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约瑟中国古代伟大科技发明难题 组图.doc
18页李约瑟中国古代伟大科技发明难题 组图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对我国古代的科学和技术成就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撰写出世界闻名的巨著《中国的科学与文化》 ,中译文书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史》 在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自己没有找出令他满意的答案,很多的中国人也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个问题提醒着我们,不断去反思中华民族的科技文化传统带平衡翅的青铜箭镞,后掠的尾翅使射出的箭飞行稳定,其功能与现代导弹的尾翼相似,商代后期(约公元前 1100 年),江西省新干县出土(存江西省文物考古所)一枚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箭镞,至今牢固地嵌在当时遇害者骨骼中,北京地区出土(存首都博物馆)曾侯乙编钟,埋藏地下 2400 年之后,仍然能演奏哀婉动人的乐章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出土(存湖北省博物馆)战国时期的青铜鉴缶,中央是盛酒的容器,缶的外壁和酒器之间放冰,是世界上最早的冰箱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出土( 存湖北省博物馆)“文信”青铜方孔圆钱,吕不韦担任秦国丞相时所铸,因吕不韦被封为文信侯,钱上书大篆体“文信”二字这种设计便于批量制造金属货币。
公元前三世纪(存辽宁省博物馆)持罗盘陶俑,陶俑手中持一罗盘高 22 点 2 厘米,江西临川朱济南墓出土,南宋时期(1127 到 1277)(存江西临川上渡文物管理所)灵渠小天平滚水坝,灵渠开凿于公元前 214 年,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纸地图,这张地图所用的纸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纸,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 5 号汉墓出土(存甘肃省博物馆)西汉的铜齿轮,采用这种奇异的齿形,可以传送巨大的力量,带动复杂的机械装置高 0 点 9 厘米,外径 1 点5 厘米,陕西长安洪庆村出土(存中国国家博物馆)带“六博”图案的青铜镜,这枚铜镜的背面纹饰有四组对称的直角形、丁字形和曲尺形图案,有标识东西南北方位的动物图案,是中国古代称为“六博”的棋盘今天人们一直不知道这种棋的对弈方法早在公元前 141 年,陕西咸阳汉景帝陵出土(存陕西汉阳陵博物馆)内有平衡环的银薰球,唐代(618 到 907),西安沙坡村出土( 存陕西省博物馆)耀州窑青釉提梁倒灌壶,没有壶盖和上口,从底部注水,构思奇特高 18 点 3 厘米,宋代,陕西省西安市出土(存陕西省博物馆)粉彩描金堆贴蟠螭纹瓶,以淡青釉为地,金粉描绘花卉图案,腹部堆塑四条动态各异的神秘动物,这件艺术品汇集了陶瓷技术的多项发明。
高 29 点 5 厘米,清乾隆时期(存故宫博物院)曾公亮编纂《武经总要》中记载北宋火药的三种配方雕版印本《金刚经》首卷插图,此印本是世界上最早印制的书,印于公元 868 年,1900 年在甘肃敦煌千佛洞发现( 存伦敦大英博物馆)公元 1287 年中国发行的纸币济南《刘家功夫针铺》模铸铜版和印好的广告,长 12点 4 厘米,宽 13 点 2 厘米,北宋(存中国国家博物馆)北宋时期使用的支票(拓片),当时称为“交子”(存辽宁省博物馆)利用生物固基技术建造的福建泉州洛阳江桥,这座桥今天仍在使用,长 1000 米,宽 5 米,建于公元 1059 年宋代泉州水密隔舱海船(模型),原船于福州泉州后渚港出土,建造于公元 1276 年前(实物存福建省泉州市海上交通博物馆)李约瑟难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提出的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由李约瑟开创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和编写工作今天仍在继续难题横跨二千年 近 20 年争论解答不休在人类历史中,有很多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重大猜想,比如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律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某一学科的诞生和发展,其影响有时甚至超过了某一学科本身,李约瑟难题就是这类问题之一,争论和解答连篇累牍。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一问题的主要提出者李约瑟博士(1900 至 1995)是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之一他一生涉猎很广,尤以撰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 (又译为《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而著称于世江泽民同志曾为他题词:“明窗数编在,长与物华新” 李约瑟之谜又称李约瑟难题一般表述是:为什么在公元前 2 世纪至公元 16 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之西方更为有效?或者,为什么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学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李约瑟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时就提出了这一问题1976 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 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很多人把李约瑟难题进一步推广,出现“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 、 “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问题其实早在李约瑟之前,就有很多人提出与李约瑟难题类似的问题最有名的当属任鸿隽先生(1886 至1961) 化学家和教育家任鸿隽在中国最早的科学杂志《科学》第 1 卷第 1 期(1915 年)发表《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一文提出了类似的问题。
今日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将拍摄中国科技史专题片李约瑟博士已逝世 8 年了,可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的景象犹如他在世时那样,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仍在紧张地研究中国科技史,高水平的成果仍在不断涌现曾任剑桥大学校长的李约瑟博士的骨灰安放在研究所院子里的菩提树下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古克礼回忆起笔者8 年前采访李约瑟逝世时的情景,并重温了他转述的李约瑟临终前的观点:“李约瑟先生通过他多年来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了解,他确信中国能够再度崛起,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文化的国家,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人民的国家,必将对世界文明再次做出伟大贡献 ”古克礼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介绍说,李约瑟去世后,研究所继承他的遗志,仍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由李约瑟开创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编写工作十分顺利,按计划将出版 7 卷 28 册,目前仍有 7册处于撰写编辑出版过程中,其中 4 册即将出版经费问题一直困扰着李约瑟研究所1990 年李约瑟退休后,由何丙郁担任所长由于经费紧张,他一直没有领工资去年何丙郁退休后担任名誉所长研究所在全世界公开招聘所长,原副所长古克礼竞聘成功为了解决经费问题,研究所自 2001 年开始参加了一个为期 5 年的电视专题片制作计划,参加拍摄制作 8 小时的中国科技史电视专题片,将在全世界发行,收入的一部分归研究所。
