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站概念规划.doc
12页一. 哈尔滨火车站及其周边地区的区域背景1898年哈尔滨被确定为中东铁路的枢纽城市,这座城市便由这条铁路开始,因此,对于哈尔滨来说,火车站对他们意义非凡据考证,1899年,最初的哈站仅是一座小房子,哈站的始建于1903年,至今已有110年历史,是由沙俄主建的最早的建筑物之一老哈尔滨火车站是在科学的城市规划思想指导下建设的 哈站的选址位于城市中心,位于南岗区与道里区的交界处,由车站街(今红军街)、铁路街(今曲线街)、松花江街及医院街(今颐园街)相交而成半圆形的广场,交通便捷火车站与中心广场的圣·尼古拉教堂遥遥相望,互为对衬这两个广场,两座优雅的建筑连成为一条景观轴线,二者同时成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整个建筑是在优雅的曲线中完成它的视觉效果,曲线的门窗、曲线的墙线、曲线的檐口和女儿墙、曲线的铁制装饰构件等等,艺术价值很高战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哈尔滨火车站功能已经不能跟不上时代的潮流1959年,开始扩建哈站,经过几次改建,历经几十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广场规模由2.7ha扩大到7.5ha但是,经过百余年的沧桑巨变,哈尔滨火车站地区早已淹没在车流拥挤、人流混杂、异常繁忙和杂乱之中,昔日儒雅、美丽的火车站和宽敞平坦的站前广场早已没了踪迹,一些著名的老建筑也被高耸入云的现代建筑遮蔽了,难以引起行人的关注。
哈尔滨及周边地区出现的问题表现在,轴线交通不畅;交通换乘不便;多出地段交通拥挤;人防工程未发挥其交通功能;人行交通无需;出战旅客流线导向差;商服配套不均;站舍建筑日趋陈旧,且缺乏文脉的认同感等等火车站地区到了必须重新规划和彻底改造的时候了全国20个城市的老火车站搬离了市中心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不过,尽管目前站前一带比较拥堵、杂乱,必须进行搬迁和改造,可是哈尔滨火车站这个特殊的历史符号应该予以保留因为,从中东铁路修建之初到现在,这条铁路成就了哈尔滨的兴盛和发展,它是历史的见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条铁路的历史就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历史,我们不应该忘记它对这座城市的发展所作出的功绩 二.火车站地区定位哈尔滨的火车站有哈尔滨站、哈尔滨东站,此外还有一些小站,香坊站、王兆屯站、滨江站、孙家站等但哈尔滨站承担哈尔滨铁路局四分之一的旅客运输任务和一定数量的货物运输任务年运输收入达13亿元左右,年发送旅客2500万人左右,货物运量200万吨左右是哈尔滨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蕴藏着无线商业价值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火车站位于哈尔滨的中心,是典型的铁路穿过城市的城市空间布局形式,承载着重要的定位城市功能和形象的作用因此,在规划中,必须科学合理地通盘考虑,周密设计三.规划理念1. 多元的复合功能火车站地区是公共活动集聚中心在包含商务贸易、商业服务、交通物流与文化娱乐多种功能的同时,介入居住与旅游休憩,强化市民公共生活的功能促使多元功能之间的互动,增强城市活力,使新区人气旺盛、商业繁荣、文化气息浓郁2. 高效安全的交通系统建立合理的道路系统与交通组织,保障火车站地区的交通便捷与安全,特别是科学组织各类交通之间的人性化衔接3. 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根据火车站地区地形环境特征,结合哈尔滨的历史欧陆文化,汲取国内外城市新区、火车站地区建设的优秀经验,塑造一个既有时代特征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新区形象四.功能布局我们既要考虑现代化城市的特点和需要,又要考虑历史的文脉和传承因此,站前广场的规划建设,对哈尔滨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纪念意义整治后的老建筑与新兴建筑相比,其历史性及趣味性会更加富有“磁力”如果交通拥堵和商业配套两大核心问题能得到合理解决的话,哈站地区将会变成集现代商住中心、休闲娱乐中心、交通物流中心、旅游度假中心,充满巨大的升值潜力和发展空间,其前景将无比光明。
