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创新需鼓励尝试.docx
5页幼儿教育创新需鼓励尝试在幼儿教育的实践场域中,“创新”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具体的教育行为不断被验证、修正与再生的动态过程这种过程的核心在于对“尝试”的包容与支持——当教育者敢于突破既有框架,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探索新的方法、材料与互动模式时,幼儿的发展潜能便在试错与调整中被持续激发这种对尝试的鼓励,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更是对幼儿主体性、教育适应性与未来社会需求的前瞻性回应幼儿教育创新的本质是对“儿童中心”理念的深化传统教育模式中,成人往往以“经验者”的姿态预设教育目标与路径,将课程设计为线性、标准化的流程然而,儿童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情境依赖性与个体差异性,同一活动在不同儿童身上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例如,在“搭建积木”的活动中,有的儿童通过模仿成人模型发展出空间认知能力,有的儿童则通过自由组合探索结构稳定性,还有的儿童将积木视为符号进行角色扮演这些差异表明,教育创新不能依赖“一刀切”的方案,而需要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尝试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发现兴趣、解决问题并构建知识鼓励尝试的教育环境首先体现在空间与材料的开放性上传统幼儿园的空间布局往往按功能划分(如阅读区、建构区、美工区),材料也以固定类型呈现(如绘本、积木、画笔)。
这种设置虽然便于管理,却限制了儿童跨领域探索的可能性创新的教育实践通过“模糊边界”的设计,打破功能区的严格分隔,允许儿童根据兴趣自由组合材料例如,将科学实验工具(量杯、放大镜)与自然材料(树叶、石子)放置在同一区域,儿童可能在观察昆虫时突发奇想,用量杯测量树叶的含水量,或用放大镜观察石子的纹理这种“材料混搭”不仅激发了儿童的创造力,更让他们在跨学科的尝试中理解知识的关联性材料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对“非常规物品”的接纳上——废旧纸箱可以变成太空船,塑料瓶盖能组合成数学教具,甚至教育者自身的衣物(如围巾、帽子)也可能成为角色扮演的道具当儿童发现“任何物品都可能成为学习的媒介”时,他们的探索欲望便被充分点燃教育者的角色转变是鼓励尝试的关键在传统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与行为的规范者,其职责在于确保儿童“按正确方式”完成任务而在鼓励尝试的教育中,教师更像“观察者”与“支持者”,他们的核心任务是识别儿童尝试中的学习契机,并提供适时的引导例如,当儿童在沙水区反复尝试用不同工具运水时,教师不会直接告知“漏斗比杯子更高效”,而是通过提问(“你发现哪种工具能让水流得更快?”)或提供新工具(如塑料管、海绵)激发儿童进一步探索。
这种“不直接给答案”的互动模式,让儿童在试错中发展出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需要接纳尝试中的“失败”——当儿童搭建的积木塔倒塌时,教师的反应不应是“下次要小心”,而是“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它会倒?需要调整哪部分?”这种对失败的包容,让儿童明白“错误是学习的机会”,从而更愿意冒险与尝试课程设计的灵活性为尝试提供了制度保障传统课程往往以周计划、月主题的形式固定内容,教育者需严格按照预设目标推进活动这种刚性设计难以应对儿童在尝试中产生的“意外兴趣”例如,在“春天”主题活动中,儿童可能对路边发现的蜗牛产生浓厚兴趣,提出“蜗牛吃什么?”“它怎么搬家?”等问题如果课程设计允许临时调整,教师可以将原定的“种植活动”改为“蜗牛观察项目”,引导儿童通过记录蜗牛的饮食、运动轨迹,发展观察力与记录能力这种“生成性课程”不仅尊重了儿童的兴趣,更让他们在主导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课程设计的灵活性还体现在对“未完成项目”的接纳上——一个关于“搭建城堡”的活动可能持续数周,儿童在不断尝试中改进结构、分配角色、解决冲突,这种长期项目让儿童体验到“持续努力”的价值,远胜于完成多个浅尝辄止的短期任务技术工具的适度引入为尝试开辟了新维度。
在数字时代,完全排斥技术并非明智之举,关键在于如何让技术成为支持尝试的媒介而非替代品例如,通过平板电脑的“慢动作拍摄”功能,儿童可以观察水滴下落的过程,发现表面张力的存在;利用编程机器人,儿童可以尝试设计不同的移动路径,理解“算法”与“结果”的关系这些技术工具不是为了“教技术”,而是为了扩展儿童的感知与操作范围,让他们在尝试中接触到传统材料难以呈现的现象更重要的是,技术工具的使用需与实体操作结合——儿童可能先用编程机器人模拟路径,再在沙盘上用玩具车验证;或先通过视频观察动物行为,再在自然角进行实地观察这种“虚实结合”的尝试模式,让儿童在数字与现实的交互中发展出更立体的认知家庭与社区的参与为尝试提供了更广阔的场域幼儿的教育不仅发生在幼儿园,家庭与社区中的日常经验同样是重要的学习资源鼓励尝试的教育实践通过“家庭任务袋”“社区探索日”等形式,将尝试的机会延伸到园外例如,教师可能设计“家庭声音收集”任务,让儿童与家长一起录制家中的各种声音(如水龙头流水声、微波炉提示音),并在班级中分享讨论这种活动不仅让儿童关注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更促进了亲子间的共同探索社区资源的利用则能让儿童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尝试。
例如,带儿童参观菜市场,让他们尝试与摊主交流、计算价格、选择食材,这种“生活化学习”远比课堂上的模拟购物更有意义家庭与社区的参与,让儿童明白“学习无处不在”,从而更主动地在各种情境中尝试与探索评估体系的转变是鼓励尝试的制度支撑传统评估往往以“结果”为导向,关注儿童是否掌握了特定技能(如数数、识字)而在鼓励尝试的教育中,评估更关注“过程”——儿童在尝试中表现出的好奇心、坚持性、合作能力与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可能通过观察记录儿童在“搭建斜坡”活动中的表现:是否主动寻找不同材料(木板、纸盒)进行实验?是否与同伴讨论“哪种材料更光滑”?是否在失败后调整策略(如增加斜坡高度)?这些过程性指标比“斜坡是否成功让小球滚动”更能反映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评估体系的转变还体现在对“个性化尝试”的尊重上——有的儿童可能通过绘画表达对自然的理解,有的儿童则通过角色扮演,评估时需认可这些不同尝试方式的价值,而非用统一标准衡量鼓励尝试的教育创新最终指向对“儿童主体性”的尊重当教育者不再将儿童视为“需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具有内在发展动力的学习者”时,尝试便成为儿童表达自我、探索世界的自然方式这种主体性的培养,不仅让儿童在当下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更为他们未来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一个在幼儿期被鼓励尝试的儿童,更可能在成长中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勇于面对挑战,并在失败中寻找新的可能。
幼儿教育中的创新,本质上是创造一个允许“不完美尝试”存在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儿童不必担心“做错”,教育者不必焦虑“偏离计划”,材料与技术不必局限于“预设用途”正是这种对尝试的包容,让教育从“成人主导的传授”转变为“儿童主导的发现”,让每一个小小的尝试都成为通向更大世界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