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成果推广祁菊花.doc
9页利用“祁菊花中药材生物快繁技术研究”项目成果推广种植新品种取得较好效益我们利用安国市胜利药材秧苗种子站研究的祁菊花生物快繁技术成果,在我市明光店乡、西城乡进行推广种植,去年收到了较好效果,共计种植260亩祁菊花,采用该成果技术及品种,在祁菊花种植区收效明显;经地比试验,采用该品种的祁菊花较本地传统祁菊花亩增产达到33公斤左右,共推广种植260亩,总增产达到8580公斤,按每公斤30元计算,共增加利税257400元其采用的成果具体如下:项目简介祁菊花是安国市八大祁药之一,近年来,祁菊花品种混杂和退化十分严重,不但明显的降低了该药材的产量,影响了药农种植该药材的收益,也降低了该药材的品质,影响了它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本研究通过综合采用常规育种技术和组培脱毒技术,对祁菊花品种进行了提纯复壮和品种改良。
通过典型株系选择,建立起了具有优良基因型基础的复壮种群、在此基础上利用茎尖脱毒和组培快繁技术,脱掉了系统侵染的植物病毒,获得了丰产、抗病、优质的祁菊花新品种另外,通过株系选择,优中选优,选育出了3个不同类型的纯系新品系所选育的新品种,在绿色栽培条件下,比生产上的普通品种增产60-170%,增产达极显著我们在安国市进行了生产示范,在普通大田生产条件下,它比对照品种增产高达34.15%经过品质分析,新品系的外观、内在品质也有提高,经药检所专家鉴定,在脱毒祁菊花中见到了多年不见的花粉粒,这也是恢复品种特性的一项指标所以,该研究达到了对祁菊花产量、品质、抗性的综合改良,目前,所选育的新品种已在生产上加速推广利用在选育品种的同时,研究总结出适宜祁菊花的组培快繁条件,建立起了新品系的无性快繁技术体系,可为大田生产提供一代脱毒苗;一、项目指导思想药用菊花系菊科植物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 Tzvel.]的干燥头状花序,属于大宗中药材品种它是药食两用植物以头状花序入药,具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利血脉,除湿痹,散风降压之功效它是多种中药制剂的配方成分之一,临床上也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等重大疾病。
菊花也是重要的保健品原材料,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菊花茶、菊花食品、菊花酒、菊花药枕等也也渐成时尚菊花也是出口创汇的主要中药材品种之一所以,发展药用菊花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祁菊花是我省八大地道祁药之一,主产地在安国及周边县市,安国市常年种植面积1万亩左右,周边县市如:博野、定州、蠡县、清苑、深泽、灵寿、行唐等也有较多种植近年来,祁菊花品种的混杂和退化十分严重品种退化导致病虫害加重,如药剂防治不及时,菊花黑斑病的田间病株率一般可达30-50%,重者可达到80%以上,生长期间至少用药4-5次防治病虫害,既增加了生产成本,也加重了该药材的农药残留退化品种的生长势变差、花朵变小、亩产量由200公斤下降到了100公斤左右,甚至有的只有几十公斤,严重影响了药农种植祁菊花的收益;也影响了我省地道祁药(祁菊花)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国家推广中药材GAP种植,规范种苗质量是首要的内容,混杂退化品种的整齐度差,花朵变小,难以生产出品质稳定的优质药材,因此,选育产量高、质量好的祁菊花优良品种对于规范种苗质量进行祁菊花GAP种植、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民种药收益、扩大国内外市场的具有重要意义对祁菊花田间调查发现,现有品种内存在广泛的变异类型,植株高度、分枝数目、花朵大小、现蕾和开花时间、抗病性,花色等都具有明显的差异,这是系统选种的良好基础。
