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聂氏家族百年春秋.doc
4页聂氏家族百年春秋史西洲历尽沧桑的聂家人,在上海已经生活了七代人一有机会,他们还要去辽阳路上的聂家花园看看他们还是湖南人的脾气——传统又现代,粗犷又细腻,超前又怀旧,支离又抱团……他们从不言败乐善好施的聂氏先世祖先聂继模在清初是衡山城西一家小中药铺的老板,以乐善好施知名远近他以优秀的医术济世救人,即便八十高龄,也为难产妇女深夜出诊他自我规定每月初一和十五实行义诊,不仅对来店抓药的贫民义诊,还主动去县监狱为犯人们义诊送药后来其子聂涛在陕西镇安县做了县官,他去陕西看儿子时,仍不忘老传统,仍在初一和十五去该县监狱送诊送药聂继模教子有方,诗书终生不离其手,更亲作《诫子书》,教导儿子要时时警惕,莫因地僻、官小、责轻而偷安藏拙,磨钝意志,应有担当精神所言居官之道,字字珠玑,发人深省,广为流播,在历代家训中堪称上乘,被收入《皇清经世文编》聂继模的良好声誉、家教以及人脉,开创了一个三代进士、两代翰林的衡阳望族,子孙以诗、书、文名世,代不乏人聂缉椝的父亲聂亦峰亦为进士,并点了翰林,散馆后外放广州各地当县官,长达30多年他继承先祖乐善好施的传统,每到一地,总要捐助建育婴堂、牛痘局、清节堂(为清苦寡妇而设)、宾兴馆(资助贫士考试而设),这些善举深受当地百姓称颂。
亦工亦农聂缉椝聂家公子聂缉椝(1855-1911)长得一表人才,生平好经世之学,虽无科举之名,然秉公办事,乐善好施酷似乃父,正是曾国藩中意的乘龙快婿1875年,聂缉椝和曾纪芬在曾国荃的主持下,结为伉俪虽然科场不兴,但是聂缉椝凭着自己的努力做了上海道台,兼任洋务企业江南制造局总办在任8年期间适逢中法战争爆发,他主动联络水陆各军,以加强上海防务他又延请傅兰雅等西方顾问,大量翻译西方科技书籍,仿制西式武器,加强了清军战斗力中法之战中国获胜,他的名声亦为朝廷上下瞩目在他主持下,江南制造局甩掉了连年亏损的帽子,转亏为盈,他卸任时还盈余十几万两银子1903年9月迁任浙江巡抚至此,从走出衡阳起的14年间,聂缉椝已从一个帮办跃升为上海滩的一把手,位列封疆1905年10月,聂缉椝因浙江铜元厂舞弊案而被解职后,自感一生忠于朝廷,却遭诬陷,乃告诫其子孙:“聂家子孙以后再也不要当官!”之后聂缉椝便回到湖南老家,置办农田,种稻种棉,过起清闲日子,而把上海的产业交给儿子打理聂家在湖南老家买田的气魄并不下于在上海买厂,在长沙建有很大的宅院聂缉椝在洞庭湖边大规模地围湖造田先购得南州淤田四万余亩,又陆续收买邻近湖田一万余亩,组成了聂家的领地。
这在后来的几十年中切实给聂家子孙带来了福泽一旦他们在上海的生活出了问题,或碰上战乱,他们就会天然地向这块根据地挨近精神领袖曾纪芬光绪元年(1875),曾纪芬24岁嫁入聂家时,丈夫聂缉椝还是个藉藉无名之人,乃父曾国藩和公公聂亦峰都已过世,她担当起相夫教子的重任曾氏思想正式带入聂家,使这个家族由衰复盛,光耀一时聂缉椝去世后,夫人曾纪芬成为聂氏家族的精神领袖,聂氏后人最终建立起自己的企业王国所以曾纪芬有“总督之女、巡抚之妻、巨商之母”的称号曾纪芬广结善缘,充分整合了曾氏的名门资源,帮助其丈夫一步步走向成功,当上了制造局会办一职,有了进入近代企业历练的经验,为今后自己办企业打下了基础;她秉承乃父曾国藩思想,勤俭节约,朴素平实即使有万贯家私,也绝无豪华奢侈之举,更将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风坚持下去直到民国后的几十年间,她的房间里仍置有一台手摇式纺机和一台缝纫机,坚持每天晚饭后纺一两棉花,凡能自己动手的事,决不让人替代在精神上她始终是聂家的领袖,凡重大家事都要与她商量曾纪芬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与时俱进,指导儿子在企业经营上敢于创新,将旧体制下的官商合办企业变成近代化经营体制;她扶危解难,乐善好施曾纪芬嫁到聂家时,婆母对佃户十分苛刻,遇灾年歉收佃户请求减租,她总是斥而拒之。
