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读书作文谱BY唐彪.pdf

80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0967967
  • 上传时间:2018-05-2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88.24KB
  • / 8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读书作文谱唐彪,字翼修,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位语文教学法专家,明末清初浙江金华人,他的《家塾教学法》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以“教学法” 命名的理论著作, 是《父师善诱法》 和《读书作文谱》的合刻本《父师善诱法》主要介绍“尊师择师之法”和“父兄教子弟之法”,以及各种教法常规卷末专门讲了那些“不习举业子弟的”学习特点及应采取的对策,还有乡村教童蒙之法等下卷主要介绍童子入学后应采取的各种教法,诸如认字法、书法、温书法、讹别改正法、读注法、背书法、学字法、讲书法、读古文法、读课文法、改文法等;《读书作文谱》总结了他写八股文的经验,“于制举之文尤注意焉” (仇兆鳌序),进行了初步的语文教学法理论建设, 其创立的教学经验对现代教育有很大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卷一凡书之首卷,不得不将根本工夫言之正虑初学见之,以为迂阔当也,然不可因此将全书去之不阅,后尽有切近易入目者,请随意从后卷起可也一)学基涉世处事, “敬”字工夫居多; 读书穷理, “静”字工夫最要然涉世处事,亦不可不静,读书穷理,亦不可不敬二者原未尝可离故周子言圣人主静,程子喜人静坐,已包敬字在内朱子恐人流于禅寂,于是单表敬字,日:“动时循理则静时始能静” 。

      此言最为了徹 大抵执事有恪, 动时敬也, 戒谨恐惧, 静时敬也;时行而行,物来顺应,动时静也,时止而止,私意不生,静时静也,二者本不宜分属但整齐严肃,于事上见得力,故日:涉世处事,敬字工夫居多也;澄清静坐,于道理上易融会,故日:读书穷理,静字工夫最要也 今彪先欲人读书穷理, 故专阐发 “静”字,因多集古人之言以证之唐彪日:心非静不能明,性非静不能养,静之为功大矣哉!灯动则不能照物, 水动则不能鉴物, 静则万物毕见矣 惟心亦然,动则万理皆昏,静则万理皆徹古人云:静生明《大学》日:“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颜子未三十而闻道,盖静之至也伊川见其徒有闭户澄心静坐者,则极口称赞或问于朱子日:程子每喜人静坐何如?朱子日:静是学者总要路头也每日间取半日静坐,半日读书,行之数年,不患不长进然世人有终日读书不辍者,竟无片时静坐者,是止知读书之有益,而不知静之为功大也何不取古之言细思之?《易》云:君子以洗心退藏于密又日: “收敛归藏,乃见性情之实 《诗》云:“夙夜基命宥密 ”诸葛武侯日:“宁静以致远司马迁日,内视之谓明,反听之谓聪诚以静坐不视,则目光内照,不听,则耳灵内徹, 不言,则舌华蕴, 故日:三化反照于内, 则万化生焉,全才出焉。

      虽然,非可以徒然从事也,必宜觅致功之法昔周濂溪欲人寻孔颜真乐在休处,罗仲素欲人看喜怒哀乐未发时气象如何,柴阳皆两赞其妙彪亦有一诀,欲人寻认此身本来真面目三法之中, 任用一法, 时常寻看, 或十年,或二十年, 寻看得来,固属上智,寻看不来,心亦有所专主,自然能静即此,是操存实际功夫也心无累能静,勤省察以驱闲念能静,不疾行大声能静,不见可欲能静人性多喜流动而恶寂静,坐不数刻,心未起而足先行矣,此学人通病也 昔金仁山以带系足于椅, 足行而带绊之, 乃转复坐许白云亦于门阈上加横木,每行至门,为木所格,复转静坐昔之先哲,皆于禁足一事,极其留意也天下至精之理, 与至佳之文, 皆吾性中所固有 孟子日: “万物皆备于我矣”,际象山日:“人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朱子日: “六经所以明理,理既得,可无事于经”六经且然,何况文字,进而上之孔子亦日: “余非多识也,予一以贯之大圣大贤,其言同出一辙, 然则学者亦必从源本上寻讨实功,以为基地,反求于内,使心定性灵,慧光焕发(此须名师指授,非能自发,故古人云:无师传授枉劳心);外则取精微书卷,简练揣摩,通其世务,精其文章,斯体立而用始随之若内无根本工夫,虽博极五车,恐于性命之学,终未能有实得也。

