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DOC 10页).doc
10页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1、前言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因而在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必不可少2、热力灭菌效果监测方法2.1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化学监测法:理想的化学指示剂是既能指示温度又能指示持续时间化学监测法又分为指示卡监测法、指示管监测法和指示胶带监测法其中指示胶带法主要用于程序监测,即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要求每个待灭菌物品包处都要粘贴指示卡和指示管主要用于待灭菌物品包内作为灭菌效果的参考,不一定要求每个包内都放对于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真汽灭菌,要求每天进行一次B-D试验监测方法:将指示物放入大包(不得大于标准包)内和难以消毒部位的物品包中央,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物,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变化来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结果判定:检测时,所放置的指示物颜色或性状均变至规定的条件,则判定为灭菌过程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条件,则判定为灭菌过程不合格生物监测法:即用活的指示生物来监测灭菌过程是否合格的方法指示生物为耐热和嗜热脂肪杆菌芽孢(ATCC7953或SSIK31)菌片,含菌量为5.0×105~5.0×106cfu/片,在121℃±0.5℃条件下,D值为1.3~1.9min,杀灭时间(KT值)≤19min,存活时间(ST值)为≥3.9min。
监测方法:将两个菌片分别装入灭菌小纸袋内,置于标准包中心部位,或装入灭菌试管内,置于标准盒内将标准包放于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柜室内的排气口上方,或将标准盒放于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底部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将标准包或标准盒拿回实验室,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取出菌片投入臭甲酚紫卡芬糖蛋白胨水培养其中,经56℃±1℃培养7d(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基颜色的变化检测时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结果判定:培养基颜色未改变,则判定为灭菌过程合格;若培养基颜色由紫红色变为黄色,则判定为灭菌过程不合格注意事项:监测所用化学指示物或生物指示菌片,必须经卫生部认可和批准使用的,并在有效期内使用生物监测应一月一次2.2 干热灭菌效果监测方法化学监测法:将3~5个化学指示物分别放入待灭菌物品包中,并将包置于灭菌器最难达到灭菌的部位,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化学指示剂根据其颜色和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结果判定:与压力蒸汽灭菌相同物理检测法:将多点温度检测仪的多个擦头分别放于各层内、中、外各点,引出导线,关好柜门,由记录仪中观察温度的上升与持续时间结果判定:若所示温度时间曲线达到预设温度时间曲线,则判定灭菌过程合格,否则判定为灭菌过程不合格。
生物监测法:指示菌株为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9372)菌片,含菌量为5.0×105~5.0×106cfu/片,在温度为160℃±2℃时,其D值为1.3~1.9min,存活时间≥3.9min,死亡时间≤19min检测方法:将菌片装入灭菌试管中(1片/管)于柜室内每层靠门把手处放置两管,试管塞式试管帽放于试管旁,关好柜门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待温度降至80℃时,打开柜门,加塞(或帽)取出试管带回实验室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加入营养内汤培养基(5ml/管),于36℃±1℃培养7d结果判定:若每管肉汤清亮,则判定为灭菌过程合格若其中有一管肉汤混浊,则判定为灭菌过程不合格注意事项:所用指示菌片需经卫生部认可,并在有效期内使用该微生物的D值为 22.3氧乙烷(EO)灭菌效果监测仪器监测法:按照GB18279-2000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和常规控气附录C中C3.1的要求进行化学监测法:将化学指示卡放于常规测试包内,与待灭菌物品包放入柜室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卡,与标准包板进行比较,当指示卡上的色块与标准色板上的色块颜色一致,则判定为消毒工艺符合要求,产品可以放行;否则判定为消毒工艺不符合要求,产品不予放行。
生物监测法:指示菌株为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9372)菌片含菌量为5.0×105~5.0×106cfu/片抗力要求为:在环氧乙烷剂量为600mg/L±30mg/L,作用温度为54℃±2℃,相对湿度为60%±10%的条件下,杀灭90%的.6~5.8min,存活时间≥7.8min,死亡时间≤58min在消毒效果监测时菌量为5.0×103~5.0×104cfu/片放置菌片的数量应足够多,通常情况下,柜室容积<5m3时至少放置10片,5m3~10m3每增加1个菌片;大于10m3时每增加2m3增加1个菌片检测方法:将菌片放入待灭菌物品包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菌片小纸袋,送实验室,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取出指示菌片,投入含复方中和剂的05%葡萄糖肉汤培养基试管中,经36℃±1℃培养5d同时设阳性对照管结果判定:经培养,阳性对照在24h内有菌生长,监测样品全部无菌生长,则判定为灭菌过程合格;若监测样品有一管有菌生长,则判定为灭菌过程不合格注意事项:所用化学指示卡或生物指示菌片,必须经卫生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每个灭菌物品包均应粘贴化学指示胶带,作为程序监测指示物每月应做一次生物监测移值物必须等生物监测结果为阴性时方可使用。
