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高二语文议论文阅读50篇精品.docx
5页最新-高二语文议论文阅读50篇精品 高二语文议论文阅读50篇目录1.谈“气节”2.自信成就辉煌3.谣言考验智性4.言能听道乃进5.工作是美丽的6.公信力不可弃7.幸福感来自“内心和谐” 8.“末位淘汰”怎么看9.谈胸怀 10.说心态11.胸怀与事业 12.学会聆听13.多难何以兴邦 14.“不折不扣”析15.智是进德之基 16.做一个永远保持微笑的人17.爱国就要兴国 18.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19.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0.反对庸俗关系学21.重视人格力量 22.自古雄才多磨难23.重视过程 24.说奋斗25.论“水平” 26.“跑风”析27.做老实人 28.说“细节”29.话说“好好先生” 30.远离浮躁31.“中国工人”成为美国《时代》年度人物说明了什么?32.那些闪光名字给我们的感动与鼓舞33.“想象力倒数第一”戳到了我们的痛处34.蛋壳蜗居蕴藏的居住渴望35.只招干部子女,受益一小撮伤害全社会36.国学的振兴是“跪”不来的37.博物馆免费“敞开怀抱”,好!38.京剧可以欣赏不必教唱39.三好生评选是不尊重孩子40.评“三好”,让未成年人入了世俗社会?41.用200亿造假圆明园,有什么意义?42.“特殊党费”绽放无穷魅力!43.这个被救女子为何如此忘恩负义?44.退休女教师挽救了谁的灵魂45.再富不能富孩子46.浙大向贫困生发放的破冰意义47.老师为学生洗脚是多此一“脚”48.图书馆黄金周不放假,好!49.三亚给“黑心店”挂牌,奇招,还是歪招?50.富士康"九连跳"折射出多少问题?第一篇:谈“气节”最近,电视连续剧《家事如天》播放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不小反响。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郑家一家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气节”令观众感动不已所谓“气节”,指的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了正义,在敌人或困难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中华民族历来重气节,千百年来涌现出了很多讲品行、保气节的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成为家喻户晓的佳话我们党在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把这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并注入了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使气节成为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和重要的政治品质比如,勤俭办事业的“孟泰精神”,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以及甘当人民公仆的焦裕禄、孔繁森精神这些精神都是共产党人革命气节在新形势下的集中体现这些年来,随着执政环境和党担负的历史任务的变化,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衰退,经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贪图享受,以权谋私对群众生活、群众情绪麻木不仁,漠不关心工作上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为了位子、票子、房子、孩子,什么都肯干,甚至搞拉关系、走后门、傍大款、买官要官那一套,连人格都不要了在他们身上,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没有了,革命气节不见了。
在群众眼里,他们不像一个共产党员的样子,不像一个人民公仆的样子,有的甚至还堕落为违法犯罪分子任何一个有理想、有责任心的同志对此都不能不感到痛心和忧虑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变化不管时代怎样前进、社会如何变化,共产党人的气节都不能动摇,这是党性的要求、人民的呼唤、事业的需要丢掉了革命气节,就是背离了我们的入党誓言,就是背离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放弃了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气节不是空洞的,而是实在的保持共产党人的气节,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加强理论自觉和理论指引,不断巩固理想信念,永葆政治本色;需要坚持不懈地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支持和力量;需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一身正气,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时刻警惕来自各方面的腐蚀和诱惑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革命气节1第二篇:自信成就辉煌前几天,从电视上看到记者采访中国男子体操队时,一名队员成竹在胸地说:一个动作,只要在训练时有七次、八次成功,比赛时就有把握去做说此话时,这位队员目光坚毅,面色沉稳这是自信的表现自信在关键时刻是会成就辉煌的这样的例子很多。
