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鸽巢问题说课稿.docx
2页鸽巢问题说课稿景维刚一、说教材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第一课时 70、71 页例 1、例 2.本单元用直观的方法,介绍了《鸽巢问题》的两种形式,并安排了很多具体问题和变式,帮助学生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鸽巢问题》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材中,有 3 处不好理解的地方: 1) “总有一个” “至少 ”这两个关键词的解读2)为了达到“至少”而进行“平均分”的思路3)把什么看作物体,把什么看作抽屉,这样一个数学模型的建立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了解“鸽巢问题 ”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 ”的含义使学生学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 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难点: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我之所以这样确定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因为《新标准》指出:在本学段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上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设疑激趣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学法上学生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五、说教学流程本节课共四个教学环节:游戏导入——探究新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初步建模下面我分别说说这样设计的意图第一环节——游戏导入通过“扑克牌”游戏,体验不管怎么抽,总有同一花色的牌至少有 2 张激起学生认识上的兴趣,趁机抓住他们认知上的求知欲,作为新课的切入点,我这样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第二环节——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出示例 1、把 4 支铅笔放进 3 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 2 支铅笔为什么?2、验证结论:学生借助实物操作来验证结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和交流时,教师深入了解情况,找出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汇报结果意图:理解“总有” 一个笔筒里“至少”有 2 支铅笔让学生初步经历 数学证明的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再提出问题:不用一一列举,能用更便捷的方法来证明这一结论吗?围绕假设法,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只有平均分,才能将铅笔尽可能分散,保证“至少”的情况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寻找不同的证明方法。
第三环节——运用《鸽巢问题》解决问题完成 70 页 做一做在说理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余下的 2 只鸽子”如何分配意图:从余 1 到余 2,让学生再次体会要保证“至少” ,必须尽量平均分,余下的数也要进行二次平均分第四环节——发现规律,初步建模通过练习,让学生说出发现了什么规律?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假设的思维过程1) 教学例 2、让学生说道理,然后提问:这个思考过程可以用算式表示出来吗?(2) 意图:将证明过程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为下一步学生发现结论与商和余数的关系做好铺垫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体会《鸽巢问题》的多种多样四、小结全课、激发热情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只要物体数量比抽屉数量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商+1”个物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