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docx
8页电学学问点总结一、电荷1. 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2.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缘由: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②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四周的物体带电3.两种电荷:正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负电荷: 规定: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电子4.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5. 验电器: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6.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7. 元电荷〔e〕: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e =1.6×10-19C8. 异种电荷接触在一起会相互抵消9. 导体:简洁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自由电子〕,酸、碱、盐水溶液〔自由离子〕,人体,大地, 石墨等。
导体简洁导电的缘由: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10. 绝缘体:不简洁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1绝缘体不简洁导电的缘由: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二、电路1.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2. 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或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 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经用电器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电源负极流向正极3. 电源:能供给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4.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5. 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①有电源;②电路闭合6. 电路的根本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7. 电路的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断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确定不允许8. 电路图:用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必需记住各种电路元件符号〕9.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10. 串联电路的工作特点:开关只需一个;各个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电流路径有且只有一条。
11.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条支路之间互不影响)12. 并联电路的工作特点:开关可以不止一个;各个用电器能独立工作〔相互不影响〕;电流路径不止一条213. 推断串联、并联电路的常用方法:①分流法:观看电路中的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经过用电器回到负极的过程中,是否有分支假设电流有分 支,则电路为并联;假设电流没有分支,则电路为串联②断路法:将电路中的任意一个用电器去掉后,观看其他用电器是否能连续工作假设其他用电器能连续 工作,则电路为并联;假设其他用电器不能连续工作,则电路为串联③电路工作特点法:观看电路中的各个用电器能否独立工作假设各用电器能独立工作〔相互不影响〕, 则电路为并联;假设各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则电路为串联方法:在推断电路的连接方式时,假设电路中连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则先把电压表所在的位置看作断路, 把电流表所在的位置看作纯导线,然后再推断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三、电流〔I〕1.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1mA=10﹣3A,1μA=10﹣6A2.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A 3. 电流表的使用规章: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确定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试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A,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0.02 安;②0~3A,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0.1 安〔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可简要归纳成:两要、两不、两看清〕记住:要测量谁的电流,则电流表就与谁串联;反之,电流表与谁串联,则表示测量谁的电流四、电压〔U〕1. 电压: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缘由,有电压不肯定有电流,但有电流则肯定有电压2. 电源是供给电压的装置3.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1kV=103V,1mV=10﹣6V4.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V 5. 电压的使用规章: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④在不超过电压表量程的前提下,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极6. 试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3①0~3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0.1V;②0~15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0.5V〔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可简要归纳成:两要、两不、两看清〕记住:要测量谁的电压,则电压表就与谁并联;反之,电压表与谁并联,则表示测量谁的电压方法:在推断电压表与谁并联时,主要观看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是直接接在哪个用电器的两端。
7. 熟记的电压值:①1 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1.5 伏;②1 节铅蓄电池电压是 2 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 220 伏;④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 36 伏五、电阻〔R 〕1.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假设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则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2. 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兆欧(MΩ),千欧(kΩ);1MΩ=106Ω,1(kΩ=103Ω3.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根本性质4. 打算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留意掌握变量法的应用)强调: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无关导体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5.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大小可以转变的器件②原理:滑动滑片转变电阻线连入电路中的长度来转变连入电路中的阻值〔注:没转变它自身的总阻值〕②作用:a.保护电路;b.通过转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转变电路中的电流;c.掌握变量②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 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 2A②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被掌握电路中使用〔即要掌握谁则与谁串联;反之,与谁串联则表示掌握谁的电流〕; b、接线柱要“一上一下”;c、闭合开关前应把滑片调至阻值最大的位置。
6.电阻箱:②作用和滑动变阻器一样;②原理与滑动变阻器不一样;②使用方法:连接方式与滑动变阻器一样,连入电路的阻值大小=刻度盘指针所指数字×对应倍数之和 六、欧姆定律1.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4强调:此结论确定不能倒过来说2. 公式:I U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R3. 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 I、U、R 必需对于同一导体〔同一段电路〕的同一过程〔即要满足“同一性”〕,才能代入公式中计算;②I、U 和R 中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4. 欧姆定律的应用:①当导体电阻不变时,导体两端电压越大,则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大,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②当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时,导体电阻越大,则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即电流与电阻成反比③当通过导体电流不变时,导体电阻越大,则导体两端的电压就越大,即电压与电阻成正比1 25.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 、R 串联,串得越多,总电阻越大)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1+U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局部电路电压之和)③电阻:R=R1+R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假设 n 个等值电阻〔R〕串联,则有R =nR。
总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其缘由是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实际意义:用多个小电阻串联起来代替大电阻1 2 1 2②分压作用:U ∶U =R ∶R 〔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压越多,反之分得电压越少〕2 1 2 1 2 1 2②比例关系: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对各局部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正比,即 W1/W =Q /Q =P /P =R /R1 26.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 、R 并联,并得越多,总电阻越小)1 2①电流:I=I +I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1 2①电压:U=U =U (并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1 2①电阻:1/R=1/R +1/R (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其缘由是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实际意义:用多个大电阻并联起来代替小电阻1 2变形式 R=R1.R2/〔R +R 〕此变形式只适用于两个电阻并联的状况,多于两个电阻并联则不适用假设 n 个等值〔R〕电阻并联,则有 R =R/n总1 2 2 1①分流作用:I ∶I =R ∶R (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流越少,反之分得电流越多〕。
2 1 2 1 2 2 1①比例关系: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对各局部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反比,即 W1/W =Q /Q =P /P =R /R七、电功和电功率1. 电功(W):电流对用电器做的功〔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电功5①电功的国际单位:焦耳〔J〕常用:度(千瓦时)kW·h,1 度=1kW·h=3.6×106J②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③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 W→焦(J); U→伏(V); I→安(A); t→秒(s)④利用W=UIt 计算时留意:a、式中的 W、U、I、t 必需对于同一导体〔同一段电路〕的同一过程,才能代入公式计算,即要满足“同一性”;b、计算时单位要统一;c、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⑤其他计算公式:W=I2Rt〔多用于串联电路〕,W=U2t/R〔多用于并联电路〕2. 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1kW=103W①计算公式:P=W/t=UI〔式中单位 P→瓦(W);W→焦〔J〕;t→秒(s);U→伏(V);I→安(A)〕②利用公式计算时单位要统一:a、假设W 用焦〔J〕,t 用秒(s),则P 的单位是瓦(W);b、假设W 用千瓦时〔kW·h〕,t 用小时〔h〕,则P 的单位是千瓦〔kW〕;c、公式中各物理量必需满足“同一性”才能代入公式计算。
③其他计算公式:P=I2R 〔多用于串联电路〕,P=U2/R〔多用于并联电路〕④额定电压(U 额):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另有:额定电流⑤额定功率(P 额):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