譬如刘翔,无论比赛时是分在自己熟悉的跑道上,还是分在自己很少去跑的边沿跑道上,他总是自信自守,平静以待再如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无论比赛时是顺境,或是逆境,她总是自信有加,挥拳加劲,从而把劣势转为优势,优势变为胜势这种“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的自信力,往往是造就运动员冲金夺银的关键因素之一自信成就辉煌,不是说只要自信,就能成就辉煌,而是说自己要认识自己,自己要相信自己认识自己的前提是“知彼”只有真“知彼”,才能真“知己”不知对方虚实,就难以战而胜之;相信自己的前提是实力没有实力,空有豪情万丈,虚有无穷天地毕竟,在竞技场上,钟薄无震声,力厚响山河自信成就辉煌的核心是自出机杼只有自己能创出新意,具有“核心技术”、“绝招”、“秘密武器”、“杀手锏”,才有可能最终胜利奥林匹克的精义是更快、更高、更强要做到这些,没有一点创新精神,没有一点创新技术,没有一点创新表现,只会重复老一套,温习老功课,演习老技法,是不可能自成高格上境界,翻着筋斗入胜境的自信成就辉煌的关键是求己自助竞技项目从来就是这样:我快、我高、我强,别人也在快、也在高、也在强,如时钟之针只会向前不会倒退一样,竞赛之车谁也不会倒着开关键是,求人不如求自己,只要横下一条心,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力,做自己的主人,就有可能在强者之林中胜出,创造一种辉煌。
自信成就辉煌的灵魂是求实进取自信不是目的,而是认识规律、发现规律、学习规律、依据规律,从而攀岩而上,登高赋新这种自信,只有实事求是之意,毫无刚愎自用之心也正因为如此,这种自信在表现形式上,决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之状,而是踏踏实实、自自然然,带着自信学别人,甚至遇到突变不惊慌,无故加之不震怒当然,自信决不是自封,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向强者学习,化强者的优势为自己的优势,既不固步自封,又不安于小成更重要的,决无自负感、自傲症,决不好勇轻敌而简备70多年前,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写道:“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这话讲得透彻试看当今,改革带来的动力,开放带来的活力,灾难带来的凝聚力,不仅使奥运健儿、而且使每一个中国人,都充满着自信,并相信:自信会成就辉煌2第三篇:谣言考验智性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发生了几起谣言惑众的事,先是“后妈虐童”,再是四川的“生虫柑橘”、山东的“毒花生”等事件,这些谣言,初始迷惑了相当多的人,造成不小的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这值得我们深思谣言混淆视听,危害社会,但“谣言止于智者”,谣言考验着智性社会学家对谣言作了这样的分析: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
传播谣言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一是“传播者”沉浸在自己“什么都知道”的虚假满足感中;二是一些人借谣言挑起各种各样的风波,自己看看热闹;三是一些别有用心者利用谣言营私,达到卑鄙目的当然,也有不少善良的人们被人蒙蔽谣言的传播往往是一件事首先使人感到迷惑,继而产生好奇,随即因好奇而引发猜测,在猜测中自觉不自觉加上主观臆想的成分,于是越传越离谱,到后来完全走了样……谣言为什么会流传开?关键在于缺乏理性思考三人”不是自然而然地“成虎”的,而是取决于人们自身对谣言的态度这也印证了德国心理学家伊丽莎白诺依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说明人们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并且受到广泛欢迎的观点,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而对受到“冷落”的观点,即使赞同也会保持沉默人们轻信并“广而告之”的心态,就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智性,是谣言真正的防火墙要筑起这道墙,对每个人来说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要有善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常识翻开历史,多少阴谋因为谣言而得逞,多少冤狱因为谣言而造成,多少无辜的生命因为谣言而遭涂炭,这其中,很多是因为信从者缺乏应有的理性思维,缺乏应有的识别“武器”。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做人只有保持内心的纯净,才能成为消除谣言的“智者”谣言在传递过程中遇到“智者”,往往经不起仔细推敲因为“智者”听到谣言后的反应是运用独立思维进行理性判断,进而得出结论,并不轻信流言如果每个人都能将谣言封杀在自己的“嘴”中,那些不确切、不客观的信息传播速度就会减缓,甚至停止立德立功立言,乃君子“三不朽”戳穿谣言,还原是非,也不失为一种不朽因为,恶者播弄谣言,智者阻止谣言我们要多一双明亮的眼睛、多一颗理智的心灵、多一点调查研究的态度、多一分独立分析判断的能力,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真正内心纯净的“智者”,让谣言止于自己3-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