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井田开拓ppt课件.ppt
48页第二章 井田开拓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第二节 井田开拓方式第三节 井田开拓中几个重要问题分析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l一、煤田划分为井田一、煤田划分为井田l(一)煤田与井田(一)煤田与井田l1.1.煤田: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煤田: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的含煤岩系分布区l煤田分类:煤田分类:•富量煤田:面积大、储量丰富的煤田富量煤田:面积大、储量丰富的煤田•限量煤田:面积小、只能由一个矿井开采限量煤田:面积小、只能由一个矿井开采l2.2.井田: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那部分煤田井田: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那部分煤田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l一、煤田划分为井田一、煤田划分为井田l(二)煤田划分为井田(二)煤田划分为井田l1.1.划分原则划分原则l2.2.划分井田境界的方法划分井田境界的方法1)(1)垂直划分;垂直划分;(2)(2)水平划分;水平划分;(3)(3)按煤组划分按煤组划分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l二、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二、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l(一)矿井储量(一)矿井储量l矿井储量:矿井储量:井田内煤炭的埋藏量。
井田内煤炭的埋藏量l矿井工业储量矿井工业储量( (Z Zg g):): l 矿井设计的资源依据,一般是列入平衡矿井设计的资源依据,一般是列入平衡表内的表内的A+B+C级储量l矿井可采储量矿井可采储量(Z):(Z):l 矿井设计的可以采出的储量矿井设计的可以采出的储量.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l工业储量工业储量ZgZg、可采储量、可采储量Z Z,存在以下关系:,存在以下关系:l Z = (Z = (ZgZg-P)-P)××C (t)C (t)•式中式中 P P:永久煤柱损失,:永久煤柱损失,t t;;• C: C: 采区回采率采区回采率•((《《规规程程》》规规定定::厚厚煤煤层层不不小小于于7575%%;;中中厚厚煤煤层层不不小小于于8080%%;;薄薄煤煤层层不不小小于于8585%%地地方方煤煤矿矿不不低低于于0.70.7新新设设计计矿矿井井时时可可按按上上述述数数据据选取选取 ))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l(二)矿井生产能力(二)矿井生产能力l矿井生产能力矿井生产能力: :指矿井的指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设计生产能力。
万万t/a)l矿井井型矿井井型: :按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大小划分的矿井按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大小划分的矿井类型一般分大型、中型、小型矿井三种一般分大型、中型、小型矿井三种l1.1.大型矿井:大型矿井:生产能力为生产能力为120、、150、、180、、240、、300、、400、、500万万t/a及及500万万t/a以上的矿井;以上的矿井;l习惯上称习惯上称300万万t/a以上的矿井为特大型矿井以上的矿井为特大型矿井l2.2.中型矿井:中型矿井:生产能力为生产能力为45、、60、、90万万t/al3.3.小型矿井:小型矿井:生产能力为生产能力为9、、15、、21、、30万万t/a l(三)矿井服务年限(三)矿井服务年限l在划定的井田范围内当矿井生产能力在划定的井田范围内当矿井生产能力A一定一定时,可计算出矿井的设计服务年限时,可计算出矿井的设计服务年限Tl式中式中K——矿井储量备用系数;矿井储量备用系数;矿井设计一般取矿井设计一般取1.4,,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可取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可取1.5;;地方矿可取地方矿可取1.3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l三、矿井开采的概念三、矿井开采的概念l(一)井田再划分(一)井田再划分l1.井田划分为阶段和水平.井田划分为阶段和水平l阶段阶段: :沿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
