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复习.doc
3页1、西方现代舞开山之母——伊莎多拉.邓肯2、芭蕾舞剧《天鹅湖》的作曲是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还创作哪些舞剧音乐?3、民间舞审美特征(1)载歌载舞,自由生动(2)巧用道具,技艺结合(3)形象鲜明,情节生动(4)自娱性和表演性统一4、傣族民间舞蹈舞者多保持半蹲的舞姿,重拍向下,均匀的节奏中,膝部的屈伸带动身体上下颠动和左右轻摆;脚步重起,轻落,全脚掌平稳着地孔雀、大象、水为傣族人民喜爱,因此傣族舞蹈的内容多于它们有关 5、 《两棵树》的舞蹈编导6、芭蕾舞的美学原则是开、绷、直、立7、 “锅庄” ,是有舞必歌、以歌伴舞的形式流传于西藏牧区、半农半牧区,气势磅礴,技巧性强8、堆谐:俗称“踢踏舞” ,是脚下打点的踢踏舞,多在乐曲的重拍或前半 拍时抬起,弱拍或后半拍是踢踏打点,膝部松弛并富有弹性9、弦子是西藏典型的农业区的歌舞,舞蹈优美,歌词秀丽, “拖步” 、 “点步慢转”是常用的步法10、蒙古族的“筷子舞”以肩的动作见长,一般由男性表演舞者右手握筷,不时击打手、腿、肩、脚等部位,有时还击打地面或台面11《孔雀飞来》的编导12、 《踏歌》的编导13、交响编舞法:在舞蹈创作中借鉴交响音乐的思维逻辑,以舞蹈特有的规律为主,力求达到音乐与舞蹈高度统一的一种编舞方法。
14、现代舞的审美特征(1)背离传统(2)不断创新(3)抽象表现(4)紧跟时代 15、圆润谐和有人把中国古典舞蹈归结为“划圆的艺术”是很有道理的无论是静态的“三道弯” ,还是动态的“云肩转腰”都有一个共同点:万变不离其“圆” 一是调度轨迹的“圆” 二是动作轨迹的“圆” 三是静态造型的“圆” 16、简述北方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并从气候特征、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历史人文等方面分析形成该风格的原因17、在芭蕾舞《天鹅湖》 “三大天鹅舞”的舞蹈片段中,三位舞者用舞蹈语言展现三只大天鹅1)三位舞者展现的大天鹅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2)她们如何运用舞蹈语言表现三大天鹅的性格特征?18、舞蹈《海那边》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思念之情以及盼团圆、盼统一的愿望1)该作品开场和结尾的队形有何寓意?(2)在该作品 5 分 40 秒的地方,所有舞者排成两纵队依次拥抱,形成作品的最高潮请从舞蹈队形、舞台空间、舞蹈节奏、舞台灯光、舞蹈音乐等方面对该作品的舞蹈片段(5 分 40 秒到 6 分 50 秒)进行分析鉴赏19、简述藏族舞蹈“一顺边”动作的形成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