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裂孔和格子样变性眼科临床指南》解读.docx
8页2019年《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裂孔和格子样变性眼科临床指南》解读视网膜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inent , PVD)、视网膜裂孑L 和格子样变性是常见的临床问题,多数眼科工作者熟悉其定义和表现,但 对其规范化诊断、治疗和随访重视不足2019年9月,美国眼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AAO)发布了《玻璃体后脱离、 视网膜裂孔和格子样变性眼科临床指南》[1],以PPP的形式对3种临床 表现做出了明确定义,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matou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RRD)是这些病变的不良结局,对此类患者进行防治是眼科 临床工作者应重视的问题本文对PPP进行整理,对其背景知识、诊断、 治疗、随访四部分进行归纳总结,便于国内同道在临床工作中理解并参考1背购识1.1玻璃体后脱离PVD指后部玻璃体皮质与视网膜内界膜的分离,表现为部分脱离或全脱离,常发生于45〜65岁人群,男性发病早于女性,而外伤或近视可成 为PVD的诱因[2]PVD的相关症状如闪光感和飞蚊症等可逐渐减轻,但 通常需要数月。
该PPP将PVD分为4期,临床上可通过OCT影像判断 PVD分期(表1)表1PVD的分期[1]8%〜22%的急性PVD患者眼底可发现视网膜裂孔未发现裂孔的患者中,因初次检查遗漏或新发裂孔而在后续数周内的检查时发现裂孔的概 率为2%〜5%后续检查发现视网膜裂孔的PVD患者中,约80%首诊时 即可见视网膜或玻璃体色素细胞、玻璃体积血(vitreous hemorrhage ,VH)、视网膜出血原发性VH可以是PVD的首发症状,约2/3的VH患者存在视网膜裂孔,其中的1/3患者视网膜裂孔数多于1个,约88%患 者的视网膜裂孔位于视网膜上象限1.2视网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可将视网膜裂孔分为无症状视网膜裂孔和有症状视 网膜裂孔1.2.1无症状视网无症状的、有盖的视网膜裂孔和萎缩圆孔很少导致视网膜脱离[3]约5%的无临床症状的马蹄形裂孔可导致视网膜脱离[4]同时与有临床症状的马蹄形裂孔相比较,其对侧眼无临床症状的马蹄形裂孔较少引起视网膜 脱离1.2.2有症状视网有临床症状的视网膜裂孔指伴有新发闪光感和/或飞蚊症的新PVD眼 玻璃体牵拉引起的裂孔裂孔周围无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时,有症状的、带 盖视网膜裂孔常不导致RRD。
而当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持续存在而未采取治疗时,至少一半有症状视 网膜裂孔会导致RRD通过立即治疗,使裂孔周围视网膜-脉络膜产生黏连,可将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降到5%以下夕卜伤性锯齿缘离断和锯齿缘 处裂孔的处理方法与有症状视网膜裂孔近似1.3格子样变性格子样变性为一种周边部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表现为视网膜变薄、表 面玻璃体液化及变薄由于边缘处玻璃体与视网膜形成紧密粘连,因此裂 孔常在变性区内欧美人群中格子样变性发生率为6%〜8%,致RRD风 险增大,20%〜30%的RRD患者有格子样变性血管旁或放射状格子样 变性形成视网膜裂孔或RRD的风险更高其在Sticker综合征中尤其常见亚临床型视网膜脱离指格子样变性区内视网膜裂孔导致的小范围、无 症状、周边部视网膜脱离[5]尽管亚临床型RRD可扩大并发展为有临床 意义的RRD,但在临床观察中,大多数患者病情进展的可能性很小因此 在未发生PVD的情况下,格子样变性区内的萎缩性圆孔伴有极少的视网 膜下积液时通常不需要治疗当患者出现症状、RRD范围扩大或有其他病 情加重的指征时,应予以预防性或干预性治疗,而对侧眼既往无RRD病 史的格子样变性患者无论是否存在圆形视网膜裂孔,其进展为RRD的风 险都非常低。
1.4 RRD及其危险因素RRD是PVD、视网膜裂孔和格子样变性最严重的结局之一,发病率约为(10〜18)/10万人RRD的危险因素还包括近视、白内障手术或其他眼 内手术史、Nd : YAG激光手术史、夕卜伤、对侧眼RRD病史、某些遗传性疾病如Sticker综合征或一级亲属有视网膜脱离史者[6]上述多个因素联 合出现时RRD风险明显升高近年来,基层医院白内障和眼底病治疗水 平逐渐提高,相关手术量增加,但部分医师对白内障术后及RRD患者对 侧眼发生RRD的认识和重视不足,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1.4.1白内障手术在无术中并发症出现的情况下,白内障术后1〜2年为RRD出现的高 危时期,而白内障术后PVD是RR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7]术前无PVD 的患眼发生PVD的中位数时间多为术后7个月因此,推测在近视或有 格子样变性的高危眼中,术前未发生PVD是导致术后RRD的主要危险因 素[8]1.4.2 ^ffl眼的 RRD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通常为双眼改变,因此对于非外伤导致的RRD患者, 其对侧眼RRD的发病风险较无RRD患者高10%人工晶状体眼发生视 网膜脱离时,其对侧眼不论是否有白内障手术史,都存在较高的视网膜脱 离风险。