哈站这个“金三角”的辐射效应,会对提升哈尔滨城市形象、吸引外来投资、催生城市发展产生十分巨大的作用五、规划中原则与策略设想1、火车站及周边老建筑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哈尔滨火车站搬迁后,火车站周边的许多体现铁路历史文化的东西,比如霁虹桥、伊维尔教堂、龙门大厦贵宾楼、日本铁道株式会社原址等老建筑应该得到充分保护和挖掘 2、在火车站原址创建铁路博物馆保留现在火车站建筑原样,同时保留一段铁轨在博物馆中要展出不同时期的火车头、宽轨、窄轨等,以及设置不同主题的展厅博物馆内还应设置一条8米高的廊道,方便参观者游览通过铁路博物馆的建设,使市民能深入了解哈尔滨的历史,留住火车拉来的城市的历史记忆 3、将站前广场重新设计改造成市民广场火车站搬迁后,应该对站前地区进行重新规划,使之成为集散人流、观光休闲、购物休闲的好去处在景观设计上,以大面积条状绿带,穿插到硬地广场中,延续景观绿色轴线四条折线性的光带,由北至南,与东侧的铁路线遥相辉映夜晚,四条光带生辉,隐喻穿越历史的时空轨道,结合火车车厢形态的景观亭,打造哈尔滨璀璨的城市夜景 4、应考虑火车站原址与地铁接轨的问题因为重新改造后的站前地区将变成商务集聚、物流通畅、风景无限、旅游兴盛、人们乐往的好地方,那么,就应该考虑怎样做才能方便人们前往该地区观光、度假、购物的问题。
如果将地铁与哈站原址接轨,无疑会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地铁通到哈站,会实现铁路、地铁、公交车、一般车辆的对接,产生现代化立体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来哈站原址的游客可以不出站就能乘上地铁,实现“零换乘”既然地铁能与哈西客站实现换乘,那么,地铁与哈尔滨火车站原址的铁路接轨就有了可行性从外省市的实践来看,地铁和铁路接轨不是梦想郑州市地铁与城际铁路之间的对接就形成了一个循环交通网,地铁线将每个客运枢纽连接在了一起因此,我们对哈尔滨火车站的规划和改造一定要具有前瞻性 5、应考虑在会展体育中心一带再建一新客站如果现有火车站大搬迁,势必产生一次新的“商业革命”新站将对周围的经济发展和房价走向带来巨大机遇目前,哈尔滨东边有哈东站、三棵树客运站,西边将建哈西客站,北面也将建哈北站,只有南面缺乏一个综合性客运枢纽因此,哈站搬迁后应该重点考虑在南面建立新客站而哈尔滨会展体育中心一带应该成为新客站的首选站址因为这里既没有客运站也没有临近的火车站,新站址选在此处,会更有利于这一带的发展,也会带动公滨路、电碳路、化工路一带的发展,形成新的商圈 6、火车站地区应建一条景观带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火车文化渊源流长,如果老火车站搬迁,旧址留下的巨大空间应该承载起展现城市历史的重任。
因此,专家认为,火车站搬走后,应该在站前地区打造一条景观带,以展示哈尔滨在城市发展中不同时期的形象,即从北向南分别打造三个以主题公园形式出现的广场——纪念广场、站前广场和新时代广场),这三个广场可见证哈尔滨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其中,以霁虹桥为主建成的百年主题公园可代表哈尔滨的昨天,以现火车站大楼为主建成的铁路博物馆及重新改造的站前新广场主题公园,可代表哈尔滨的今天;而以现沪士大厦一带聚集起来的现代金融商务主题公园,可代表繁荣、现代的哈尔滨未来 7、开辟站北出口,兴建教堂广场为了疏散哈站客流量,应该在站北面重新开辟出一个出站口,至少能分散30%的旅客流同时,开辟伊维尔教堂广场由于伊维尔教堂地处南岗、道里边界点,与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遥相呼应,可构成城市景观中的“金三角”,势必带动这一带的商业和旅游业它作为哈尔滨历史的见证,也应予充分挖掘和利用 六、整体空间规划1.道路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哈尔滨火车站周边地区规划的关键其中广场是必要的设施,可缓解人流的出入,而现在的光光已明显满足不了需要由于火车站位于城市中心,距离商圈都比较近,造成了大量人员的拥挤于此哈尔滨火车站附近交通已接近瘫痪状态广场外围交通组织主要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道路交通规划分析,结合局部地区的交通组织和车流量预测,提出减轻主干道压力等分流措施及组织城市南北地区车流能快速、方便地进出岸口和火车站地段。
