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典型农业区低碳农业发展潜力分析及对策研究1.doc
7页浙江省低碳农业开展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变暖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尽管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单位GDP碳排放量比世界任何一个主要经济体都低〔〕,但是目前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来自国际的减排压力与日俱增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局部,中国于2021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明确提出到2021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的自愿减排目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中长期规划,制定了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和考核方法承诺减排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失去一局部开展的时机,但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推行低碳经济,深入挖掘国内的减排潜力,提前应对未来面临的减排压力,实际上是为未来开展预留开展空间农业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既是碳汇也是碳源,一方面,农业生产中农作物可以固碳,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中土壤呼吸、化肥的施用、畜禽养殖、农业废弃物的处理等环节又会产生碳的排放依据IPCC计算结果,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为30.9%【【】依据IPCC所计算全球人为气体排放量中,按CO2当量计算的不同行业排放量占2004年总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份额,农业为13.5%,林业为17.4%。
所以农业领域的影响不可小视,减缓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其碳汇作用对控制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节能减排的重心更关注工业领域,对农业节能减排重视不够然而随着工业减排空间逐渐减小,同时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锋利,人们对于减排的研究和实践开始逐渐转向农业如果措施得当,农业系统的固碳效应不仅可以抵消其自身的排放,还可以局部抵消工业及其他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这就使农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在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使经济上“以工补农〞更加“名正言顺〞同时通过减排,使得农业的可持续开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低碳农业作为我国未来农业开展的一种必然选择,目前已被国家相关部门写入到十二五方案中2011年8月31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为“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节能减排工作做出了详细部署随后农业部召开常务会议,要求十二五期间要大力推动农业低碳开展然而考虑到中国的气候条件极其复杂,南部地区有酷热风暴侵袭,东北地区又有严寒问题,西部地区处于长期干旱缺水,因此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农业生产体系中国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体系的庞杂,使得低碳农业开展需要根据所处区域的农业生产特点、经济条件和政治制度环境等因素来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措施。
浙江省地处长江三角洲,生态农业开展的积淀深厚,其传统农业结构及产出绩效较高然而随着浙江省的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以及统筹城乡开展的不断推进,该地区改造传统农业,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在此根底上推行低碳农业已成为必然选择对于浙江省而言,一方面,浙江省是典型的气候脆弱区,气候变化使得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总体影响以负面影响为主低碳农业作为一种短期内降低碳排放的低本钱、易利用手段,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保障未来农业平安的重要路径,也成为浙江省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选择;另一方面,低碳农业在使农业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重要局部的同时,推动浙江省农业走上生态高效的开展之路此外,在国内外对低碳农业如何开展缺乏系统认识的背景下,有助于浙江省在抢占未来农业开展的制高点,有效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最大程度降低以“低碳〞为核心的新农业贸易壁垒和技术标准的适应风险和适应本钱而推行低碳农业开展的前提那么是要针对浙江省不同的典型农业区域开展农业碳源汇状况的调查,分析其低碳农业的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只有在这个根底上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低碳农业开展对策,才能为促进浙江省区域现代农业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开展趋势1、国内外开展低碳农业的现状和趋势“低碳农业〞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提出的时间还不长,国内外对低碳农业及农业减排潜力的相关研究正处于初步探讨阶段迄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是建立在低碳经济的开展模式上目前,国外有关低碳农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碳减排的技术措施和制度政策上作为低碳经济的先行者,英国早在2003年率先公布了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立低碳经济?随后,欧盟、美国及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面对严峻的温室气体减排形式,都采取了种类繁多的应对措施,但无不将充分挖掘农业碳减排潜力作为重要领域之一,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手段如2021年4月,欧盟中的法国在通过的环保法律草案中农业的节能减排提出目标:法国提出到2021年将生态农业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从当前的2%提升到6%,到2021年争取到达20%,同时要求30种可能存在不平安因素的农药产品在年内推出市场美国以形成低碳经济这一世界经济新革命领导者为目的,把开展低碳农业的重点放在法律制度建设上2007年7月11日,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把低碳产业开展作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2009年2月15日,美国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将农业的碳储存和碳捕获以及生物质能源开发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对待;2021年澳大利亚政府发布?