倒是曾纪芬富有怜悯心,经常和丈夫背着母亲去抚恤佃户们,甚至垫付私房钱去弥缝 实业巨子聂云台1890年,聂缉椝任苏松太道台时,当时上海正筹办官商合办的华新纺织新局,聂缉椝拥有股票450股,占股权的十分之一到了1909年收买其余股票,改为独资经营的恒丰纱厂,成了聂家的独资企业,由儿子聂云台任经理1912年聂云台废弃蒸汽锅炉,在恒丰改用电动机,成为中国第一家采用电力的纺织厂这不仅是动力上的改变,也是一次制度的革新,原来的包工头制也随之被抛弃他积极引进新技术和设备,聘请外国技师做顾问,指导工作;重视技术培训,自1909年起就亲自主持开办训练班,还委托南通纺织工学院代办培养技术工人,被他送出国培养深造的前后有数十人聂云台在技术和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恒丰在十多年间又有了大的飞跃,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获利逐年增加,1918年资本为60万两,1919年增至90万两,1925年达108万两,恒丰成了上海实业界一面成功的旗帜,聂云台不仅成为聂氏家族的中心人物,还被誉为纺织界的泰斗抗战期间,上海社会崇尚华丽,奢侈成风聂云台有感而作,于1943年间撰成《保富法》一书,刊登于上海《申报》,一时传为佳话。
这本书倡导人文关怀,呼吁扶危解难,点出经商、致富何保富的根本要诀,成为经商保富的龟鉴,又是治国之嘉言,做人的指南针聂云台告诫人们:数十年所见富人,后代全已衰落不义之财越多,对后代的不良影响越大,聚敛愈多者,其子孙最衰败不肯取巧发财,子孙反能有饭吃,有兴旺气象惟有行善积德,放远见识,宽大心量,才是保福保富的最好途径这是曾在中国企业舞台中心的聂家留给后人的最好精神财富五卅英雄聂光墀聂家二房的儿子聂光墀在圣约翰附中毕业,又在圣约翰读了大学一年级,由于对化学专业不很感兴趣,第二年又考入交大机械学院,在交大结识了一些进步同学,常常参加进步学生的集会活动,与陆定一、赵宪初同志是前后期的同学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发现自己虽然满身溅满了血,但自己并未受伤他想到圣约翰是自己的母校,那里美国人的势力和影响比较大,应该到那里去作宣传,让母校师生明白事情的真相,进而发动学生声援在他挥舞着带血的手,在校园里宣讲时,学生愈聚愈多,群情激昂,引起了校长美国人卜舫济的不满,他以聂光墀已不是约大的学生了为由,下令赶他出去聂光墀不吃这一套,跟他大声辩论起来,周围学生义愤填膺,纷纷帮助聂光墀来责问卜舫济卜舫济恼羞成怒,声称下令开除这些学生。
双方越争越烈,一些爱国教师也出来站在了学生一边,最后形成了553名学生集体退学,19名华籍教师集体辞职的局面,促成了光华大学的诞生聂光墀那天在离开圣约翰校园时,愤而掷下一句话;“这个学校如果不回到中国人手里,我就永远不踏进这校门!”聂光墀的爱国热情是一贯的,他最看不得外国人欺侮中国人他考上上海交大后,奶奶曾纪芬非常高兴,拿出一笔钱供他将来出国留学,谁知这笔钱后来被叔叔们拿去用掉了但他很争气,又考取了铁道部的公费出国留学,回国后受英国人的高薪聘请,在杨树浦发电厂任工程师有一天他去餐厅吃饭,看见走在前面的英国工程师要了一份牛排,轮到他领饭时,他说他也要一份牛排,餐厅人员说,那是专供外国人吃的,中国人没资格吃,一听这话聂光墀即刻火冒三丈,随手掏出笔来书写辞呈,昂头而去,再也没有回来解放前后,他在大同大学、交通大学任教授,是我国热力发电和蒸汽透平工程界的知名学者,在工程界享有盛誉以自己的方式叩响世界从聂家花园里走出的名人不少,除了聂缉椝、曾纪芬、聂云台外,六子聂潞生(恒丰纱厂中期总经理),孙子聂光堃(聂含章,恒丰纱厂后期总经理),四子聂其炜(中国银行协办、中孚银行行长),七子聂其贤(清末湖南武军司令官、武字黄统领、省防守备队司令官);后代中更是人才辈出,难以枚举。
聂家的外孙、外孙女及外孙夫人当中,也出现了一大批奇特的人才历尽沧桑的聂家人,在上海已经生活了七代人一有机会,他们还要去辽阳路上的聂家花园看看他们还是湖南人的脾气——传统又现代,粗犷又细腻,超前又怀旧,支离又抱团……他们从不言败他们相信张爱玲说的:“湖南人最勇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