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怀化铜仁高职教与人才培养战略协作初探——以怀化职业技术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战略协作为例.pdf
14页怀化铜仁高职教育与人才培养战略协作初探——以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战略协作为例-机电论文怀化铜仁高职教育与人才培养战略协作初探——以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战略协作为例许顺松(中共怀化市委党校,湖南怀化 418000 )【摘要】近年来,不管是从国外发达国家还是从国内发达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来看,高职院校间跨行业、跨区域的战略协作已成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一个必然趋势本文立足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高度,以怀化铜仁两地的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战略协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比较了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的现状及优劣势,对两地两院开展战略协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把握,强调两地两院的协作必须在遵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原则的前提下,建立两地高职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区域性协作战略联盟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战略协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办学思想日益明确,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日趋多样化,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素质不高、生源竞争激烈、资金投入不足、校企合作不实和教育资源相对数量下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制约了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企业寻求高级技术人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因此,开展跨行业、跨区域战略协作成为现阶段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高职院校间的战略协作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一个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然趋势本文立足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高度,以怀化铜仁两地的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战略协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和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的战略协作,强调遵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旨在建立两地高职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区域性协作战略联盟 1 怀化铜仁两地高职教育的现状及优劣分析1.1怀化职院现状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原湖南省安江农校和怀化机电工程学校合并组建的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2003年 4 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实行省农业厅与怀化市人民政府共建、市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学院占地面积 1000 亩,建筑面积 14 万余平方 M 1.1.1 生源和师资状况学院面向全国20 多个省市招生,现全日制在校学生6000 余人现有教职工 429 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114 人,博士、硕士 74 人。
1.1.2学科和专业状况学院是工、农、文、理兼容的综合性职业院校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系、机械与汽车工程系、环境与生物科技系、动物科技系等9 个教案系部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观光农业等30 个高职专业,每个专业均有配套齐全的实验实训设备1.1.3实训状况学院拥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实训室28 个,生产实习基地30 个,校园网1个,设有杂交水稻研究所、现代制造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电子电气实训中心、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中心、动物疫病诊疗中心、商贸物流实训中心和国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职业技能鉴定所等1.1.4合作交流政校合作:学院加强政校战略合作,推动高职教育“一线化”的综合服务模式学院按照“政府统筹安排、学院主动服务、办学重心下移、学历培训并举”的原则,与沅陵县人民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农业科技推广、新型工业和中等职业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实现高校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与地方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的对接与互动,为县域经济发展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骨干人才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校校合作:与吉首大学、城市学院、怀化学院等本科院校进行专升本等多方面人才培养合作校企合作:第一,加强校企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共建共办的产业学院模式学院以种子产业需求为背景,以种子生产专业为基础,分别与隆平高科技有限公司、亚华种业公司、金珠M 业公司、五溪M 业公司、海南神农大丰种业公司、袁氏种业等六家国内种业品牌公司联手,按照“行业牵头、学院主办、企业参与、董事会运作”的方式,组建杂交水稻种业学院杂交水稻学院学生全部实行订单培养,免费入学省农业厅负责政策扶持、企业负责资金筹措,学校负责招生,三方之间打通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互聘、学生实习和就业、职工培训、应用技术研究等多方面的通道,真正形成了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良好格局第二,加强工学有机结合,创新“三平台互动”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按照“教案主体、科技引领、产业支撑”原则,对接相关企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把课堂搬进企业,把教案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到车间。
