款的理解及审核要点GB/T28001-2001 标准 4.3.1 条款是标准中的核心要素之一,条款提出了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策划,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的基础和出发点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管理体系过程中,正确理解和贯彻 4.3.1 条款对有效预防和降低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完善体系管理的关键环节,并直接影响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本人结合近期对一家液晶显示器生产企业的现场审核,谈谈自己的审核思路这是一家大型液晶显示器模块生产厂家,高层重视体系绩效,人员基本素质好,有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工厂生产所需的主要部件均由外部采购,生产过程以组装、调试、测试为主,其中,组装由生产设备来完成,自动化程度高在体系建立之初,企业领导强调了以下的理念:危险源辨识是基础,风险评价是方法,风险控制是手段,最终目的是通过现代安全科学理论中的系统安全思想,建立系统化的预防管理机制,消除事故和疾病隐患,严格控制各种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或潜在的事故和职业病。
一、 充分、准确辨识危险源首先,应正确理解“危险源”及“危险源辨识”,根据 GB/T28001-2001标准,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举个例子,液化气为根源危险源,液化气的泄露则属状态危险源而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说明危险源辨识涉及两项活动,一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二是确定危险源的特性(特性决定了危险源可能导致后果的严重程度)为规范危险源辨识过程,该公司策划并制定一套切合实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控制程序,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该公司高度重视危险源辨识,强调指出这项基础性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运行的成败在广泛培训的基础上,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按部门对职业安全健康危险源进行全面普查在活动场所存在什么危险源?危害如何发生? 可能造成怎样的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作业环境破坏? 通过一线员工亲身体验,从三种状态、三个时态入手查隐患、找危害,各级人员对于公司和本部门存在的安全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对公司各部门的内审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及注意事项,对收集上来的危险源作进一步的辨识和修正,由公司管理体系工作小组整理后形成文件并下发给各个部门。
这样,使危险源辨识工作更具体、更深入,提高员工认识的同时,为今后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做好了必要的准备,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这样一个基础较好的企业,如何从源头上杜绝危险源辨识不充分,把握具企业特征的危险源,给审核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核时,不但要关注受审核方(尤其是主责部门及负责人)对标准条款的理解,更要关注他们标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效果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我们不但要关注常规活动的危险源辨识,还应特别注意企业的生产特点,了解是否有对非常规活动下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如运行设备(如组立生产线、高温老化线等)的启动和停机;设备故障;保护装置失灵;设备临时维修、调试;操作者未遵守操作规程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甚至重大事故的发生在对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活动的辨识过程中,企业往往容易忽略外来人员的活动对于该企业来说,外来人员包括各项劳务、服务或原材料零部件供方、实施第二方审核的客户方人员和来公司参观访问的各方人士等,这些活动包括生产设备安装、餐饮服务、原材料运输装卸、客户验厂及各种参观访问活动等另外,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可能产生工作场所迁移至公司区域之外(如针对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而提供的上门检测、维修服务等),在审核中也应特别关注进入这样场所人员的活动情况,辨识由此而产生的危险源。
对工作场所设施的辨识,同样应包括进入工作场所的外来车辆及各种租赁设施、设备等此外,不能只考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事故发生,而忽略了对职业病相关危险源的辨识电子行业也是职业病高发行业,常见的职业危害包括——有毒化学物质、金属粉尘、焊接烟雾、噪音、辐射等让人担忧和痛心的是:许多企业没有依法提供有效的职业安全保护及培训;员工缺乏渠道去了解所处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危害,许多人身受其害却浑然不觉对于上述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长期使用显微镜(如调试、测试时)、电脑辐射(如调试、测试时)及刺激性化学品(如清洁、包装时)导致眼睛受损长时间从事冗长而精细的重复操作(如拧一个个很小的螺丝钉时),也容易导致视力减退作为清洗剂的有毒有害溶剂对人体产生危害,其侵入主要有两种途径:皮肤渗入、呼吸道吸入引起化学性皮肤灼伤、损害人脑及神经系统,有的易引起癌变,有的破坏肝脏、消化系统或心血管重金属铅等对人体的危害,这类重金属大多以烟雾形式存在,工人长期吸入,会破坏神经系统,造成记忆力减退或引起中毒长期过量接触辐射将引发严重的职业健康问题再者,标准中还要求,无论在辨识还是评价,应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不能因为本部门未曾发生此事故,而不去辨识或评价。