广场内部交通主要为保证广场人流和车流的互不干扰,旅客来往各建筑与广场方便安全,及满足不同种类车辆的停车要求本次交通规划的要点是:(1)将现有道路与火车站合理顺畅衔接;(2)规划道路网走向,以取得良好的经济与景观效益;(3)减少拆迁,促进社会和谐;路网走向几乎不拆迁现有民房,减低工程实施难度;(4)充分考虑规划弹性,例如没有笔直规划正对火车站站场道路,当铁道部将沿线火车站位置均左右微调时,沿线各城市中,只有本地区不需要重新修建站前道路,避免浪费哈尔滨火车站的北面是个封闭的区域及由霁虹街、海虹桥围和的区域哈站只能从三面来回出入这是造成交通不便的原因之一若想彻底解决交通问题,以伊维尔教堂的核心的片区若能打开,为哈站周边疏散人流、车流从道里侧过来的交通干道经霁虹桥、月牙街沿着火车站广场东南侧蜿蜒而过连接红军街站前广场本来是车辆集中的地方,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路径站前广场,大量的径流车辆和大量进出站车辆在站前广场交织在一起,是造成站前广场车辆阻塞的原因之一 从霁虹桥方向道里侧来的车辆可以直接进入站前广场的社会车辆停车场、出租车停车场而从红军街、果戈里大街、一曼街方向的车辆都要绕道汇至颐园街或红军街,进入月牙街之后在图中的A点处拐弯,才能进入站前广场。
由于从霁虹桥方向来的径流车辆较多,进入火车站的车辆往往在A点形成滞留,仅这一个问题就影响到月牙街两侧的径流车辆通过,从而影响了城市交通加之本身也阻碍车辆进入站前广场,这是造成站前广场东侧车辆拥塞和车辆进入站前广场难的主要问题,也是本次火车站改造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没有立体交通道路,哈尔滨火车站前的交通状况决定了只有单方向出入站前,所以驶离站前广场的车辆以广场西南侧为主要方向广场西南侧交通情况几十年没有大的改观,严重制约车辆顺利驶离站前广场从图1中可见:除了第一候车室前停车场的车辆可以选择由红军街方向驶离或者由松花江街方向驶离之外,其它停车场的车辆只有一个方向可以选择图中B点处单行,C点处一直到铁路街、海城桥一带车满为患,这一区段的铁路街现在为单向限行的情况下尚且如此,可见改造后的铁路街的路面尽管加宽,如果改回双向行车,其车辆的拥挤程度也不会得到太大的改善鉴于此种情况,在本次解决站前广场交通问题的时候,车辆驶离站前广场也要作为重点解决的问题,不解决该问题,也不能根本解决车辆进出站前广场难问题 停车场将全部搬到地下哈尔滨火车站门前有大量的车辆停留,这是阻碍交通的重要因素之一若能把哈站地面停车场都转到地下,哈站周边的交通堵塞情况必能缓解。
现在哈站地下的地下商城已迁出一部分计划在这片区域设置出租车和私家车的停车场只保留公交车可以在路面逗留另外,霁虹街附近可设置停车场,缓解交通 在火车站地区外围设置了货运交通通道,既解决了火车站货站,避免火车站货站运送物质导致对火车站中心地区的干扰严格控制货运交通出入通道,同样可以缓解交通的措施之一火车站立体交通流线组织本次规划研究火车站进出站人流的特点,火车站进站人流通过各种交通流线到达火车站地区后,一般需要经历问讯、购票、托运、安检、购物等候、验票和上车等过程,而出站人流相对就要简单得多传统火车站普遍采用进出站在同一水平面模式,导致大量进站功能只能在水平方向展开,火车站中间界面被大量占用,出站口只能偏至火车站边缘,出站乘客需要在月台上较长距离行走,人文关怀不足火车站交通规划结合鳌江站竖向标高特点设计,采用进出站不再同一水平面的模式,以解决传统火车站设计的弊端,进出站均可位于车站中心位置,减少乘客在车站中的平均步行距离进站流线:社会车辆和出租车从广场东侧支路进入坡道直达站房二层的售票大厅与进站大厅入口,旅客下车后可购票或直接经安全检查通道进入候车大厅需要托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