确保清洁能源未来——澳大利亚政府气候变化方案?,该方案为开展碳汇农业制定了总体方案,其核心是征收碳税,通过核定碳信用额鼓励农业领域碳补偿工程,并通过其他经济手段鼓励碳汇农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日本那么以建设低碳社会为宗旨,把低碳农业开展的重点放在低碳能源的开展上2004年4月,日本环境省下属的全球环境研究基金成立了“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方案,就低碳能源的共性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和生活方式转变提出具体对策;2007年2月,工程组发表了题为“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的研究报告,日本具有低碳能源开展的技术潜力;2021年5月,工程组在“面向低碳社会的12项行动〞的研究报告中,对相关行动中的未来目标、实现障碍及其战略对策进行了分析2021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以政府的名义提出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标志性宣言-- “福田前景〞,该宣言的核心政策是技术创新、绿化税制和食品的二氧化碳可视化制度2008年7月26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实现低碳社会行动方案〞;2021年4月,日本又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提出要从社会资本、消费、投资、技术革新等多方面强化日本的低碳能源2、国内低碳农业开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国内关于低碳农业的理论研究有迅速升温之势,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碳农业概念、必要性及开展模式的探讨等方面如兰希平等〔〕总结了农业生产和气候变化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认为目前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尽可能的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李晓燕等〔〕提出,我国开展低碳农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并指出低碳农业应具备农业生产、平安保障、气候调节、生态修养、农业金融等多元化功能;而漆雁斌等〔〕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农业能源消耗总量及其构成进行了分析,用实证方法证明了开展低碳农业是实现农业减排、促进能源可持续开展的有效途径;在低碳农业具体实施策略的探索方面,翁伯琦〔〕从秸秆菌业循环利用模式的角度探索了低碳农业开展模式;赵其国〔〕认为应该通过垄作免耕技术、灌溉节水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新型农作我育种技术等途径,实现农业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
姚延婷等〔〕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特征,寻找探索出农业产值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的掌握,为准确有效的实现农业低碳化开展提供有效途径另外还有局部学者结合地区特点对北京、四川、台湾等地的低碳农业的开展提出具体途径及措施等在低碳农业的实践方面,江苏、江西、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市均有了自己的低碳农业典型村庄和农户,初步形成了可行的技术标准和推广模式江西省政府发布国内首个低碳经济白皮书—?江西省低碳经济社会开展纲要?,提出了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和低碳旅游为框架的战略目标,提出建设以“四大生产区〞和“八大生产基地〞为核心的低碳农业产业群设想上海交大运用在碳汇、碳贸易方面的学科支撑和资源积累,成立了“低碳农业研究中心〞,旨在建成一个国际先进水平的低碳农业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平台,低碳农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成为政府和企业低碳农业开展咨询机构,为上海乃至全国的低碳农业开展提供新技术和新思维亚太环境保护协会〔APEPA〕最近将“低碳农业奖〞,授予我国著名的生态经济特色村江苏常熟蒋巷村、姜堰市沈高镇河横村然而尽管在低碳农业的理论和路径选择上有了一定的研究,而且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对低碳农业进行了一些试点,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低碳农业概念和路径选择的定性研究上。
在定量研究方面,针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定量计算上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如钱晓雍〔2021〕利用上海市农作物产量、农田面积、农业投入等相关统计资料为依据,对上海农田生态系统主要碳源汇进行了测算,分析了上海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影响因素王静等〔2021〕利用类似的方法对山西省11个地区的农田生态系统局部碳源/汇进行了分析赵蓉钦等〔2021〕对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进行了研究不同的研究者对不同省市的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现状的研究有助于各地区农作物布局、以及利用农业结构调整固碳减排提供科学依据,但是这些研究均缺乏从整个农村区域的角度将农作物、畜禽养殖业、人以及农业废弃物联系起来进行碳平衡研究,而且在低碳农业的水平测度及开展潜力方面的研究仍然不够充分,尽管目前针对局部地区已有少量的相关研究,如朱守先等〔〕从碳排放总量、人均排放、碳生产率、碳能源排放系数等方面对低碳水平测度体系进行了探讨朱友志等〔〕从碳排放、碳源控制、碳汇建设、低碳产业、碳交易与合作等方面对低碳经济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然而这些定量研究还很不成熟,还有很多值得探讨之处,这对于各地区低碳农业理论政策的研究以及农业领域实行增汇减排措施的推行造成一定的阻碍。
三、工程主要研究内容、技术关键和创新点〔一〕主要研究内容本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浙江省典型农业区碳固定和碳排放以及其碳源/汇状况选择浙江省内的几个典型农业区〔如嘉兴都市农业区、衢州盆地丘陵综合农业区、临安生态绿色农业区等,待商榷〕,根据其实际农业产品产量和土壤含碳量测算农业区的碳固定,同时根据农业生产中的能源消费、土壤呼吸、牲畜饲养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等过程中的CO2的排放量计算区域内的农业碳排放根据碳固定和碳排放来估算各个典型农业区的碳源汇状况2、浙江省碳源汇估算及其开展低碳农业潜力分析在探明典型农业区碳源汇状况的根底上,利用浙江省统计年鉴数据估算浙江省农业生态系统碳源汇状况,主要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主要农作物碳吸收能力估算、土壤碳固定和农业活动碳排放估算,结合以上几局部的计算,对浙江省农业的碳源汇状况进行评估此外,通过选择碳源汇状况变化的敏感性指标,分析浙江省的低碳农业开展潜力3、浙江省低碳农业开展的对策研究以浙江省几个典型农业区碳源汇状况以及浙江省低碳农业开展潜力分析为根底,主要研究实现浙江省农业高碳汇、低能耗和低排放的农业生产结构模式、农村能源和废弃物利用模式以及农地利用模式等几个方面的对策研究和建议。
〔二〕技术关键本工程的技术关键如下:1、如何根据浙江省的农业开展实际情况并结合浙江省未来的农业开展模式规划来选择本工程研究的典型农业区域;2、如何将农作物生产、畜禽养殖业、土壤碳以及农村能源利用、农业废弃物利用等物质能量循环环节联系起来从区域农业生态系统整体上选择实际的估算指标;3、如何通过现场实地调研、试验分析结合文献阅读和统计资料查阅等方式并自此根底上选择适宜的估算模型分析浙江省低碳农业的开展潜力〔三〕创新点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