另外,还应特别关注危险源辨识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如现场观察、工作任务分析、SCL、HAZOP、ETA、FTA 等,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或局限性,在方法的选择上,应以 4.3.1 条款的要求为依据,结合具体情况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辨识范围应覆盖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避免方法单一所造成的偏差并实施危险源辨识活动的动态管理,当经营管理活动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辨识结果二、合理、客观评价风险风险评价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个关键环节,进行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对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分级,根据评价分级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从而取得良好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目前风险评价的方法尚没有统一的规定,在选择评价方法时,应考虑评价方法的应用是否切合实际,一方面,其结果可为确定设施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和开展运行控制提供输入信息;另一方面,与企业的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涉及企业人员素质、工艺特点、资源状况以及行业特点等该企业也习惯采用了专家评价法和风险值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风险值评价法又称为 D=LEC 法,其关键是 L、E、C 等级的确定与风险级别的界限值,L、E、C 等级和风险级别的界限值的确定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评价时应充分考虑本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如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安全设施配置情况、员工安全意识水平和过去是否发生过事故等.由此综合考虑危险发生的可能性,暴露频繁程度和后果,从而客观地确定等级,同时,确定可通过4.3.3 和 4.3.4 中规定的措施来消除或控制的风险。
基于以上原则,该公司确定了风险级别的界限值区间为:大于 320 一级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 160-320 二级高度危险,立即整改(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 70-160 三级显著危险,需要整改(制定管理方案) 20-70 四级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小于 20 五级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判定组织是否可接受某一风险,而判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的原则有两条:①是否与适用的法律法规相违背;②是否与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相违背如上所述,风险值 D 大于 70 的为不可接受风险,需采取风险控制措施该企业的实际评价结果较好反映了客观状况,在企业的《中/高度风险清单》中明细了具有行业特征的不容许风险,如化学品库火灾、锅炉爆炸、油槽爆炸、食物中毒等但是,审核中我们要求企业应实施必要的监视,以确保评价活动得到及时有效的实施无论是专家法还是 LEC 法,风险等级的划分都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该公司组织了富有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等参与,他们将最终审定评价结果,使其更具客观性标准还要求要及时更新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结果,包括在作业活动改变、风险程度改变、风险性质改变等情况下要及时进行更新。
如在制定并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后是否又带来了新的危险源;在购置新设备、设施前,是否针对新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等等;审核中,我们发现该企业通过建立目标、制定方案,如为仓库搬运工发放安全鞋后,搬运工脚面压伤、砸伤的风险程度已大大降低,但对该危险源未进行重新评价,仍作为不可容许风险,这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三、精心策划风险控制措施确定风险等级后,需确定将风险降至可容许程度的措施,确保不违反适用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的要求和其它职业安全健康要求,并保证组织的方针得以实现公司对高风险等级危险源,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进行解决如通过实施 110V 变电站围网破损修复方案,有效控制了 110V 变电站因小动物侵入而引发的风险;对中等危险源,制定程序文件、操作规程来控制,如工艺安全管理程序、化学品、油品管理程序、女工保护管理程序、电气安全管理程序、厂内交通运输管理程序、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程序、承包方管理程序等;另外,公司根据事故的性质确定了应急方案的需求,例如: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烫伤、化学中毒、食物中毒、触电等均制定了应急程序,使不可容许风险及作业环境得到改善;对一般危险源保持现有的有效安全控制方式。
同时,在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前,还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了评价,以确保不再出现新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需遵循下列原则:① 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通过工艺革新、技术改造或组织措施,从源头控制危害或风险);② 限制风险(可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或管理措施);③ 将风险源与危害承受者隔离(可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或管理措施);④ 制定安全作业制度,包括制定应急预案等控制措施来削弱影响;⑤ 提供个体防护用品,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防护用品得到正确使用和维护;⑥ 对控制措施的符合性进行监测最后,由于危险源和风险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过程中,要不间断地进行风险控制措施的策划和实施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进行动态管理,以满足 GB/T28001—2001 标准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