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荷塘月色修辞手法教师版.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简****9
  • 文档编号:110481022
  • 上传时间:2019-10-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荷塘月色》中比喻句的赏析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本体:叶子 喻体:亭亭的舞女的裙相似点:圆形,舒展,形态相似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天里的星星本体:白花 喻体: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相似点:晶莹剔透,忽隐忽现,纤尘不染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本体:荷花的清香 喻体:渺茫的歌声相似点:似有似无,时续时断4.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本体:月光 喻体:流水相似点:月光照下来和水向下流相似5.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本体:月光下的叶子和花 喻体:笼着轻纱的梦相似点:朦胧,恬静,柔美6.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本体:朗照,淡月 喻体:酣眠,小睡相似点:透彻 朦胧7.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本体:月色,光与影 喻体:“和谐的旋律”和小提琴的名曲相似点:柔和、和谐、优雅8.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本体:树色。

      喻体:一团烟雾相似点:迷茫,朦胧9.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本体:灯光 喻体:渴睡人的眼相似点:昏暗,没有精神 《荷塘月色》阅读题1.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而又充满诗情画意,让人产生遐想第四段描写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请赏析“袅娜”“羞涩”的妙处 答:运用拟人手法,把盛开的荷花比作成熟的女子袅娜的身影,把含苞待放的荷花比作害羞的少女的脸庞,形象地表现出月下荷花的楚楚动人,可谓形神兼备这两个词实际描写了两种不同姿态的荷花,一种是绽放的荷花,另一种是含苞待放的荷花2. 第五段文字中“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答 :满月朗照是必要的,隔着淡淡的云也别有情趣3. 第五段文字中“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中的“这”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答:“这”指“不能朗照”作者的这种感觉,与他当时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相吻合4.在第五段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月光的? 答: 从两个方面衬托月色的一是用叶、花衬托月色的朦胧、柔和;二是用树影衬托月光的轻盈5. 四五两段文字所写景物有何不同? 答:前段以荷塘为主景,月色为背景,描绘了月光下荷塘的花叶之美;后段以月色为主景,荷塘为背景,勾勒了整个塘上月色的光影之美。

      6. “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改为“印”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画”,浓淡相宜,有动感;而“印”则显得死板,不灵活,且“黑影”与“倩影”本来也是在变化的7.“光与影”怎么与“名曲”相通起来? 答:光与影若明若暗、并不均匀的和谐与名曲的抑扬顿挫、高低均匀的和谐是相通的8.第五段写光与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运用了比喻修辞,“如鬼一般”“像是画在荷叶上”,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形象感还运用了通感手法,将视觉形象化为听觉形象,光与影仿佛变成了活泼跳跃的音符,化静为动,把景写活了同时,光与影的和谐分布与名曲的优美、悠扬、和谐动听两相烘托,增强了意境美9.四、五两段文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第六段抒发的情感与四、五段有什么 不同? 答:前两段文字体现了作者暂得安宁时的喜悦之情,透出对恬淡生活的向往,也曲折地反映出他对当时现实的不满但作者毕竟无法真正超然,所以第三段中写夜色的浓重,尤其是一听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一股愁思猛地袭上心头,不禁发出感慨,“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宁静的心情重又纷然10.本文描写的景物色调有什么特点?你从景物描写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写作时间推断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的原因。

      答:朦胧的美,静谧的美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1927年7月,当时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而失败,全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作为一个有正义感的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面对反动派的暴行,内心充满了苦闷哀愁和不满,他渴求平和自由的生活,而现实中又只能寻得短暂的宁静和自由,因此他的笔下的荷塘才是这番模样11.作者说:“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另一世界”是怎样的世界?此时的“我”与平常的 “我”有何不同? 答:第一问,“另一个世界”是一个与现实对立的陌生的艺术世界,是朱自清精神的避难所,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世界在《荷塘月色》里,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理想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朱自清的一个“梦”两个世界中,梦的世界在文章里是直接呈现的,现实世界只是“偶尔露峥嵘”第二问,在现实中作者有些事“一定要”做,有些话“一定要”说,使作者感到“心里颇不宁静”;而在这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不做,自己是自由的12. 第六段在描写荷塘周围环境时运用了哪些手法?突出了荷塘周围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简要分析。

      答: 拟人手法;以动衬静内心感受:内心孤寂,饱含心事试题分析】第六段写荷塘四周的环境,其中着重写树,荷塘四周,树多而密,将荷塘重重围住,形成一方清静幽僻的小天地先总写,然后写树色、树姿、树梢上的远山、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鸣和水里的蛙声,展现了清淡朦胧、宁静幽远的特点但是,“宁静”的环境并未能排除作者内心的哀愁与苦闷,仍然摆脱不了那绵绵的愁绪,集中体现在划线的句子上——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于是在他的笔下生出一派月下荷塘幽静安宁的景象:花是零星的,香是缕缕的,风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不浓不淡,不明不暗,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勾人心魄的意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