沿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l开采水平开采水平: :阶段运输大巷及井底车场所在阶段运输大巷及井底车场所在的水平位置及服务的开采范围,也简称的水平位置及服务的开采范围,也简称“水平水平” 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l2.阶段内的再划分.阶段内的再划分l阶段内的划分通常有:阶段内的划分通常有:采区式采区式和和带区式带区式l((1)采区式划分)采区式划分l采区采区: :在阶段或开采水平内,沿走向划分为在阶段或开采水平内,沿走向划分为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开采块段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开采块段l区段区段: :在采区内在采区内,若采用走向长壁采煤若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沿煤沿煤层倾斜方向将采区划分为若干长条形煤带层倾斜方向将采区划分为若干长条形煤带 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l((2)带区式划分)带区式划分l 在阶段内沿煤层走向划分为若干个具在阶段内沿煤层走向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带区,带区内又划分为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带区,带区内又划分为若干个倾斜分带,每个分带布置一个采煤若干个倾斜分带,每个分带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l(二)井巷名称(二)井巷名称l矿山井巷矿山井巷: :为进行地下开采的需要而开掘为进行地下开采的需要而开掘的井筒、巷道和硐室的总称。
的井筒、巷道和硐室的总称l根据井巷长轴线与水平面的关系,矿山井根据井巷长轴线与水平面的关系,矿山井巷可分为巷可分为:l1.1.垂直巷道垂直巷道 2.2.水平巷道水平巷道 3.3.倾斜巷道倾斜巷道 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l1.1.垂直巷道垂直巷道l((1)立井)立井:服务于地下开采,在地层中开服务于地下开采,在地层中开凿的直通地面的竖直巷道凿的直通地面的竖直巷道l (如主井、副井及风井等如主井、副井及风井等) l((2)暗立井)暗立井:不与地面直接相通的直立巷不与地面直接相通的直立巷道称为暗立井道称为暗立井 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l2.水平巷道水平巷道l((1)平硐服务于地下开采,在地层中开凿的直)平硐服务于地下开采,在地层中开凿的直通地面的水平巷道称为平硐通地面的水平巷道称为平硐 l((2)大巷与平巷:与地面不直接相通的水平巷)大巷与平巷:与地面不直接相通的水平巷道,其长轴方向与煤层走向平行道,其长轴方向与煤层走向平行 l((3)石门与煤门)石门与煤门l石门:与地面不直接相通的水平巷道,其长轴石门:与地面不直接相通的水平巷道,其长轴线与煤层走向正交或斜交的岩石水平巷道。
线与煤层走向正交或斜交的岩石水平巷道l煤门:在厚煤层内,与煤层走向正交或斜交的煤门:在厚煤层内,与煤层走向正交或斜交的水平巷道水平巷道 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l3.3.倾斜巷道倾斜巷道l倾斜巷道:巷道长轴线与水平面有明显坡倾斜巷道:巷道长轴线与水平面有明显坡度的巷道度的巷道l((1)斜井)斜井 l((2)上山与下山)上山与下山 l((3)斜巷)斜巷 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l1.巷道布置.巷道布置l矿井巷道开掘原则:矿井巷道开掘原则:l(1)要尽快构通风路要尽快构通风路 (2)要尽量平行作业要尽量平行作业l2.矿井主要生产系统.矿井主要生产系统l((1)运煤系统)运煤系统l((2)通风系统)通风系统l((3)运料排矸系统)运料排矸系统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l(四)矿井开拓、采区准备和工作面准备(四)矿井开拓、采区准备和工作面准备l按其作用及服务范围不同,可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按其作用及服务范围不同,可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及回采巷道道及回采巷道l1.1.开拓巷道:开拓巷道:从地面到采区巷道从地面到采区巷道• (为井田开拓而开掘的基本巷道)(为井田开拓而开掘的基本巷道)l2.2.准备巷道:准备巷道:采区内为整个采区或几个工作面服务的巷道。
采区内为整个采区或几个工作面服务的巷道• (为准备采区而掘进的主要巷道)(为准备采区而掘进的主要巷道)l3.3.回采巷道:回采巷道:只为一个工作面服务的巷道只为一个工作面服务的巷道• (形成采煤工作面及为其服务的巷道)(形成采煤工作面及为其服务的巷道) 第一节 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l4.4.采区巷道布置:采区巷道布置:准备巷道与回采巷道的布置准备巷道与回采巷道的布置l5.5.开开采采水水平平::运运输输大大巷巷及及井井底底车车场场所所在在的的水水平平位位置及所服置及所服务的开采范围务的开采范围l6.6.井井底底车车场场::在在立立井井((斜斜井井))底底,,要要掘掘一一组组水水平平巷巷道道及及峒峒室室,,把把立立井井((斜斜))井井与与其其它它水水平平巷巷道道联联系系起起来来,,这这组组地地下下巷巷道道及及峒峒室室总总称称为井底车场为井底车场第二节 井田开拓方式l井田开拓井田开拓: :为开采煤炭,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为开采煤炭,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开掘工程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开掘工程。
