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88468041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50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第二组单元分析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难忘童年”和写童年趣事等内容,“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立志的名句,课外去阅读关于童年的故事等项内容教师应从整体上观照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1课时 5 古诗词三首教材分析《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选编这三首诗词,目的有三:一是通过学习,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二是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情分析: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却又不一样可以说,读着它们的时候,就是穿越千年时空,去揭开尘封的古老故事探究千年以前的儿童是怎样生活的,这个话题本身对学生就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会怀着浓浓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教学中可以利用儿童的阅读期待,调动起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宋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教学难点: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人吕岩借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  1.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

      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  2.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明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篙、棹”)  (3)多种形式读诗,要求正确、流利  (4)自学,看看能否弄清诗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别提示:看图理解是好方法  (5)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再读感悟,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全班交流,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人物形象生动  (3)师生共同评析  4.品评诗句,悟其感情  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猜猜诗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观察两个孩童?(喜爱)  5.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六)拓展活动  1.课外读读写儿童的诗  2.推荐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                      第二课时  (一)乐调情  1.用学生熟悉的曲子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2.学生交流有关宋词的知识,教师适时小结  3.板书题目,读题强调“乐”的读法)  4.介绍辛弃疾生平  (二)读入情  1.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读准:醉、相、媚、锄、媪、亡赖、剥)  3.采用各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读词,理解词语意思,准备质疑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3.同桌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4.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5.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6.请学生自由谈所想象的画面特别提示: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7.学生自由读,边看图边读边悟情  (三)议深情  1.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2.总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词吧  (四)布置作业  1.同学们,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而宋词则是这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3.用自己喜欢的曲子唱《清平乐·村居》给父母听教学反思:教学中利用了儿童的阅读期待,调动起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而且教学中重点学习了一首,放手让学生自学其他两首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教学时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强朗读和背诵典范诗文的积累,是一种重要的积累,它不仅是语言积累,而且是文化积淀所以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了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结合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应该说,三首诗都是叙事诗,有的融景于事,情感是淡婉的,不是激昂的,所以在读的时候突出了故事的特点,突出了事情的趣味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古诗词正确地背诵了下来 6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材分析: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那么朦胧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

      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课文围绕着骆驼队,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这些看似小小的却很有童趣的事,像一个一个的镜头,随着作者娓娓的叙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感到作者充满了童真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美好,它可能有一点单调,但是有了骆驼队,有了清脆的铃铛声,有了对骆驼队的思念,一切又变得妙不可言选编这篇文章,目的是使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对那段历史比较陌生,这类课题学生在课本上又是第一次接触到,他们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比如,觉得这个课题很特别、很有意思;联想到冬天的太阳、缓缓行进的骆驼队;联想到诗,感受到节奏感和语言的美好等等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强烈的阅读期待的时候,阅读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然后可以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唯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领略语言的特点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   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歌词课件播放歌曲:《童年》)   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  3.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  1.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