先后和隆平种业、江苏雨润集团、湖南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大北农、大康牧业、辰州矿业、三一重工湖南汽车制造总厂、谷崧企业集团、宁波重型机械公司、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浙江万斯杰外贸公司等四十余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工学结合的订单培养模式特别是其中的“雨润班”“九鼎班”,不仅学生在校期间,由公司补助一定的生活费,并承诺学生到企业上班后,两年内返还全部学费;“宁波班”则考虑到工学结合的需要,直接在宁波市的企业里开课,由学校定时定期派专业教师到企业给学生上课第三,学院直接与江苏的中江种业采取股份制合作,共同开展杂交水稻科研攻关1.1.5就业状况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重视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知名高校的联合办学,与全国数百家大中型企业、十多所名牌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关系,进行“订单式”培养,“对口式”深造,大多输送到江浙、广州等地合格毕业生100% 推荐工作,优秀毕业生均可继续升入名校历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 以上,是湖南省招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1.2铜仁职院现状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 年 6 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由铜仁地区农业学校、卫生学校、财政学校、商业学校、高级职校组建成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
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首批 40 所立项建设单位 2009年,学院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占地面积1160亩2013 年,在首届《中国职业教育百强》评选中,跻身全国高职25 强1.2.1生源和师资状况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约11500人,生源遍及全国26 个省市自治区和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挝、印尼、越南、喀麦隆、叙利亚、尼泊尔6 个国家现有教职工696 人,有正高职称教师40 人,副高职称教师143 人,博士 16 人、硕士 214 人,双师型教师 341 人;有省管专家1 人,市管专家 6 人1.2.2学科与专业状况学院现有 12 个二级办学分院,开设有43 个高职专业,打造了药物制剂技术、畜牧兽医、设施农业技术、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医学检验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 )、护理、针灸推拿、旅游服务与管理、会计电算化 11 个国家级重点专业1.2.3实训状况学院有生物技术、制药技术等8 个实训中心,建有生态农业示范园、医学技术实训中心、苗圃园等16 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361 个企业、村寨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形成了集“教、学、做、研、推、训、产”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实训基地。
1.2.4合作交流政校合作:围绕铜仁市政府主导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与政府产业部门开展政府订单办学,合作培养地方产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学院与政府产业部门签订合作培养协议,明确双方人才培养责权利按照协议,政府产业部门将安排毕业生到乡镇医疗卫生、农业、畜牧等部门或单位就业校校合作:除了与贵州大学联合试办应用型本科学历教育之外,学院今年又与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医学院签订应用型本科合作办学协议,开展生物科学、环境科学、药学、护理4 个专业本科试点通过联合办学,不仅提升了办学层次,扩大了办学影响,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成长空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校企合作:学院各专业依托行业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合作双方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制定校企合作培养方案,共建实习实训中心,共同开发课程,互兼互聘教师,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协同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优先接受和推荐毕业生就业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学院技术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国际合作:学院与英国阿斯顿大学、柬埔寨经济管理大学等达成合作办学意向在 2011 年招收 22 名老挝留学生后, 2012 年招收了老挝、俄罗斯等国家的留学生 104 名。
通过国际合作办学,营造了良好的国际化办学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跨国文化意识和沟通能力政校企合作办学是铜仁职院基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区域特点所进行的合作育人模式改革探索这一模式的改革,紧贴区域经济产业人才需求,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调动行业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切实把“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5个基本要素融入在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学院的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了良性互动1.2.5就业状况学院每年举办一次人才交流会,先后与希望集团、展望集团、海南人才市场、南方人才市场、上海人才市场、江苏鲲山置业有限公司等10 余家省内外用工单位达成协议,建立了长期的、稳定的人才供求关系不断向外输送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64 %,获得 2010 ~2011 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就业 50 强高校1.3两地高职教育与人才培养的优劣分析1.3.1怀化职院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如表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4 页1.3.2铜仁职院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如表2)2怀化铜仁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协作的意义和潜力2.1战略协作的意义2.1.1有利于服务整个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当前,中国大区域性经济带和城市群经济区的快速形成,赋予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新的特征,培养高素质职业化人才已成为中国“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历史使命。
在此情况下,怀化与铜仁两地高职院校建立战略协作关系,共同聚焦协作区域内高职教育与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探索高职教育协作区域内合作体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4 页与机制,对于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打造中国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平台高地,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2.1.2 有利于形成强大竞争合力,在激烈的高职教育市场争夺中取得优势地位当前,国内高职教育市场竞争激烈,要想取得较多市场份额,单靠一家的“单打独斗”难以壮大,需要与其它具有不同优势的高职院校加强合作,强强合作才能“重拳出击”,以较低成本占领较多份额怀化铜仁两地高职院校通过构建区域协作新格局,实行“抱团发展”,在理念分享、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方面加强合作,形成整体,在全国形成较强的聚合性竞争优势2.1.3有利于发挥资源最佳效益,是两校优势互补、提高办学效益的双赢之道当前,资源紧张、经费短缺是各院校普遍遭遇的问题,建立战略协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形势和内在需求,有利于高职院校的转型升级怀化铜仁两地高职院校开展战略协作,有利于将各自的比较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如在研究领域,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关键的地方;在教案领域,让学生能够感受不同教师的教案等形成区域影响,树立协作办学表率,提高对学生就读的吸引力2.1.4有利于最大限度满足学生接受高质量高职教育的需要,培养优质人才高职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阶段发展,职院学生的学习需求呈现多样化、丰富化的特征,如何最大限度满足学生接受高质量高职教育的需求、培养各方面优秀高职人才,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怀化铜仁两地高职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4 页校加强协作,将有利于学生在更广泛的学科、更多的选择余地的背景下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两校拆除围墙、在优势专业与师资等方面沟通协作,将各自的优势集中起来,互补互促,为片区发展提供教育和人才保障2.2战略协作的潜力2.2.1占有地缘性优势,存在共同的文化和诉求怀化铜仁分别位于黔东和湘西两省交界地区,地理位置毗邻,对接交通便利,同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范围内,同属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内陆贫困地区,有共同的民族文化和发展诉求一方面,两地民族融合和文化开放程度高,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以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文化为特色的多民族地域性文化;另一方面,怀化和铜仁两地职院存在共同的发展和利益诉求,加强衔接沟通,寻找共同点并形成合力,则更能引起上级的重视和争取政策支持。
2.2.2同处武陵山片区,有区域内高职教育政策导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关于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做了强调:要建设一批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形成面向武陵山片区集约化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改造和完善各级职业教育学校主干专业教案、实训条件;大力培养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和民族文化艺术人才、民间工艺技能人才;重点支持旅游、民族文化和现代农业等专业性职业院校,改善学校设施,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政府的支持推动态度将为怀化铜仁两地高职院校的合作开启“绿色通道”2.2.3困难与机遇并存,人才需求要求加快区域协作作为国家第一个扶贫攻坚实验区,国家已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区域生产力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4 页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为武陵山片区承接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产业转移、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武陵山片区近3000万人口,跨十多个地区,需要2-3所好的职院来支持发展的需要在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怀化职院和铜仁职院恰逢难得机遇,同时也任重道远,两校若能加强合作,将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各项协作的推进中抢占先机。
