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汉文学批评.ppt
26页两汉文学批评两汉文学批评• 汉代是一个独尊儒术的时代,董仲舒用阴阳五行及五德始终说对孔孟的儒家学说进行了改造,使汉代的儒学成为不同于原始儒家的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天人合一的官方哲学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学术成为经学附庸,思想只能在官方许可的范围内运转所以汉代的文学批评便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主流批评都以官方的说法为蓝本,只有个别杰出的人物能够突破这种限制•汉代文学主要围绕诗、赋这两种文体的讨论而展开•诗:主要见于《毛诗序》和郑玄等经学家的经书注释中儒家用于教学的《诗》,本是一部文学作品,里面有不少优秀的民歌民谣,但在汉代,“依经立意”,《诗》的内容被曲解,把它作为体现统治阶级意图的一部经典体现了“依经立意”的批评观•赋:其较详者为扬雄他早年好赋,后又否定少作,谓:“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法言·吾子》)赋体长于铺排夸张,适于描绘都市林苑、山川风物、帝王宫殿,而汉儒却赋予它“讽谏”的重任一些赋家如此实践的结果,却产生了一些作品欲讽反阿谀、“劝百讽一”(《汉书·司马相如传赞》引场雄语)的现象《《毛诗序毛诗序》》•汉代传《诗》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
赵人毛亨(大毛公)、毛苌(小毛公)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毛诗》于《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邦国焉……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司马迁与文学批评司马迁与文学批评•两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发愤著书说•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该书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史学世家•父亲司马谈•48岁时“李陵之祸”•出狱后任中书令•生命精神与人格精神的互动一一 人生遭遇与发愤著书思想人生遭遇与发愤著书思想•道家对司马迁的思想影响巨大。
•儒家在根本的人生追求上影响深远•受荀子思想影响“人性恶”•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是自然的趋势•物欲的天然合理性•《史记 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编户之民乎?”•班固:•“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儒家的人格性,安贫乐道•《史记 孔子世家》•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报任安书》•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讬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史记 太史公自序》•“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儒家人格精神的支柱•1、强调了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发愤著书的产物•吕不韦与韩非子事件的不复合史实•儒家审美理想是中和•司马迁对哀怨之音的正名•以悲为美•以和为美•魏晋钟嵘《诗品序》•“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者,莫尚于诗矣•唐韩愈“不平则鸣”说•北宋欧阳修“诗穷而后工”•金圣叹“怨毒著书”•金圣叹“此回前半幅借阮氏口痛骂官吏,后半幅借林冲口痛骂秀才其言愤激,殊伤雅道然怨毒著书,史迁不免,于稗官又奚责焉 •2、司马迁强调了发愤著书的动机大都源于个体生命感悟的作用•儒家文论:诗人要代民立言•3、文章意义何在的问题•儒家如《左传》•“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此之谓三不朽•司马迁将文章写作归结为个体化的写作与儒家功用论不同•曹丕《典论 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讬飞驰之势,而声名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礼,自传于后。
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二二 对对《《离骚离骚》》的评价的评价•《史记 屈原列传》•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推此之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李白“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将道家的情性自然论与儒家的诗可以怨相结合•成为魏晋文学自觉的先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