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概论.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58152713
  • 上传时间:2023-09-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1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助力高考)整理提供下方是正文: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概论(主要考点剖析)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手法,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客观实在)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进行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八、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九、议论文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其作用是将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容易被人接受 2、类比论证,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它以浅寓深,以近比远,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 3、举例论证,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对比论证,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鲜明的对比,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5、引用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6、引申论证,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层层剖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精彩深刻 十、答题技巧提醒 1、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条分缕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术语使用注意事项: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 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文章的结构: (一)问题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文章通常以某种现象或话题开篇,该现象或话题可能涉及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

      接着,针对此现象或话题展开分析讨论,找出其存在或产生的根源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议论型:提出论点——列举论据——得出结论 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是:在文章开始,作者列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用所掌握的论据对此观点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双减”背景下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趣味化教学策略探析.docx 超越表面趣味: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真实情境创设与高阶思维培育的优化路径.docx 高中语文整本书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探究——新课标背景下的模式创新与能力培养.docx 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反思与能力提升路径探析.docx 初中班主任在日常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实践路径与策略研究.docx 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实践路径探究.docx 基于真实学情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探索.docx 手术器械物品清点安全管理与操作规范.docx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docx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docx 10《苏武传》(教案)-【大单元教学】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09《屈原列传》(教案)-【大单元教学】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0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大单元教学】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训练答案.docx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和反思.docx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docx 浅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的现状及应用策略.docx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docx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docx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优化策略.docx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