l开拓方式开拓方式: :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l按井筒(硐)形式可分为:按井筒(硐)形式可分为:l1.立井开拓 立井开拓 2.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 l3.平硐开拓平硐开拓 4.综合开拓综合开拓第二节 井田开拓方式l一、立井开拓一、立井开拓l 主井、副井均采用立井的开拓方式主井、副井均采用立井的开拓方式l二、斜井开拓二、斜井开拓l 主井、副井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主井、副井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l三、平硐开拓三、平硐开拓l 用主平硐的开拓方式用主平硐的开拓方式立立井井开开拓拓斜斜井井开开拓拓平平硐硐开开拓拓第二节 井田开拓方式l四、井筒(硐)形式分析及应用l 施工、排水、工程量l五、综合开拓l 采用立井、斜井、平硐等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开拓方式,称为综合开拓 综合开拓综合开拓第三节 井田开拓中几个重要问题分析一、井筒一、井筒(硐硐)形式及应用形式及应用□二、开采水平高度的确定二、开采水平高度的确定□三、开采水平大巷的位置三、开采水平大巷的位置□四、井筒的位置四、井筒的位置□五、井底车场五、井底车场□第三节 井田开拓中几个重要问题分析l一、井筒一、井筒(硐硐)形式及应用形式及应用l 1 1、平硐、平硐l优优点点::开开拓拓、、运运输输、、排排水水等等系系统统简简单单,,省省去去了了提提升升、、排排水水环环节节及及设设备备,,平平硐硐施施工技术简单。
工技术简单l缺点:平硐开拓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缺点:平硐开拓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l适适用用条条件件::煤煤层层埋埋藏藏在在当当地地基基准准面面以以上上,,且有一定的储量且有一定的储量第三节 井田开拓中几个重要问题分析2 2、斜井、斜井优点:施工简单,掘进速度快,费用低;优点:施工简单,掘进速度快,费用低; 斜井用胶带提煤时,提升能力大斜井用胶带提煤时,提升能力大缺点:在开采深度相同条件下,井筒长,缺点:在开采深度相同条件下,井筒长, 管线长,维修难,通风阻力大,管线长,维修难,通风阻力大, 辅助提升能力小辅助提升能力小适用条件:埋藏浅,水文地质情况简单的煤层适用条件:埋藏浅,水文地质情况简单的煤层第三节 井田开拓中几个重要问题分析3 3、立井:、立井:优优点点::维维护护费费用用低低,,管管线线短短,,人人员员、、材材料料升升降速度快降速度快缺点:井筒施工复杂、掘进速度慢缺点:井筒施工复杂、掘进速度慢适用条件:埋藏深、水文条件复杂时用适用条件:埋藏深、水文条件复杂时用第三节 井田开拓中几个重要问题分析 4 4、综合开拓:、综合开拓: 只用立、斜、平一种方式不合理时,只用立、斜、平一种方式不合理时, 可用综合方式。
可用综合方式第三节 井田开拓中几个重要问题分析 二、开采水平高度的确定:二、开采水平高度的确定:(一)上、下山开采一)上、下山开采□(二)开采水平高度的确定二)开采水平高度的确定□上上下下山山开开采采的的比比较较□开开采采水水平平高高度度的的确确定定□第三节 井田开拓中几个重要问题分析 三、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三、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一)分煤层布置(一)分煤层布置□(二)集中布置(二)集中布置□(三)分组集中大巷(三)分组集中大巷□□(一)分煤层布置(一)分煤层布置 分分煤煤层层大大巷巷布布置置,,煤煤层层大大巷巷间间用用主主要要石石门门或或溜井联系溜井联系□(二)集中布置(二)集中布置集集中中布布置置((集集中中大大巷巷—各各煤煤层层用用采采区区石石门门联联系系))开开采采水水平平内内只只设设一一条条或或一一对对集集中中运运输输大大巷巷,,用用采采区区石石门门联联络络各各煤煤层□(三)分组集中大巷(三)分组集中大巷集中大巷集中大巷—用主要用主要石门联系分组大巷石门联系分组大巷□第三节 井田开拓中几个重要问题分析 四、井筒的布置四、井筒的布置(一)对井下开采有利的井筒位置(一)对井下开采有利的井筒位置□(二)对掘进与维护有利的井筒位置(二)对掘进与维护有利的井筒位置□(三)便于布置工业广场的井筒位置(三)便于布置工业广场的井筒位置□□第三节 井田开拓中几个重要问题分析(一)对井下开采有利的井筒位置(一)对井下开采有利的井筒位置□1.1.井筒沿走向应在井田中央。
井筒沿走向应在井田中央2.2.井筒沿煤层倾斜应在中部偏上方井筒沿煤层倾斜应在中部偏上方□第三节 井田开拓中几个重要问题分析(二)对掘进与维护有利的井筒位置(二)对掘进与维护有利的井筒位置□1.井筒应尽可能不穿过或少穿过流砂层;井筒应尽可能不穿过或少穿过流砂层;2.井筒应尽可能少穿过较厚冲积层或含水层;井筒应尽可能少穿过较厚冲积层或含水层;3.避免地质破坏较剧烈的断裂构造;避免地质破坏较剧烈的断裂构造;4.井筒车场应置于较好的围岩中井筒车场应置于较好的围岩中□第三节 井田开拓中几个重要问题分析(三)便于布置工业广场的井筒位置(三)便于布置工业广场的井筒位置□1. 应有足够面积的较平坦的场地;应有足够面积的较平坦的场地;2.良好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3.应保证矿井安全(井口标高);应保证矿井安全(井口标高);4.应便于供电、供水及交通运输及应便于供电、供水及交通运输及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第三节 井田开拓中几个重要问题分析 五、井底车场五、井底车场 位位于于开开采采水水平平、、井井筒筒附附近近的的巷巷道道与与硐硐室室的的总称,是连接井筒提升与大巷运输的枢纽。
总称,是连接井筒提升与大巷运输的枢纽。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