      二)文源武叔卿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文字俗浅,皆因蕴藉不深; 蕴藉不深, 皆因涵养未到 涵养之文, 气味自然深厚,丰采自然朗润,理有馀趣,神有馀闲,词尽而意不穷,音绝而韵未尽,所谓渊然之光、苍然之色者是也程明道谓子长著作微情妙旨寄之笔墨蹊径之外此无他,惟其涵养到,蕴藉深,故其情致疏远若此三)读书总要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必当备以资查之书书既有正有闲,而正经之中,有精粗高下,有急需不急需之异,故有五等分别也学者苟不分别当读何书,当熟读何书,当看者何书,当熟看者何书,则工夫缓急先后俱误矣至于当备考究之收,苟不备之,则无以查学,学问知识何从而长哉!学人博约工夫,有何合成一串者,有可分为两事者《孟子》博学详说,似先博而后约也《中庸》博学审问,是博之事,慎于思明辨, 是约之事 颜子博文约礼, 皆似同时兼行, 不分先后外更有先约后博者,志道、据德、依仁之后,又有游艺工夫也此三者,虽有或先或后,或同时之异,然皆可合为一串也惟科举之学,则宜分而为二,何也?科举之学,除经书外,以时文为先务,次则古文 窃谓所读之时文, 贵于极约, 不约,则不能熟,不熟,则作文时神、 气、机、调皆不为我用也。

      阅者必宜博, 经、史与古文、 时文不多阅, 则学识浅狭, 胸中不富, 作文无所取材,文必不能过人由此推之,科举之学,读者当约,阅者宜博,博约又可分两件也朱子云:今人读书,只要去看明日未读的,不曾去细绎前日已读底又日:“今人读书,未看到这里,心已想后面,未曾有所得,便欲舍去了 朱子为读经、 史者规戒, 非为读时文者而言,然已确中少年读文弊病但此弊病,其来有由,只因内无家学,外无师传,虽读过四书五经,尚未讲解明析,此外所读者,非腐烂不堪之时艺,即怪诞之假高文,其诸经、通鉴、古文,全未之见,纵读古文化数篇,亦不过是坊间所刻,或寄于坊间所卖十数种古文而已其中所载佳篇甚少,而又皆删头截脚者也所读者止于如此(余已指其陋处,于选古文条中,更观后诸古文评,而其陋益可见矣)故腹中空疏,全无所有,于是未读了此篇,又想他篇若曾读得好书佳文, 而又得父兄师友指点, 则玩索有味,自然不肯舍置,又安肯孜孜鹜于未读而反忽略夫现在当务之功哉!按程子言,科举之学兴,士人致功,宜取两月读经、史,一月读文章此言经、史、文章宜分月致功也朱子又将经、史分功,谓读经难, 读史易, 宜四十日读经, 二十日读史 详观其法,皆取分日致功,岂非以精专则易为力欤!近时读书者,皆以午后及夜间阅《鉴》,以作兼课,此难以责备下资也。

      每日有馀力兼行固善,苟无馀力兼治, 则当如程、 朱二公之法, 分日读之为善彪又谓读古文、时艺,亦当分先后多寡,如童子幼时,急需在于时艺,故当先读时艺至时艺读二百篇后,则当半月读古文,半月读时艺,此日期多寡又不可不分也十三经,除《仪礼》、 《公羊》、 《谷梁》、 《尔雅》外,其余九经,共四十七万八千九百九十五字欧阳永叔言,以中资计之,每日读三百字,则四年半可以读毕,即或下资,加一半工,亦九年可以读毕此语诚是也余备载其言于《善诱法》中,然终难概望之于人也故余又立删读诸经法于后士人于本经之外,馀经皆畏繁[一本作终]难而竟置,引非也择取大纲与适用者,就简而读,纲领既熟,馀自易阅,不功省而获益多乎?近见五经删本,凡五六种, 有已刻者,有未刻者,然亦各出己裁,不能合一彪于此亦有陋见,与诸删本不同,欲分当读、当阅为二项,为科举之士筹,为下资设法也《礼记》取内则《曲礼》、 《曾子问》,祭法、祭义、祭统(三篇)读之,馀则阅之《易》则取乾坤两卦,并系辞传、说卦传读之,而大纲已举,馀阅之自易也 《春秋》精义、条例尽见于杜预《春秋左传序》 中,熟读其序,更取《左传》 佳文多读之, 再阅《春秋》本文,证之以《左传》 ,则经与传皆明晰矣。

