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五部分-网络博客(Blog)-北大-网络传播学.ppt

19页
  • 卖家[上传人]:嘀嘀
  • 文档编号:261941087
  • 上传时间:2022-03-0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29.50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1第五部分 网络博客(Blog)5.1 对“博客”的理解 n博客(Blog或Weblog)是目前互联网发展最迅速的新应用之一,该词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nWebLog是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所以也称为“网络日志”,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形式 n博客被视为继电子邮件、BBS和ICQ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沟通工具,是一种网络个人信息的发布形式n博客网站为注册的用户们提供整理个人所感兴趣的话题空间,允许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整理属于自己的东西,每个人又可以分享他人整理的信息或日志 5.2 博客的发展简史 n博客现象开始于1998年n麦特德拉吉(Matt Drudge)最著名的博客,主持个人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 http:/ )他以“每个公民都可以成为记者”的理念,掀开了全球网络“博客”的风潮 n1998年1月17日,麦特德拉吉向世界各地的近5万名邮件订户发送了“一个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的消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报道克林顿绯闻的人 n2001年的“9 11”事件是博客发展的分水岭 n2002年7月的美国前20名新闻网站中,“德拉吉报道”排名第20位。

      当月吸引了170多万独立访问者,压倒了纽约时报网站,居20大网站之首n2003年6月纽约时报总编辑和执行主编也因被博客揭露的真相下台 资料(截至2004年8月)n1998年,个人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率先捅出克林顿莱温斯基绯闻案;n2001年,911事件使得博客成为重要的新闻之源,而步入主流;n2002年12月,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特朗洛特因发表种族歧视言论被博客网站盯住,最后丢掉了乌纱帽;n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围绕新闻报道的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之战也同时开打,美国传统媒体公信力遭遇空前质疑,博客大获全胜;n2003年6月,在博客网站的压力下,纽约时报自爆家丑揭开杰森布莱尔假新闻丑闻,执行主编和总编辑也因此而下台,引爆了新闻媒体史上最大的丑闻之一;n2004年4月,轰动一时的Gmail(极具争议的新型免费电子邮件服务)测试者大部分从bloggers中产生;2004年5月,一名美国国会女职员在博客网站以日记形式披露自己与华盛顿政府高官之间存在的性交易,引起轩然大波;n2004年7月,35个新闻博客获得采访资格证参加美国民主党全国大会;n2004年8月,新闻博客将参加月底举行的美国共和党全国大会 5.3 从“日志”到“日记” 国内博客应用的转型n博客在中国最初的发展走的是网络精英路线。

      n“博客中国”()建站之初以学者为主,如:汪丁丁、王小东、崔之元、姜奇平、胡泳、谢文、胡延平、李学凌、方兴东、王俊秀n主要内容包括工作、爱好和学习、思想精华等 n博客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里程碑 (1) 2002年8月“博客中国”的成立,中国“博客”概念的启蒙2) 2002年12月,首届博客现象研讨会,汇聚中国博客精英3)2003年812月“木子美风波”,中国博客意外走向大众5.4 博客的传播模式 n传播者分析(1)博客是一种“零进入门槛”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即博客满足五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 (2)其传播意义在于:官方话语、精英话语向平民阶层话语和大众话语转移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博客中不再适用 5.4.1 博客的传播内容分析n传播内容分析(1)内容种类繁杂:包括新闻博客、知识博客、科技博客、美食博客、文化博客(2)内容载体主要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由于网络带宽和速度的限制,多媒体并不多见3)文字博客是主流:“几乎就是专门为打字员准备的媒介形式”5.4.2 博客的传播渠道分析n传播渠道分析(1)博客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实现了一种“集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于一体的系统”(2)弱化了“守门人”的角色,强化了交互主体性的特征,实现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兼容 5.4.3 博客的受众分析n受众分析(1)博客的传播往往指向两部分受众,一部分是定向的受众,即传者希望信息达到的人,另一部分是非定向的受众,即网上偶然接触该博客的人,因而其受众对象既有指定性又有随意性;(2)由于在博客的传播中反馈渠道畅通,受众在这里表现出了很强的主动性,可以说传者和受众的关系完全消失,大家都是博客,大家都既是传者也是受众5.4.4 博客的发展趋势分析n博客发展趋势分析(1)除了上传文字外,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表现方式将会越来越多,“声音博客” 、“行动博客”(利用的拍照、录像、录音等功能随时向网上传递信息)会趋于流行(2)除“日志”功能外,还将集合搜索引擎等多种功能,可以浏览别人的日志,这更像网络世界的“串门”(3)将出现几个人、一群人参与对某个话题的讨论,形成一个“博客广场” 5.5 博客对传统传播学的发展n带来信息空间的延伸 n赋予个人前所未有的对媒体施加影响的权利 n强化了公众的环境认知意识和能力 n传受主客体同一的传播 n传受匿名性与把关人的缺位 n传统媒体为博客造势 n博客的传播模式 博客改写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其传播模式可初步表示为:这是一种非线性互动传播模式。

      信息的发布、接受和表达者,包括个人、组织和散布的不确定人群等,充分体现了网络传播的多重“性格”,形成了一种散布型的网状传播模式 参见:传播模式图5.6 博客网站与 专业传媒组织的互补并存 n博客新闻成为专业媒体的重要信息源 n博客网站成为专业记者稿件的第二出口 n博客在同题报道中揭露另一部分真相 n博客报道成为专业媒体报道的延续 n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共生生态圈 n尽管博客网站发展迅速,但是作为一个业余传播力量要取代传统专业传媒组织尚不现实 一是参与传播人数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对信息需求的充分满足对现代社会来说,信息是一刻都不可缺少的,而且必须保证其全面性、稳定性只有专业机构才能通过规范的、持续的信息采写、发布活动,满足整个社会的信息需求二是非专业人士参与网络传播,会导致信息的复杂化,人们很难判断什么信息是准确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