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系统疾病超声课件.ppt
61页运动系统疾病超声运动系统疾病超声 邹建中 超声用于肌肉骨骼系统的检查已有20余年的历史但早年由于超声诊断仪的性能差,专业人员缺乏经验,故超声在肌肉骨骼系统的检查发展较慢进10余年来,有关超声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检查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超声对部分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检查也逐渐在临床应用和普及 第一节第一节 骨骨 骼骼适应证适应证 •1、骨折:适应于长骨或肋骨骨折•2、骨髓炎•3、骨肿瘤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1、体位:可采用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等不同的体位,主要根据病变的部位而定•2、头频率:应用3MHz ~ 7.5MHz的探头•3、暴露被探查部位如皮肤有破损或皮肤表面有敷料等物时,不适于作超声检查•4、通常先作横切面,观察病变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在横切面基础上,将探头旋转90º,行纵切面探查纵切面常用于确定病变的上下边界或轴向范围检查内容检查内容 1骨折:观察骨带状回声的连续性是否中断,骨折端有无分离、缩短、重叠及成角移位局部有无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形成对已治疗的患者,观察骨折处有无骨痂形成 2骨髓炎:观察骨膜有无增厚,不规则。
骨膜与骨表面间有无条形或梭形无回声区病灶处骨带状回声有无粗糙、增厚、回声强度减弱、骨包壳形成、死腔、死骨征象局部软组织内有无无回声区,或团状高回声3骨肿瘤:①骨巨细胞瘤:局部明显膨大变形与正常骨质分界清楚内部多呈低回声瘤体透声性好②骨肉瘤:病变处骨膨大变形内部回声高低不等,分布不均匀,其回声特点视肿瘤不同类型而定骨质破坏明显血供丰富③骨转移性肿瘤:观察内容同原发性骨恶性肿瘤④骨瘤、骨软骨瘤:局部向表面隆起,呈强回声骨肉瘤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短骨、扁骨、不规则形骨等的骨折不适于用超声检查•2、骨髓炎的早期阶段,或骨膜、骨皮质无明显改变时,声像图特征常不典型第二节第二节 关关 节节适应证适应证 •1、肩关节:肩袖撕裂、肩周炎•2、髋关节:髋关节脱位、化脓性关节炎、髋关节积液•3、膝关节:膝关节积液、半月板损伤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1、体位:①肩关节:常采用坐立位,也可采用侧卧位②髋关节:多采用仰卧位,也可采用侧卧位③膝关节:常采用仰卧位,也可采用侧卧位•2、探头频率:通常采用3MHz∽7.5MHz频率的探头 3、肩关节:适于用超声检查的肩关节疾病主要是肩袖撕裂和肩周炎。
因此,检查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超声通常从肩关节的前面、后面和外上方观察肩袖先作冈上肌腱的纵切面,然后依次寻找组成肩袖的其它肌腱并与健侧同一部位作为对照•4、髋关节:髋关节屈曲并外展探头置于髋关节的外侧面、前面和后面作纵向和横向扫描并与健侧同一部位作为对照•5、膝关节:膝关节适当屈曲用3.5MHz探头检查时,应加一水囊作间接探查法,先作纵切面,以显示关节间隙,然后旋转探头90°,显示出半月板的完整图像用7.5MHz探头,探头长轴与关节间隙垂直,进行直接探查法检查内容检查内容 1、肩关节:①肩袖撕裂:观察肩袖各肌腱的完整性与连续性,肩袖局部有无变薄、撕裂、缺损或断端回缩腱断端回缩后,该处三角肌常贴于肱骨头上肩袖肌腱内是否呈现中心带状回声或局限性高回声②肩周炎:观察肩袖肌腱层的厚度、回声强度、回声分布及边界的清晰度 2、髋关节:①髋关节脱位:观察股骨头的大小和形态,了解股骨头与髋臼的对应关系观察髋臼缘与髋臼窝的大小形态,了解髋臼的深度及髋臼覆盖股骨头的程度观察股骨头的位置,了解髋臼内有无股骨头回声②髋关节积液和化脓性髋关节炎:在股骨颈周围显示液性暗区股前探测时,股骨颈与关节囊之间的距离大于0.5cm。
在关节腔内无回声区中可见到点状或团状回声 3、膝关节:①半月板损伤:观察半月板内有无裂隙,了解裂隙的形态、长度、及宽度裂隙为细条状无回声裂隙的边缘较平滑,回声强度高于半月板实质裂隙宽度小于0.1cm时,仅能显示一条纤细的带状回声;或局部回声增高,光点增粗,分布不均匀②半月板囊肿:囊肿呈无回声区,边界隐约可见 ③膝关节腔积液:在关节腔内、髌上间隙,股骨远端前方和股四头肌后方见到液性暗区如为滑膜性软骨瘤病,还可见增厚滑膜的高回声及自关节囊入关节腔或呈游离状态的团状强回声(游离体),后方可有声影④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部分关节软骨被破坏,其带状低回声消失或正常特征改变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肩关节:在判断某一肌腱有无撕裂或炎症时,如肌腱弯曲,易出现假性低回声区此时应活动关节作动态观察,并取健侧同一部位作为对照 2、检查髋关节时,应改变髋关节的屈曲度作不同方位观察,并取健侧同一部位作为对照1 3、观察膝关节半月板有无损伤时,如用3.5MHz的探头,应仔细识别半月板图像如用7.5MHz的探头,探头应在半月板前后角之间反复来回移动观察半月板前后角与交叉韧带附着处的声像图易与半月板撕裂相混淆。
