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古诗: 《画》阅读.docx
3页小学古诗: 《画》阅读 画 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 远看高山颜色光明,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照旧有很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旧没有被惊动 解释 色:颜色,也有风光之意 惊:惊讶,可怕 鉴赏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晰,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好像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 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头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急躁者的观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急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淌之美跳动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安静致远.和首句并无冲突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奇妙?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毕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由于“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善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受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懊悔 诗中的画好像代表着一种幻想,一种可见而不行得的幻想,但那种幻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宁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
但不行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找世间最终的能够寄予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漂亮,而一切的漂亮都将隐于虚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