谈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古克礼感慨地说:“很多西方人只知道古代中国人会写诗,但不知道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很大,经济发展很成功其实,在 1800 年左右,中国的经济总量仍占世界的 30%应该说,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贡献就没有现代科技 ”古克礼认为,中国古代拥有一个非常好的科研环境比如中国的天文学研究采取了一种非常开放的方式东汉时期,大家都可以公开讨论如何制定历法,而这在同时期的欧洲是不可能的李约瑟答案年底出结论集中指向封建官僚制度古克礼与记者谈的最多的就是李约瑟难题据介绍,由李约瑟开创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 7 卷第 1 册将于今年年底出版作为结论篇,它将在李约瑟生前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全面解答李约瑟难题即将发表的李约瑟的结论未必就是这一问题最正确最全面的解答古克礼说:李约瑟的结论是过去 2000 年中国存在着一个封建官僚制度,这种制度产生了李约瑟难题描述的现象古克礼指出,所谓“封建”是指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到皇帝手中,所谓“官僚”是指皇帝直接管理官员,而不是像古代欧洲一些地区那样,通过贵族阶层来管理古克礼说,李约瑟认为,这种制度产生了两种效应正面效应是,中国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了大批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的管理使得中国井然有序。
这样可以使中国非常有效地发展科技,比如中国古代天文学取得了很大成就,其数据至今仍有借鉴价值再比如大运河的修建等在这方面,中国比罗马帝国衰亡后直至近代的欧洲具有明显优势负面效应是,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再加上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做法,使得新观念很难被社会接受,技术开发领域几乎没有竞争比如明朝末期的宋应星在参加科举失败后撰写《天工开物》 ,但他认为不会有官员读这本书而在同一时期的欧洲,技术开发领域存在着较强的竞争,比如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使得欧洲在中国火药的基础上发明了火药武器在这方面,自秦朝以后的中国不但比不上相同时期的欧洲,甚至比不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地区由于不同诸侯国之间的竞争,使得整个中国产生了大量智力成果从新角度分析两个关键问题:是否存在源于古代中国的东方科学东方科学这一火车是不是已报废了谈到李约瑟难题,我们就不能不提 1964 年李约瑟写的一篇文章《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李约瑟在这篇文章一开始就说:“大约在 1938 年,我开始酝酿写一部系统的、客观的、权威性的专著,以论述中国文化的科学史、科学思想史、技术史及医学史当时我注意到的重要问题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然而,人们在引用这句话的同时,常常忽略了同在一段紧接其后的这么一句重要的话:不过,正如人们在阳光明媚的法国所说的:“注意!一列火车也许会遮挡另一列火车!”在李约瑟看来,源于古希腊的西方科学与源于古代中国的东方科学是两列火车,公元前 2 世纪至 16 世纪,后者是超过前者的,只不过在最近 400 年前者蓬勃发展,暂时遮挡了后者。
如果我们借用李约瑟的比喻,我们可以得出解答李约瑟难题的关键问题有二:第一,在人类历史上是否存在着另一列火车?也就是说是否存在源于古代中国的东方科学?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第二,东方科学这一火车是不是已报废了?也就是说东方科学现在能否继续发展,赶上甚至超过西方科学;或者与西方科学融合,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对于第一个问题,各种研究早已给予了充分的证明:中国古代不但有科学,而且中国古代科学取得过许多重大成就,尤其在天文学、数学、医学等方面对于第二个问题,人们发现西方科学这一火车出现了障碍,无论是西方科学自身的发展,还是在处理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关系上,都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出现了不可持续的严重问题其次,科学的发展、社会和经济的进步都呼吁一种新的科学,而这种科学与东方科学不谋而合,东方科学这一火车又有了新的动力,将面临一个大的发展第三,单靠东方科学这一火车带动人类文明发展力不从心,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这两列火车应当而且必然结合在一起,共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动力也就是说西方科学与东方科学不论是从思想上还是方法上,将出现一个大融合的趋势,它们将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向古克礼先生表达了上述自己的研究观点,并且指出,自 2500 年前以来,人类的科学和文明存在着两大相对独立的流派。
一个是源于古希腊的西方科学与文明,一个是源于古代中国的东方科学与文明前者的科学思想是还原论,方法是公理化研究方法后者的科学思想是整体论,方法是实用化研究方法西方科学与文明的发展目前出现了瓶颈问题,无论是西方科学自身的发展,还是在处理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关系上,都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出现了不可持续的严重问题与此同时,科学的发展、社会和经济的进步都呼唤一种新的科学、新的文明,而它们的核心思想与东方科学和文明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东方科学与文明将面临一个大的发展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应当而且必然结合在一起,共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动力对于这一观点,古克礼表示非常感兴趣,并且认为,中国古代整体论的思想对现代科技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正在李约瑟研究所做访问学者的中国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科技史专家胡化凯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李约瑟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中华传统科技文化的丰富内容,其宣传效果是中国人所难以做到的他的研究内容全面系统,提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