2.2.4宏观与微观着眼,协作的潜力需求均较明显一是在发展实践中,武陵山片区内各级政府和群众已经形成了区域协作发展的共同意愿,并开展了相关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为加快片区协作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武陵山片区着力构建“六中心四轴线”(其中“六中心”指:黔江、恩施、张家界、吉首、怀化、铜仁六个中心城市)经济带格局,怀化和铜仁作为武陵山片区的两座中心城市,遥相呼应,交流合作的机遇和前景将大有可观三是怀化职院与铜仁职院两校非对称专业各有发展,可在优势专业和科研领域等方面加强互学,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外来资源的共享,有利于自身的进步3怀化铜仁高职教育与人才培养战略协作的路径探寻未来的高职教育市场,将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时代高职院校要适应时代潮流,打破过去“封闭自守、绝对竞争”的思维,积极推进协作交流,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开展竞争性的互补合作,才能在职教发展和人才培养上实现双赢 3.1 站在武陵山片区发展的高度,试水区域性联盟3.1.1高职院校区域性协作战略联盟的简介和列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4 页高校区域性联盟指特定区域内若干高校之间通过资源共享、师资互聘、科研合作等方式建立起来的联盟协作关系,联盟成员间将开展跨校选课、教师互聘、学分互认、对口帮扶及人才培养,共同组建科研团队,开发科技成果孵化、产学研对接、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共同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如2005 年,横跨上海、浙江、江苏三省的八所学校组建了著名的“长三角名校联盟”,主要有交换生计划、暑假班计划、联合举办博士生论坛和暑假学校、成员学校之间推行学分互认等制度3.1.2窥见怀化职院铜仁职院实行区域性协作战略联盟区域性协作联盟成立后,可以资源、信息等形式,实现地域和空间优势互补,增强两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可在相同或相近专业内开展短期学生交流工程和教师研修工程,进行课程交流、教师互聘、专业共建等多种形式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就重点建设专业和共同关注领域开展合作研究,互通学术信息,联合申报和承担重大研究工程(课题 ),联合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建立日常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机制,创新办学思路,提高办学质量等3.2全面深化协作内容,联合打造武陵山片区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高地3.2.1联合办学,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探索两所职院之间生源互招办法;实行学生交流学习和联合培养制度,互认学分,学生可根据有关规定相互转学和转专业;开展课程学分互认和学生第二校园学习交换,交换学生可以在另一职院进行一学期或多学期的学习,两所职院互相承认交换生在交流校学习和交流期间取得的课程成绩与学分3.2.2师资互聘,实行教师资源共享工程互聘教师,共建教案团队;互相开放实验室和实训、实习基地;互相开放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4 页书馆,联合举办应用技术技能竞技比赛。
3.2.3增进交流,共促课程设计和专业建设更加优化建立学科队伍共建、互访、学术交流制度,组建跨校的学术梯队;共建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共享建设成果;专业建设上可探索共建学科专业:铜仁职院优势专业有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畜牧兽医专业专业等,而怀化职院优势专业有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畜牧兽医专业、园艺技术专业等,两校完全可共同培育并相互学习特色专业3.2.4优势互补,稳步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两校之间校际科研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开放科研资源,建立跨院校科研创新团队,联合申报、承接科研工程,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及产学研活动;联合开展教材建设、教案与教改研究;联合建立和发布以精品课程为骨干的学分互认课程目录;建立共享的远程教育平台,便于师生进行远程学习3.2.5就业合作,形成职院协作的区域影响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提高就业率,是每所高职院的重要任务两校要加强整合现有学生就业平台,优化两校推荐就业资源配置,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怀化铜仁两职院在武陵山片区乃至全国的影响力3.3完善政策环境和网络建设,落实战略协作的组织与管理保障3.3.1建立联席工作会议制度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建立起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两校协作体系,切实维护好正常的协作秩序,积极营造良好的协作氛围,确保两校战略协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特别是在一些政策争取和共同发展利益诉求上,两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4 页要开展联席研讨、形成合力3.3.2设立专门的服务管理机构学习国外和东部地区高职院校加强战略协作的先进做法,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两校联盟协作的具体事务,并监督各项协作工程的开展可设立协作理事会,人员由双方校领导人和专门机构负责人组成,设定协作的规划和计划,协调和落实协作事项办公室要求有专职员工,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有履行职能的相应制度,能够保障两院之间联盟协作的协调统一、规范有序、精干高效,确保战略协作的持续推进和长远发展3.3.3整合网络资源,打造信息管理平台协作双方由于之前相对独立,彼此之间在校园文化、组织结构、管理风格等方面有着很大差异 ,这就需要通过构建网络信息平台,促进信息沟通,采用定期发布合作工程报告和合作论坛年度报告等多种沟通方式,整合联盟协作中的网络资源问题,为两院信息交流提供快捷通道参考文献[1]杨德广 .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校际合作办学探索[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2):1-5. [2]刘思伶 .我国高校校际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D]. 山东大学 ,2010. [3]孙平 .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战略联盟的研究[D]. 厦门大学 ,2012. [4]怀化市委职业教育调研组.怀化职业教育调研报告 [Z].2013(12). [5]陈述 .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构建[J].科技创业月刊,2010(1). [6]汪怿 .国外高校战略联盟与合作的几种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 ,2003(10).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4 页[7]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抚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Z]. [责任编辑:杨玉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