2诊断在记录病史时,除记录PVD相关症状外,还需详细询问患者是否存在 RRD发生的危险因素(详见1.4)由于无法通过患者主观症状来确定PVD是否伴发裂孔,因此需对患者 行周边视网膜检查眼底检查前应用药物充分扩瞳,除裂隙灯显微镜配合 前置镜/三面镜检查外,还需要掌握双目间接检眼镜配合巩膜顶压的检查方 法[9]近年来广角照相技术的推广使得视网膜周边部检查更加方便,但并 不能替代上述经典检查方法视网膜裂孔存在时,许多患者前部玻璃体存在积血或色素细胞,应注 意与其他导致玻璃体细胞或碎屑的疾病进行鉴别,如葡萄膜炎、感染、炎 症及眼肿瘤等伴有VH的RRD患者可尝试进行双眼包扎和平卧时头部高位以恢复屈 光间质透明尽管浓厚的VH可能遮挡后极部,仍可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 和巩膜顶压检查方法对患者周边部视网膜进行检查当怀疑视网膜裂孔存在时,应在首诊后1〜2周内重复B型超声检查 在PVD相关的VH遮挡眼底时,B型超声发现视网膜裂孔的敏感度为 44%〜100%[10]当眼内结构窥视不清,同时B型超声结果未发现视网膜脱离时,患者 应每周复查,直到VH吸收或可以进行顶压下周边视网膜检查时对潜在的 视网膜裂孔进行排查。
3治疗在PVD、视网膜裂孔、格子样变性和RRD患者的管理和治疗中,阻 止视力进一步丧失或修复视功能并维持患者生活质量是重要的临床目标3.1 PVD 治^PVD导致的玻璃体混浊及相应的视觉症状可以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明 显的影响相对于正常人,PVD患者视觉对比敏感度明显降低推荐采用 激光光凝和药物治疗减轻相关症状,但目前此推荐方法尚缺乏充足的证据 支持如果发病数月后玻璃体混浊症状持续存在,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 , PPV)也是一种可选的治疗方案在一项对比PPV和Nd : YAG激光在玻璃体混浊治疗的研究中,Nd : YAG激光治 疗后症状仅能达到中等程度缓解,PPV治疗后患者有更高的满意度,目前 缺乏针对2种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提供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应对高危患者应进行PVD和RRD相关症状的健康宣教,并定期随访在有玻璃体混浊或闪光感患者中,视网膜出血或VH与视网膜裂孔的发生 呈正相关有报道称,对VH遮挡眼底的PVD患者早期行玻璃体切割术(发 病7 d内)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继发黄斑区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对玻璃体混浊无法观察眼底,但B型超声检查发现视网膜裂孔者需立即进行干预。
3.2孔的治疗视网膜裂孔可通过冷冻或激光光凝的方法在裂孔边缘或周边视网膜形 成视网膜脉络膜粘连,进而阻止RRD的发生和发展对于周边部马蹄形裂孔,如果激光光凝或冷冻治疗无法包绕裂孔时治 疗需达到锯齿缘[11]马蹄形裂孔治疗失败的最常见原因是治疗量不足, 特别在裂孔前沿处视网膜锯齿缘离断的治疗范围必须超过病变区域,到 达锯齿缘处并超过离断的边缘相关治疗建议见表司■年碧毫滔臼sun出呻舞踊n沿於■ •■SB ■胡町只审出璀七隔炬国旅姓志诙讥对¥驱正力*牛率用潸理块应#也叫只驻(城出曲山灿W急桩』腐堆即则I 堂特L折善U的,酒,的夜41 陞席找的.界由埋*阳|9牌暮JL喧代的.费置的整北JtSSlW.e f3 察"N If ■汽 Bi宴靖会II食甫#冲翌桂〔对*IU有匿何例艮Mb泣;信瞩R. 一表2不同病变类型的推荐治疗方案[1 ]尽管采取了合适的治疗方案,个别患者还是会发生RRD玻璃体视网 膜牵拉是重要原因之一,可使裂孔扩大并超过治疗范围(尤其当裂孔较大或 跨越视网膜血管时),且激光光凝或冷冻治疗后1个月方可形成牢固的脉络 膜视网膜粘连目前尚无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支持对格子样变性中无症状视网膜裂孔进 行治疗,也没有一级证据支持进行眼前节手术前对格子样变性区进行预防 性视网膜激光光凝[12],可保证定期复查。
此外,没有充足的证据支持或 反对在巨大视网膜裂孔患者的对侧眼进行360°视网膜激光光凝3.3 RRD 的治^RRD者视网膜自行复位较罕见,非手术治疗的有症状视网膜裂孔患者 视力多数逐渐下降采取手术治疗时尽管有时需要多次手术,95%以上的 RRD可被治愈[13]早期RRD,尤其视网膜脱离未累及黄斑区者视网膜 复位率更高,视力转归更好4随访无新增症状的患者随访时间可参考栏出现新的症状或原有症状发 生变化者则需要缩短随访间隔首诊时没有阳性体征者,随访间隔应参考 《Comprehensive Adult Medical Eye Evaluation Preferred Practice Pattern》[14]存在RRD危险因素的患者出现闪光感、飞蚊症、周边视 野缺损或视力下降时应及时就诊[15]表3不同病变类型的推荐随访方案[1 ]4.1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随访如视网膜激光光凝后1〜2周随访时情况良好,于治疗后2〜6周时采 用双目间接检眼镜配合巩膜顶压确定激光斑(尤其裂孔前沿处)是否充足如激光斑未充分包绕,裂孔和视网膜下积液需补充光凝治疗任何一次随 访中如视网膜下积液超过治疗边界,则需再次激光治疗。
即使患者激光光 凝术后反应良好,也应进行长期随访有5%〜14%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 发视新的视网膜裂孔,人工晶状体眼者更易形成新裂孔或需再次治疗本指南以PPP的形式从定义、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层面对PVD、视 网膜裂孔和格子样变性进行全面阐述,其内容详细而实用,常见的治疗和 随访推荐方案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希望可以充实我国眼科临床工作者的相 关知识,促进相关疾病诊疗规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