分析祁菊花混杂和退化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重视中药材发展属于起步阶段,药材品种的培育工作相对滞后,药农种植的祁菊花品种是多年延续下来的混杂群体,不是纯系品种 二是祁菊花在多年无性繁殖过程中,自然条件会诱发芽变,这种变异多数是不良变异,而药农缺乏去劣留优的经验,使这种变异积累而导致群体遗传性状的逐步退化三是感染和积累系统侵染的植物病毒,病毒感染将降低植株生长优势和综合抗病性,加重了对其它病虫害的感染,所以,退化的祁菊花感染黑斑病非常严重,农药防治不及时会产生成片死株而减产或绝收针对祁菊花生产现状及现有品种特点,研究综合采用常规技术(系统选种)和高新技术(组培脱毒)方法对祁菊花品种进行遗传改良,首先采用系统选种的方法对产量、抗性、花期等目标性状进行结合改良,利用现有种群中的变异基础,通过系统选育方法纯化和提高新品种的遗传变异水平,在此基础上,针对无性繁殖植物易感染植物病毒的特点,对优系进行茎尖脱毒实现生理复壮系统选育与组培脱毒技术的结合,既可获得表型性状整齐一致的品系,又能明显提高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性另外,亦可通过对特异变异性状的筛选鉴定,获得特异新种质,为今后开发该药材的新用途积累物质基础。
二、研究内容 1、祁菊花的提纯复壮研究选育出恢复祁菊花产量和内在、外型品质特性的优良品种,保持传统品种优良特性 2、组培脱毒技术的研究研究茎尖培养脱毒技术,诱导脱分化、再分化、生根壮苗的适宜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 3、新品种选育及新种质创新研究选育提高祁菊花产量达15%以上的新品系和具有突出特点的新种质4、有性世代诱导途径的研究药用菊花为分根无性繁殖植物,只开花不结种籽,通过人工控制光照周期,改变生长发育特性,诱导有性生殖为菊花品种的杂交改良提供技术保证三、研究方案1采用系统育种手段对祁菊花进行提纯复壮和遗传改良在菊花生长期间到药农的生产大田观察并大量选拔优良变异单株和典型株系,同时挂牌标记,开花后将标记的单株进行决选,将中选单株基部再次系绳标记,告诉药农保留标记单株较高的茬口冬前或春天收回标记单株根蔸在学校试验站将中选单株种植株行谱,采用55厘米*55厘米的株行距种植,以便于田间调查和优中选优操作认真观察记载株系间的生长发育特性,收获前对生长势、抗病性、开花期、花朵数目及大小等产量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和筛选学校药材园所有试验均采用不使用农药的绿色栽培条件,保证个体间抗病性变异充分表达。
以便于鉴定筛选基因型之间的真实差异在株行鉴定的基础上,筛选优良株行提升到株区初比试验,在株区中再次优中选优提升到品比试验,株区和品比试验以大田生产种苗为对照,对各品系收获的菊花进行主要药效成分绿原酸和总黄酮类含量的测定,筛选品质指标优于对照的品系,通过分株扩繁2采用茎尖脱毒组培扩繁技术进行生理复壮结合株行鉴定和株区比较,每年筛选30-50个苗期生长健壮的株行(区)材料,结合苗期打尖进行室内茎尖脱毒培养,当年生育期间表现优良的株系保留室内脱毒苗重点扩繁,淘汰产量低的株行相应脱毒苗,将保留的各株行组培脱毒苗混和种植,作为原品种的复壮品种,将在品比试验中筛选的增产效果显著的新品系相应脱毒苗加速扩繁,最终推出经过组培脱毒的混选复壮品种和经过系统选育的纯系优良新品种提供生产示范和推广应用3 以MS、B5和N6作为基本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种类筛选的基础上,进行激素水平的梯度比较,以及碳源、维生素等因子的调控研究总结出适宜祁菊花脱毒、快速增殖、生根、移栽的无毒苗生产技术4 观察菊花的生殖特性,根据菊花是短日照植物的特性,采用人工控制光照时间,诱导提前花芽分化,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提前开花,人工摘除部分单性花瓣,促进双性花的发育,形成可育种子,为菊花人工杂交改良,利用杂种优势提供技术条件。
5 由于祁菊花变异非常广泛,通过在生产大田中细心观察,注意特殊变异类型的选择保留,并鉴定评价其特征特性,筛选出有利用价值的特异菊花资源,以丰富药用菊花的种植资源,为培育优良新品种和开发新的利用价值积累物质基础四、关键技术和创新点:1关键技术在咨询老药农和查阅相关资料,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祁菊花的典型性状,选择典型菊花植株进行提纯复壮在选种圃和鉴定圃创造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充分表达的条件,准确鉴别变异单株,选择优良变异单株培育出新品系在提高品种遗传基础的前提下,利用茎尖组培方法脱去植物