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doc
7页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一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生产建设项目概况项目概况包括建设项目名称、位置、建设性质、总投资等主要 技术经济内容重点介绍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生产组织与施工工艺,突出选址(选线)、施工场地布置、取料、弃渣、土地扰动、挖填土(石) 方及其流向等方面的情况附开发建设项目工程总体布局图2、项目区自然、经济和生态环境概况1)自然概况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址、气候气象、 水文、植被、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等地形地貌主要介绍所在地的地貌类型区、地形地势、沟壑、地 震情况,以及代表性地形的特坡度、坡长、坡形(凹形、凸形、 直线型、阶段性等)地质(工程地质概况)主要包括岩性以及地质构造、构造运动、 地震烈度等气候气象介绍项目区所属气候类型区及其特点, 以及降水、温度、风力、日照、蒸发以及灾害性气候等着重介绍设置在项目 区内、或距离项目区最近、或与项目区相近的气象站多年主要气 象参数统计特征值(应列表说明)水文介绍项目区所属水系(应从所属的7大流域内或内陆河直 至最低一级支流),最低一级河流的基本技术参数(如流经项目区或相关行政区的长度、面积以及径流、泥沙)等,以及主要提(取)水品、排(泻)水口的位置及其相关的技术参数。
植物介绍项目区所属植物类型区, 以及主要的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类型、主要林草种类的名称、生长状况、总体覆盖(或郁闭 度)等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介绍地面组成物质的种类,以及主要土壤类型及其质地和土壤层厚度等地面组成物质应从项目区总体上和水土保防止责任范围各个分区两个层面上介绍从项目总体上,应根据地面组成物质中土、石、沙三者所占地面积的比例,说明石质、土质或土石质(划分标准见 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的附录 A)从 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的分区层面上,应分别说明土壤、裸岩、 明沙的面积状况土壤介绍,应按照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分区说明不同土壤类型的分布范围、面积、土层厚度、质地,或进一步按照各个分 区的坡沟位置说明相关参数2) 社会经济概况主要介绍项目所在(经)县(区)的人口、人均收入、人均耕地和产业结构等情况3) 生态环境概况主要介绍项目区绿化情况,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布局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预测的水土流失重点区域、 工程征占地(行政隶属、性质和利用类型)、防治目标、措施布 局、主要工程量和实施进度安排等附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示意图二水土保持监测布局1、监测目标与任务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项目实际情况, 确定的监测的目标和任务。
由于开发建设项目的类型、 主体工程建设阶段不同、 所处水土 流失类型区和水土保持“三区”不同、所属行政区等不同,不同 的开发建设项目具有不同的治理要求 因此,监测目标和任务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2、 监测范围及分区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的规定,结合开 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析确定监测范围及其分 区3、 监测重点及监测布局根据确定的监测范围及其分区,分析确定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监测的重点地段和重点对象,提出监测点布局监测点可以根据监测目的、 指标的不同、分为观测样点和调查 样点观测样点要有设施设备的配置设计, 调查样点要求设立标 志,根据监测指标采用相应的监测仪器或设备进行量测以获取数据不同类别开发建设项目监测重点监测区域主要为:矿业开采工程:露天采矿的排土(石)场和铁路,以及专用线 铁路和公路,集中排水区下游交通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大 型开挖破坏面和土石料临时转运场,集中排水区下游和施工道 路电力工程:电厂施工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临时堆 土场、施工道路和火力发电厂运行初期贮灰场冶炼工程:施工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和运行期添加 料场、尾矿(渣)场,施工和生产道路。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大型开 挖面、排水泄洪区下游、施工期临时堆土(渣)场建筑及城镇建设:施工中的地面开挖、弃土(渣)和土(石) 料的临时堆放地其他工程:施工或运行中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部位和工作面4、监测时段和工作进度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计划和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确定监测时 段和工作进度一般情况,监测时段包括开工之前、施工准备期、 工程建设期(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试运行期(或林草植被恢 复期)等各个阶段三监测内容和方法1、监测内容根据工程项目的生产组织和施工工艺特点,分析确定项目开 工之前、施工准备期、工程建设期(施工期) 、水土保持措施试运行期(或林草植被恢复期)等各个阶段的主要监测内容1)开工之前主要对监测范围的地形地貌、 地面组成物质、植被、水文气象、 土地利用现状、水土保持措施与质量、水土流失状况等基本情况 进行调查,分析掌握项目建设前项目区的水土流失背景状况主要采用现场观测、测试和资料分析等方法进行监测,范围涉 及项目的全部防止责任区2)施工准备期、工程建设期间主要是对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监测,包括工程扰动土 地面积、降水、大风、水土流失(类型、形式、流失量) 、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以及水土流失灾害等,监测评估项目建 设期间的水土流失动态。
主要采用现场巡视监测、 定点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目的是随时 对施工组织和工艺提供建议,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造成的 水土流失3 )水土保持措施试运行期主要是对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及其效益等进行监测,主 要包括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排导工程、降 水蓄渗工程、临时护坡工程、植被建设、防风固沙工程等措施的数量、质量同时,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确定工程项目是否达到水 土保持方案提出的防止目标2监测指标与控制节点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277-2002,结合个监测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每项监测内容的具体监测指标针对每个监测指标,分析确定监测的方法、频次、必须的设施 设备和数据记录格式对于重点地段和重点对象, 同时确定监测 指标数据记录表、观测数据精度和数据分析方法等列表说明每个监测点的监测设施设备配置 对于设施复杂、需要安放设备的监测点,应进行设计,说明设施的规格尺寸、结构、 施工布设要求,明确设备的规格、型号、安装位置及操作、维护 程序四预期成果及形式1、 数据记录对数据记录成册如果数据较多,又不能在监测报告中全 部列出时,可以单独成册,作为报告的附件对于水土流失危害,应附专项调查报告。
2、 重点监测图重要弃土(渣)场要提供千分之一地形图3、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包括《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表》,《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监测季度报告表,工程建设期间每季度的第一个月内报送,同时提供大型或重要位置弃土(渣)场的照片等影像资料; 因降雨、大风或人为原因发生严重水土流失及危害事件, 于事件发生后1周内报告有关情况监测总结报告,包括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重点部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 土壤 流失量分析,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结论等章节4、附件1 )附图图件包括项目区地理位置图、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图、监测点布设图、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置图、监测设施典型设计图2)附件包括检测技术服务合同和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函五监测工作组织与质量保证体系1、 监测人员组成明确主持和参加监测的人员及其职称、专业和分工2、 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分析提出野外观测、图像图形编制、数据整(汇)编、结果分析等环节的工作制度,包括数据等级与审查、工作总结、工作 报告、文档管理和成果审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