      至于《书》之宜读者,二典二谟与稷益也,禹贡与促虺之诰,伊训说命与洪范周官也,馀阅之可也《诗》之宜全读者,二南也,十五国风与二雅,则择紧要者读之,方中、淇奥、鸡鸣、昧且、驷驖、小戎、 鸤鸠、七月,宜读也;棠棣、伐木、小弁、蓼莪、北山、楚茨、莆田、大田、宾筵,宜读也;文王在上、大明、瓜瓞、思齐、皇矣、有声、生民、公刘、抑抑、奕奕、江汉、宜读也;三颂可全读,或删三分之一也 盖不读其紧要者, 则我与书毫不相习, 突然阅之,恐捍格不能相入;读而后阅,有针以引线,必易解、易记也已上诸经,除四书已读, 《左传》繁多不论外, 馀《易》 、 《书》 、 《诗》 、《礼》四经,总计所读之字,不过万五千余言以下资计之,每日读百五十字,则三百日可以读毕;中资日读二百字,则不必三百日矣如此简易也,人何不奋励行之哉!宜将经画七八百字,分作五日读之, 每日读四十遍, 五日之后, 必能熟背 此妙法也,今指出与人共之系托圣之书,不但列于十三经之内,且列于九经之中,读之即可当一经之数,当读一也;其言整齐而有序,由天子以至于庶人,以包括行孝之人,其义由近而远,由小而大,且推至于精微详悉,以包括行孝之事,后世言孝之书虽多,总不能出其范围,当读二也;孝为百行之原,为生人之首务,不读其书,不知何以为孝,何以为非孝,虽欲尽孝不可得矣,当读三也;文辞至简,字止千有八百,不必周旬满月,可以读毕,当读四也。

      乃竟不得并于四书以取士,而人亦多不读也,谓之何哉!先儒有言,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人不知礼,与禽兽奚异! 诗日: “相鼠有体, 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 胡不遄死!”甚言礼之不可须叟离,则《礼记》比诸经尤当急读也朱子云:须将《礼记》选也其切于日用者,与人读之毛稚黄日:《礼记》“曲礼”、 “内则”二篇宜另简出,并于《四书》命题考试苤必属之学礼专家也至哉言乎《周礼》 一书,相传制自周公, 有五人信之, 即有十人疑之,余亦疑非周公所作也但其书传世既久,纵非周公所作,亦必是七国与秦时贤十之所为耳,其去古未远,故言有根据,有合于古先圣王之精意,美善之书也善读书者,于其言之合于四书五经才从之,其不合者,则从四书五经,而不必从其说若经书所不言,而彼言及者,苟可行之今日,即非周公之书,亦宜遵也;苟不可施之今日, 即真周公之书, 亦当置也 凡读书者, 一当论世,次当论地世之纯浇不同,地之风俗各异,古圣人良法美意,不能行于后世, 不可行于殊方远域者甚多,后之人何能拂乎时势风俗以求合古也得此意以读书,则无书不获益矣!凡书之托名者甚多, 苟其书真美善,不必问是其人所著否也人之有大学识者,其淑世之心,每不能自已,笔之于书,又恐不行于世。

      故托前世圣贤以名之,无害其善也后之人,辨而赞美之可也,专指其伪,不言其美,令无知者信吾言而鄙弃其书,则辨之者之过矣惟真庸陋之书,则辟之自不容已也钱懋修问: “学者看史鉴当在何时?”余日: “此当因人资力资胜力优者,年十三四时便可致功;其次则十四五;又其次,或十五六必当披阅但其初必父师讲解一周,然后令彼自阅,始能因文解义,识其成败是非或父师不能多解,得解一二百张,略知大意,亦庶几焉不然,史鉴文义高,叙事古,初学何能自阅也《资治通鉴》固非下资所能阅,然不可不备之以资考核,顾瑞屏《正史约》虽止二十余本,似乎太简,然条例颇整齐,似胜于诸刻,亦中下资之稻梁也类书极多,不下万本,非中资之家所能尽备,惟《文献通考》 、 《唐类函》、 《正字通》、 《五车韵瑞》尤系适用之书稍有馀之家,必当置之以备考核也诸经既读,必期于能解,苟不解其义,读无益也然贫者欲延师而授,恐力有不能,余再四思维,设为三法:其一,随地就师而听讲,先求得其纲领,如《易》之乾、坤,《诗》之二南,《记》之曲礼, 皆纲领也 纲领既明明, 则研求之方, 已得其半,其未聆解之书,可以推类自考索矣其一,宜娴古经之句调,盖典、谟、盘诰,语皆古隽,次则《左传》之辞,峭健而华,熟习二书之句调,则他经之文从字顺者, 皆大欢喜可思索而得其解矣。

      其一,宜联络邻里之士,或姻族之士,资胜兼好学者,或十人,或八人,为讲经会, 每人本经之外, 各再究一经, 彼此互为讲解,以己之长,易人之胜,人亲地迩,谅无难于行者是三法也,能行一二,自足明经子弟患无志实学耳,苟真有志求益,何患乎有不及解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