病毒,严格控制茎尖的大小,保障脱毒彻底,选择适宜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保持脱毒苗在扩繁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2创新点:首次将系统选育和组培脱毒技术相结合用于药用祁菊花品种的提纯复壮和品种改良为生产提供了保持原有种性,产量提高34%以上的祁菊花复壮品种;选育出高产、抗病、品质得到综合改良,开花期不同的纯系新品系3个建立了一套适宜祁菊花脱毒快繁的组织培养技术体系总结出药用菊花有性生殖的诱导方法,为药用菊花品种杂交改良提供了技术基础祁菊花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SOP 祁菊花为菊科一年生草本药用植物,株高60—100厘米,叶互生,卵形头状花序,花开后为白色,以花入药,其药效有散风、清热解毒作用。
1产地自然条件1.1地理位置 河北菊花规范化生产基地,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安国市,地处东经115°10ˊ—115°29ˊ,北纬38°15ˊ-38°35ˊ,海拔23—36米,属于太行山东麓山前扇缘平原区,地质地貌属于太行山东麓山前扇缘平原区向冲积平原过度地段,成土母质,由冲积-淤积母质构成1.2光热降水条件 该地属半干旱季风性气候,特点是:冬春季节干旱多风,降雨集中于7、8、9月份,光热降水同季 该地区属华北大陆季风性气候,特点是:冬春季节干旱多风,降雨集中于7、8、9月份,光热降水同步该地无霜期187天,年平均气温12.1℃>10℃的积温4302.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5℃年日照总时数2685.3小时,年降水量550mm1.3大气、水质、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并执行GB3095-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9137-1998大气污染最高允许浓度标准;GB1516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3838-88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1.4菊花生产基地应距离交通干道,菊花加工场地应防止各种粉尘污染.1.5土壤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有灌溉条件的土壤、砂土壤为好,土壤粘重、瘠薄以及低洼积水池、盐碱地、薄沙土、粘土、低洼积水池均不宜种植。
2菊花种植材料 河北省的药用菊花,为菊科植物,学名Chrysanthemum morifolium(Ramat.)Tzvel在当地经数百年驯化和人工选择,初步确定河北省安国市栽培的菊花为栽培种,称祁菊花3栽种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4栽种4.1选地和整地 祁菊花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排水良好的农田均可栽培,但以地势高爽,排水畅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壤土、沙壤土、粘壤土种植为好,移栽前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厩肥2000—3000kg,并加过磷酸钙20kg做基肥,耕翻20cm深,耙平,做成平畦,保证地下水位离畦面0.6m以下4.2繁殖方法4.2.1分根繁殖 一般4月20日到5月上旬之间,待越冬种株发出新苗约15~25cm高时,便可进行分株移栽,分株时,一般选择阴天,将菊花全棵挖出,轻轻震落泥土,然后顺菊苗分开,选择粗壮的根以及苗的顶端切掉,每株苗应带有白根,根保留6~7cm长,地上保留15cm长,按穴距40×30—40cm开6~10cm深的穴,每穴栽1株,栽后覆土压实并及时浇水,每亩栽4160—5500株左右4.2.2扦插育苗 3月下旬~4上旬,5~10cm日平均地温在10℃以上进行4.3苗床准备 苗床应选择向阳地,于冬前12月深翻冻伐,施充分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