第三节第三节 肌肉、肌腱与软组织肌肉、肌腱与软组织适应证适应证 1、肌肉:肌肉损伤、肌肉血肿、外伤后肌炎骨化、横纹肌溶解症、化脓性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梨状肌综合症、横纹肌肉瘤等 2、肌腱:急、慢性肌腱炎 3、软组织:脓肿、囊肿、肿瘤等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1、通常选用5MHz~7.5MHz频率的探头检查肌腱时,还可选用更高频率的探头 2、检查肌肉、肌腱时,应让肌肉、肌腱处于收缩状态和松弛状态对比观察 3、通常先作纵切面,以辨认肌肉与肌腱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作横切面检查内容检查内容 1 肌肉疾病: ①肌肉损伤:观察肌纤维回声有无不连续或中断肌肉有无局限性或弥漫性肿大有无血肿形成或肌肉移位未凝固的血液呈液性暗区,机化的血块回声增高肌肉撕裂时,肌肉收缩时病灶增大 ②外伤后肌炎骨化:呈现软组织肿块,伴多发性强回声病灶,后方有声影 ③横纹肌溶解症:横纹肌溶解形成的局灶性改变呈低回声区 ④化脓性肌炎:可呈弥漫性或局灶性改变受累肌肉肿胀,边缘不规则,内部回声粗糙不均 ⑤肌肉脓肿:可观察到无回声区位于肌肉之间的脓肿,在纵切面呈长条形或纹锤形;横切面多呈曲线状,脓腔内可有不同程度的回声。
⑥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受累肌肉回声不同程度增高,甚至与筋膜回声相等这些改变以假肥大型患者的腓肠肌改变最明显 ⑦梨状肌综合症;梨状肌的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改变梨状肌下孔狭窄或消失,坐骨神经受压 ⑧横纹肌肉瘤:呈结节状或不规则形,瘤体以低回声为主,可见液化暗区,或呈混合性团块 ⑨增生性肌炎:病变区肌肉组织明显肿胀,边界较清楚,内部呈低回声,与正常肌肉组织相似纵切面肌肉完整性好,无中断征象;横切面病变内可见多条无回声间隙或暗带,将肌肉组织分隔成若干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区域酷似泥浆干裂的表现,即呈现,“泥浆干裂征”(dried mud),在暗带区可显示彩色血流信号 •⑩陈旧性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病变较小时,以低回声为主;随着病灶体积增大,其内部回声逐渐由低变高,分布不均匀,可显示增强回声,后方有声影2、肌腱疾病:①肌腱撕裂或断裂:常见的肌腱损伤部位包括手指屈肌腱、髌腱和跟腱观察肌腱的完整性或连续性、有无断裂或断端回缩、有无无回声区或血肿形成②肌腱炎:很多部位的肌腱都可以发生急、慢性炎症肌腱炎时,可观察到肌腱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以低回声为主,其间有散在点状高回声,分布可不均匀。
3、软组织肿块: ①脓肿:多呈卵圆形,边界清楚,内部为液性暗区,其中可见散在细小的点状回声 ②囊肿:呈圆形,壁薄而光滑,囊内为清晰的液性暗区,后方有增强效应 ③软组织肿瘤:包括肉瘤、纤维瘤及起源于神经鞘的肿瘤,瘤体多以低回声改变为主坏死性肿块可类似于脓肿或血肿实性末梢神经肿瘤的图像常与囊性病变相似脂肪瘤边界清楚,呈分叶状,内部常以均匀低回声多见可呈高回声,欠均匀,底部有明显衰减神经鞘瘤、表皮样囊肿等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 内部以均匀低回声多见,少数回声增高,可见到无回声区神经鞘瘤的部位与神经走行有关神经纤维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多较清楚,内部呈低回声,分布基本均匀,透声性好此改变在良性神经鞘肿瘤中也可见淋巴瘤、淋巴肉瘤呈结节状或不规则形内部以低回声改变为主,基本均匀,坏死液化时可见到液性暗区,或呈混合性团块 纤维肉瘤边界可清楚或模糊,形态不规则,可呈花瓣状,其内回声高低不等,分布不均脂肪肉瘤边界清楚而光滑内部呈均匀低回声者,多为粘液型脂肪肉瘤内部回声增高,分布不均匀者,表明含纤维组织成分较多,或包绕肌腱生长韧带状纤维瘤边缘清楚而光滑者,多有包膜边缘模糊不清者,多呈浸润性生长。
瘤体呈均匀低回声 腘窝后脂肪肉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内部以低回声为主可见多个散在的出血坏死灶,呈液性暗区底部回声增强,可侵犯邻近肌肉滑膜瘤、滑膜肉瘤多发生在关节附近,沿肌腱生长并与骨相连瘤体边界清楚,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内部为低回声,分布基本均匀早期两者声象图相似但如生长迅速,肿块内回声增多、增高、分布不均匀及骨质破坏明显者,多提示滑膜肉瘤 软组织血管瘤中,大多数为海绵状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球瘤及血管脂肪瘤较少见直径数厘米至数十厘米大边界多较清楚,小病灶多呈低回声,内部缺少血管状结构;逐渐增大后,回声高低不等,分布不均匀外形呈分叶状、条索状或不规则形;内部可见纡曲扩张的管状结构,连接成网状CDFI:因血流速度低,只有在挤压块物远端时方可见瘤体内彩色血流信号;不过与动脉有交通支的瘤体易显示彩色血流腘窝后脂肪肉瘤腘窝后脂肪肉瘤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检查肌肉、肌腱疾病时,应注意对病变的定位应与健侧同一部位作为对照应让肌肉、肌腱处于收缩状态和松弛状态对比观察,以避免假象 2、软组织疾病种类繁多,虽然超声图像能显示,但有时要确定其病理类型较为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