2.4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辐照度值的测定:主要有辐照度计测定法和指示上学测定法辐照度计测定时,先开启紫外灯5min后,将测定波长253.7nm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灯管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待仪表指针稳定后,指针所指示的数据即为该灯管的辐照强度指示卡测定时,也先开启紫外灯5min后,将指示卡有图案一面朝向紫外灯,置于垂直灯管中央1m处,照射1min,将指示卡上的光敏色块与标准色块进行比较,读出辐照强度结果判定:普通30W直管紫外灯新灯照度值≥90MW/cm2为合格;使用中的紫外灯≥70MW/cm2为合格;30W高强度紫外灯≥180MW/cm2为合格注意事项:测定时电压220V±5V,温度20℃~25℃,相对温度<60%;辐照计必须在计量部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指示卡应获得卫生部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生物监测法:则按空气和物表消毒效果测原则进行2.5 手表面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时间:6步法洗手消毒后立即采样采样方法:五指并拢,用浸有复方中和剂的棉拭子在手指曲直面从指根到指尖往返涂擦2次,边涂擦边转动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拭子棉头投入10ml中和剂试管内,立即送检检测方法:细菌总数的检测:将采样管在混匀振荡器上振摇20S或用手用力振打80次,用1ml吸管吸取样品液1ml接种于90mm灭菌平皿内,每个样本接种2个平皿,用溶化并冷至45℃~48℃的营养琼脂15-18ml倾注摇匀,凝固后翻转,置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根据公式计算结果。
平均菌落数N×稀释倍数(10)采样面积30或60(cm2)细菌总数M(cfu/cm2)=致病菌的检测:将做总菌后的剩余样本液,分别分作几份,1份作大肠菌群测定,其余根据不同致病菌加等量相应的双倍浓缩的增菌液,经36℃±1℃增菌培养24h后,转划分离鉴别培养基,再经36℃±1℃培养24h,进行菌种鉴定注意事项:采样用品用具须预先进行灭菌处理并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用于采样;采样人员禁穿长裙、高跟鞋、带手饰、耳环,步履平缓,用力适度;样本记录要简捷、准确无误;样本在采回实验室后应充分振打、洗脱、混匀2.6 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工作应用之前采样方法:用5×5cm2的标准规格板放在被检物品表面,用浸有复方中和剂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均匀往返涂擦各5次,边擦边转动拭子,连续采4个规格板的面积(即100cm2),小件不规则物品采全表面(面积进行估算),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头投入10ml中和试剂管中,立即送检平均菌落数N×稀释倍数(10)采样面积100(或估算面积X)检测方法:与手表面消毒效果监测相同结果计算公式为:细菌总数M(cfu/m2)=注意事项:与手表面消毒效果监测相同。
致病菌与大肠菌检测也与之相同2.7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操作进行前采样方法:平板暴露法:布点≥30m2的房间用梅花布点法(即五点式)布点,<30m2的房间用对角布点法(即3点式)布点(房间转角处距墙1m)将普通营养琼脂(或血液琼脂)平板(直径90mm)放在各点处,高度距地面1.5m,打开平板盖,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盖好盖,立即送检检测方法:将平板底部朝上,放于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或进行致病菌的鉴定细菌数M(cfu/m3)=平均菌落数N平板面积A(4.52·π)×暴露时间T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进行采样;采样人员走动应平缓;其他事项与手表面消毒效果监测相同2.8 使用中消毒液的染菌量的测定采样时间:在使用过程中采样方法: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消毒液加入9.0ml复方中和剂试管中混匀,立即送检检测方法:用平板倾注法,操作与手表面消毒效果检测相同培养时一个平板于36℃±1℃培养72h,另一平板于20℃±0.5℃培养7d,计数菌落数并计算结果细菌总数M(cfu/ml)=每个平板上菌落数之和(N1+N2)×102.10 餐、饮、炊具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时间:在消毒后,使用前。
监测对象:主要针对医院食堂和病人配餐点采样方法:用2.0×2.5cm2的虑纸片用复方中和剂浸湿(竖起不滴液为空),贴于餐、饮、炊具表,5min时取下,每10张纸片合为一个样本(相当于采样面积50cm2),投入有50ml生理盐水的100ml三角烧瓶中,4h内送检检测方法:与手表面消毒效果监测检验相同也可用大肠菌群快速纸片,浸复方中和剂后粘则采样,每两片为一个样本(采样面积为50cm2)采样后送实验室培养24h,观察结果结果判定: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大肠菌群未检出为合格2.11 卫生洁具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方法:便器、尿壶等容器用沾有复方中和剂的棉拭子反复涂擦容器内表面及内口处,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头投入5ml复方中和剂试管中,立即送检拖把,抹布等物品用无菌方法剪取1×3cm2,直接投入5ml中和剂试管中,立即送检检测方法:与前面的致病菌检测方法相同结果判定: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2.12 内镜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时间:在消毒后,使用前采样方法:用复方中和剂灌洗管腔内表面,收集洗液于无菌试管中,立即送检检测方法:与手表面消毒效果监测相同结果判定:细菌总数≤20cfu/件,并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注意事项:样品记录时以件记,而不是以ml或面积记2.13 医院污物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时间:消毒后,清运前焚化消毒效果监测:可焚化物品以污物燃烧充分,彻底为标准直接检查碱化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后30min查PH值,若PH≥12,则继续消毒24h为合格氯化消毒效果监测:氯化消毒2h后,测定余氯>200mg/L,为消毒合格其他消毒因子消毒效果监测:以消毒后采样作致病菌检测,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2.14 其他织物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时间:消毒烘干后采样方法:按物品表面采样方法进行检测方法:按相关致病菌检测方法进行结果判定:以未检出相关致病菌为消毒合格2.15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产品污染监测采样方法:随机抽样,采样量按消毒管理办法规定执行检测方法:按《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